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讀詩|故事:查爾斯西密克《恐懼》

2020-12-04 封面新聞

恐懼

恐懼由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不知不覺,仿佛一片葉子將它的顫動傳給另一片。

突然整棵樹在顫抖,並沒有風的跡象。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詩歌《恐懼》,來自查爾斯·西密克,翻譯是舒丹丹。查爾斯·西密克 是20世紀後半葉以來美國最優秀的詩人之一,曾先後獲得過普利茲詩歌獎、惠特曼詩歌獎、斯蒂文斯獎,並擔任過美國第十五任桂冠詩人。

西密克雖然是美國詩人,但「他心靈的根,仍深深扎在他的東歐故國——前南斯拉夫。那種滲入血液的對於恐懼、離散和荒誕的敏感,使他的作品獲得了迥異於當今美國詩人的悲劇性力量。」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查爾斯·西密克,1938年5月9日生於前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他幼年的時候正好是二戰時期,當時為躲避大轟炸,西密克一家多次被迫疏散轉移,在難民潮中疲於奔命。對於這一點,他後來不無幽默地說:「我的旅行代理人是希特勒和史達林。」

二戰後,動蕩的社會局面、持續的暴力和絕望的氛圍,迫使西密克的父親離開了南斯拉夫前往義大利,後來輾轉去了美國。西密克的母親多次試圖追隨丈夫前往,卻屢屢被當局駁回申請。在西密克15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終於設法得到機會,安排一家子去法國巴黎旅行,幾經輾轉,一年後的1954年,他們離開了歐洲大陸,遠渡重洋移居美國芝加哥,一家子才終於重聚。

早在芝加哥上高中時,西密克便開始對詩歌產生濃厚興趣,並嚴肅寫作——儘管他承認當時寫詩歌的原因之一是為了追求女孩子,但他在想像和語言上的處理都十分認真。後來,他進入紐約大學學習,於1966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59年西密克21歲的時候,他開始在雜誌上發表詩作。1967年,他的第一部詩集《草說什麼》正式出版。在很短的時間裡,西密克不僅推出了大量原創詩作,還翻譯了許多前南斯拉夫詩人的作品,逐漸嶄露頭角,由此開始引起評論界注意,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最終以實力在美國詩壇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因為出生並成長於納粹陰影中的貝爾格勒,在經歷戰亂和目睹種種恐懼之後,移民美國,並再次領受了底層生活的諸多艱辛。正是這樣一段成長過程,使得西密克在詩中對戰爭、政治、創傷記憶和底層經驗等等進行了持續的、近於偏執性的書寫,無邊的苦難景象「魘」住了詩人,而詩歌則是在噩夢中掙扎、保持清醒的唯一抵抗方式。

西密克是一個清醒的夢遊者和深度的失眠者,他常常讓自己置身於在旁人看來有些不合情理的超現實場景中,在自己的「夢幻帝國」中從平靜走向極端,走向似有似無的境界。他喜歡在深夜或凌晨散步,把自己所見所感都記錄下來:深夜的肉鋪、在旅館房間中的失眠、凌晨從大街上來的嗓音……這樣的心靈記錄,在靜謐中蘊藏著某條線索,沿著它,讀者可以追蹤無限的詩意。他也用一種特別的聲音讓讀者在歷史記憶中獲得時代般的迴響。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查爾斯·西密克的詩歌《恐懼》,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草堂讀詩|故事:楊煉《謁草堂》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來分享楊煉的詩《謁草堂》,以及詩歌背後的故事。楊煉,中國當代朦朧詩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 草堂讀詩|故事:一休禪師的詩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想必大家的童年時代,都看過《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今天的草堂讀詩,我們就來聊聊一休禪師的故事,當然,也一起來分享他的詩。欲從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暫作一休,暴雨傾盤由它下,狂風捲地任它吹。
  • 草堂讀詩|故事:阿赫瑪託娃《致瓦謝斯列茲涅夫斯卡婭》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阿赫瑪託娃的《致瓦謝斯列茲涅夫斯卡婭》,譯者是 晴朗李寒。瓦謝斯列茲涅夫斯卡婭是阿赫瑪託娃的同學和一生的密友,所以她才在詩句裡寫下了最真實的心聲。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阿赫瑪託娃的故事吧。
  • 草堂讀詩|故事:一休禪師的詩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想必大家的童年時代,都看過《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今天的草堂讀詩,我們就來聊聊一休禪師的故事,當然,也一起來分享他的詩。欲從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暫作一休,暴雨傾盤由它下,狂風捲地任它吹。這是一休的一首偈詩,解釋了「一休」這個名字,他認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者都是重要的,一個人得不斷來往於這兩個世界之間,但其中得有一段短暫的休息,以便在純粹的自由中得以重生,風風雨雨以及任何外界勢力都與他無關。
  • 草堂讀詩|故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我們今天要分享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也來一起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但是你的永恆之夏不會褪色,你不會失去你的俊美的儀容;死神不能誇說你在它的陰影裡面走著,如果你在這不朽的詩句裡獲得了永生;只要人們能呼吸,眼睛能看東西,此詩就會不朽,使你永久生存下去。
  • 草堂讀詩|故事:裡爾克《秋日》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來分享裡爾克的詩歌《秋日》,以及詩歌背後的故事。1902年8月28日,裡爾克第一次來到巴黎,那年秋天,他寫出了《秋日》這首詩。他開始擺脫早期的傷感濫情,以及韻律和抑揚格等形式上的條條框框。在漫長的寫作準備及青春期的感情動蕩後,他開始有意識地將自我感覺外化物化,注重意象的準確性與可感性。此時裡爾克已經小有名氣,風度翩翩的他是社交圈的寵兒。
  • 草堂讀詩|故事:漆宇勤《哨子》
    》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漆宇勤的詩作《哨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詩人的故事。首先了解一下詩人漆宇勤,他是位80後,中國作協會員、江西作協理事,魯迅文學院高研班結業,參加青春詩會。在《詩刊》《星星》《草堂》《青年文學》《北京文學》《人民日報》等各類刊物發表詩歌散文習作1400餘篇。
  • 草堂讀詩|故事:宗仁發《生命》
    生命目光的投向是一種選擇選擇的背後是一種象徵邏輯的花樣可以變來變去讚頌慨嘆憐憫憤怒都與事實無補命運不可追溯意義是感覺的誇張和變形對比產生簡單善惡常常造成盲目取捨閉上雙眼凝視存在呼吸已然均勻從開始直到結束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
  • 草堂讀詩|故事:飛白《大雪》
    雪和青松若隱若現它們勁拔,不時從女孩睫毛上紛揚而下唇角有波濤,以一種結晶的雄姿表露雪線以上的言外之意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飛白的詩作《大雪》。詩人飛白是浙江慈谿人。
  • 草堂讀詩|故事:博爾赫斯《關於天賜的詩》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早報、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博爾赫斯的詩作《關於天賜的詩》,由林之木翻譯。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是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他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
  • 草堂讀詩|故事:顧春芳《聽風》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顧春芳的詩《聽風》,也來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顧春芳,筆名四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詩集《四月的沉醉》。
  • 草堂讀詩|故事:西爾維婭·普拉斯《十一月的信》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來分享美國女詩人西爾維婭·普拉斯的詩歌,也一起了解詩人的故事。我們先由一首詩來感受詩人的個性與氣質,來聽這首《十一月的信》,這個版本由趙瓊、島子翻譯:十一月的信世界上的愛突然改變了顏色。街燈疾走著穿過老鼠的尾行。金蓮花開在早晨九點鐘。
  • 草堂讀詩|故事:趙德潤《最好的時光》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趙德潤的詩歌《最好的時光》,也來聽聽詩人的故事。一個女生拿了詩給趙德潤和朋友看,他們也裝模作樣地評幾句。那次見面後,趙德潤寫了首名為《星光下的祈禱》的詩,這是給那位女生的,而女生,後來成了他的妻子。《星光下的祈禱》也是趙德潤第一本詩集的名字,那本集子全是愛情詩。
  • 草堂讀詩|故事:羅伯特·白朗寧《你總有一天將愛我》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我們聽到的詩歌《你總有一天將愛我》,來自英國詩人羅伯特·白朗寧,譯者是飛白。羅伯特·白朗寧是維多利亞時與丁尼生齊名的詩人。
  • 草堂讀詩|故事:荷爾德林《生命過半》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詩歌《生命過半》,來自荷爾德林,翻譯是芮虎。荷爾德林是德國著名的詩人,也是古典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在生前其作品並沒有得到任何的關注,其去世之後近一個世紀作品才被世人了解。
  • 草堂讀詩|故事:博爾赫斯《關於天賜的詩》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早報、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博爾赫斯的詩作《關於天賜的詩》,由林之木翻譯。博爾赫斯掌握了英、法、德等多國文字,作品涵蓋多個文學範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很多人是因為這句話知道博爾赫斯,知道《關於天賜的詩》這首詩的。
  • 草堂讀詩|故事:木心《論命運》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歌曲:《從前慢》片段在這首歌曲流行之前,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從前慢》這首詩,知道木心這個人。今天的「草堂讀詩」,我們一起來分享木心的詩歌《論命運》,再聽聽木心的故事。木心,本名孫璞,字仰中。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出版有多部詩集、散文集。
  • 草堂讀詩|故事:平庵《在拉雪茲神父公墓》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詩人平庵的《在拉雪茲神父公墓》,以及詩歌背後的故事。山東詩人平庵, 本名劉平平,山東作家協會會員。
  • 草堂讀詩|故事:阿琪阿鈺《王家大院》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阿琪阿鈺的詩歌《王家大院》,也來聊聊詩人的故事。阿琪阿鈺,本名張琪鈺,1985年生於貴州安龍。
  • 草堂讀詩|故事:赫爾曼·黑塞《七月的孩子》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赫爾曼·黑塞的詩作《七月的孩子》,譯者是錢春綺。赫爾曼·黑塞,是德裔瑞士詩人、小說家,雨果·巴爾稱黑塞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