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可能稱得上是中國文壇最冷酷的作家了,因為死在他筆下的角色實在是太多了。
據不完全統計,餘華開始寫作時,前8部作品中一共死了29個角色,都是非正常死亡。
餘華運筆如刀,劃開了歷史的遮羞布,將一幕幕人間慘劇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但是有一部作品,堪稱是「最不像餘華的餘華小說」,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許三觀賣血記》。
相信很多人都只是聽說過這個名字,並未真正了解過這部小說。
可以說這部小說時餘華作品中的一個異類,雖然揭示了生活中的種種不幸,卻又將書中主人公家庭保全起來。
結局雖然沒有死人,但是卻又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悲劇結局,讓人無限遐想。
那麼許三觀是誰?他為什麼要去賣血呢?
許三觀是一個絲廠的工人,書中從沒有人逼他去賣血。第一次賣血,那純粹是誤打誤撞,許三觀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了好友阿芳和根龍。
在得知二人要去醫院賣血後,許三觀也很好奇,想去湊個熱鬧長長見識。
結果就在這機緣巧合之下,許三觀打開了賣血之路的大門。
第一次賣了血,掙了不少錢,許三觀用來娶了老婆。本來許三觀不打算繼續再賣血,但是萬般都是命,半點不由人啊。
許三觀的兒子惹了禍,導致家裡的東西都被搬空了。許三觀沒有辦法,只能二次賣血。
此後,許三觀的賣血之路走得一發不可收拾,各種事情和緣由都找上了許三觀的家門,萬般無奈之下,許三觀只能更加頻繁地賣血。
在許三觀的拼命賣血之下,一家人終於算是都成功地度過一次次難關,最終實現了大團圓。
這樣的結局,是餘華作品中少見的團圓結局。不僅如此,書中還處處透著一絲溫情。
許三觀為了能多賣血,在賣血之前會喝水衝淡血液,冬天的時候他在河邊喝涼水,附近的居民會叫許三觀去家裡喝熱水。
來喜來順兄弟,會把自己的血賣給許三觀,然後再讓他去賣了。
許三觀生病時,有老頭把豬仔給他,讓豬仔幫他暖床。
餘華作品中少見的人性溫暖,在《許三觀賣血記》中得到了釋放。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中文版自序中說道:「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作者在這裡虛構的只是兩個人的歷史,而試圖喚起的是更多人的記憶。」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
《許三觀賣血記》雖然只是描寫了一個時代下的小人物,但是誰又敢說,哪個時代的小人物不是如此呢?
如果大家沒有讀過這本書,我要把它推薦給你們,因為書中的故事,或許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其中的苦難,卻是實實在在印在我們祖輩的基因裡,會隨著我們傳給下一代。
就像許三觀把賣血的法子又傳給了來喜來順兄弟,這是一份傳承,一份卑微求生的傳承。
所以讀《許三觀賣血記》,其實是對我們祖輩們艱苦求生的一種追根溯源,是一趟尋根之旅。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