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寫作背景成迷,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2020-12-02 早有蜻蜓立上頭啊

本文乃「早有蜻蜓立上頭啊」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①芙蓉樓:在潤州(江蘇鎮江)城西北。辛漸,王昌齡友人。②吳:古吳國領地、指芙馨樓所在的潤州。③楚:古楚國領地,指辛漸北行途中將行經之地。④暗引鮑照《白頭吟》:「清如玉壺冰」。

此詩寫作的背景,有兩種說法,一認為作於任江寧丞期間,即第一次被貶之後,相當於開元末年;另外有人認為,詩作於由龍標貶所歸吳之際,即第二次被貶之後,相當於天寶末年。兩說相差十餘年,但有一點相同,即作者寫此詩時並非春風得意,而是含冤負屈,據有關史料記載,官方認為王昌齡「不護細行」「謗議沸騰」,即輿論對他很不利。他被貶出京城,自與「謗議」相關。詩作的主旨在於表白自身的高潔,即出於這樣的背景。

不過,詩作系年雖難確考,所寫節令則可確知為深秋,因原作共二首,另一首是寫頭一天晚上飲酒餞別的情狀:「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詩句點明此別正在深秋季節。秋來生寒,更兼一夜細雨,平民起來送客,江更寒,雲更深,於是引發作者的滿腔感慨。

詩的前二句,是由送別之地,聯想到友人將行經之地。「寒雨連江夜入吳」,點明送別在吳地的江沿;「平明送客楚山孤」,點明友人將走入楚地群山之中。「寒雨連江」之「連」字,一是說雨聲一夜不止,連綿不絕;一是說秋雨注入大江,江水汪洋一片,更顯寬闊。「楚山孤」之「孤」字,一是說陰雲重重將群山遮斷,只能看見最近一座孤零零的峰頭;一是說友人將獨自進入雲遮霧罩的群山之中,該是多麼孤單。「連」與「孤」用字精確,極富表現力。兩句詩句畫出典型的江邊送別圖,十分生動真切。

詩的後二句,是表白個人心跡。大約辛漸此行目的地是洛陽,所以才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之句,實則不必局限於「洛陽」之地,據說王昌齡籍屬長安,實際生在太原,總之故鄉在北方,關懷他的親友應多在北方,因此力託北上之人向親友解釋。我還想,「洛陽橋」是古詩中常見的送別之地,早成為泛指的意象,此處之「洛陽親友」,實指故鄉「京兆親友」,即當年作者遭貶時送他南下的親友。而「一片冰心在玉壺」,暗引鮑照詩句「清如玉壺冰」,述說自己心地的高潔。

而且,在意境上更勝於鮑詩,不僅指心地高潔,兼指行為無瑕,因為不只心是瑩澈的「冰心」,而且處在晶瑩的「玉壺」之中,表裡一樣純淨。這對於沸騰的「謗議」,是嚴正的回擊;對「不護細行」的說法,也是針鋒相對的批駁。導致作者遭謗的具體事件已不可考,但作者有如此自信,顯然「謗議」實系冤屈,作者相信親友會了解他的。從語氣來看,「一片冰心在玉壺」句不僅有自雪讒言之意,還有我行我素的挑戰之意,不是消極的辯白,而是積極的宣示,寫得自信充溢,意氣風發。

前人評解此詩,多依從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所評:「言己之不牽於宦情也。」其實,詩人的高潔之心,哪裡僅只是不圖俗世富貴呢?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評曰:「按:此用鮑詩以明己雖被貶而心地光明如玉壺冰也,不便質言,故託之比喻。」這才比較準確地揭示了詩作意蘊。由於這一喻象生動形象,渾然天成,傳誦極廣。據說王昌齡、高適與王之渙同在旗亭飲酒,鄰座歌女演唱的第一首歌,便是這首詩,可見其流行盛況。

參考資料

《芙蓉樓送辛漸》

相關焦點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
    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不過背後的意境、寫作方法更有意思。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號稱「七絕聖手」,又稱「詩中天子」。他對七絕的成型和發展的作用和李白比起來,都只高不低。七絕能夠成為唐朝直到今天中國詩壇中最流行的體裁,這兩位居功至偉。
  • 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
  • 聽一聽《水墨古詩·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的朋友圈
    今天,咱們來學——《芙蓉樓送辛漸》。04:22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芙蓉樓送辛漸》(其一)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樓送辛漸,這也讓王昌齡的社交圈浮出水面。他到底有多少好朋友?在盛唐詩人圈子中,王昌齡可謂風光無限。
  • 康震講《芙蓉樓送辛漸》讓王昌齡拼命敲棺材蓋
    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等欄目文學顧問、鑑賞嘉賓等等……康震教授頭銜忒多了,看得人眼花繚亂。這也難怪康震教授會把《芙蓉樓送辛漸》解讀得令詩人王昌齡著急得猛敲棺材蓋,欲爬出來對康教授說:「不是你說的那麼回事!」。那麼,康教授是怎樣解讀《芙蓉樓送辛漸》的呢?
  • 考證:《芙蓉樓送辛漸》的故事發生在這裡
    長沙市青葵書院 丁瑞虎王昌齡(公元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流傳後世的詩作很多,著名的有《出塞》、《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等等。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湖」就出自於《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
  • 芳菲四月,閒來無事,次韻大神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畫像今日翻閱《唐詩宋詞》,拜讀到大神王昌齡的大作。王昌齡對於我們來說,時如雷貫耳的唐朝大詩人,有著「七絕聖手」的雅號,初高中語文課本中夜有很多王昌齡先生的作品,比如我們熟悉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怕是人人皆知了。但是今天才知道,王昌齡先生寫了兩首《芙蓉樓送辛漸》,語文課本中只選取了其中的一首。周末恰好有閒暇,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大神王昌齡先生的第二首《芙蓉樓送辛漸》,寫一首自己的拙作,請大家多多批評!
  • 禪意詩境解讀——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寒」字開頭,全詩便進入了瀟瀟秋寒之境,孤立江邊,心境如山倒影水中。「夜入吳」,「平明送客」,這是一幅水墨畫,別情送客,默默無語心悽涼。此兩句已把意境寫全。下兩句則是與人之間的客套話,打破了離別的寂靜意境,最後用一個冰字勉強帶回到寒江孤山的意境。
  • 王昌齡千古絕句賞析,芙蓉樓送辛漸·其二,古詩詞鑑賞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讚←你喜歡王昌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芙蓉樓送辛漸·其二》唐朝·王昌齡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 《芙蓉樓送辛漸》第二首,很少人知道,尾句堪比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詩七絕,以李白王昌齡為最,而王昌齡最經典的七絕,其中之一就是千古名篇《芙蓉樓送辛漸》,其中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更是家喻戶曉。然而,《芙蓉樓送辛漸》不是一首詩,而是一組詩,共有兩首,我們大多數人熟知的,是第一首。
  • 與王昌齡有不解之緣的「芙蓉樓」,有兩處,哪處才是他送別之地?
    提到王昌齡,我們都知道他是一位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但同時他也很擅長寫送別詩,他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就聞名於世,特別是詩中最後一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芙蓉樓送辛漸》圖片來源於網絡也正是這首有名的送別詩,讓曾經那座不起眼的芙蓉樓名聲遠揚
  • 王昌齡說:不要相信別人的謠言《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
    但其實,王昌齡卻想透過這首詩來闢謠!我們先來看看原詩吧:《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寫作背景:王昌齡家境貧寒,在30歲的時候,考上了進士。開始在汜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當了個縣尉,後來被貶,又在江寧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丞。可就是這麼點小官又沒能保住。幾年後又受謗毀,說他「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不拘小節、高傲自大。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
  • 不忘初心的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先說創作背景: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 王昌齡與芙蓉樓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盛唐詩人王昌齡被貶湖南後所作的《芙蓉樓送辛漸》,膾炙人口,流傳千古。詩中提到的「芙蓉樓」,就在今距湖南省懷化市48公裡處的黔城。黔城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芙蓉樓就坐落於黔城門外。
  • 華哥硬筆隸書作品欣賞,0.5紅色水筆寫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出為江寧(今南京)縣丞時。王昌齡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開元二十七年(739年)遠謫嶺南;次年北歸,自歲末起任江寧丞,仍屬謫宦。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首詩當為此時所作。
  • 每日書法分享|唐詩三百首——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創作背景此詩當作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江蘇南京)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今江蘇鎮江),然後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 七絕聖手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究竟想表達怎樣的感情?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冷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後,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
  •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連江",指滿江;"吳",三國時的吳國;"平明",清晨天剛亮;"客",指辛漸;"楚山",楚國在長江中下遊一帶。此聯意為:秋雨滿江,夜裡侵入吳地,清晨送你遠行。楚山也顯得孤獨。"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芙蓉樓送辛漸》古詩朗讀
    芙蓉樓送辛漸一、初讀知詩意此詩作於天寶元年,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在此分手時,江邊離別所寫。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友情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二、細讀解詩句「芙蓉路」是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送」是送別的意思。「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
  •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芙蓉樓送辛漸》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①芙蓉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江)。   ②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③寒雨:寒冷的雨。   ④連江:滿江。   ⑤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遊一帶,簡稱這一帶為吳,與下文「楚」為互文。   ⑥平明:清晨天剛亮。
  • 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七絕聖手」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其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全詩如下:《送柴侍御》沅水通流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他所作的七絕數量佔唐代七絕的六分之一,可見,王昌齡是個擁有絕對實力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