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大悲寺:住持穿百衲衣 僧人終身不摸錢

2020-12-02 搜狐網

  遼一網「臥底」大悲寺 古佛青燈佛門正宗

  大悲寺住持釋妙祥法語:

  修行容易受戒難 不受戒律魔一般

  守住戒相心坦然 提木叉保解脫船

  願汝成真出家漢 清靜無為虛空般

  高尚品德如青蓮 行解渡眾☆船

  大悲寺秉持著不戒不足以修的信念。

這裡的僧人都持"不持金錢戒",整個寺院裡不設一處功德箱,大門前擺

  設的廟香供人自取,僧人們終身不得碰觸金錢。大悲寺還持"日中一食","過午不食"。為了度化世人,他們每年要行腳一次,背著經書、被囊徒步穿行千裡。每晚宿樹下、不住客棧。化緣求食。

  真實情況是否如此?2008年1月19日,我們一行三人來到大悲寺進行了暗訪。

  一 、隱瞞身份 進入寺廟開始暗訪

  2008年20日,帶著任務,我們一行乘車來到海城。

  大悲寺位於海城東部地區曹家堡村內,寺廟建在山坳裡,三面環三,廟前有個小型的水庫。寺廟內正在修建新的房子,山體上有著明顯的開鑿痕跡。

  在廟門口,我們被攔下,一位頭髮已經花白的老者將把我們引到"大悲寺居士接待處",老者姓嚴,按照寺廟規矩,我們稱呼他為嚴居士。

  登記完畢後,嚴居士詢問了我們前來的理由。為了更好的了解大悲寺,看到真實的大悲寺,我們隱瞞了其身份,稱在事業單位,在網際網路上看到關於大悲寺的介紹,因此前來拜佛。同時,我們表明態度,要住在寺廟裡。

  嚴居士說,要向上面回報一下,才能夠決定是否讓我們住下。

  嚴說在這裡住很辛苦,每天一頓飯,睡4個小時,要嚴格遵守寺廟裡的規定,要參加勞動和誦經等等,我們三人一口答應。

  下午5時許,嚴居士給我們登記後,押下我們三個人的身份證,安排了我們住下來。我們兩位男同志在寺廟門口小樓居住,通行的女同事則要步行到下面的女居士所住地方。

  因為寺廟嚴格規定:寺廟內夜不留住女性。

  就這樣開始了我們"臥底生涯"。

  以下為暗訪內容:

  寺廟不設計功德箱,不許香客放錢。

  在寺廟中,隨處可見寫著"禁止放錢""留意腳下終生"的牌子,而且沒有其他寺廟的功德箱。

  在香爐的旁邊放著大小不一的香,前來拜佛的人可以隨意拿取,分文不收。

  香是香客帶來的,不想點燃的話,可以直接放在香爐旁,供人使用。

  無功德箱,這是我在參觀了很多廟宇後,第一次看到的有這樣的寺廟。

  妙祥法師說:"放功德箱是一種商業行為,大悲寺是純潔的,絕對不許。"

  戒律嚴明 僧人不許隨意與香客攀談

  大悲寺共分為兩部分,以"禁止香客通行"的牌子為界,上面是廟裡眾僧居住、修行之所,沒有特殊情況,一律不準下來。下面則是前來拜佛的香客參觀部分。

  大悲寺的僧人除吃飯從上面下來後,其他時間均在上面進行修行。

  從20日中午,到下午5點鐘,這段時間,我只看到兩個僧人,第一次是剛進入廟後,在居士接待處看到一位僧人,不到十分鐘,他就離開了。第二次是一位從山上送東西下來的和尚,前後不到3分鐘就離開了。

  除這兩位之外,我在也沒有看到,一時,我竟懷疑這個寺廟裡是不是沒有僧人。

  嚴居士介紹說,"這都是寺廟的規矩,僧人不許與香客、居士閒聊,除了和佛法有關係的除外,其他一律不許。"

  據了解,廟裡的僧人與女施主接觸時,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且不直接拿女施主遞的東西,必須通過第三方才可以。

  妙祥法師解釋:這是根據遵循佛法規定。

  穿百衲衣 一生最多兩套衣服

  破衣爛衫,補丁摞著補丁,這也是大悲寺一大特點。在寺廟內,很少看到僧人穿著沒有補丁的衣服。

  尤其是妙祥法師穿的衣服,更是由各種補丁湊拼起來的似的,根本無法看到原來的樣子。

  是沒有錢買,還是一種炒作?

  關於這個問題,我直言不諱的問妙祥法師。"根據佛法,僧人不許貪圖享受。"妙祥法師說,不是不讓穿新衣服,這個根據個人來定的,但最多每個僧人只許有兩套衣服。如果講究穿著,就有了欲望,也就有了貪婪之心,這樣對修行不好。

  "我沒出家前,貪慾很大,因此我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從我出家那天開始就是這套衣服。"妙祥法師說。

  同時,百納衣還有個好處:遠離女色。穿上這樣的衣服,估計沒有哪位女士能看得上了。

  而他身邊的兩個小和尚,衣服上也有補丁,上面有深色的,有淺色的。

  不做開光儀式 這屬商業行為

  大悲寺不做開光儀式。這也是大悲寺一大特殊。妙祥法師說,佛教並不存在開光一事。現在很多寺院將開光變成一種斂財的方式,這些都是違背佛法的宗旨。

  那麼寺廟裡的佛像是否也不開光呢?不開光!妙祥法師說,佛像供奉就可以了。

  不持金錢戒 終身不摸錢

  大悲寺僧人都持"不持金錢戒",整個寺院裡不設一處功德箱,大門前擺設的廟香供人自取,僧人們終身不得碰觸金錢。

  "碰錢是違反佛的戒律,影響正常的修行,不是商店的買賣。這裡是修行的道場,遠離貪慾。"妙祥法師說,寺院的商業行為不僅僧人、佛信徒、老百姓不願意看到,更是戒律所不允許。

  大悲寺的修行環境-終身不摸錢不是特意創造的,而是佛律規定的。泰國的佛教寺院也是這樣的。

  不做商業性法事,不設功德箱,不許捐錢?那大悲寺的經濟來源是什麼呢?

  就在我們暗訪時,看到很多居士從鞍山等外地趕來,他們均捐贈各種食物,有植物油,米麵等素食。

  (特殊說明:就連所贈物品上有動物形態的字樣也不許吃,舉例:"素雞",是一種豆乾,但上面有"雞"字了。)

  這些都是居士發心捐贈。對於捐贈,在不影響佛的戒律的前提下可以接受。

  但只滿足基本需求。過多的不可以接受。不根據多少來定接受與否。只要是向佛的,就可以接受,這同時也是一種教化,可以告訴人們什麼是有害的,什麼是符合佛教的,什麼無害。

  "我們有吃的,一生一套衣服,這些都夠了,我們活的很自在,還要錢幹嘛?"

  就是這次我採訪時,主要的採訪任務,裡面有暗訪和明訪的。但綜合起來,我看到的是一種真實,還原的大悲寺,讓我看到一種真正的佛性,一種完全脫離商業性真正為了某種信仰而存在的人。

  他們令我敬佩!來源:遼一網

(責任編輯:趙健)

相關焦點

  • 茫茫塵世中真正的修行者:大悲寺妙祥大師
    近日,遼寧海城道源寺由於戒律嚴明,全體僧人持不捉金錢戒,僧人依照佛陀戒律終身不摸錢,不儲蓄而廣受關注。而與道源寺同為禪宗溈仰宗法脈的大悲寺也聚焦了網友的目光。
  • 從大悲寺的「清貧」,看少林寺的「奢華」?(圖)
    大悲寺  依教奉行溯正源,良苦用心誰人知?  縱然世間一比丘,不退初心證菩提。  大悲寺是大乘佛教在中國大陸唯一不設立功德箱的佛寺之一。由一茅草棚和兩位比丘起家,持比丘戒、菩薩戒,全體僧人終身不摸錢,穿百衲衣,日中一食、過午不食、頭陀行、託缽乞食。十年間共剃度比丘數百人,在此皈依三寶者數萬。行腳數十萬公裡,使得無數人得以親近三寶,近聞於佛法。
  • 大悲寺苦行修行紀實:嚴持戒律 遠離貪慾(組圖)
    遼寧省大悲寺「苦行僧」採訪紀實 1月20日,記者一行三人走進了坐落在遼寧省海城市毛祁鎮曹家堡子村的大悲寺,開始了兩天的體驗和採訪生活。 這裡沒有雕梁畫棟、金身飾粉,只有灰磚素瓦。大悲寺這座深山廟宇,處處散發著佛香,充滿度化眾人的威嚴。
  • 大悲寺和少林寺:是依教奉行溯正源?還是萬金虜盡世人心?
    大悲寺和少林寺:是依教奉行溯正源?還是萬金虜盡世人心?有人會問了,少林寺我們都聽說過,那麼這個大悲寺是從哪裡出來的?下面小編先講大悲寺吧。大悲寺在遼寧海城,當然也是佛寺之一,為什麼它能與少林放一起講,原因很簡單:寺院是茅草棚,全體僧人終身不摸錢,穿百衲衣,一天只吃一食,過午不食。全體僧人行腳途中全部託缽乞食,為眾生種下了無量無邊的福田。
  • 偷拍照片:大悲寺和少林寺的對比!大家都看看
    大悲寺依教奉行溯正源,良苦用心誰人知?縱然世間一比丘,不忘初心證菩提。大悲寺是大乘佛教在中國大陸唯一不設立功德箱的佛寺之一。由一茅草棚和兩位比丘起家,持比丘戒、菩薩戒,全體僧人終身不摸錢,穿百衲衣,日中一食、過午不食、頭陀行、託缽乞食。十年間共剃度比丘數百人,在此皈依三寶者數萬。行腳數十萬公裡,使得無數人得以親近三寶,近聞於佛法。
  • 對話大悲寺住持妙祥法師:從沒把錢財看成資源
    記者問馬玲永時,他搖了搖頭。 倒是關於少林寺,寺裡一位女居士透露,有人曾請釋妙祥開示。「師父不贊同大家對其作評判。他說,不管對與錯,將來自由僧人評說,俗家人不可以評說。因為這樣,我們就失去未來成佛的種子。」
  • 對話|風波未平的大悲寺住持釋妙祥:從沒把錢財看成資源
    供養過齋結束,住持妙祥法師在眾人陪伴下走向他的坐車——一輛豐田越野車,脫去袈裟裡面是百衲衣。馬玲永是護持該寺的居士之一,板寸已顯花白,神情溫和,透著謹慎。他自稱是東北營口人。2003年,因「偶然因緣」與大悲寺結緣。
  • 看看中國尼姑的真面目 與大悲寺同為禪宗溈仰宗法脈
    看看中國尼姑的真面目 與大悲寺同為禪宗溈仰宗法脈時間:2016-12-28 21:57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看看中國尼姑的真面目 與大悲寺同為禪宗溈仰宗法脈 海城道源寺,是國內一所戒律嚴明的尼眾寺院。
  • 大悲寺住持談「燃指供佛」:和自殘是兩個概念
    給廟裡做捐獻就更加複雜,因為涉及大悲寺的另一條根本戒律:「不捉金錢戒」——剃度出家後,此生不蓄金錢,不接受金錢供養,不使用金錢,甚至不摸錢。這時,僧人才能去取這件衣服。如果這個淨人不給衣服,要了六次都不給,這個僧人再告訴原先供養的那個人:『這個事還得你自己處理一下,我取了六次他也沒給我衣服,還是你們自己處理吧』。這就完事了。」大悲寺對「守戒」、「如法」有著嚴苛的要求,但是真能「清靜」嗎?
  • 大悲寺的「慈悲心腸」「雷霆手段」
    (南方周末攝影記者 王軼庶/圖)不捉金錢、日中一食、百衲衣、四小時睡眠、行腳、乞食——這些清規戒律讓大悲寺獨樹一幟,成為信眾心中真正的「修道之地」。藉助權力擴張,又拒絕權力侵蝕立寺之本;最初以暴力驅逐「外道」,又接著驅逐依賴暴力解決問題的成員。在大悲寺的13年發展歷程中,同時能看到佛教最傳統的,以及當下時代所特有的東西。
  • 大悲寺的前世今生 「慈悲心腸」和「雷霆手段」
    大悲寺西堂師父親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少林寺、法門寺等國內著名寺廟因世俗化過重而不斷被人詬病的同時,深處山溝中的大悲寺因其清修苦行、「持不捉金錢戒」而被越來越多的追隨者視作追隨的「淨土」。大悲寺每年一次的僧人託缽行腳更是被人拿來與少林寺盛大隆重的法會作對比,「真正的佛教清靜地」,這幾乎成了大悲寺在信眾心中的一致印象。然而質疑也一直伴隨著聲名日盛的大悲寺。
  • 妙祥法師:我們想修道為什麼要穿百衲衣【錄音】
    那龐家四聖,龐蘊可能在馬祖手下開悟了,最後弄個船,把自己的萬貫家財都扔到湖裡,連送人都不送,也不做善事也不去蓋廟,往湖裡一扔就完事了。他開悟了,悟的是什麼?最後明白了,就是這些財產障他的道,要不可能早開悟了,是不是?由於他不貪戀這些財產,放下了,所以就開悟了。開悟了以後就更放下了,更不去貪了。只要是貪的人,你就放心,他沒開悟。
  • 中國「佛系」寺廟,不設門票禁止捐款,僧人凌晨2點起床種地幹活
    清貧的寺廟大悲寺的清貧和五戒有著重大關係,寺內僧人一百二十人、發心出家和居士一百多人都持五戒中的"不捉金錢戒"。寺內除了不設功德箱,還禁止一切商業活動,在一眾"天價門票"、"燒香最低666元起"等商業化寺廟裡,大悲寺可謂一股清流。
  • 中國最窮的寺廟,僧人一天吃一頓飯,不接受別人的金錢供養
    這個寺廟不設功德箱,不接受別人的金錢供養,禁止遊客放錢,不做買賣經營,這裡的僧人手不摸錢,他們穿補丁衣服,日常生活都是自食其力,自己種菜,每天只吃一頓飯,午後不再飲食。寺廟內,僧人們還收養了許多流浪狗,雖是素食,但足夠溫飽。他們真正做到了出家人慈悲為懷。
  • 中國最「純潔」的寺廟,不設功德箱,寺中和尚一輩子都不摸錢!
    如今,伴隨旅遊業的興盛,很多著名的旅遊景區和景點便以各種方式和手段斂財;即使是弘揚佛法之道的寺廟,也被賦予了濃重的商業氣息,不僅開始收門票,很多燒香求籤或者開光的法事,也避免不了高昂的費用。然而就當很多寺廟都開始設功德箱、收門票時,中國就存在這麼一座寺廟,堅持不設功德箱,不收香火錢,寺中僧人全都需要外出化緣,並且一輩子不摸錢。可以說它是中國眾多寺廟中的一股清流,是真正的佛教淨土,也因此被廣大民眾稱為中國最"純潔"的寺廟。這座寺廟就是遼寧省的大悲古寺,位於遼寧省海城市毛祁鎮。
  • 大悲寺被曝居士生活如奴隸 住持:苦修是需要
    ,多名網友在多個著名網絡論壇發表文章,質疑大悲寺上下兩院的僧人表面清苦實際奢華,苦修有作秀之嫌,更有網友曝其自稱不捉金錢實則瘋狂斂錢,收受居士大量捐款。  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本次事件當中多個帖子的當事人,對曾到大悲寺採訪的媒體人士以及大悲寺下院(道源寺)住持妙融進行了獨家專訪,就此事展開了調查……  一石千浪  多網帖稱大悲寺「斂財」  早在2012年初,就有一篇《海城大悲寺,有點恐怖啊》的網帖發布於某網絡社區,該帖稱寺內妙祥等以
  • 撤銷功德箱,不收香火錢,還給香客贈禮,這是什麼神仙寺廟?
    但並非所有的寺廟都是這樣,曾經有記者暗訪一座寺廟還發現僧人在收到贈物品後給香客送還同等價值的物品,在這裡,沒有商業操作,從不做開光儀式,不從事商業法事,這就是坐落在遼寧海城市一處小山溝中的大悲寺。整個寺院建築規模宏大,一個真正意義的清修場所,杜絕旅遊參觀,大悲寺僧人嚴格持戒,去大悲寺的人98%的人,都是正信佛教的,知道如何正確禮佛拜佛,見到僧人就頂禮!正是有著這樣清幽的環境,寺內的眾人也能更好的修行。在這裡要說與其他寺廟不同的大有八大點,其中最與眾不同的就是不收香油錢,全寺不僅在大悲寺的門前放置警示木牌,更是把寺內的功德箱全部撤銷,遊客若想拜佛寺內僧人都會免費贈送香燭。
  • 大悲寺主持證實「燃指供佛」修行:這不是自殘
    給廟裡做捐獻就更加複雜,因為涉及大悲寺的另一條根本戒律:「不捉金錢戒」—剃度出家後,此生不蓄金錢,不接受金錢供養,不使用金錢,甚至不摸錢。  妙祥法師曾在2005年的一次開示中,以捐贈一件衣服舉例,詳細地告訴居士們應該怎麼「如法」地捐獻物資:「居士想供養僧人衣服,要先找淨人(註:指那些常年護持寺院的居士),跟淨人說:"我想供養這裡的僧團每人一件衣服,麻煩你替我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