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2020-12-19 鹹魚讀書

引子

昨天文章的最後說:

我還沒介紹鄂字的起源、晉國和鄂的瓜葛……

本來,這兩個東西,我暫時是不打算寫的。

但後來看到兩條評論:

「鄂魚的故鄉,所以簡稱鄂」「現在山西鄉寧古稱鄂」

這兩條剛好對應我最後提到的兩個東西。

既然如此,那就再寫一篇吧,把這兩點也說一下。

鱷魚

甲骨文裡有這樣一個字

這個字是揚子鱷的象形,後來有兩條演化路徑。

一條是老老實實複製,到了金文,變成這樣

再往後,就成了我們今天的「鼉(tuó)」字,所以「鼉」就是揚子鱷的意思。

另一條走簡化路線,在甲骨文後期,就成了這樣

到了金文,變成這樣

再往後,就是我們今天的「單」字。

因為「鼉」和「單」同源,所以這兩個字在古代是同音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裡就說鼉讀作「單聲」。

又因為揚子鱷多數時候都是獨居,一個洞穴一隻鱷,所以「單」漸漸有了「單獨」的意思。

後來,約定俗成,表鱷魚的時候用「鼉」,表單獨的時候用「單」。

如果想用「單」表鱷魚怎麼辦,在「單」字邊上加個「魚」,於是有了「鱓」字。

這種衍生義蓋過本義,於是加偏旁表本義的造字方法,我們之前已介紹過。

鱓字的讀音本該和「鼉」一樣,但是後來,它又增了一個義項,那就是黃鱔。

所以今天的「鱓」是個多音字,表鱷魚的時候,讀tuó,表黃鱔的時候,讀shàn。

鄂國

那麼,甲骨文、金文裡「鄂國」的「鄂」是哪個字呢?

是「鼉」還是「單」?

都不是,是「噩」。

這個「噩」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噩」是鼉鼓,也就是鱷魚皮做的鼓。

是的,古人不用鱷魚皮作包,他們用鱷魚皮作鼓,據說鱷魚皮做的鼓聲傳得特遠。

《詩經·大雅·靈臺》裡有一句「鼉鼓逢逢」,就是敲起鼉鼓聲砰砰的意思。

雙鳥鼉鼓

古人用鼉鼓,也有文物證據。

比如商代的雙鳥鼉鼓,當然,說是鼉鼓,其實是青銅做的,可看鼓面,應該是仿鱷魚皮。

崇陽縣挖出的

很可惜,這件文物在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館。

好在,1971年,我們在湖北省崇陽縣挖出了一件類似的,鑄造時間可能還早一點。

因為鼉鼓很響,所以在造字的時候,多加了幾個口。

又因為鼉鼓常用於戰爭,所以總是和不好的消息捆綁在一起,於是後來有了「噩耗」、「噩夢」等詞語。

到小篆的時候,人們寫到鄂國就不用「噩」字了,改用「鄂」。

「咢」是「鼉」的簡化,至於右耳旁,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說過,是「邑」字旁,是「城邑」的意思。

再後來,人們寫鱷魚,也不用「鼉」、「鱓」了,改用「鱷」。

鱷魚和鄂國

以上的文字帶有一些猜測成分,但為了行文流暢,就不細分析了。

按這套邏輯,鄂國一開始叫鄂國,或許是這個國家擅長抓鱷魚、作鼉鼓。

不過,讓我們先按下鱷魚不表,說說晉國的事。

《左傳·隱公六年》裡有這麼一句:

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於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

這件事,《史記·晉世家》裡也有記載。

簡單來說,因為曲沃莊伯之亂,晉侯郄不得不跑去「鄂」避亂,於是晉國人管晉侯郄叫「鄂侯」。

這件事可以證明,當時晉國內部有一個地叫鄂,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鄉寧縣。

同時,司馬貞《史記索隱》裡寫到過一件事:

然晉初封於唐,故稱晉唐叔虞也。且唐本堯後,封在夏墟,而都於鄂。

也就是說晉國這塊地,原來是唐國的,唐國當時以就以鄂為首都。

唐國是堯的後代,山西唐國的歷史怎麼也能追溯到商朝中前期。

所以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那山西省鄉寧縣作為鄂的歷史可能比之前說過的河南省沁陽市還要早。

結合昨天的文章,拋開最後的滅國之戰不談,鄂國很可能經歷了「山西省鄉寧縣 → 河南省沁陽市 → 湖北省隨州市」這樣的遷徙。

看地圖,這是一路向南,為什麼呢?或許是因為鱷魚。

之前的文章說過,商代中前期的氣候要比現在溫暖溼潤,當時的黃河中下遊可以視作今天的亞熱帶。

隨著氣候逐漸變冷,也隨著捕獵活動的開展,北方的鱷魚越來越少,所以鄂國人不得不南遷。

嗯,這個結論的猜測成分就更大了,所以我這麼一說,你這麼一聽……

相關焦點

  • 考證: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而不是「楚」、「荊」?
    大家都知道,每個省份都有一個簡稱。這個簡稱就像一個代碼一樣,現在用途也非常廣。例如,每個城市的車牌號碼第一個漢字,就是這個省份的簡稱。說起每個城市的簡稱,大家都不陌生:山西簡稱「晉」,河南是「豫」,河北是「冀」,北京是「京」,山東簡稱「魯」等等。
  • 湖北省為何不簡稱「楚」,而以相形見絀的「鄂」為簡稱
    文|遠在小河對岸省份簡稱,乃一省之文化名片。故而,各省份通常都會選取,最能體現其歷史文化底蘊的字為其簡稱。而提起湖北省,人們通常會想起其為楚文化的發源地。與「楚」相比,「鄂」就相形見絀了。那為何湖北省不選取「楚」為其簡稱,反而選取了「鄂」呢?其實,最為主要的原因是,湖北省雖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但「楚」的勢力發展範圍過大。楚國鼎盛時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以及河南、山東的一部分。
  • 湖北省名字的由來為何簡稱鄂不為楚?
    湖北省,省會武漢。地處華中地區,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簡稱;鄂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後將天下分為「九州」湖北屬荊州,殷商時為湖北有鄂國,後被楚國所滅,後鄂城成為楚國的國都。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地設置鄂縣,因此湖北簡稱不是楚而是鄂。秦時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黔中和九江郡。兩漢時期湖北屬荊州刺史部。
  • 鄂是哪個省的簡稱 湖北簡稱的由來和原因 湖北簡稱鄂是啥意思
    中國有很多的省份,每個省也都有他們各自的簡稱,這個簡稱的用途很廣,車牌號也可以用。鄂也是一個省的簡稱,那麼鄂是哪個省的簡稱?很多人會想到是湖北,那麼大家知道湖北簡稱的由來和原因嗎?湖北簡稱鄂是啥意思?一、鄂是哪個省的簡稱鄂是哪個省的簡稱?大家都知道,鄂是湖北省的簡稱。湖北省位於中國的中部,簡稱鄂。東鄰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北與河南毗鄰。東西長約740公裡,南北寬約470公裡。全省土地總面積18.59萬平方公裡,佔全國總面積的1.94%。
  • 為什麼湖北簡稱是「鄂」而不是「楚」,作為湖北人你知道嗎
    鄂,作為湖北省的簡稱,其來源和本義,很多人是不甚明了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1「鄂」 通「萼」——花朵盛開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 但謬矣。
  • 湖北簡稱「鄂」探源
    湖北簡稱「鄂」探源 關於鄂的史記。《武昌縣誌.沿革》:「夏為鄂都, 唐本堯後,封在夏墟而都於鄂。鄂,今大夏是也。《春秋》雲:堯裔劉累,夏孔甲時所封,此為稱鄂之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以上是關於「鄂」的歷史記載。那麼,古鄂王姓什麼?史說夏王孔甲時所封堯帝後人劉累,即姓劉。這裡可以看出古鄂國人,還是黃帝的後代,因為堯帝是黃帝的第五代孫。 那麼,湖北簡稱鄂是不是源於我們現在的鄂州呢?我看過鄂州學者的幾篇有關文章,包括我以前寫的有關鄂的文章,應該說是。
  • 湖北為何簡稱「鄂」?專家:源於西周早期的噩國
    相關報導: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是歷史的選擇,文化的選擇位於今湖北省隨州市的鄂侯是出土文獻中記載的最早的鄂侯,元朝開始出現鄂省,明朝湖廣行省曾簡稱湖省或楚省。作為地名,鄀已經退了歷史舞臺,而鄂則源遠流長。湖北省地處長江中遊,簡稱鄂,省會在武漢市。
  •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源地,為何簡稱是鄂,卻不是楚呢?
    省份簡稱,乃一省之文化名片。故而,各省份通常都會選取,最能體現其歷史文化底蘊的字為其簡稱。而提起湖北省,人們通常會想起其為楚文化的發源地。與「楚」相比,「鄂」就相形見絀了。那為何湖北省不選取「楚」為其簡稱,反而選取了「鄂」呢?
  • 湖北俗稱荊楚大地,為啥簡稱不用「荊楚」,而是用了「鄂」?
    湖北省俗稱荊楚大地,但是簡稱不用「荊」,也不用「楚」,而是選用了一個「鄂」字。這是為什麼呢?>湖北省因位於長江中遊,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省。(楚國地圖)我們先說說,湖北省的簡稱楚國的第六任君主熊渠看鄂國好欺負,也帶兵來打鄂國。鄂國一下就被滅了,這個歷史悠久、一路逃難的國家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
  • 湖北的簡稱為何選擇了「鄂」字,而放棄了「楚」字?
    實際上,我們都明白每個省的簡稱都蘊含著非常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背景,絕不是隨意取得一個名字敷衍應急,仔細琢磨每個省份的簡稱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歷史、地域文化等,譬如素有齊魯大地之稱的山東省簡稱為「魯」;而有著贛鄱大地之稱的江西省因其省內最大的河流為贛江,所以江西省簡稱「贛」。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有著荊楚大地之稱的湖北省的簡稱是「鄂」,而不是「楚」呢?
  • 湖北為啥簡稱「鄂」?天門的「門」在哪?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了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布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 「鄂」從何而來?湖北人都來說說你知道的湖北簡稱那些事!
    其二便是,每次看見的士車牌上的「鄂」都百思不得其解,「鄂」從何而來?難道湖北的江河湖海裡全是鱷魚嗎?後來,上學了發現「綠豆橋」從來都不是綠豆做成的,用普通話叫「六渡橋」,而「鄂」也不是「鱷」。提到鄂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與湖北的淵源,但是說到楚,卻耳熟能詳,湖北是楚國的發源地,更是楚文化的創造者,那麼湖北的簡稱為什麼不像四川簡稱蜀,陝西簡稱秦,山東簡稱魯一樣沿用歷史上的「楚」呢?
  • 楚國最初的封地是今天的湖北,為何湖北簡稱放棄了楚,卻選擇了鄂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每個省都會有一個簡稱,每一個簡稱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字,裡面蘊含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比如在春秋時期被譽為禮儀之邦的魯國就是位於今天的山東,所以山東簡稱「魯」。北京是我國的首都,簡稱是京,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元朝稱大都。
  • 湖北會為什麼不簡稱「荊」或者「楚」呢?另一省不同意了
    總的來說,省份簡稱有的是以古代國家或者文化為名,有的是以境內的山河稱呼,有的則直接在省名裡面提取一個字。在省份簡稱裡,湖北的簡稱為「鄂」就有點奇怪了,這個字除了用在地名上,其他地方幾乎見不到。湖北出名的是荊楚文化,甚至有些人都以為,湖北簡稱就應該是「荊」或者「楚」。2011年,湖北省工商聯開展湖北商人徵名活動,「楚商」也高票當選。那為什麼湖北不能簡稱」荊「或者」楚「呢?楚國是春秋霸主,戰國七雄之一。
  •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我國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簡稱,它蘊含著地域歷史淵源和文化特徵。有的簡稱很獨特、生僻,令人難以望文生義。湖北省的簡稱「鄂」即是一例。很多人對」鄂「字的讀音拿不準,甚至還有人的第一感覺以為是代表鄂爾多斯呢。在人們的印象裡,湖北之地古屬荊州,曾為楚國核心區域,因而被稱為「荊楚大地」,其文化風俗也被稱為」荊風楚韻「。
  • 重慶黔江區這個鎮,因毗鄰湖北省,鎮名中就帶有湖北簡稱
    重慶和湖北是兩個相鄰的省市,重慶自然有很多鄉鎮和湖北省接壤,這其中就有一個帶湖北簡稱「鄂」的鎮——鄰鄂鎮,顧名思義,就是毗鄰湖北的意思。這個鎮名很有意思,重慶的鄉鎮居然帶有湖北的簡稱,重慶境內也僅此一個名字中帶「鄂」字的鄉鎮。
  • 叫了多年「楚」的湖北,為什麼今天簡稱「鄂」?有這樣一段故事
    中國很多省份都有自己的簡稱,比如說吉林簡稱「吉」,黑龍江簡稱「黑」,遼寧簡稱「遼」。 這些省份的簡稱是從名稱裡選了一個「字」。 再如,山東的簡稱是「魯」,湖北的簡稱是「鄂」。 山東簡稱是「魯」,因為歷史上有一個魯國在山東。
  • 省份簡稱的選取標準是什麼?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要凸顯地方性文化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而這些省份都有著各自的簡稱,比如遼寧的簡稱是遼,江蘇的簡稱是蘇,青海的簡稱是青,這些省份的簡稱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簡稱取自全稱裡的一個字。但更多的省份簡稱並不是這樣,比如山東的簡稱是魯,安徽的簡稱是皖,湖北的簡稱是鄂,這些省份的簡稱我們雖然大都知道,但是來歷是什麼,如果不是當地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我們在這裡就一起探討下幾個比較特殊的省份簡稱吧。
  • 湖北省資訊|湖北「鄂」的源頭出自該鎮,擁有一處「全國重點文物...
    湖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湖北「鄂」的源頭出自該鎮,擁有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省境內有一個鎮是「全國重點鎮」、「湖北省生態鎮」、「湖北省森林城鎮」,被稱為「五縣通衢」,其內有一個鄂王城,是湖北省簡稱「鄂」的源頭。
  • 河南簡稱為什麼是「豫」而不是「魏」?
    中國每個省或直轄市都有簡稱,它代表了這個地區的歷史淵源和文化特徵,也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比如四川省簡稱「蜀」,湖北省簡稱「鄂」,山西省簡稱「晉」,其背後都蘊藏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同樣的道理,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發源地河南,因為各種淵源,它的簡稱是「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