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會為什麼不簡稱「荊」或者「楚」呢?另一省不同意了

2020-12-07 算無一策

每個省份都有一個簡稱,這個簡稱就像一個省的招牌一樣。

比如,四川簡稱「川」或者「蜀」,山西簡稱「晉」,江西簡稱「贛」,北京簡稱「京」等等。

這些簡稱不單單是一個稱呼,很多簡稱都包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古代四川一代的政權大多都稱蜀國;春秋霸主晉國大體在今山西境內;江西則以境內大河「贛江」為名。

總的來說,省份簡稱有的是以古代國家或者文化為名,有的是以境內的山河稱呼,有的則直接在省名裡面提取一個字。

在省份簡稱裡,湖北的簡稱為「鄂」就有點奇怪了,這個字除了用在地名上,其他地方幾乎見不到。

湖北出名的是荊楚文化,甚至有些人都以為,湖北簡稱就應該是「荊」或者「楚」。2011年,湖北省工商聯開展湖北商人徵名活動,「楚商」也高票當選。

那為什麼湖北不能簡稱」荊「或者」楚「呢?

楚國是春秋霸主,戰國七雄之一。雖然楚國的核心區域大多都在湖北,但由於楚國太強大了,以至於今天的湖南、江西、安徽、貴州、江蘇、浙江和河南等省份都或多或少在當時楚國的輻射範圍內。

《說文解字》中解釋「楚」字:「叢木也。一曰荊」。所以」荊「和」楚「其實是一個意思。很多時候楚和荊正在地理位置上使用時,是同一個意思。

所以湖北不能簡稱荊楚的原因是荊楚之地包含的範圍太廣了。不說其他省份,就單說湖北湖南,到現在還可以用」楚北」、「楚南「或者」荊北「、」荊南「來表示。

湖北最後為什麼要簡稱」鄂「呢?

鄂其實就是鱷魚的意思,在古代黃河流域,有一個圖騰為鼉的部落,建立了一個小國家——鄂國。

後來,隨著晉國的崛起,鄂國被吞併。鄂部落族人開始南遷,先是到南陽一帶(今鄂山),後因得罪周王,繼續南遷到今湖北梁子湖一帶,並在此地建城立國。

等到楚國興起之後,順帶滅了鄂國,並將首都也遷到了鄂王城。之後,楚國國君熊渠又將次子熊紅奉為鄂王。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鄂王城一帶設立鄂縣。」鄂「作為正式地名的歷史就這樣開始了。

三國時期,孫權定都鄂縣,改名為武昌(今鄂州)。隋唐時期,鄂縣升級為鄂州。元朝實行行省制度時,湖北地區開始叫做荊湖行省,後來又叫湖廣行省,省會都在鄂州(今武昌)。

由於省會為鄂,省名開始也叫鄂,所以湖北省經常被稱為」省「,久而久之,」鄂「就成了湖北省的簡稱。

其實,不管湖北簡稱什麼,其境內的文化已經深深地刻上」荊楚「二字。我們不該去糾結這些名稱問題,應該做的是去傳承和弘揚那些歷史和文化。

相關焦點

  •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我國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簡稱,它蘊含著地域歷史淵源和文化特徵。有的簡稱很獨特、生僻,令人難以望文生義。湖北省的簡稱「鄂」即是一例。很多人對」鄂「字的讀音拿不準,甚至還有人的第一感覺以為是代表鄂爾多斯呢。在人們的印象裡,湖北之地古屬荊州,曾為楚國核心區域,因而被稱為「荊楚大地」,其文化風俗也被稱為」荊風楚韻「。
  • 考證: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而不是「楚」、「荊」?
    這時候,有人會問,這個簡稱是誰發明的?從什麼時候開始,全國開始使用這個「簡稱」?其實,也不是發明的,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一個產物。據考證,清末洋務運動以後,電報開始進入中國,並逐漸被清政府接受。在當時電報非常昂貴,必須用極簡的字能夠表達句子意思。作者記得小時候,語文課本還有學到學習編寫電報內容的。
  • 叫了多年「楚」的湖北,為什麼今天簡稱「鄂」?有這樣一段故事
    但是,湖北卻很奇怪了,因為這個境界內主要的國家是楚國,而簡稱卻是「鄂」。 這是為什麼呢? 2020年,一場疫情讓湖北火了,更多的人知道了湖北的簡稱是鄂。但是,與「鄂」相比,很多人更想以「楚」來代指這裡,因為不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還是荊楚文化,對湖北的浸染太深入了。
  •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源地,為何簡稱是鄂,卻不是楚呢?
    省份簡稱,乃一省之文化名片。故而,各省份通常都會選取,最能體現其歷史文化底蘊的字為其簡稱。而提起湖北省,人們通常會想起其為楚文化的發源地。與「楚」相比,「鄂」就相形見絀了。那為何湖北省不選取「楚」為其簡稱,反而選取了「鄂」呢?
  • 湖北的簡稱為何選擇了「鄂」字,而放棄了「楚」字?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有關我國省都會簡稱的故事,相信大家從小便知道省份之間簡稱各不相同,比如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簡稱「新」、甘肅省簡稱「甘」或者「隴」、河南省簡稱「豫」……如果說這些簡稱僅僅是為了方便記憶而發明的一個代名詞,恐怕有些難以服眾。
  • 為什麼湖北簡稱是「鄂」而不是「楚」,作為湖北人你知道嗎
    鄂,作為湖北省的簡稱,其來源和本義,很多人是不甚明了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1「鄂」 通「萼」——花朵盛開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 但謬矣。
  • 鄂是哪個省的簡稱 湖北簡稱的由來和原因 湖北簡稱鄂是啥意思
    中國有很多的省份,每個省也都有他們各自的簡稱,這個簡稱的用途很廣,車牌號也可以用。鄂也是一個省的簡稱,那麼鄂是哪個省的簡稱?很多人會想到是湖北,那麼大家知道湖北簡稱的由來和原因嗎?湖北簡稱鄂是啥意思?湖北早期文化的代表是江漢地區的屈家嶺文化遺址,這裡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陶器,其中的蛋殼彩陶、壺形器和帶穀殼的紅燒土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反映出當時農耕、水利、漁獵、手工業、紡織業已經發展到相當的程度,是楚文化發展的源頭。
  • 為什麼湖南省簡稱「湘」,而不是「楚」呢?
    我們國家有30多個省份每一個省份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不僅如此,每個省份都有不一樣的簡稱。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簡稱,因為簡稱是由於歷史文化而設定的。畢竟我們國家被稱之為有幾千文明的古國度,所以很多地區的名稱都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所用的名稱,有不少的省份簡稱就是如此,比如山東稱之為魯,陝西稱之為秦,所對應的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以及秦國。很多人都知道湖南省的簡稱是湘,而在那個時代,湖南省的劃分是屬於楚國的地域,其實很多人就想為什麼不是用楚作為簡稱。
  • 湖北一改簡稱,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
    同樣的還有湖北為何成「鄂」不稱「楚」,就是楚國地盤不僅僅在湖北。 但實際上,山東稱「魯」不稱「齊」,並沒那麼複雜,這和電報在中國的推廣有關。 洋務運動後,電報技術逐漸被清政府接受並使用。那時發電報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花錢,於是便有了簡稱。
  • 湖北自古以來就是荊楚大地,為何簡稱會取「鄂」,其中有何緣由?
    有個說法,當年湖北要叫楚,湖南不同意,他說你要叫楚我也要叫楚。從文化層面看,湖北勝面大,但是架不住湖南人也不是吃素的。最後兩邊勢均力敵,誰也說服不了誰,結果就是楚字誰也不給。曾經有人提過將湖北改成楚,但湖北社科院否定了,楚的範圍很大,包括了湖北湖南全境和江西,河南,安徽,江浙等部分地方。湖北和湖南本身是一個省,康熙時才分開,原來就叫湖廣。
  • 湖北為何簡稱「鄂」?專家:源於西周早期的噩國
    相關報導: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是歷史的選擇,文化的選擇位於今湖北省隨州市的鄂侯是出土文獻中記載的最早的鄂侯,元朝開始出現鄂省,明朝湖廣行省曾簡稱湖省或楚省。作為地名,鄀已經退了歷史舞臺,而鄂則源遠流長。湖北省地處長江中遊,簡稱鄂,省會在武漢市。
  • 楚國最初的封地是今天的湖北,為何湖北簡稱放棄了楚,卻選擇了鄂
    湖北,簡稱鄂,在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中的楚國的封地就在如今的湖北,為何湖北的簡稱不選擇具有濃厚歷史氣息的楚,卻選擇了鄂呢?首先從鄂字的詞源上來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鄂」字來源於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古代的鄂字寫法為「噩」,秦漢以後「噩」逐漸寫成了「鄂」。
  • 湖北俗稱荊楚大地,為啥簡稱不用「荊楚」,而是用了「鄂」?
    湖北省俗稱荊楚大地,但是簡稱不用「荊」,也不用「楚」,而是選用了一個「鄂」字。這是為什麼呢?通過楚國,我們很明白的了解了「荊楚」中的楚,那麼為啥要有一個「荊」呢?說白了,也就是荊就是楚,楚就是荊,兩字是一個意思,放在一起,主要起強調作用。如今在湖北區域,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城市--荊州市。三國演義中,也非常詳細的介紹了這座城市---荊州。
  • 湖北省為何不簡稱「楚」,而以相形見絀的「鄂」為簡稱
    文|遠在小河對岸省份簡稱,乃一省之文化名片。故而,各省份通常都會選取,最能體現其歷史文化底蘊的字為其簡稱。而提起湖北省,人們通常會想起其為楚文化的發源地。與「楚」相比,「鄂」就相形見絀了。那為何湖北省不選取「楚」為其簡稱,反而選取了「鄂」呢?其實,最為主要的原因是,湖北省雖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但「楚」的勢力發展範圍過大。楚國鼎盛時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以及河南、山東的一部分。
  • 湖北省名字的由來為何簡稱鄂不為楚?
    地處華中地區,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簡稱;鄂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後將天下分為「九州」湖北屬荊州,殷商時為湖北有鄂國,後被楚國所滅,後鄂城成為楚國的國都。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地設置鄂縣,因此湖北簡稱不是楚而是鄂。
  • 湖北為啥簡稱「鄂」?天門的「門」在哪?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了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 祖國省份的簡稱大有來頭,都是歷史文化的濃縮,唯湖北的令人費解
    中國的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小名兒,即簡稱。這些小名的起源基本上分為三類:一類是該地區歷史文化,一類是地理區域,另一類是地區突出亮點的首字。例如,山西省簡稱「晉」,因為它是晉文化的發祥地,而春秋時期的晉國也是在此。湖南之所以簡稱「湘」,是因為湘江是湖南的一個具有歷史文化積澱的亮點。
  • 湖北簡稱「鄂」探源
    那麼,湖北簡稱鄂是不是源於我們現在的鄂州呢?我看過鄂州學者的幾篇有關文章,包括我以前寫的有關鄂的文章,應該說是。 但是,最近我又讀過武漢學者有關湖北簡稱鄂的文章,他們說,「非也1」應是源於武漢歷史上的「鄂州」.這就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決定對武漢歷史上的「鄂州」進行探古: 歷史上的那州起因是這樣的。唐武德四年(621年) ,平前餓,改為鄂州『(舊唐書。
  • 湖北、湖南,誰最能代表楚文化?
    懷念之後,我們不禁追問,湖南、湖北兩省的淵源從何時開始,又為什麼會在清朝時分開? 在以後的千年時光裡,政區不停變化,卻始終難以割離兩湖之間的密切聯繫,漢朝時的荊州刺史部、唐代的江南道,都以兩湖為中心。宋朝在兩湖設立荊湖南路、荊湖北路,雖然兩省不屬於同一個政區,卻始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湖北人都來說說你知道的湖北簡稱那些事!
    難道湖北的江河湖海裡全是鱷魚嗎?後來,上學了發現「綠豆橋」從來都不是綠豆做成的,用普通話叫「六渡橋」,而「鄂」也不是「鱷」。提到鄂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與湖北的淵源,但是說到楚,卻耳熟能詳,湖北是楚國的發源地,更是楚文化的創造者,那麼湖北的簡稱為什麼不像四川簡稱蜀,陝西簡稱秦,山東簡稱魯一樣沿用歷史上的「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