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文化生產力,耀然文化落戶海澱創業園

2020-12-19 中華科技網

近日,聚焦科技與文化產業的北京耀然文化傳播集團入駐海澱創業園,開啟耀然文化發展新旅程,以科技賦能文化生產力的發展新局面。

2020短視頻和直播爆發增長,直播電商蓬勃發展,不同組合拳的內容形式成為新媒體運營的趨勢。隨著上半年直播電商迅猛的井噴式爆發,下半年的直播電商環境顯得更加冷靜和追求專業化與常態化。在此背景下,北京耀然文化傳播集團將短視頻和直播作為運營的抓手,用新手段擴展科技與營銷服務。

據悉,耀然文化以科技與營銷服務為核心,以新消費產品為依託,以文化來生根,用服務陪伴企業長效增長。自2020年以來,耀然文化搭建了自營的雲發布體系,服務包括快消,網際網路等行業的品牌。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耀然文化將科技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各領域層面,助力營銷數位化,商業數位化,信息數位化,服務數位化四大領域。2021年,耀然文化也將不斷落地數位化服務與產品。

北京耀然文化傳播集團董事長兼耀然互動CEO林欣然表示,對於短視頻和直播業務,我們不會盲目跟風,而是用更有效的手段,更專注的態度,更專業的運營,服務企業,將科技服務業務深入到品牌服務中。

林欣然畢業於UCL(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深耕於網際網路領域,曾任職於世界500強企業的品牌與傳播總監,帶領團隊服務數位化轉型項目,對品牌策略,營銷與公關有著資深和獨到的認識。自2017年幫助企業做數位化轉型後,一直服務企業的數位化項目,與品牌營銷領域。此次帶領公司再次發展,以海澱創業園為依託,蓄力營銷數位化領域。

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澱創業園成立於1997年10月,是北京首家專門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所建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2007年10月,海澱創業園成為國家人事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單位——中國北京(海澱)留學人員創業園。

#海澱區#

相關焦點

  • 北京海澱:科技賦能文化添味,海澱旅遊專題展區成服貿會網紅展廳
    火紅的楓葉踩在腳下,觀眾仿佛也踏上了那條壯志豪情的革命道路;絢麗的圓明園海晏堂從廢墟中拔地而起,環繞在身邊,皇家園林恢弘的氣勢再現眼前,讓人不禁感嘆歷史的無常與科技的力量。9月7日,記者來到2020服貿會中國國際旅遊貿易交易會旅遊專題展區,在這裡感受了海澱「旅遊+科技」,「人生必達青春海,綠意山水中關村」主題下的海澱故事與海澱特色。
  • 服貿會:北京海澱打造全國數字文化產業新高地
    央廣網北京9月5日消息(記者劉天思)記者5日從服貿會文化服務專題展北京海澱展區了解到,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化服務板塊海澱展區,以「數字創新驅動力,文化賦能科學城」為主題,圍繞數字文化產業這一核心,聚焦北京市精品遊戲研發基地——中關村科學城數字文化產業園,將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戰略和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方向通過園區展示集中體現。
  • 耀然互動CEO林欣然:從創意到傳播,數位化線上服務全面啟航
    今年3月,聚焦公關傳播業務的耀然文化傳播集團宣布成立,在融媒體環境下,將進一步依託於網際網路數字傳播技術,為企業提供公關諮詢,輿情監測,危機公關處理,口碑打造,文化傳播等服務,為構建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而不懈努力。耀然互動聚焦網際網路,數位化賦能營銷耀然互動成立於2019年1月,總部設立於北京。
  • 北京海澱:專家學者齊聚共謀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徑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以《充分發揮科創文創疊加優勢,加快發展智慧文化產業》為主題進行了分享,在談及北京市各區在2020年文化產業發展異同及各區緊扣的增長點時,結合實例為海澱如何將科技與文化融合創新發展提供了建議。
  • 讓文旅深度融合,讓科技賦能文化
    12月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四川省首屆文創大會在成都拉開帷幕。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副司長單鋼新在開幕式中說到:「創意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力。創意產品開發,讓文旅深度融合,讓文化要素產品化、生活化、旅遊化,通過融入現代生產生活,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意經濟。我們要在創意產品開發中,突出價值導向,堅持守正創新,深挖文化內涵,融合產品功能,不斷滿足新時代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審美消費需求。
  • 北區科技文化潮流節燃爆海澱夜經濟
    9月11日—9月14日每晚18:30—21:00,由海澱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實創股份公司、中關村壹號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全球硬科技嘉年華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首屆科技文化潮流節拉開帷幕,全國80多家硬科技知名企業大集結,點燃海澱夜經濟。
  • 海澱把握數字文化產業新機遇——2020年「中關村文化產業五十人諮詢委員會」研討活動成功舉辦
    由中共北京市海澱區委宣傳部、中關村文化產業五十人諮詢委員會主辦,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北京太立聖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海澱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中關村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科技產業高地,高等院校聚集,聚集了一大批數字文化產業領域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清華大學已經將數字文化產業的創新與發展納入了重點研究和教學的內容,連續發布文化創意產業白皮書,為數字文化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助力。
  • 「海澱坦博」藝術展助力海澱文化季
    自11月16日至12月15日,「海澱坦博」將參加以「家國情千帆共舞,中關村萬眾歡歌」為主題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活動。屆時,將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相約海澱坦博,品味絲路文化」藝術展,盡己所能,為傳播中華文化,弘揚中國精神而努力。
  • 科技賦能重建文化產業新生態
    科技創新不但推動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還促進文化生產方式、文化傳播方式、文化流通方式和文化消費模式的變革,引發了文化市場結構和文化產業結構的鏈式反應。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有助於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由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應緊跟科技創新步伐,全面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用科技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 產業|科技賦能助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以5G、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的風起雲湧,科技創新從業態結構、文化創作、傳播方式、管理體制等多方面深度賦能文化產業,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注入強勁動力。可以預見,「十四五」期間,以科技創新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將成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重要的新增長極。
  • 文化科技藝術助力景區夜遊經濟發展賦能
    新型肺炎疫情將給文旅行業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促使旅遊業擺脫傳統發展思維,創新求變,轉型換能,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迎來一個新文旅時代。文化、創意、技術是做好夜遊的「三駕馬車」,夜間照明從「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文化是夜間旅遊的靈魂。
  • 哲學是第一文化生產力
    科學技術一旦被勞動者掌握就會轉化為巨大的物質生產力,就像先進的文化和理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一樣,或科學技術和先進文化、理論對勞動者和社會大眾的價值和作用符合科學哲學轉換論的等效原理或等效論的轉換原理。
  • 「文化發聲」「文化賦能」 第四屆天府文化論壇今日舉行
    文化+旅遊、+影視、+藝術、+音樂、+科技、+動漫、+非遺、+鄉村、+創意設計……如今,文化消費作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全產業鏈的市場新動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會長劉玉蘭:用科技創新為產業賦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會長劉玉蘭做客新華5G雲展服務平臺《瞰展人》欄目,暢談「科技創新如何為產業賦能」。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會長劉玉蘭精彩內容:新華網: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在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技術進步、創業就業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服務?
  • 科技創新賦能文化新業態,國家文創實驗區持續推動「文化+科技...
    近年來,國家文創實驗區緊抓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機遇,深入實施「文化+」戰略,促進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積極構建以文化傳媒、數字內容、電競遊戲等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體系。率先實施「政策50條」,涵蓋品牌提升、文化科技、精品園區等十五個方面,不斷激發文化企業的創新創造活力;出臺全市首個《文化創意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指南》,藉助科技手段、資本力量、貿易路徑,突破純文化業態發展的天花板,激發產業內生動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構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 「文化發聲」→「文化賦能」第四屆天府文化論壇今日舉行
    文化+旅遊、+影視、+藝術、+音樂、+科技、+動漫、+非遺、+鄉村、+創意設計……如今,文化消費作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全產業鏈的市場新動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天府文化論壇」從2017年首屆舉辦以來,一直緊扣文化產業新熱點,把握文化發展新方向,今日,第四屆天府文化論壇在天府新區舉行,論壇以「文化賦能 文創驅動——天府文化新場景」
  • 培育全民閱讀文化品牌 打造海澱文化「金名片」
    海澱區2020年「書香海澱進萬家·小康路上E起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通過全力培育全民閱讀文化品牌、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地標與新型閱讀空間、大力推進創意產業建設布局、引領帶動區域閱讀文化新形態,打造海澱文化「金名片」。
  • 海澱百年底蘊賦能 健康科技大宅開盤引發關注
    縱觀12月相繼入市的十餘個純新盤,多數分布於順義、朝陽、通州等區域,因此,在12月31日正式開盤的大苑海澱府,就因佔據了百年海澱獨有的人文、區位、科技、教育等稀缺資源而備受市場矚目,成為2019年年度收官「神盤」。
  • 文化連接與賦能,創造無限文化世界
    文化的力量即文化賦能。文化如果不能賦能文化就是一堆無用的符號。文化賦能在現代科技條件下可以通過連接實現,包括連接人,連接自我,連接文化,連接物。無論連接什麼,只要能夠連接就可以賦能,不同只是連接效率和賦能效率。文化賦能是文化的核心價值。所有文化的最終目的還是文化賦能。文化首先連接的是自我,為自我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