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2020-12-06 李老師講閱讀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

原詩賞析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字詞翻譯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後改名芙蓉樓,大家可以理解為酒樓(酒店),寒雨:就是秋末冬初時節的冷雨。連江:雨水和江水連成一片。吳:古代國名,江蘇鎮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平明:天剛剛亮的時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楚山:楚地的山。泛指長江中下遊北岸的山,這裡在古代屬於楚地範圍,和吳有異曲同工之妙。孤:獨自,孤單一人。洛陽:現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冰心:像冰一樣晶瑩、純潔,比喻純潔的心。玉壺,道教概念,專指自然無為。丹陽:在今江蘇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江市。楚云:指楚天之雲。

原詩翻譯

這組詩詞的大概意思是: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了吳地,天剛剛亮送走了好朋友,獨自面對著楚山離愁無限!如果你到了洛陽,洛陽親友問起我的有關情況,就請你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那樣晶瑩純潔!(其一)

放眼望去丹陽城南陰雨茫茫;丹陽城北,只見楚天層雲深深。芙蓉樓上送你離去,心情悲愁,想要喝酒卻因為送行不能盡興地喝。四周一片寂靜,對著寒冷江天,只有高懸的明月照我心。(其二)

佳作賞析

第一首寫的是天蒙蒙亮送別朋友時,臨近分別所寫,第一句「連」和「入」寫出了秋雨連綿不覺、無聲無息的特點,以環境描寫開頭,用來渲染離別是暗淡的氣氛,寫出了作者的不舍和悽涼的心情。展現了即景生情和寓情於景的寫法特點。第二句「平明」承接上句的「夜」,這個時間很緊,離別顯得倉促,夜來,早走,令人遺憾,既寫出了楚山的孤聳,也寫出了自己深深的孤獨,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後兩句寫出來作者與好友分手之際,對友人的囑託,最後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玉壺自比,表達了自己會因為官場上的坎坷遭遇而改變自己的氣節,同流合汙,隨波逐流的志氣,同時也寫出了自己開闊的胸懷、加強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作者在寫這組詩時,正處在因不拘小節,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議論,幾次收到貶謫。

第二首說的是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還是先從環境描寫入手,「秋海陰」、「楚雲深」這樣的景色描寫,同樣寫出了作者悲涼,孤獨、苦悶的心情。開頭兩句是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寫到詩人站在丹陽城的高樓上,遠望觀景,江水茫茫,煙波浩渺,楚地的天空也布滿了陰沉沉的雲,就是詩人當時心情的寫照,對於明天的不確定,心裡蒙上了一片陰暗。

第三句:詩人在高樓為客人餞行,依依惜別,心中無限酸處,甚至連酒都不能多飲。最後一句以景結情:寒江寂寂,惆悵如不盡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樣的純真。全詩融情入景,以景結情,最主要的是抒發自己和朋友的情誼。

詩人風採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和李白、王維、岑參是好友,有「七絕聖手」和「詩家夫子」之稱,祖籍,在今山西太原。他以邊塞詩人著稱,他是邊塞詩歌的鼻祖,但他留存於世的詩歌當中,有近4分之1是送別詩,他的送別詩沒有常見的哀怨,有的是對心中理想的執念,顯得的大氣而有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頭晚寫的詩可能不太滿意,心想:「不好,太平淡。沒有意境」,於是就另寫一首,就是這一首,就是這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讓我們對作者有了更多的牽掛,成為流傳千古的佳句。辛漸也成了不是名人的名人,這個和汪倫有的有的一拼。

我是李老師講閱讀,關注我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了解更多的教育諮詢。

相關焦點

  • 王昌齡送人前一天寫首詩不滿意,第二天再寫一首,成無人超越之作
    除了七絕數量多,王昌齡寫詩還有一個巨大的特點,就是特別愛寫送別詩,幾乎佔了他所有詩作的四分之一。王昌齡的送別詩,沒有離別的哀哀怨怨,寫得是俊郎大氣,頗有意境,其中最出名的要屬《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大約作於王昌齡44歲時,是送別好友辛漸所作。
  • 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只有王昌齡流傳千古?
    「七絕聖手」王昌齡,不但在邊塞詩上難逢對手,而且在送別詩、宮怨詩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千古流傳,一個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人人稱頌。但是,你真的讀懂這個千古名句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流傳千古、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
  • 王昌齡在江邊送別朋友,寫下一首經典的送別詩,通篇描繪的很悽美
    其實王昌齡詩風多變,而且他寫過很多不同類型的題材,各種各樣的題材到了他的手中,都被他描寫的很是傳神,特別是他的送別詩,那同樣的也是別具一格,最為著名的還是他的這首《芙蓉樓送辛漸》,這也是詩人在江邊送別朋友時,寫下的一首經典送別詩,通篇描繪的很是悽美,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最值得我們一讀。
  • 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送別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七絕聖手」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其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
    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號稱「七絕聖手」,又稱「詩中天子」。他對七絕的成型和發展的作用和李白比起來,都只高不低。七絕能夠成為唐朝直到今天中國詩壇中最流行的體裁,這兩位居功至偉。
  •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寫作背景成迷,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①芙蓉樓:在潤州(江蘇鎮江)城西北。辛漸,王昌齡友人。②吳:古吳國領地、指芙馨樓所在的潤州。③楚:古楚國領地,指辛漸北行途中將行經之地。
  • 王昌齡意象很美的一首詩,最後7字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來體會一下詩詞的意象美。《芙蓉樓送辛漸》是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王昌齡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人人皆知。畢竟這首詩的最後7字「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千古名句,歷來深受世人所稱道。
  • 《芙蓉樓送辛漸》第二首,很少人知道,尾句堪比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詩七絕,以李白王昌齡為最,而王昌齡最經典的七絕,其中之一就是千古名篇《芙蓉樓送辛漸》,其中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更是家喻戶曉。然而,《芙蓉樓送辛漸》不是一首詩,而是一組詩,共有兩首,我們大多數人熟知的,是第一首。
  • 王昌齡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孤獨而又悽美,尤其最後2句震古爍今
    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就有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送別詩,這首詩多次入選小學古詩,短短4句話,卻句句都體現出友誼的珍貴,尤其最後2句話,更是千古名句,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王昌齡的這首《
  • 聽一聽《水墨古詩·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的朋友圈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今天,咱們來學——《芙蓉樓送辛漸》。04:22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芙蓉樓送辛漸》(其一)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王昌齡,在鎮江寫過兩首很牛的送別詩!
    盛唐詩人王昌齡,以七絕見長,特別是邊塞詩寫得極好。他的送別詩也寫得不錯,數量也多,在他現存的170多首詩歌裡,送別詩有大概50餘首,《送柴侍御》便是其中之一。王昌齡在鎮江寫過兩首送別詩,這兩首詩屬於唐詩中頂尖的水準,在中國詩歌史上非常的牛,牛到中小學課本都迴避不了它們。
  • 李白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把友情寫得真摯感人,千古傳誦!
    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不過這首詩不是寫李白的貶謫遭遇,而是如題中所說,是李白在聽聞好友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後,表示了一種關切與同情。因此李白聽聞王昌齡的不幸遭遇以後,便寫下這首詩寄給他表示關切與同情。
  • 每日書法分享|唐詩三百首——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創作背景此詩當作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江蘇南京)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今江蘇鎮江),然後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 芳菲四月,閒來無事,次韻大神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拜讀到大神王昌齡的大作。王昌齡對於我們來說,時如雷貫耳的唐朝大詩人,有著「七絕聖手」的雅號,初高中語文課本中夜有很多王昌齡先生的作品,比如我們熟悉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怕是人人皆知了。但是今天才知道,王昌齡先生寫了兩首《芙蓉樓送辛漸》,語文課本中只選取了其中的一首。周末恰好有閒暇,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大神王昌齡先生的第二首《芙蓉樓送辛漸》,寫一首自己的拙作,請大家多多批評!
  • 王昌齡千古絕句賞析,芙蓉樓送辛漸·其二,古詩詞鑑賞
    《芙蓉樓送辛漸·其二》唐朝·王昌齡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樓送辛漸》之一借送客明去,與送友本身初無關涉,所以詩人又寫了第二首補敘送客情況。詩一開頭即不避重字疊詞,大筆鋪寫景物以渲染送別情境。丹陽,即潤州。唐天寶年間以京口為丹陽郡,京口,就是潤州所在地,今江蘇鎮江一帶。
  • 王昌齡這首送別詩,悽楚悲壯,最後一句已成千古名句
    只有蘇軾最達觀,以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進行著理性思考,但是愛妻離世後,也仍不免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這樣讓人痛徹心扉的詞句。唐代被譽為」七絕聖手「的王昌齡與李白、孟浩然等交厚,李白曾因王昌齡被左遷龍標縣尉,而寫下一首詩安慰王昌齡: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一片冰心在玉壺:送別詩那麼多,為何王昌齡的這首流傳千古?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從詩題可知,作這首詩時,當時王昌齡在江蘇任江寧丞,約741年。芙蓉樓,原址在江蘇鎮江西北,詩人在此送好友辛漸,共作兩首詩,此為其中一首。此詩,是一首送別題材,王昌齡和辛漸在芙蓉樓分別,他們不禁難捨難分。雖說是送別,有無限的離愁別恨,可詩人依然在文字中,植入了令人羨慕的深情與美好。關於友情,從來不缺少話題。
  • 王昌齡的一首唯美送別詩,雖然有些冷門,卻不失為一首千古絕唱
    在歷史上,王昌齡的詩雖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數量多,但每首詩的質量很高,佳作不斷。例如,人們熟知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等,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除了邊塞詩,王昌齡其他題材的詩作也很不錯,例如閨怨詩和送別詩。一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2: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唐61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玉壺賞析:《芙蓉樓送辛漸》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所寫。此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寫景,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託送別時的悽寒孤寂之情,也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後兩句詩人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與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裡澄澈的品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 不忘初心的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先說創作背景: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