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就不能不提唐詩。唐朝詩壇群星燦爛,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二者風格不同,可不可以比較高下呢,既然都是詩人,還是可以分析比較的。
在分析李白杜甫之前,還是要看一看唐朝詩人的詩歌圈子。雖然,唐朝時沒有作家協會,也沒有詩歌協會這樣的團體,但詩人還是有各種關係和聯繫,形成詩歌圈子,然後互粉,還是沒問題的。
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李白很早就詩名滿天下,而杜甫呢,雖然杜甫的祖父杜審言也是著名詩人,但對於杜甫在詩壇上提升名氣實在沒有產生什麼影響,雖然杜甫也算是早慧兒童,「七歲即思壯,開口詠鳳凰」,雖然杜甫在24歲時就寫了《望嶽》這樣的著名詩篇,很抱歉,當時的人們並不欣賞杜甫的詩歌,杜甫一直默默無聞,37歲在長安過的日子,還是「朝叩富兒塵,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在這種情況下,杜甫就對李白很仰慕名,可以說,杜甫就是李白的鐵粉。
《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冬日有懷李白》: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做夢都想李白,《夢李白》: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在杜甫的心目中,李白是如此的才華橫溢,是如此的天下無敵,《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贈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即使是李白後來參與了永王叛亂,要被判死刑的時候,杜甫還是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替李白辯護,《不見》: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杜甫是李白是鐵粉,是如此的追慕李白,前前後後寫過幾十詩來思李白懷李白,對李白予以最高的讚賞。
可是,李白對杜甫的情感態度又如何呢?李白也回應過杜甫,但情感呢,就比較淡。李白寫給杜甫的詩,總共只有四首,《沙丘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御》: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其中一首,到底是寫給杜甫還是給範某,說不清楚。而且,這四首詩,還有三首是在寫酒,也沒有一句對杜甫讚美的話。李白對杜甫這個鐵粉,實在是有些對不住了。
李白最仰慕的人呢,是孟浩然。李白在28歲那年,遊歷江夏,也就是現在的武漢市,結識了孟浩然,就對孟浩然的詩才大為折服,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你看,李白誇孟浩然到了「高山仰止」的地步。李白還寫過《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那是寫得情真意切啊。順帶連黃鶴樓都名氣增添不少。
可是,孟浩然呢,對李白的熱情,也是表現比較冷淡。孟浩然最愛王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孟浩然希望王維能夠引薦自己,讓自己有機會當官。王維還真把孟浩然引薦給了唐玄宗,只是孟浩然在玄宗面前念了一首詩,其中「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把玄宗給惹惱火了。領導心,海底針,孟浩然沒有猜準,白白錯失了一個大好機會。
這唐詩的圈子,說起來還是比較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