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呢?

2020-11-26 棒奔霸

導讀:在農村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隨著小雪節氣的到來,冬季也正式地拉開了帷幕,冬季一到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了起來。酒席的置辦數量也開始達到全年的最高峰值。不論是婚事還是白事,冬季的數量跟其他季節相比較,明顯的數量增多,尤其是結婚的,更是扎堆似的舉辦,遇到一個「好」的日子的時候,一個村裡有時候會有好幾家舉辦婚禮的,隨禮的都要忙不迭,有時候還要分頭行動,又去張三家的,有的去李四家裡的。除了婚事舉辦較多之外,白事也比其他季節更多一些。

白事冬季出現太多,也是由於季節的更迭,帶來的氣溫急劇下降,很多年老體弱的老人,由於還沒有適應這樣寒冷的季節,從而導致了寒冷的冬季白事比以往的時候都多。農村舉辦紅白喜事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也被叫做三裡不同規,十裡不同俗。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紅白喜事習俗。但大體上都有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講究,一般來說,舉辦婚禮等喜事,是要一一通知給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的,但遇到白事之後,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通知,大家也會自發的前來幫忙。

舉辦喜事的時候,如果出現禮到人不到,主人也是不會在意的,主要原因當屬喜事原本就是應該高興的事情,有時間就過來幫忙,沒有時間主人也不會生氣,婚事的主角還是男女雙方家庭,並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缺席,而產生很大的影響,能夠把婚事順利地進行下去,就算得上是圓滿的結果。主人是不會怪罪有其他事情不過來的。但舉辦白事跟喜事是完全不一樣的,農村把舉辦白事叫做人事,其中寓意自然是人越多越好,一來是彰顯對於逝者的尊重,二來是寓意家庭人丁興旺。

主人辦理喜事和白事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那就是舉辦喜事自己是可以跑前跑後去張羅的,而舉辦白事,自然是要守靈當孝子,是不能去做其他事情的,這個時候所有白事辦理的事宜,就要依靠大家來一一幫忙完成,所以這也是白事跟喜事的最大區別,白事所需要的人手更多一些。所以也就有了不起的話單單去隨禮,主人有的時候是不會收禮的,而是要親自去弔唁或者幫忙、參加葬禮,傳統習俗一直以來講究「死者為大」,親自前去,一來是表示對於逝者的尊重,二來是有什麼忙自然要去幫襯一下。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在農村對於白事的舉辦,大家都是自發行動,不需要通知就會準時的前來,哪怕平日有些隔閡的小摩擦的,在舉辦白事面前,依然都會不計前嫌的前來幫忙,這也是傳統的習俗演變而來,有的甚至遠在千裡之外,依然會趕回來,作為相互幫襯的白事,如果人家有事自己不前去,到時候誰家會沒有事辦呢?自己不去,何嘗想著會讓人家來呢?這也是禮尚往來的正常表現,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隨著冬天的到來,農村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禮尚往來」,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不僅會去幫忙,還要送上禮錢,在農村中關於紅白事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那麼這是為啥呢?
  • 農村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為啥白事人必須到
    對於農村的印象,每個人的感受都是無拘無束的愜意生活,但是這僅僅是城裡人對農村表面的一些了解,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在農村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一旦有誰觸碰到這些規矩,則會被人們認為不懂規矩,甚至受到一些白眼。
  • 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你們聽說過沒?
    如今,我國大部分農村的農活都結束了,農民也進入了一個閒暇農季。寒冬來臨,鄉村裡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的就是「禮尚往來」,所以人家家裡有紅白事不但要幫忙,還要送錢給人家,在鄉村裡,有很多紅白事講究的,比如今天要講的俗話,「紅白事到人不怪,白事到人不收」,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習俗「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什麼意思?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進入12月,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農活已經告一段落,農民也進入了休養生息的農閒季節。
  • 農村老話「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啥意思?該怎麼送禮
    最近村子裡也不知道怎麼了,三天兩頭就有隨禮的活動,也許這到了年跟前,大家想著趕緊結婚,省的有什麼特殊情況不讓辦,所以筆者最近這錢包是越來越癟了。其實到了冬季農村的白事也是不少,因為冬季是慢性病的高發期,就在前幾天筆者就隨了一份白事禮,因為是多年的鄰居,所以就去幫著忙活了幾天。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農村人對紅白喜事很是重視,結婚、過大壽、滿月酒等,該有的禮俗總不能少,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民也講究紅白喜事上的儀式感。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
  • 農村怪現象「喜事不來禮要到,白事不來禮不收」,這有啥講究嗎?
    這已經到了12月底了,馬上就要到2021年了,時至年底農村裡也迎來了很多的喜事,畢竟在農村裡,農民都是喜歡在冬季舉辦婚禮,第一是農村裏白喜事都是在家裡辦酒席,那麼菜在冬季就能放的時間長一點,這一點要比在夏天的時候要節省成本的,第二就是大家常年在外地打工,這年底了,大家都返鄉了,參加婚禮的人多了,那麼就是一個熱鬧,但是要是沒人的話,那事主的臉上多少是掛不住笑容的。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兩不去」,孕婦不去,孩子不去?為啥
    這些「怪講究」,城裡人不懂,農民也說不出為啥有這種講究,但是千百年來仍舊照做。例如,農民清明上墳就講究「兩不去」,即孕婦、孩子不去,為啥?很多農村地區清明上墳的時候,要求孕婦和孩子不能去。這種習俗其實與我國的一些傳統的習俗分不開,畢竟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也都是一代代流傳下來的。
  • 農村紅白喜事「怪相」,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為啥呢
    導讀:農村紅白喜事「怪相」,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為啥呢過去的農村,尤其是到秋季之後,紅白喜事就開始多了起來,冬季也是農閒之際,大家農田也沒有了什麼活,富裕人手比較多,這時候舉辦紅白喜事是很容易找人來幫忙的,尤其是舉辦白事,更是不用通知,大家都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場面也是熱鬧得很,但這幾年的農村舉辦紅白喜事,就有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因為什麼呢?
  • 農村經常有人來收十年的狗和五年的雞,這是為啥呢
    農村不斷有人來收狗,而且還特別喜歡收購一些年老的狗,有的甚至會花很大的價錢來買哪寫老狗,這是為啥呢?其實這些狗販子精明的很,天下做生意的沒人樂意做賠錢的買賣,這些狗販子亦是如此,對於老狗的價格。也是看著狗的品相來計算的,只不過不是按照狗的肥胖,而且有著自己的一套秘訣,來計算這狗是不是值錢,對於老狗來說,大都不是很胖,有的甚至是瘦骨嶙峋,而對於一些年老的瘦弱的狗,狗販子到是特別的感興趣,這是為啥呢?
  • 「賒雞不下蛋,來年不收錢」,農村這群賒雞人講究「誠信」兩字
    而每到飯後或農閒時刻,就會有這樣一群人來到村子裡「做生意」,與其說做生生意,不如說賒東西。而說到賒東西,想必大家都能想到「賒刀人」。這群人似乎能看到未來,可以預算很多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未來將發生之事等,他們賒出去的刀和剪子,不會讓你立刻付錢。
  • 農村人講究「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為啥?看完懂了
    每年在入冬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會增多,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紅白事事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也特別受農民的重視。農村人最講究「遠親不如近鄰」,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人們都會去幫忙,等到自己家中有事情需要別人來幫忙時,其他人也會來自家幫忙。
  • 農村親情日漸淡薄,興起了一種怪風氣,不是攀比,但更讓人寒心
    過年了,親戚這個詞在過年過程中出現的最多,為啥呢?過年是個團圓的時刻,作為親戚,那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從廣義上來看,都是一家人,要在古時候,那就是一個「家族」。在農村,親情是鄉村的紐帶,甚至臨近的幾個村裡住的人都是自己的親戚,這也是很常見的現象。
  •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畢竟你不知道誰能來參加宴席,現實生活當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很多人你想像不到他來了,很多人你以為他一定了,可他恰恰裝作了不知道。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在農村卻是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孩子結婚,閨女出嫁或者是家裡生孩子滿月酒,如果擺宴席一般都是會電話通知對方,而如果是老人去世,或者是三年拜祭,那麼一般都是不通知人的,這在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傳統,至於為什麼出現這樣一個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 為啥多數農村人結婚都選臘月,其他日子不好嗎?其實是有原因的!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為啥多數農村人結婚都選臘月,其他日子不好嗎?其實是有原因的!在農村中,大家的生活質量已經迎來了很大的改善,生活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在新農村不斷改變的同時,農民的淳樸風氣卻依舊保存下來,過去的傳統習俗也沒有消失。比如說農村的孝子矮三輩這個說法,在戴孝期間見到給逝者燒紙的親友,孝子會以跪拜的方式感謝。而在農村中還保留著春節期間給長輩們拜年的方式,為的就是能夠感謝長輩一年的付出。在農村人的眼中,結婚大事還是十分重要的,其中總有很多的講究,在外人的眼裡,這些都是規矩,每個人都要守護著。
  • 清明還沒到,農村卻流行提前祭祖,風俗為啥說變就變?其中有講究
    清明還沒到,農村卻流行提前祭祖,風俗為啥說變就變?其中有講究大家好!歡迎來到「獵奇大本營」,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清明還沒到,農村卻流行提前祭祖,風俗為啥說變就變?
  • 驢肉賣25一斤,農村人為啥不養驢呢?農民:因為我們不傻
    如今,驢肉在市場上的價格更是賣到了20到25元一斤,如今快過年了,價格可能還要更高一點,說到這兒,小編就不由得產生一個疑問。 那就是,既然驢肉這麼好吃,而且市場價又賣這麼貴,那麼農村人為啥不多養驢呢?
  • 2020年,農村有「6月立秋,兩頭不收」的說法,為啥?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農村有「6月立秋,兩頭不收」的說法,為啥?2020年,在農曆的節氣上與往年略有不同,剛剛進入伏天不久,就臨近了「立秋」節氣的到來。往年的立秋時間通常都是在農曆的7月份,而今年立秋卻是在農曆的6月18日,也就意味著立秋節氣距離今天,已經不足三周了。
  • 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男怕到五月,女怕到臘月」這句話啥意思呢?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這句簡短而又富含生活文化的俗語,那麼可能對於這句話有的人會理解,有的人不太明白了,咱們就來說說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其實對於在五月來說,有的地方有很多的講究,比如我們山東地區的風俗是進入到5月以後,家裡要是有小孩的話,一定要看管好,不能讓小孩子掉下床,因為在進入到了5月以後,小孩子要是掉下床的話,對小孩來說是不好的,如果在5月小孩掉床了,那麼小孩以後就會有很多的比如頭疼發燒類的小毛病,所以說我們這裡的風俗是5月小孩不能掉床,那麼對於說男人怕5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人到三十六不提,過了七十三不說」,有什麼講究?
    農村俗語「人到三十六不提,過了七十三不說」,有什麼講究?在農村的那些老人中間,他們經常會說一些俗語,而且有些俗語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其中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人到三十六不提,過了七十三不說」。這句話聽起來很神秘的樣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