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2020-08-20 知心君


究竟活著是為了什麼,也許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或許,我們也可以從《活著》這部作品以及作者的經歷中獲得想要的答案。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外界對他的評價也只剩下了數不盡的誇讚,可是有一個人卻說:莫言寫書只會吹牛!

這個人不僅如此調侃莫言,就連魯迅先生他也不放過,他這樣評價魯迅:魯迅從文也是湊巧。

敢這樣抨擊兩大文學巨匠,恐怕在今天沒有第二個了,這個直言不諱的人就是餘華。如果認為餘華這樣的言辭過於偏頗,其實並不盡然,在評價上,無論是誰對誰,都是站在個人立場發表的感想。更加重要的是,餘華在文壇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是站在和他們相同的高度來評論。此外,他這樣說,是因為他身為文學家,他對於世界的理解和他們是完全不同的。

01

在太平間長大

餘華出生於1960年,小時候的經歷對他的成長影響很大。餘華的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在餘華剛剛出生後不久,父親還沒有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那個時候他還不是外科醫生,後來為了當醫生,他帶著全家人來到海鹽生活,從此以後離開了老家杭州。

餘華從小看著父親對醫學的熱愛以及全情投入,這也讓他很早就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過由於父親的工作太忙碌,所以平時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家裡,餘華小的時候缺少父親的陪伴,基本上每天他睜開眼只能看到父親離開家去工作的背影。

小時候餘華的生活很艱苦,直到他十歲那年父親才分了一套職工宿舍,這個時候全家人算是有了著落。可是這個宿舍的地理環境很特殊,從宿舍望出去,可以看到對面的房子裡停放著很多蓋著白布的屍體,還會時不時聽到有人哭喊。後來,餘華才知道,原來家對面就是太平間。

不過作為醫生的孩子,餘華根本就不怕這些,他還經常望向太平間,也會跟著父親一起進手術室。餘華的記憶力,父親工作的時候穿著手術服,每次手術結束時,會有一桶一桶的血肉模糊的東西被抬出去。

餘華看到這些,一點都不怕,反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02

從牙醫到小說家

餘華小學畢業以後,父親給他辦了一張圖書館借閱證。就這樣餘華開始沉迷於書海中不難自拔,他竟然在很短的時間裡把70年代所有的小說都看了個遍。也正是這個時候,為餘華日後的寫作打下了基礎。

不過餘華沒有什麼考試運,在恢復高考制度以後,餘華毫不意外的落榜了,因為比起看教科書,他更喜歡看的是小說。後來餘華在父親的安排下成為了一名牙醫,雖然餘華對這份工作不排斥,但也說不上喜歡。

後來餘華厭倦了這份工作,他想要去文化館工作,就這樣餘華有了大把時間創作。剛剛嘗試寫作的時候,餘華只認識四千多個字,就連標點符號怎麼用都不太清楚,不過餘華就是有一份自信,自己可以寫作了。

後來餘華沒日沒夜的沉迷於寫作,有的時候一部小說只需要幾天功夫就完成了。對於自己的作品,餘華很有自信,可是他每一次投稿都沒有被採用,就這樣餘華連續投稿5年都被退稿。對此餘華很失望,也漸漸因為失望而影響到他的創作風格。

那段日子餘華所寫的作品都是圍繞著血腥暴力展開的,他在小說裡不斷地殺人,他用這種方式發洩自己被退稿的不滿。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小說成為了他情緒的出口,餘華那段日子寫過的8篇小說裡有29個人被他寫死了。可是即便如此,餘華還是感到不滿足,他不動筆的時候會幻想殺人,動筆的時候就寫著殺人的故事,在那些血腥暴力的故事裡,怎麼離奇他怎麼寫。

後來餘華因為一場夢而察覺到自己的狀態似乎不太對,那一天他夢到自己被綁到處決臺上,在夢裡還有一個人一直在說餘華的罪狀。隨後餘華就看到一把槍對著自己,接下來就是一聲槍響。槍響過後餘華就醒過來了,那一次他如同重生一般,他意識到,不能再寫這些故事了。

隨後的十多年裡,餘華不再寫殺人故事。

03

活著是為了什麼?

餘華因為一首叫做《老黑奴》的歌曲而受到啟發,這首歌裡的老黑奴確有其人,他經歷過悲歡離合,看著親人一個個從他的身邊離去,他後來被迫無奈去紐約生活。老黑奴的生活十分艱辛。在紐約他只是一個流浪者,居無定所,餐不果腹,在紐約漂泊了四年以後,他就悽慘的死去了。可是老黑奴直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都不曾對生活有過一句怨言,他始終沒有放棄的,就是對這個世界的愛。

雖然老黑奴的一生很可悲,可是他卻始終對生活報以熱情,他總是能看到希望,這一點深深的觸動了餘華,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餘華內心中對寫作所缺失的那份溫情。

隨後餘華決定,他要以老黑奴的精神寫一部小說。就這樣《活著》誕生了!

《活著》的主人公福貴原本是一個富家公子,他不務正業將大把的家產都敗光了。不過經歷了挫折以後福貴終於意識到踏踏實實的去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就在他打算重新開始的時候,親人卻一個個過世了,這讓福貴遭受了極大的打擊。不過他心中依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他也始終抱著一顆充滿希望的心去度過接下來的人生。

《活著》不僅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34;等多個獎項,張藝謀還將這個故事搬上了大熒幕。當時這部作品備受好評,也讓餘華名聲大噪。

不過對於這些榮譽,餘華始終淡然以對,因為他當時的心境和福貴一樣,他也終於明白了什麼是活著。

就如同小說結尾所寫的那樣,活著就是活著本身,不是為了任何人任何事物,不是為了爭鬥,更不是為了去證明什麼。

也許,或者就像餘華所說的那樣,活著是剝去浮華的樸實,或許只是簡單的一呼一吸之間。

在《活著》的自序中,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當一個人經歷活著的種種磨難之後,他還能樂觀的活下去,那麼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這使得他可以背負起接踵而至的打擊,擁有著對抗挫折的勇氣。

主人公福貴一生經歷坎坷無數,從門庭若市的大戶人家到親人朋友一個個離他而去,風燭殘年時,在這個世界上他已經沒有一個親人了,他也終於不會再感受離去的痛苦了。

餘華把常人難以接受的苦難一件件接連不斷地壓在福貴身上,再結合極具現實意義的時代背景,讓讀者得以與福貴同甘共苦。

《活著》劇照

所以在福貴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依舊能樂觀地活下去時,讀者也被這種堅韌積極的態度所感染,在面對現實的挫折時,也更能迎難而上。

如果你已經體會過活著的苦難,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愛讀書的易烊千璽,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18歲書單時,就曾曬出這本《活著》,還分享了他的讀書感受:「讀《活著》,就是隨著福貴走在灑滿鹽的路上,習慣於接受失望,等時間淡了悲傷,蒼涼難耐麼?儘是人生。」

點擊下方商品卡,只需要28.34元,就可以把這本精裝珍藏版《活著》帶回家


剩下的,留給朋友自己去小說中發現吧。由於《活著》問世後引起的巨大反響,1994年,張藝謀把《活著》改拍成同名電影。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這部小說仍能給紅塵中奔波的我們以啟發,教會我們很多。

相關焦點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也許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也許,我們也可以從《活著》和作者的經歷中得到想要的答案。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外界對他的讚譽數不勝數,但有一個人說:莫言只吹噓自己寫書!這個人不僅取笑莫言,而且也沒有放過魯迅。他這樣評價魯迅:魯迅的文學生涯也是巧合。敢這樣攻擊這兩個文學巨擘,恐怕今天沒有第二個人了,這個直言不諱的人就是餘華。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長大,遭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
    一、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餘華小時候的家境還算可以,他的父親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想當一名外科醫生,所以舉家搬到了一個叫海鹽的小縣城。因為當地急缺醫生,餘華的父親很忙,他小時候很少見到父親,後來醫院給餘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而這次的搬家,直接影響了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
  • 《活著》作者: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被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這個人,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棄醫從文,被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在拔了上萬顆牙後,餘華實在不想拔了。說起來,餘華決定寫小說也十分「衝動」,他只是看到在文化館工作的人每天都清閒自在,覺得那樣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想了很久,餘華發現只有寫小說可以讓自己跟這些人一樣。
  • 《活著》的作者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他經歷了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優秀代表作之一,也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本著作,餘華因這部小說在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2018年10月19日,獲得了"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遭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這個人,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棄醫從文,被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在拔了上萬顆牙後,餘華實在不想拔了。說起來,餘華決定寫小說也十分「衝動」,他只是看到在文化館工作的人每天都清閒自在,覺得那樣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在餘華還不到1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一個叫做海鹽的縣城。由於海鹽急缺醫生,所以父親跟餘華聚少離多。10歲時,醫院分房子,餘華一家住進了太平間對面的職工宿舍。
  • 他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了29人,他的作品憑什麼能成經典?
    他在太平間長大,瘋狂熱愛小說,高考落榜從醫他,就是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60年代,浙江海鹽縣的某醫院裡,總能看到兩個小男孩四處遊蕩。他們哪兒都去:診室、病房、手術室、太平間……。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長大,曾被連續退稿,8部作品竟寫死29人
    關於作家餘華,我們應該都聽說過,作為當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影響深遠,那麼他本人又有什麼故事呢?從小在太平間長大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從小就住在父親分的一套職工宿舍裡,這個宿舍的地理環境很特殊,因為對面就是太平間。有一年夏天,天氣格外炎熱,餘華還跑到太平間睡了個午覺。這樣的童年經歷,讓生離死別在餘華的筆下顯得是那樣的微薄和冷酷。
  • 餘華: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為何能寫出《活著》?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向死而生」,我認為餘華就是這樣的人,在早年的生活中,他不止一次的「死」過了,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都是半自傳的小說,書中很多故事都是餘華自己的親身經歷,然而在寫死了29個書中的人物之後,餘華最終「涅槃重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寫在了這本《活著》之中。
  • 餘華:太平間長大,高考落榜,從牙醫到作家,他8部小說寫死29人
    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都是半自傳的小說,書中很多故事都是餘華自己的親身經歷,然而餘華在8部小說中寫死了29個書中的人物之後,餘華最終「涅槃重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寫出了《活著》。在太平間長大1960年,餘華出生在浙江杭州。
  • 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在搬家之後,餘華的家就住在太平間對面,從小他就面對著人的生死離別。眾所周知,太平間是停放屍體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們也都是哭喊不止。這樣的情形可能會給小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陰影,但是對於小餘華來講這不算什麼。
  • 餘華:在太平間長大,連續5年投稿被退,卻把張藝謀推上職業巔峰
    提到餘華,有人說,莫言的創作水平遠高於餘華,但在我看來,餘華的偉大,在於他寫了部《活著》,這部作品用近乎「華語第一電影」的實力直接把張藝謀推上了「神壇」。也有人說,是餘華把張藝謀推上職業巔峰。《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人在漫長的時光中,如何掙扎地、拼盡全力地活著,這背後的創作靈感來源於餘華的童年生活,那時的餘華,在太平間長大。
  • 餘華:太平間長大,被連續退稿5年,他用8部小說寫死了29個人
    人怎麼才算是活著?我們每個人看上去都在呼吸,都有心跳,都在活著,只不過,大多數人卻不一定能活得明白。《朗讀者》第二季最後一期,請到了《活著》的作者,他在作品中關於人生的思考,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人們都通過餘華的作品認識了餘華,卻不知道他最初是一名鄉村牙醫,在拔了上萬顆牙之後,餘華實在不想拔了,於是便棄醫從文,辭掉牙醫的工作,開始在家裡寫小說。一開始,只識4000字、連標點都不會用的餘華隨便找來一本雜誌,大概看了兩頁就說:"好了,我可以開始寫小說了。"
  • 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甚至,在8篇作品中,就有29個人死亡。他越寫越憤怒,甚至他的精神開始崩潰,連做夢都在殺人。這樣的狀態他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天在夢中他站上了處決臺。從此,他的人生一片灰暗,妻子死了、孩子死了就連孫子也死去了。可以說,他活到最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可他卻又仿佛留下了什麼。年老的福貴已經不再是那個輕狂的小夥子,反而變成了一位更加堅韌的老人,留下了不屈的精神。看完這本書,讀者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會感受到活著的力量。因為,活著就是活著,不是為別人活,甚至不是為自己活,活著沒有理由。
  • 《活著》餘華連續五年在「殺人」中無限循環,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活著是為了什麼,或許我們許多人一生都在刻苦的思考這個問題,但真正理解的也不過是寥寥無幾,也許活著就是一份信念,一份支持,讓我們即使身處逆境,也能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當然,這不過是他無傷大雅的調侃而已,敢這樣公開調侃莫言和魯迅的人,恐怕也就這一位了吧。童年在太平間長大餘華出生於1960年,浙江杭州,祖籍山東高唐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是一名著名的外科醫生,因工作調動而舉家遷移到了海鹽縣。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敢批莫言魯迅
    在某一日,記者隨機採訪,那人聲稱自己曾跟莫言同舍友2年,他說莫言曾經對他說過自己的創作過程,比他所寫的內容還要浮誇,就比如《生死疲勞》其實也就花了40多日,不要太信以為真。不僅如此,他還強調,魯迅能走入文學世界,純屬偶然。到底是誰敢對中國近現代兩名文學巨匠大放其詞?
  • 餘華:守著太平間長大,從牙醫改行作家,寫死29條人命後,火了!
    他敢傲視群雄,是因為他有資本,在有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舉行的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評選中,他一人獨中兩元,《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 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現就職於杭州文聯。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是當代作家。
  • 《活著》作者餘華:被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後,他火了
    調侃了莫言也就罷了,而接下來的一句話更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捏一把汗:「魯迅走上文學這條道路,完全是一個偶然因素。」這個人是有多大的勇氣能夠說出這句話呢?這個人究竟是誰呢?敢這樣抨擊兩大文學巨匠,恐怕在今天沒有第二個了,這個直言不諱的人就是餘華。如果認為餘華這樣的言辭過於偏頗,其實並不盡然,在評價上,無論是誰對誰,都是站在個人立場發表的感想。
  • 網友評價:只有在太平間睡過午覺的,才能寫出如此殘酷的《活著》
    由於家對面就是太平間,他童年記憶最深的就是太平間都是哭聲,尤其後半夜哭聲特別多。因此,他童年的印象就是,人總是在後半夜容易離開這個世界。他和哥哥也常去太平間玩,他還和哥哥曾經在太平間裡睡午覺,太平間非常乾淨,特別安靜。
  • 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他終於沒在這本書裡「殺」人
    餘華的作品經歷了兩個時期的變化,而這與他的童年經歷有關。餘華小時候住在太平間對面,他從小就見慣了血肉模糊的手術室,聽遍了哭天搶地的悽慘哀嚎。在做了5年牙醫,拔了上萬顆牙後,他決定辭職在家寫小說。寫作前期,他的作品充滿死亡與暴力,曾經在8部小說裡寫死了29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