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投茶、溫水泡茶、悶泡,三種錯誤的衝泡,再好的白茶也白搭!

2020-12-17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愈靠近沿海的地方,對海鮮自有自己的講究。

最新鮮的海產,根本不需要什麼複雜的烹飪方式。

活蹦亂跳的食材或清蒸、水煮,簡單無比。

此時最需要操心的,不過是食材的火候。

將這些原汁原味的海味端上餐桌,搭上調味品,吃得是它本身的鮮。

海蟹鮮甜,帶子柔韌,花蛤鮮活,食材的本味,在簡單的調味間盡數迸發。

無怪乎越好的食材,烹飪的方式越是簡單。

唯有如此,才能展現本味。

但,卻常常有人混淆了「簡單烹飪」的道理——

在他們眼中,食材越好,等於烹飪越不需要費心,仿佛隨意烹飪,都會有好滋味。

但,簡單的烹飪,能等同於隨意烹飪麼?

當然不能!

隨意烹飪,將食材糊了鍋,焦了肉,再好的食材,也難有好滋味。

泡茶,亦是如此。

好茶,也需要正確的手法來搭配。

否則,隨意的衝泡手法,泡出的當是怎樣的茶?

《2》

隨意投茶,好茶也難耐苦澀滋味!

好茶雖好,泡茶卻不能隨意糊弄。

要知道,並非所有人手握名筆,卻能書寫華章。

也並非所有人擁有奇絕的食材,便能烹調無上的美味。

沒有技巧,不過是在糟蹋好的食材。

好茶,講究的可不是一點半點,甚至為了更好的滋味,要求更多。

但,真正的老茶客,為了一杯好茶,甘之如飴。

有了好茶,泡好一杯鮮香醇爽的白茶,投茶量是第一要素。

在好茶的道路上,一切的要求都如此模糊,精準,卻能幫助接近一杯完美的茶湯。

故而衝泡白茶,一柄小稱必不可少。

當然,也有隨意派的茶友不以為然:

「好茶隨便泡都好喝,投茶隨便抓一把就可以啊·?那麼麻煩幹嘛?」

若是不在意茶湯滋味,隨意投茶,情有可原。

但若是要求茶湯滋味完美,投茶的比例,必須完美。

將110ml的標準容量蓋碗,將其放在稱上,去其本重。

此時,投入最恰當的5g幹茶,比例最為合適。

多一克茶,茶湯都可能陳苦,少一分茶,茶湯則難免清淡。

悉心準備好茶好水,買好蓋碗,若是讓好茶夭折在投茶量上,絕對可惜!

白茶隨意一投,隨意衝泡,茶湯的滋味差的可不止一線。

茶葉過多,帶來的便是過度的水浸出物。

其中,又以茶多酚和咖啡鹼的滋味最為突出。

投茶過多,苦澀的物質過度融入茶湯,濃釅苦澀至極的茶湯帶來不妙的滋味。

白茶原本的輕盈茶湯,多了說不清道不明的苦澀。

細細一抿,稠滑的湯感被生澀的感受代替,花香和茶香被濃烈的苦味掩蓋。

茶葉是好茶葉,但隨意投茶,這杯衝泡而出的白茶,卻不一定是好茶了。

白茶的豐富內質和簡單的工藝,決定了投茶的精準,必須恪守。

一旦投茶過多,咖啡鹼和茶多酚便會將茶湯染得苦澀。

此時,不僅滋味生澀,咖啡鹼和茶多酚過多,還容易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胃不好的茶友,喝一杯濃茶,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而咖啡鹼含量過高,容易引起深夜失眠。

長期過量飲用濃茶,會對神經系統和心臟會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心悸、高血壓等狀況。

正確的投茶,絕對是好茶出現的第一步。

一步走岔,好茶遠離,欲得好茶,需要精準投茶!

《3》

溫水冷水泡茶,好茶也難有馥鬱滋味!

投茶量已確認,好茶,卻並非如此簡單。

水溫,對茶湯的滋味影響同樣不小。

水溫,便好似一道菜的火候,火候不到,自然難有珍饈美味。

常常有茶友用溫水泡茶——茶香不見,滋味欠缺,這時,便怪起了好茶。

殊不知,好茶的香氣滋味正憋屈地困在茶葉中,受控於水溫不得而出。

溫水、冷水泡茶的流行,有一部分是為了照顧劣茶。

有些劣茶,其內含物質本來就稀薄。

在它們的葉片中,殘餘的茶多酚和咖啡鹼,能勉強稱得上點茶味。

加上茶多酚和咖啡鹼遇水,析出的速度較快。

若是沸水衝泡劣茶,很容易泡出一杯又苦又澀的茶湯,還沒有特別的滋味。

這時,溫水泡、冷水泡法便開始悄然出現了。

劣茶配上溫水,內物質的析出極其有限,茶湯的滋味平平。

但滋味平平,也好過苦澀難堪的滋味。

溫水泡冷水泡,幫助劣茶遮羞確實是一把好手。

然而,這兩種方式,對上好茶就有些不夠看了。

薰蕕有別,遇上沸水,好茶的芳華內秀才能落水融湯,築成一杯鮮香醇爽。

「好茶不怕開水燙」。

溫水,甚至冷水泡茶,是對一款好茶極大的浪費。

白茶的簡單工藝,保留了它的豐富物質。

豐厚的內物質,需要沸水的溫度才能有序釋放。

而茶葉中的芳香醇類物質,有著高、中、低沸點之分。

唯有在沸水的幫助下,才可以將它們盡數引出。

沸水泡茶,高沸點的茶香濃鬱熱烈,搶先釋放。

等到茶湯快出,茶葉的溫度漸漸下滑,中低沸點的香氣便羞答答地泡出來。

清幽綿長的香氣,為茶香帶來層次多變的感受。

這般體驗,唯有沸水衝泡才能有。

好茶,需要沸水!

《4》

沸水,是優質白茶的良配。

但,泡白茶,必須沸水,必須快出水。

白茶的內質,決定了精準投茶的需要。

同樣,也定義了一杯好白茶所需要的「快出水」手法。

須知,白茶的水浸出物融入茶湯的速度是極快的!

越是品質優秀的白茶,它的內質越是豐厚。

這些內質可不為人所移,它們遇見熱水就釋放,時間越長析出越多。

為了攔截白茶鮮爽甘活的滋味,出水的速度,只能求快。

白茶的所含的豐富內物質中,

茶氨酸帶來鮮爽清甜的滋味,茶多糖和果膠給茶湯增加甜蜜……

這些滋味,在快出水的手法下,能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

一杯好茶,得以有鮮爽和清甜交織,回甘分明。

當出水不夠快,甚至是刻意悶泡,白茶,滋味頓時有了莫大的缺憾。

悶泡,對茶香和滋味的損失是致命的。

悶泡的過程中,沸水的溫度不斷下降。

此時,白茶高沸點的香氣隨著悶泡消散得越快,滋味愈來愈苦澀。

坐杯悶泡,茶葉中的茶多酚和咖啡鹼便會過度析出,融入茶湯。

一杯好好的茶湯,瞬間成了濃釅苦澀,茶香寡淡的模樣。

衝泡白茶,必須謹記,欲得好茶,唯快不破。

稍一緩慢,稠苦茶湯便讓人難以下咽。

掌控快出水,並不艱難。

衝泡白茶,要先安排好茶壺、公道杯、蓋碗、品茗杯、茶巾等細碎物事。

如此,才能讓衝泡出水不失從容閒適。

布置好泡茶臺,做到白茶的快出水,是一次與碗蓋的磨合。

蓋碗之內,沸水注入,調整好蓋碗的開口。

此時,茶湯完全傾倒至公道杯,必須控制在需得五至七秒之內。

這般,才稱得上一句「快出水」。

對於快出水,新手茶友,可以在心中默數,一般不超過六七個數,茶湯便要傾盡。

看似神乎其技的技巧,勤加訓練,便知道如此簡單。

衝泡白茶,用沸水,再用快出水,如此這般,好茶即來。

《5》

比例精準、沸水、快出水。

這些技巧和要素,缺一,好茶難得。

好茶本是深山的饋贈,若是失去了好技巧的幫助,又怎會有完美的滋味?

好筆好墨,失去了掌握者的手法,同樣繪不出美妙的畫卷。

再新鮮的食材,失去了火候技巧,同樣難有好滋味。

切莫讓好茶耽擱在這些衝泡的細節上,生生從鮮爽耽誤成苦澀!

說盡向來無限事,羔酒誰言勝鳳茶?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隨意投茶、大壺泡茶、低溫泡茶,說說泡茶時常見的五點錯誤方法
    平常在泡茶時,只要規避這五點錯誤的方法,泡出來的茶味就不會有太大差距!《2》泡茶一忌,隨意投茶。做好一道菜,油鹽醬醋的調味很重要。(推薦泡新白茶,散茶)煮茶法,300-400ml的水,放2-2.5克的幹茶。(不推薦煮新白茶)泡茶喝茶時,為了實現較好的茶水搭配,要避免隨意投茶。建議茶友們在茶桌上,最好添上一個小工具——克秤。
  • 村姑陳的經驗總結,忽視這四個錯誤的泡茶方式,好茶也會面目全非
    換過來,在閒適放鬆的心境下,更能體會到好茶的美妙。喝茶,品味好茶,泡好一款茶最為關鍵。對優質的高山白茶而言,如果隨意進行衝泡。很容易將好茶泡壞,嘗不到香清甘活,鮮香醇爽的卓越風採!《2》錯誤泡茶操作一,隨意投茶隨意投茶,指隨手抓一大把茶葉,就放進茶具內衝泡。按這樣的泡茶做法,很容易出現誤差。投茶太多,茶味過濃,不夠鮮香爽口。
  • 衝泡白茶的幾種錯誤,你的泡茶方法對了嗎
    也有在微弱陽光下萎凋二小時,再進行室內萎凋至八、九成幹,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幹。還有直接在太陽下曝曬至八、九成幹,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填。在萎凋、晾乾過程中,要根據茶芽的失水程度進行調節,工序雖簡單,要正確掌握亦不易,特別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類更為困難。
  • 六大茶類這樣喝,上萬的茶也浪費,避開4個錯誤方式,泡茶很簡單
    有一位茶友在一篇文章下留言說,自己泡茶都是用溫水泡茶? 然後另一位茶友,回復他說,溫水泡茶,上萬的茶也是浪費。 確實,用不正確的衝泡方式泡茶,幾萬,幾十萬的茶也品不出真滋味。
  • 慢出水、用錯水、隨意投茶,這些致命錯誤,將與好白茶失之交臂!
    匯總了近日收集到的衝泡問題,為茶友們羅列三大類衝泡的致命誤區,這些錯誤手法的使用,將讓你與好茶失之交臂,成為一大遺憾!《2》茶性發於水,請遠離自來水衝泡!自來水,是好品質的天敵,是殺手,是破壞性極強的惡魔。今日拿了怎麼泡都不會難喝的2018立秋壽眉做了實驗對象,用自來水衝泡了一番,對比過後,衝泡的問題立即顯現。用自來水衝泡後的2018立秋壽眉,存在兩大缺陷。
  • 白茶衝泡方法匯總,掌握四個方法,不愁不會泡茶!
    咦,這茶泡出來怎麼不香?呀,家裡沒有蓋碗,那就用瓷茶壺湊活衝泡。聽說白茶不能用100℃沸水泡,那就改用溫水吧。據說白茶能煮著喝,不知道煮起來味道怎麼樣,試試看。又或者,衝泡水溫過低,泡不出白茶的清香。更有甚至,茶友未控制好出水時間,導致茶湯苦澀……如此種種,都會影響白茶的口感。在此,建議茶友們使用正確衝泡法。最好的,自然是選擇白瓷蓋碗衝泡,一款簡單的茶具,能扛得住所有考驗。
  • 白茶不能悶泡卻能煮,衝泡時的煮茶和快出水,不矛盾嗎?
    白茶,是適合悶一會兒再出水,還是要立即出水?答案是:看茶葉品質。對於優質的白茶而言,快出水才更能體現出白茶的精髓。而品質不佳的白茶,只有通過悶泡才能勉強泡出些許的味道。因為衝泡方式不對,而接到的「投訴」,不少。「為什麼老白茶喝起來又苦又澀的?」一看衝泡視頻,出水優哉遊哉,悶泡了近二十秒才出湯,高山白茶,這麼一悶泡,味道當然苦澀。 耐心解釋其中原因,茶友似乎很不能理解。
  • 白茶再好,也會被錯誤的衝泡方式摧毀!教你三步學會泡白牡丹
    關於泡茶的正確方法許多茶友們都一知半解用紫砂壺衝泡?還是用溫水衝泡?都不對!而有的茶友喜歡收藏紫砂壺,習慣用紫砂壺衝泡白茶。但紫砂壺壺嘴較小,出湯時壺嘴容易被葉片擋住導致出湯太慢,出湯太慢就是坐杯悶泡,影響了茶湯正常的香氣滋味表現,導致茶湯苦澀。本來是一杯香氣滋味俱佳的上好白茶,卻因為出水太慢,帶給茶友們茶湯滋味苦澀的不佳體驗。第二,蓋碗不吸香不吸味。
  • 紅茶加牛奶、煮老白茶加陳皮、溫水泡巖茶,三種喝茶方式耽誤好茶
    面對一泡條索比較碎的巖茶,泡茶方法很有講究。泡茶時間要儘快的縮短,才能避免茶味物質的過量浸出,導致茶湯滋味變濃。不過在此前,曾聽到這樣的說法。衝泡巖茶的碎茶,可以用沸水泡茶不容易泡苦。經過焙火的巖茶,可謂是上過刀山,下過火海的存在,怎能用溫水來泡?衝泡武夷巖茶,正確的泡茶水溫有且僅有一個,那便是用絕對的沸水衝泡。一壺水剛燒到滾沸的狀態時,便可以提起水壺,往下注入沸水泡茶。
  • 冷水泡茶、溫水慢泡、沸水衝泡,誰才是春白茶茶味最好的釋放方式
    衝泡好茶,特別是衝泡高山白茶,水溫建議使用剛燒沸的開水。足夠高溫度的沸水,更能激發茶葉內部的深層次香氣和滋味。水溫越高,對茶葉內在物質釋放增加的壓力越大。根據實際的泡茶經驗, 衝泡白茶時,水溫越沸。泡茶時水溫越高,茶葉內有效浸出的茶味和養分物質,數量釋放相應愈充足。可見,沸水泡茶能讓茶湯更香更好喝。另外在特殊時期下泡茶喝茶,剛燒沸的熱水泡茶,還能起到一定的殺菌效果。不論怎麼對比,沸水泡白茶的好處遠要比溫水衝泡/冷水衝泡出色!
  • 從衝泡工具,到投茶量,再到注水量,三點讀懂一泡白茶的茶味!
    品質好的白茶,產自高山,多雲霧滋養,光照溫和,茶氨酸含量豐富,多酚類物質比例適中,咖啡鹼含量少。再經過妥當保存,慢慢發生轉化後,對人體有利物質含量越來越高,茶味愈加甘和醇美。一款好白茶的得來,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是以,在泡茶時需要好好利用其內在茶味。
  • 白茶衝泡,水溫大有講究,忽視這一點,難以泡出好白茶!
    在日常喝茶過程中,我們總是在不斷探索——如何將一款茶泡得好喝。探索路途中,我們會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如泡茶,我們首先會糾結,到底該用哪種茶具好,是久負盛名的紫砂壺還是簡單質樸的白瓷蓋碗。……總結來說,要泡好一杯白茶,細節至關重要。《2》哪些細節將會影響白茶的衝泡?白茶衝泡細節,可總結為四大方面。
  • 還在用85度溫水泡茶?別荒唐了,這種溫度白茶壓根泡不開
    茶用溫水泡,別的不說,壓根就泡不開啊!一語驚醒夢中人。在茶圈中,關於茶葉用什麼樣的水溫來泡,是個長久以來的爭議。有人說,白茶是要用沸水泡的。好茶不怕開水燙,連沸水都經不住的茶葉,如何能夠算的上是好茶?也有人說,茶葉要用溫水從衝泡。不為什麼,茶葉店裡的小妹就是這麼說的,人家專業的,說出的話還能有假?在這個問題上,村姑陳是傾向於前者的。理由很簡單,白茶衝泡若是不用沸水,根本就泡不開,泡不出好茶應該有的滋味!
  • 溫水泡紅茶,巖茶悶泡,老白茶不煮不出味,橫行茶界的三大謠傳!
    當看到用沸水泡茶時,他很不理解,紅茶不是要用溫水泡嗎?提到這,就不得不提今天的話題了。溫水泡紅茶,巖茶要悶著喝,老白茶不煮不出來滋味,分明就是橫行茶界的三大謠傳!心裡邊已經認定,紅茶要用七、八十度的溫水泡,已經是老黃曆了。沒想到,這樣的衝泡謠傳,以訛傳訛了這麼些年後,誤會還是沒有解清。要認真說起來,真正適合衝泡紅茶的水溫,不是溫水,而是沸水。並且,所有的好茶,都是如此。
  • 喝紅茶的3大誤區需避免,溫水泡茶著實錯誤,也不要長時間悶泡
    溫水泡茶其實真的是一個最為明顯的典型誤區,但是有很多人都會在泡茶的時候使用85度的水,這真的是非常錯誤的,要知道紅茶本身就屬於一種全發酵茶,那麼在整個制茶的過程中本身就會經過很多的工序
  • 泡茶時,是先投茶,還是先加水?綠茶的投茶方式適合白毫銀針嗎?
    簡單的玻璃杯泡綠茶,講究起來可以分為三種方法。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那到底,這些泡茶的行話說的是什麼?而白茶的玻璃杯泡,是否適用這樣的原則?越是細芽嫩葉,越要採用上投法,不能簡單投茶注水了事。這是真是假?
  • 衝泡白茶時,悶泡,坐杯,留根,這些說法你真的搞清楚了嗎?
    那它豈不是跟悶泡沒啥區別。」錯了,水沒有倒乾淨,我們稱為留根,而非悶泡和坐杯。悶泡,坐杯,留根,這三種說法,其實完全不一樣。但總有茶友把它們的概念搞混,結果呢,在衝泡白茶時,常常牛頭不對馬嘴。還有許多隨心派的茶友,把悶泡和坐杯當作一回事。
  • 溫水泡茶?這三種去除老白茶雜味的方式,不靠譜
    《4》不推薦的做法三,溫水泡茶減少雜味面對帶雜味的老白茶,很多人有十八般武藝對付。除了醒茶、洗茶的做法外,還可以在泡茶的水溫上下功夫。比如,沸水衝泡雜味比較明顯。而用溫水衝泡,能減少異味。背後的原理,並不神秘。原因在於,茶葉內部的氣味(茶香、雜味等),都有高低沸點之分。溫度高,分子的熱運動快,氣味散開的速度相應的加快。沸水泡茶像是一面剛正不阿的鏡子,美醜妍媸,一試分明。優質白茶的馥鬱茶香,藉助沸水的高溫,能得到更好的激發。
  • 散茶要悶,餅茶也要悶,莫讓悶泡成為劣質白茶的通行證!
    再比如劣茶,工藝不到位顏色花雜,包裝成「老茶」;秋茶包裝成春茶;用悶泡代替快出水,便可以遮掩它們平平無奇的本質。好個生活的智慧,結果便是騙得無數茶友散茶要悶,餅茶也要悶,這種悶泡,反倒成了劣茶的通行證。悶泡是如何包裝劣茶的,且聽講解。
  • 從茶具選擇,到衝泡用水,再到出湯時間,圖解白茶衝泡的五大細節
    而在日常喝茶過程中,在泡茶這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兒上。該如何衝泡。可讓不少人苦惱。畢竟,將茶泡得好喝,能使喝茶品茶成為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兒。衝泡技術要是不過關,再好的茶,都泡成了又苦又澀,難以入口的滋味,實在令人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