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海日|走,讓這些文物帶你乘風破浪

2020-12-11 新華社客戶端

(海報設計 | 寧波市鄞州區紀委監委 鄞紀軒)

今天是第16個中國航海日,也是鄭和七下西洋616周年紀念日。

中國航海歷史悠久,從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舟,到宋代發明航海羅盤,再到明代鄭和下西洋,這些成績在人類航海史上熠熠閃光。讓我們跟隨文物的腳步,踏上一場「乘風破浪」之旅。

從福船到沙船,古代的船長什麼樣

中國是世界上造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傳統中國木帆船的船型十分豐富,大體可以這樣分類:從船首形狀來分,可分為尖首和方首兩大類;從船底式樣來分,可分為尖底和平底兩大類。在歷史的演變中,福船成為最著名的尖首、尖底船型代表,沙船則成為最著名的方首、平底船的代表。

據宋代文獻評價,「海舟以福建為上。」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帶沿海尖底型海船的通稱,底部結構呈尖形,前部為小方頭,尾部寬大而方正。根據船各位置的功能,首尾依次設置「十二生肖」暗示標記,使船工水手在操作中迅速進入明確崗位,船長也以「十二生肖」中的喻稱下達指揮口令。福船以其「水密隔艙」的先進技術,成為中國最具遠洋能力的商船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當年鄭和下西洋所乘的便是福船。

根據鄭和下西洋的標準船型復原的明代福船(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水密隔艙,用隔艙板把船艙隔成互不相通的一個個艙區

沙船在唐代出現於江蘇崇明。它的前身可以上溯到春秋時期,在宋代稱「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稱「平底船」,明代才通稱「沙船」。沙船具有寬、大、扁、淺的特點,這種船型不怕沙灘,可以在沙質海底的海域航行,也可在江河湖泊中航行。而且沙船多桅多杆,不僅能順風駛船,逆風也能航行,甚至逆風頂水也沒問題,適航性能好。沙船在中國航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清代道光年間,僅上海就有沙船五千艘,估計當時全國沙船總數在萬艘以上。

沙船模型(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古代版導航系統你了解嗎

如今,在「北鬥」的指引下,我們可以在茫茫大海中找準方向,而在幾千年前,古人也有自己的導航系統。

司南,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是古代勞動人民基於長期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北宋初期製造出指南針,而航海羅盤是由指南針和刻度盤組成的。海船上使用指南針的記載,始見於1119年朱彧(yù)所著的《萍洲可談》,「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最早的航海羅盤叫「指南魚」,是把剪成魚狀的薄片鐵葉磁化之後,塞入木製魚中,使南極在魚首,北極在魚尾。把它放在水碗和無風處平放,魚在水中泛浮,魚頭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極。還有一種相似的羅盤被稱為「指南龜」,它們都是利用地磁感應製成的。

指南魚、指南龜復原圖

清代航海羅盤(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還有一種聽起來就很神奇的天文導航術——過洋牽星術。早在2000 多年前,中國就已有將天文方法應用於航海的記載。早期的航海天文,主要根據日月星辰的方位和出沒時刻來判斷海上的方向、時間和潮水的規律。隨著過洋牽星術和牽星板的出現,人們可以通過牽星來測定緯度,從而確定船舶在海洋中的位置。

牽星術是通過專門的牽星板來進行的,明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一書中這樣描寫牽星板:「一副十二片,烏木為之,自小漸大」。牽星板最大一塊為十二指板,最小為一指板。使用時,左手拿牽星板一端中心,手臂伸直眼看星空,使牽星板板面與海平面垂直,觀測星體離海平面的高度。

牽星板(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有了適於遠航的福船、逆風航行的沙船,有了精確導航的航海羅盤、牽星板,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不斷向遠端延伸。(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
    12月28日,參觀者在航海文物展上「南海一號」出水的宋代金項飾展櫃前駐足觀看。當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當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匯集來自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25家博物館的160餘件航海文物,在「聯通大洋」「異域奇珍」「海貿物語」等不同主題展區內,從科技、歷史、貿易、文化等角度展現中華航海文明。
  • 航海日來啦!看古人如何乘風破浪
    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為紀念2005年「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而設立。「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海員最多、歷時最久的海上航行。面朝大海,古人如何「乘風破浪」?跟著青年君一起去看看吧!抱著「葫蘆」過河?遠航千裡,船隻必不可少。但造船並非一日之功,古船是怎樣誕生的呢?古人早知「木桴於水上」。
  • 揚博文物亮相航海文物大展 七件文物見證揚州對外交往史
    揚州網訊 (記者 孔茜) 12月29日,一場名為《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的展覽在位於上海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展並正式面向觀眾開放,記者從揚州博物館獲悉,本次展覽中有揚州展品助陣——以唐青花殘片領銜的7件文物將亮相不同板塊,講述那些與大海有關的故事。
  • 航海大展倒計時:這些文物重器,都將在中海博展出?
    2020年12月28日由中國航海博物館主辦雲集全國10省市25家博物館文物重器的『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即將正式開幕帆、櫓、舵、指南針、水密隔艙……正是憑藉這些造船與航海技術,我們的先民才能夠聯通大洋,開啟和海外的溝通交流之路。
  • 一件潘趣酒碗上繪有206個人物 「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將開幕
    圖說: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將啟幕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一件碩大的潘趣碗器內竟繪製了206個人物。由中國航海博物館主辦,齊聚全國10省、共25家博物館館藏珍品的「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於2020年12月28日在中國航海博物館啟幕,將持續至2021年4月28日。本次展覽吸引了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等中國沿海10個省市25家文博單位參展,用最具各地特色的航海文物展示中國多元的航海文化。
  • 又到中國航海日,到中國首家國家級航海博物館,探尋航海的奧秘
    那就來一次中國航海博物館吧,到這裡來聆聽一下,海與我們的故事~可能知道中國航海博物館的人不多,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中國航海博物館位於上海南匯新城滴水湖附近,是中國首個國家級的航海博物館。不多說了,我們直接進入主題,來看看航海博物館的魅力吧!鎮館之寶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場館設計很神奇,是必須從正門的階梯走上樓,才能進正門。其實這樣也是為了讓大家一眼就能從最佳角度看到整個場館的鎮館之寶——明代福船。
  • 中國航海日丨打卡身邊的航海地標
    中國航海日丨打卡身邊的航海地標 2020-07-11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海博物館開館十周年「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開幕
    新華社上海7月5日電(記者王辰陽 許東遠)我國首個國家級航海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5日迎來開館十周年紀念日。當天,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文物展覽「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開幕,多種珍貴文物首次向公眾展出。據介紹,「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作為中國航海博物館開館十周年特展,薈萃了館藏的130餘件(套)展品,展覽分為「火器溯源」「威名世界」「中外合流」「曲折發展」「走向復興」五個部分,從多角度展示我國航海火器歷史面貌和航海科技的發展歷程,展期將持續至10月25日。策展人李學茂介紹,在展文物既有元代「至正元年造」銘文銅手銃等古代珍貴文物,也有展示當代國防建設成果的「遼寧艦」模型。
  • 又是一年航海日
    聞鍾記郵(3573)又是一年航海日不知不覺從2005年正式設立了中國航海日,到今年15年。發行《中國航海日》郵票也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在2020年中國航海日到來的時候,上海郵政在航海郵局啟用了一枚帶二維碼的郵資機宣傳戳,紀念第16個中國航海日,郵資機宣傳戳的主圖是一隻紅色的螺旋槳,螺旋槳的中心是一隻船舵,遠處有海鷗飛過,藍色的浪花,躍出水面的太陽,構成了一幅朝氣昂揚的畫面。
  • 文物版「乘風破浪的姐姐」,你鍾意誰?
    在她們身上,你看不到歲月的蹉跎,只有自信和迷人。如果這些古畫和文物裡的「姐姐」,穿越時空出現在你面前,你會鍾意誰?「雲鬢花顏金步搖」 ,「回眸一笑百媚生」,用《長恨歌》中這些旖旎的句子來形容她們絲毫不為過,她們就是大唐的「顏值擔當」。
  • 國內首個航海火器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揭幕
    圖說: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十周年特展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7月5日,中國航海博物館推出精心籌劃的原創大型文物展覽「靖海神機: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開幕。這是我國國內首次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文物展覽,也是中海博開館十周年特展,將持續至10月25日。
  • 這些乘風破浪而來的名品,個個都有故事
    今天(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 自秦漢開始我國海上貿易逐步發展、繁榮香料、寶石等物產從海外市場輸入中國600餘年前,鄭和更是率船隊七下西洋帶回大量異域物產 以往稀有昂貴的物品走入尋常百姓家海上絲綢之路給古代中國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改變
  • 兩個寧波人為中國航海日寫的第一首Rap面世
    一個文藝大叔,一個搖滾青年,因著「中國航海日」,走向同一個舞臺——為大海打造一支專屬Rap,寫出每個人心中的那片海,就像人們第一次見到大海那樣……    年輕的驗船師:搖滾和航海是一場青春夢  學習船舶設計專業的舒適,畢業後,來到傍海而居的寧波,成為一名年輕的驗船師。  驗船師,就是給輪船做體檢。營運檢驗,需要檢驗「開張中」的輪船,以免帶著安全隱患出海,「這讓我有幸看盡祖國從南到北的大海。」舒適兒時有個航海夢,如傑克船長般地乘風破浪。
  • 關於每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 你知道多少?
    此次事件之後相關部門申請成立「航海日」的呼聲不斷高漲。直至2005年,迎來了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這一年,航運界三大集團——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長航集團共百名船長聯合籤名建議,將7月11日設立為「航海日」。在建議書中,這百名船長寫道:當我們在異國他鄉作為「外國人」參加別國航海節時,更盼望有我國自己的「航海日」。
  • 98年德國人在亞洲海域,撈出6萬多件唐朝文物,中國為何無動於衷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偉大帝國,在長達近300年的統治中,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航海,都曾一度達到過世界領先地位。由於唐朝國家實力達到了頂點,所以形成了萬邦來朝的外交局面。成千上萬的外國人來到中國,進行貿易和商業往來。
  • 古沉船拼湊中國的「大航海時代」南溟奇甸 華光重現
    行至今日,海南在水下考古領域的調查與發現,已經成為打開中國「大航海時代」歷史寶藏的一串鑰匙,「海底沉船」無疑是當中最為閃閃發光的一把。  溼浸浸的枯株朽木沉睡在海底,無盡地熬煮著時間,對乘風破浪的往日緘默不語。那個枯木消逝前的春天裡,它們也曾在拼湊搭接後,滿載貨物,浩浩蕩蕩地航行在海上絲綢之路上,讓對外貿易的天塹也變通途。
  • 講好中國航海故事 百餘件中國古代航海藏品展示古人智慧
    中國古代航海科技的輝煌成就,為波瀾壯闊的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堅實的交通載體。今天上午,由中國航海博物館主辦的「風好正揚帆:中國古代航海科技展」正式開幕,通過100餘件藏品展示古人智慧。這也是我國博物館界首次以「航海科技」為主題,對中國古代航海科技進行直觀、形象的展示。走進展館,幾塊形狀不一的木塊呈現在參觀者面前。
  • 中國航海日南京沿鄭和足跡採集「八方之水」
    7月11日,2012中國航海日活動將在南京盛大開幕。作為當天開幕式上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次中國航海日活動採集的「八方之水」將在南京匯聚,並最終融入長江。據悉,自5月11日首份「八方之水」水樣從長江南京段採集完成之後,目前其餘7地之水已在全球7個國家全部採集完成,並已陸續送抵南京或正在抵達南京的路上!「八方之水」究竟採於何國何地?這些採水地點是如何確定的?
  • 「奮進上海」國慶彩車今起在中國航海博物館展出
    圖說:「奮進上海」彩車在中國航海博物館展出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今天起,一艘載譽歸滬的「奮進上海」彩車將在臨港新片區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面向觀眾展出,將持續至2020年7月中旬。2019年10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群眾遊行活動中,一艘「濃縮」了新時代上海新形象的彩車緩緩駛過天安門,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奮進上海」彩車以LNG十萬噸巨輪為主體造型,象徵著上海乘風破浪、繼續遠航。鼎立船頭的「上海」二字,與前甲板上的中共一大會址模型珠聯璧合,寓意上海由紅色起點出發,一路砥礪前行。
  • 乘風破浪!《阿里巴巴三根金髮》發大航海版海報
    乘風破浪!《阿里巴巴三根金髮》發大航海版海報 作為吃瓜群眾一枚,小編也有著一顆八卦的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八卦八卦動畫電影《阿里巴巴三根金髮》今日發布的大航海版海報吧!漆黑的夜染著凝重的風,不斷撥動著寶寶們的小心臟。皎潔的月亮被蒙上一層黑紗,映著洶湧的海水深不見底。月亮被蓋住半邊臉,是黑暗的力量嗎?海底是不是要出現怪獸了呢?漆黑的夜融進這遼闊的天,染成一片黑暗。這是黑魔法降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