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傳統中國系列活動

2020-12-01 合肥網

  從清明節、冬至節到近年設立的豐收節,二十四節氣為中國人安排時間與相關實踐提供了依據,激勵中國人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為了讓書房裡的小讀者了解傳承、延續中國傳統文化,11月份,由悅書房·湖畔書房和安徽知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二十四節氣之立冬包餃子」及「二十四節氣之小雪diy趣味手工」活動。

  立冬標誌著一年之中冬天的開始,俗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吃餃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2020年11月7日下午在湖畔書房舉辦的「二十四節氣之立冬包餃子」給小讀者們帶來了歡笑。雖然不是真正的餃子,但家長和孩子也包的津津有味,不少家長表示,晚上回家就買麵粉和孩子包個真正的餃子吃。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寒潮和冷空氣活動頻繁,小雪的節氣一到,說明天氣已經很寒冷了,在11月22日舉辦的「二十四節氣之小雪diy趣味手工」活動中,孩子們利用不同顏色的不織布來做樹枝、樹幹,用白色的超輕粘土做小雪花。

  

  此類活動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與家長、朋友之間的了解,結交新朋友的同時,讓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的印象更為深刻。此類活動營造出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讓小讀者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和領會到中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性,把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德傳承下去。(湯珍珍)


相關焦點

  • 耳聽、手動、口嘗 同濟大學舉辦「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活動
    聆聽二十四節氣主題講座、學包餃子、品鑑自己親手包的餃子……12月21日,在我國傳統節氣「冬至」到來前一天,同濟大學啟動「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活動」,150名學子分別齊集該校四平路校區西苑食堂麵食部、嘉定校區春禾苑食堂麵食部,通過耳聽、手動、口嘗等多種感官體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 洛陽這24場系列活動,讓孩子感觸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已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中國大眾所普遍接受,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河洛地區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發源地、傳承地,洛陽處於河洛地區核心區,擁有豐富的相關知識和實踐。
  • 少圖課堂二十四節氣系列活動——傳承時間裡的中國智慧
    10月17日,襄陽市圖書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活動—我們的傳統文化之霜降活動火熱開展,引導小讀者感受傳統文化魅力,10餘名小讀者及家長參與其中。2020年,「少圖課堂」提煉「科普閱讀季」版塊,以中國傳統節氣為切入點,精選二十四節氣中大暑
  • 我們的節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霜降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當傳統文化與創新設計相融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我們的節日 |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霜降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當傳統文化與創新設計相融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為響應新時代背景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的號召,中國美術學院宣傳部、學工部、研工部、設計藝術學院四方聯合主辦,推出「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以獨特的視覺語言對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視覺符號融合時代特點進行「再設計」。本次活動為大家帶來了一組「霜降」系列海報。
  • 中國二十四節氣互動體驗活動在以色列舉行
    當地時間6月25日,「時令生活•四季蘇州——中國二十四節氣互動體驗活動」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中國文化中心開幕。中國駐以色列使館臨時代辦蔡蔚鳴,特拉維夫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萬鋌出席了開幕式。「中國二十四節氣」2016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是人類遺產,東方智慧,更是中國人至今仍然遵循的生活方式,而蘇州是典型的按照時令生活的城市之一。蘇州文創產品不僅有傳統蘇作工藝,同時運用現代設計,吃穿用住,衣食住行,無不具有鮮明的時令特點,設計精妙,情趣盎然。
  • 小林老師聯合國開講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受聯合國中文語言項目組之邀,在聯合國總部,他將面向聯合國全體工作人員,介紹中國傳統文化與水墨藝術,展出中國二十四節氣水墨畫與水墨漫畫作品,把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帶到大洋彼岸美國。林帝浣透露,他將從廣州美食和鮮花開始,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嶺南文化。
  • 我們的節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小滿
    5月20日,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是一個充滿哲理的節氣。小滿者,滿而不損,滿而不盈,滿而不溢。小得盈滿,蘊藏著無限的人生大智慧。此時,碧綠濃蔭,綠草清幽,涼風徐徐,炎氣未盛。天地萬物,抓緊時節不斷生長,等待著盛夏的考驗。
  • 《圖說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圖說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作者(編者):宋兆麟 編著 著 出版單位: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8-02作者(編者)簡介:更多 關閉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以一年四季為經,以四季的節氣為緯
  • 二十四節氣——立夏,紐約時代廣場展現中國傳統書畫作品
    5月5日,迎來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在有著「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迪士尼大屏幕推出了「中國藝術名家劉燦銘、古強筆下的二十四節氣——立夏」,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形式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傳統書畫展現給大家。
  • 趣學二十四節氣 傳承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經驗的積累
  • 二十四節氣——雨水,紐約時代廣場展現中國傳統書畫作品
    雨水,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正處在數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歸,2月19日的世界十字路口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幕推出了「中國書畫名家言恭達、周矩敏筆下的二十四節氣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幕展播——雨水」,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書畫名家的畫筆藝術展現,以高雅而又新穎的形式給世界各地的遊客一份新春文化風景線,現場遊客們紛紛駐足欣賞,大家表示,中華文化太神奇了!太棒了!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中國傳統文化名揚海外
    每個節氣對應的是中國人豐富多彩的生活,例如:「立春」表示春天就要來到,湖南人民以民俗活動「擊鼓喊春」迎接立春,而在這一天,北方的習俗是要吃春餅,意喻「咬春」。  在學術界,有學者研究認為,「二十四節氣」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中國農業大學農業氣象系主任鄭大偉表示,商朝的甲骨文中有春、夏、秋、冬、風、霜、雨、雪等表述。
  • 冬至日舉辦傳統民俗活動 開啟「二十四節氣」保護
    陳興長 攝  11月30日,我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進一步做好「二十四節氣」傳承保護工作,履行中國政府申報莊重承諾,在文化部指導下,12月21日冬至這一天,河南登封、浙江三門舉行豐富多彩的冬至傳統民俗活動,座談「二十四節氣」傳承保護。
  • 北京民俗博物館「立秋」開啟《二十四節氣》系列民俗文化演出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據北京民俗博物館官微8月7日消息,《二十四節氣》大型系列民俗文化演出於立秋當天在該館正式拉開序幕。演出跨度為一年時間,以現實的節氣日期為節點,在每個節氣當天舉辦該場次的劇目演出。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3000多年前,周公姬旦在這裡實地觀測劃定了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公元1281年,郭守敬在這裡通過測日影,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登封觀星臺成為二十四節氣產生的重要文物史證。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我一聽,糟了,應該是問節氣的事兒了。唉,媽咪對陰曆、陽曆、農曆、公曆比較暈菜啊,長這麼大了,還是沒有弄清楚他們的計算規則。於是,我裝作很淡定地說:"嗯,今天是4月5日,4月5日陽曆。"然後,我用僅存的一點知識對寶哥說:"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你說的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他們的日子都是按照陰曆算的,這個點非常正確,寶哥非常善於思考和總結,寶哥真棒!"連忙對著寶哥,豎起了大拇指。
  • 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起源
    清明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春秋時期,古代人民已運用圭表測日影的方法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節氣。秦漢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便於安排農事活動。中國的傳統節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進行的。
  • 豐臺區「二十四節氣系列課程」之夏至主題課程開講
    千龍網北京7月1日訊 近日,豐臺區「二十四節氣系列課程」之夏至主題課程在北京市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室開講。該課程由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課程發展中心的王志強、賀凱強和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的程扉合作開發實施。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主任趙曉玲主持此次活動。
  • 「時令生活」中國二十四節氣文化體驗活動開啟蒙古國之旅
    人民網烏蘭巴託10月30日電(記者楊濤)由北京風向樂動策劃實施的「時令生活」中國二十四節氣文化體驗活動開幕式在烏蘭巴託中國文化中心舉行,這是北京風向樂動旗下文化品牌「璀璨中華」繼出訪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阿曼、韓國、埃及等國後,在海外文化交流領域的再度起航。 「璀璨中華」蒙古之行,旨在「生活與生活的接觸,智慧與智慧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