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家餘華,我們應該都聽說過,作為當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影響深遠,那麼他本人又有什麼故事呢?
從小在太平間長大
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父親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外科醫生,父親為了實現當醫生的夢想,帶著家人從杭州老家到了海鹽。
從小就住在父親分的一套職工宿舍裡,這個宿舍的地理環境很特殊,因為對面就是太平間。
有一年夏天,天氣格外炎熱,餘華還跑到太平間睡了個午覺。這樣的童年經歷,讓生離死別在餘華的筆下顯得是那樣的微薄和冷酷。
棄醫從文
餘華中學畢業時,沒能考上大學,於是在父親的安排下,他做了牙醫。但是後來厭倦了這份工作,想要到文化館去寫作,這樣就有了大把時間創作。
終於,過了5年後,在拔了上萬顆牙齒後,他實在是不想再拔牙了,就辭掉了工作,專心寫作。
餘華連續寫了5年的稿子,無一例外,全都退回。
寫死29條人命後火了
從此之後,他筆下的小說充滿了死亡、冷血、殘暴。他的8篇小說,寫死了29人。都是非正常死亡。後來餘華晚上經常做噩夢,自己被綁到處決臺上被槍殺。
於是,在隨後的十多年裡,餘華都不在寫殺人的故事。
《活著》讓餘華名聲大噪
在創作《活著》之前,餘華一度陷入迷茫,不知道該寫什麼,直到他聽到了一首歌,叫做《老黑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
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傻兒子」,賭光了家產,父親氣死,變成家裡一貧如洗的普通佃農。
後來又被抓去做了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裡,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
更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子女也都相繼離他而去,最終的結果是家中只有他和一頭牛活著。但老人依舊活著,仿佛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
就像這本書的結尾一樣,活著本身就是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而活著。
美國《西雅圖時報》曾經這樣評價餘華:能塑造一個既能反映一代人、又代表一個民族的靈魂的人物,堪稱是一個罕見的文學成就。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新聞,某某為誰跳樓,某某輕生,某某又為了在別人面前有面子而充大佬,我們似乎都在為別人而活著。
如果你也歷經苦難,深切地體會到了人生疾苦,或者對活著這件事的意義感到迷茫,那麼強烈推薦可以去讀一下《活著》這本書,它會讓你更加堅韌與堅強。
易烊千璽,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18歲書單時,就曾曬出這本《活著》,還分享了他的讀書感受:「讀《活著》,就是隨著福貴走在灑滿鹽的路上,習慣於接受失望,等時間淡了悲傷,蒼涼難耐麼?儘是人生。」
有網友評論說「餘華的小說將苦難寫得振奮人心,將幸福寫得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