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餘華:在太平間長大,遭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

2020-12-05 子博談史z

「莫言寫書只會吹牛,魯迅從文也是湊巧」,是誰,竟然敢這樣公開調侃莫言、魯迅,這個人就是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

一、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

餘華小時候的家境還算可以,他的父親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想當一名外科醫生,所以舉家搬到了一個叫海鹽的小縣城。因為當地急缺醫生,餘華的父親很忙,他小時候很少見到父親,後來醫院給餘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而這次的搬家,直接影響了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從此,餘華經常可以聽到太平間傳來的悽慘哭聲,也讓他對生命和血肉產生很大興趣,後來甚至放學後就跑去醫院,慢慢的喜歡上酒精和福馬林的氣味。他經常去父親的手術室,看到做完手術滿身血跡的父親。

小學畢業後經常去圖書館看書,沉浸在小說世界中,後來慢慢的不再去醫院,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高考也落榜了。父親把他安排到醫院做牙醫,這一做就是5年。

二、棄醫從文,被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

做了5年的拔牙醫生,他不想再做了,他看到文化管理工作的人很慶幸,所以想要這樣的工作,他想了很久,覺得只有寫小說才可以讓自己和這些人一樣,不是有了寫小說的衝動,直接辭職在家開始寫小說。

只認識4000多個字的餘華,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隨便找了一本雜誌,看了幾頁就開始寫小說,從此餘華像發了瘋的一樣寫小說,白天寫晚上寫,寫完之後就給雜誌社投稿,他一直在寫,稿子也一直在被退,血氣方剛的餘華,看著不斷被退回來的作品,覺得自己被騙了,憤怒和叛逆佔據了整個人的狀態,從此他筆下的故事只有血腥暴力和死亡,在僅僅8個短篇小說中,他就寫死了29個人,而且都是離奇死亡。

餘華回憶說,那幾年的寫作讓他精神快要崩塌了,一寫作就是殺人,晚上做夢也是被人追殺的噩夢,經常從夢中驚醒,直到後來他做了一個噩夢,夢到自己被綁在處決臺上,隨著砰的一聲槍響,把他驚醒了,從此再也沒有寫過殺人的故事。

三、向千萬國人發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1990年,餘華在小說界已經小有名氣,當他剛寫完一篇小說後,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往後該寫什麼?當時他聽到了一首叫《老黑奴》的歌,被老黑奴的「以歌報痛」深深折服,老黑奴經歷了父親離世、姊妹遠嫁、兄弟病故、妻離子散,後來被迫流浪,最終獨自死去,但《活著》出版了。

《活著》主人公叫做福貴,本是紈絝子弟的他,因為好賭敗光家產,接受現狀決定重新開始,後來又遭遇父母妻兒的相繼離世,但仍然對生活充滿信心,堅定地活著。這本書發行後,引起了很大轟動,迅速佔領全國各大書店,並且一舉拿下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1994年,《活著》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也獲得大量國際電影節獎項。

餘華用筆刻畫了一個苦不堪言的悲劇人生,但實際上卻是一則講給每個成年人聽的寓言。《活著》,是一本值得每個成年人用一生來讀的書,在讀完第1遍後會覺得這是一本不錯的小說,讀完第2遍時就會對某些情節感同身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證明自己認認真真的活,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是為了向誰證明?日復一日機械化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身下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世俗中,你有沒有認真想過「活著」的意義?在《活著》的最後,餘華給了你答案。

四、生活,不只是物質和情慾,而是與生命和平共處

如果說的苦難和那個時代脫不開關係,那麼如今人們物質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充裕,所以有很多人也不知道該怎麼活。

《活著》能成為中國人必讀經典之一,因為它有作為優秀經典小說必讀的品質,書中一個個悲慘的故事,但故事中每個人物的舉手投足和心思情感,所表現出來的極度痛苦,讓人感同身受。當一個人經歷了活著的種種磨難後,還能樂觀的活下去,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這使得他可以背負起接踵而至的打擊,擁有著對抗挫折的勇氣,如果你體會過活著的苦難,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在僅有的一生中,我們要不斷的跌倒、掙扎,也要去尋找快樂,接受苦難,生活不只是物質和情慾,而是在經歷了命運的百般折磨後,我們仍然可以和生命和平相處,既然要活著,就要好好的活下去,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
    因為童年的一切見聞,幫助餘華成為了一位擅長描寫苦難的作家,同窗好友莫言稱讚他是:「殘酷的天才」。《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在餘華還不到1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一個叫做海鹽的縣城。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遭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這個人,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工作的第一天,師傅就告訴餘華說:「你看一遍我拔牙,下一個患者就你來拔。」而餘華這一拔,就是五年。棄醫從文,被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在拔了上萬顆牙後,餘華實在不想拔了。
  • 餘華:太平間長大,被連續退稿5年,他用8部小說寫死了29個人
    1970年,醫院給餘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餘華全家人再次搬家。而這次搬的地方直接影響到了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那天起,餘華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太平間悽慘的哭天搶地。看多了生離死別,病痛掙扎,他也會躺到太平間冰涼地板上避暑。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長大,曾被連續退稿,8部作品竟寫死29人
    關於作家餘華,我們應該都聽說過,作為當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影響深遠,那麼他本人又有什麼故事呢?從小在太平間長大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棄醫從文餘華中學畢業時,沒能考上大學,於是在父親的安排下,他做了牙醫。但是後來厭倦了這份工作,想要到文化館去寫作,這樣就有了大把時間創作。終於,過了5年後,在拔了上萬顆牙齒後,他實在是不想再拔牙了,就辭掉了工作,專心寫作。
  • 《活著》作者: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被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這個人,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工作的第一天,師傅就告訴餘華說:「你看一遍我拔牙,下一個患者就你來拔。」而餘華這一拔,就是五年。棄醫從文,被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在拔了上萬顆牙後,餘華實在不想拔了。
  • 餘華:太平間長大,高考落榜,從牙醫到作家,他8部小說寫死29人
    餘華可以說是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但餘華背後的那些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都是半自傳的小說,書中很多故事都是餘華自己的親身經歷,然而餘華在8部小說中寫死了29個書中的人物之後,餘華最終「涅槃重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寫出了《活著》。
  • 餘華: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為何能寫出《活著》?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向死而生」,我認為餘華就是這樣的人,在早年的生活中,他不止一次的「死」過了,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都是半自傳的小說,書中很多故事都是餘華自己的親身經歷,然而在寫死了29個書中的人物之後,餘華最終「涅槃重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寫在了這本《活著》之中。
  • 《活著》餘華連續五年在「殺人」中無限循環,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當然,這不過是他無傷大雅的調侃而已,敢這樣公開調侃莫言和魯迅的人,恐怕也就這一位了吧。童年在太平間長大餘華出生於1960年,浙江杭州,祖籍山東高唐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是一名著名的外科醫生,因工作調動而舉家遷移到了海鹽縣。
  • 他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了29人,他的作品憑什麼能成經典?
    他在太平間長大,瘋狂熱愛小說,高考落榜從醫他,就是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60年代,浙江海鹽縣的某醫院裡,總能看到兩個小男孩四處遊蕩。他們哪兒都去:診室、病房、手術室、太平間……。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如果認為餘華這樣的言辭過於偏頗,其實並不盡然,在評價上,無論是誰對誰,都是站在個人立場發表的感想。更加重要的是,餘華在文壇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是站在和他們相同的高度來評論。此外,他這樣說,是因為他身為文學家,他對於世界的理解和他們是完全不同的。01在太平間長大餘華出生於1960年,小時候的經歷對他的成長影響很大。
  • 《活著》作者餘華:被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後,他火了
    敢這樣抨擊兩大文學巨匠,恐怕在今天沒有第二個了,這個直言不諱的人就是餘華。如果認為餘華這樣的言辭過於偏頗,其實並不盡然,在評價上,無論是誰對誰,都是站在個人立場發表的感想。更加重要的是,餘華在文壇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是站在和他們相同的高度來評論。慘遭退稿5年高考失利後,在父親的安排下,成了一名牙醫。但是後來厭倦了這份工作,想要到文化館去寫作,這樣就有了大把時間創作。
  • 《活著》的作者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他經歷了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優秀代表作之一,也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本著作,餘華因這部小說在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2018年10月19日,獲得了"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如果你認為餘華的話過於偏頗,那就不是這樣了。就評價而言,不管誰在和誰說話,他們都是從個人角度表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餘華在文壇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發表意見。此外,他這樣說是因為,作為一名作家,他對世界的理解與他們完全不同。餘華出生於1960年,在太平間長大。
  • 餘華:在太平間長大,連續5年投稿被退,卻把張藝謀推上職業巔峰
    提到餘華,有人說,莫言的創作水平遠高於餘華,但在我看來,餘華的偉大,在於他寫了部《活著》,這部作品用近乎「華語第一電影」的實力直接把張藝謀推上了「神壇」。也有人說,是餘華把張藝謀推上職業巔峰。《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人在漫長的時光中,如何掙扎地、拼盡全力地活著,這背後的創作靈感來源於餘華的童年生活,那時的餘華,在太平間長大。
  • 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在搬家之後,餘華的家就住在太平間對面,從小他就面對著人的生死離別。眾所周知,太平間是停放屍體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們也都是哭喊不止。這樣的情形可能會給小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陰影,但是對於小餘華來講這不算什麼。
  • 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在搬家之後,餘華的家就住在太平間對面,從小他就面對著人的生死離別。,就有29個人死亡。從此,他的人生一片灰暗,妻子死了、孩子死了就連孫子也死去了。可以說,他活到最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可他卻又仿佛留下了什麼。年老的福貴已經不再是那個輕狂的小夥子,反而變成了一位更加堅韌的老人,留下了不屈的精神。看完這本書,讀者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會感受到活著的力量。因為,活著就是活著,不是為別人活,甚至不是為自己活,活著沒有理由。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敢批莫言魯迅
    餘華,出生於1960年,浙江人,餘華的童年時光受父親的影響較大,因為父親一直懷揣著一個夢想——從醫。後來家庭搬遷,餘華隨著父母親來到了海鹽縣,還沒安頓完,父親就丟下手中的活跑去做手術了。二.晝夜啼哭聲,思考生命與血肉那個地方就是"太平間"。太平間是個什麼地方?可能大多數人都透過電視屏幕看到,可即使如此,也能感受到一股子悽涼。
  • 餘華:守著太平間長大,從牙醫改行作家,寫死29條人命後,火了!
    他叫餘華,是一名作家。他敢傲視群雄,是因為他有資本,在有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舉行的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評選中,他一人獨中兩元,《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 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現就職於杭州文聯。
  • 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他終於沒在這本書裡「殺」人
    作為80年代「先鋒文學」的作家代表,餘華是中國在國際上最出名的作家,他被稱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餘華的作品經歷了兩個時期的變化,而這與他的童年經歷有關。餘華小時候住在太平間對面,他從小就見慣了血肉模糊的手術室,聽遍了哭天搶地的悽慘哀嚎。在做了5年牙醫,拔了上萬顆牙後,他決定辭職在家寫小說。
  • 網友評價:只有在太平間睡過午覺的,才能寫出如此殘酷的《活著》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句話出自作家餘華的代表著作《活著》,這是一部讓人讀起來感到沉重的小說,短短十二萬字,卻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讓讀者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