康震教授,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李白研究會、中國蘇軾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王維研究會理事,《唐代文學研究年鑑》,《唐代文學研究》編委。《百家講壇》主講《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系列。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等欄目文學顧問、鑑賞嘉賓等等……
康震教授頭銜忒多了,看得人眼花繚亂。

康教授平常一定非常忙,肯定沒時間到江蘇鎮江西津渡閒逛。這也難怪康震教授會把《芙蓉樓送辛漸》解讀得令詩人王昌齡著急得猛敲棺材蓋,欲爬出來對康教授說:「不是你說的那麼回事!」。
那麼,康教授是怎樣解讀《芙蓉樓送辛漸》的呢?請看視頻截圖:
「寒雨連江夜入吳,」
康教授說:「是因為古代江浙一帶,是古代的吳越之地,所以叫夜入吳……」而事實上「寒雨連江」的「江」這裡指的是長江。自古以來長江分吳隔楚,江南岸為吳國,江南岸以北為楚國。「吳」:長江中下遊南岸地區古時為吳國。
王昌齡起句突出「吳」,是為了與第二句的「楚」有一個鮮明的在地理位置上的區別。
吳、楚被長江分開,在古代嚴重阻礙了兩岸人們的交往。古代江面開闊,風浪較大,加之渡江工具簡陋,江匪橫行,因此古代人們過長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俗話說:「隔江遠千裡」。而詩人的朋友辛漸馬上能離吳達楚,但是我王昌齡做不到。我們試想,在這秋冬交替的之際,昨夜的悽風苦雨已下得江天不分。我們可以想像,詩人王昌齡昨夜心情就非常糟糕。今天一大早,好友辛漸即將離去,而詩人不能隨好友同行 ,只能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吳地,此時此刻詩人王昌齡一定感到倍加陰冷孤單,情緒極差,好想拼命喝酒,借酒澆愁,一醉方休……但「高樓送客不能醉」我王昌齡還要保持腦袋清醒,否則我怎麼送客人呢?這也為下一句的「楚山孤」埋下了伏筆。所以,這與康教授說的「江浙」、「吳越」……基本無關。
「平明送客楚山孤。」
康教授解讀「楚山孤」為:「我們都知道江浙一帶,它那山都是丘陵,連綿不斷的小丘陵,看上去孤零零的,其實一點都不孤零零的,所以楚山孤只是一種比喻………」
而「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楚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請如下看示意圖:在唐代鎮江段長江江面是非常開闊的。因天塹長江阻隔,江南為吳國,江南岸以北為楚國;金山,也就是詩裡的楚山,孤零零地突兀在長江中間;江南岸是吳地丹陽(唐代鎮江稱丹陽)的西津渡街,街上有芙蓉樓、小山樓等等。

「楚」:即楚國。詩人王昌齡認為長江南岸以北都為楚國的地方,包括長江水面,和江中島嶼。「楚山孤」的「楚山」:實指江中間的金山。在唐代金山是長江中間的一個孤島,在詩人王昌齡眼裡就是楚國在長江中間的一座孤山,這也是詩裡王昌齡具體實指的「楚山」。
那為什麼在詩人王昌齡眼裡只看到江中間的一座孤山呢?其實長江中間不止金山一座山。其原因是,唐代的芙蓉樓在長江南岸,西津渡街西端,王昌齡在芙蓉樓上為好友辛漸餞行,從芙蓉樓上向北眺望,只能看到唐朝時還在江中間一座孤零零的金山,其它江中山島看不到,所以叫「楚山孤」。詩人王昌齡是北方人 ,楚國是北方,王昌齡對北方有家鄉情結。因此,王昌齡用「楚山孤」來形容此時他的心境。
問題出在上世紀90年代初 ,重建芙蓉樓選址時沒有尊重歷史,將芙蓉樓重建於唐代時還在江中間的金山西側,「天下第一泉」——中泠泉旁。這也導致了現在很多人無法讀懂《芙蓉樓送辛漸》一詩的原因。
康教授連發三問:「王昌齡到底怎麼了?……」
其實,王昌齡沒怎麼,他貧苦農民出生,約30歲中進士。之後,王昌齡做過秘書省校書郎、博學宏辭、汜水尉等小官。開元二十八年被貶嶺南。因王昌齡心情鬱悶而未及時到任,後改任江寧丞。王昌齡仕途失意後,形骸放浪,每天借酒銷愁,消極怠工。又被謫龍標尉。
王昌齡人品正直,俠肝義膽 ,但不善圓通。因此他一輩子也沒做過七品以上的官,更沒經商發財,始終過著失意、飄零、清苦的生活。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此時此刻的王昌齡好想和辛漸一起洛陽,但又不可能,因為王昌齡背井離鄉拼搏了半輩子,到現在依舊是一事無成,他無顏見洛陽親友。這麼多年,他一個人漂泊在外,就像江中的楚山一樣孤獨。因此,他只能對朋友說,朋友啊!你回到洛陽,如果遇到親友問我王昌齡的情況,你就說:我王昌齡依然和以前一樣單純。因為我沒有做大官,我原來玉潔冰清的心靈沒有被黑暗骯髒的官場汙染;我也沒有經商發財,我原來像玉壺一樣的身體也沒被銅臭味汙染,依然通透無瑕。王昌齡將自己的心比作「一片冰心」,將自己的身體比作一個「玉壺」,所以詩人王昌齡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