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改變「大歷史」 學者談南僑機工:斯人漸遠 其神益彰

2020-12-17 閃電新聞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小人物」改變「大歷史」 學者談南僑機工:斯人漸遠 其神益彰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他們是南洋萬千華僑中的『小人物』,雖身在海外,但具有真摯樸素的家國情懷,正是這些普通人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改變了『大歷史』。」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雲南師範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夏玉清博士如是概括南僑機工的貢獻。

近日,海南省最後一位南僑機工張修隆、雲南省最後一位南僑機工羅開瑚相繼離世。作為從事南僑機工研究十餘年的學者,夏玉清心懷感傷。他坦言,斯人漸遠,其神益彰。雖然南僑機工歷史參與者相繼老去,但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愛國情懷和高度的民族認同感在當下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南僑機工,全稱「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1939年,先後有9批共計3193名南僑機工響應愛國華僑陳嘉庚發出的「南僑總會第六號公告」,回國擔負起滇緬公路抗日軍運任務。此外,還有由馬來亞士乃華僑社團自發組織回國的機工,由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社團直接派往中國的機工參與抗戰,為中華民族抵抗侵略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貢獻。

日機轟炸、車禍、疾病奪去了許多南僑機工的生命。據檔案記載,有三分之一的南僑機工犧牲在滇緬公路上。

夏玉清此前曾和羅開瑚老人有過多次接觸。他介紹,羅開瑚等南僑機工在回國抗戰前大多有事業和家庭,因「期盼中國獨立富強」這一共同願望,他們告別平靜生活,走上了抗戰道路。

「羅老見證了中國的發展變化,他的晚年是幸福快樂的。」夏玉清感慨,如今中國的發展強大也是對故去南僑機工英靈的最好告慰。

夏玉清告訴記者,南僑機工的卓越貢獻得到多方肯定,國家和社會多年來對他們予以關心、關愛,僑務部門多次看望慰問並提高他們的生活待遇。

2015年,羅開瑚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新馬華僑社團及企業也常到昆明看望羅開瑚。2019年,馬來亞二戰歷史研究會授予南僑機工「亞洲和平獎」。

「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的歷史是海外華僑參與祖國抗戰的重要史實,是海外炎黃子孫共同抵禦外侮、維護祖國獨立的偉大行動。」夏玉清認為,他們表現出的高度的民族認同感對凝聚僑心僑力、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海外華裔新生代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待加強。」夏玉清指出,南僑機工的歷史是增強海外華裔青少年對中華文化認同感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要讓華裔青少年銘記先輩的這段歷史,增進他們對祖籍國的情感。」

夏玉清介紹,因資料所限,目前南僑機工研究多以口述歷史居多,且主要集中在雲南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他認為,目前亟待成立相關學術研究機構,整合海外華僑華人學者開展聯合研究。

多年來,夏玉清通過著書、參與南僑機工眷屬組織的聯誼活動、奔赴東南亞各地舉行講座等方式,傳承南僑機工精神。他建議將南僑機工歷史作為海外華裔青少年「尋根」活動的重要內容,讓更多後輩了解並傳承先輩的遺志。(完)

相關焦點

  • 斯人漸遠 其神益彰——紀念趙無極先生
    斯人漸遠 其神益彰——紀念趙無極先生 2013-05-07 09:07:16  來源:中國文化報
  • 南僑機工精神永流傳
    機工精神永流傳 停不下追隨的腳步 「我們對歷史最好的尊敬就是不去忘記。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只有不忘本,才能開創未來。」這是展覽解說詞中的精句。為了這個原因,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南僑機工後代與眷屬們都在努力奔走著。
  • 廈門媒體重走滇緬公路 重溫陳嘉庚與南僑機工抗戰歷史
    他們,被稱為「南僑機工」。  最後,一千多人為國犧牲,一千多人回到南洋,一千多人留在國內。華僑歷史專家林少川稱,60%的南僑機工祖籍是福建。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公園內的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碑文最後寫著:三千餘南洋機工,以自己的生命、鮮血和汗水,在華僑愛國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也在中國抗日戰爭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 「僑」這新時代:南僑機工後代的「僑」情結
    1986年,病床上的父親得知留在昆明還有數十人的南僑機工,高興得不得了。南僑機工舉辦活動,久病的父親不能走動,就由母親前往。母親回來,他一定問個明白,多少人,做何活動,然後喃喃自語:「哦,黎家明、翁家貴、羅開瑚、韓利豐……他們都去參加了,好!好!」那份掛念,牽著我一步步走近南僑機工,認知他們的過去和現在。
  • 海南周刊 | 最後的瓊籍南僑機工羅開瑚:永不忘卻的南僑歲月
    1939年7月參加第8批南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習慣了南洋常年如夏的炎熱氣候,南僑機工回國到達雲南後,長時間奔馳於滇緬公路,早晚溫差大,大多數南僑機工病了,但沒有一個逃兵。新加坡南僑總會得知南僑機工境況後,及時組織慰問品發到南僑機工手中。  與我父親同為海南人的羅開瑚,過去常來家小坐與父親敘話聊天。記憶中,他總是穿著一套整潔的中山裝,清瘦健朗,說話時從來都是樂呵呵的。
  • 最好的紀念——南僑機工檔案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名錄
    中新社昆明10月24日電 (記者 胡遠航)雲南省檔案館館藏的「南僑機工檔案」日前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24日,南僑機工後人、海外僑領、雲南僑界代表等100餘人齊聚昆明進行座談,慶祝「南僑機工檔案」入選名錄。
  • 雲南最後一位南僑機工去世,德宏人永遠銘記那段歷史
    抗戰結束,這些南僑機工中有1800多人長眠於祖國西南邊陲的土地上,也有一部分人回到了南洋,還有一部分選擇留在了雲南,其中就有羅開瑚。他先後當過倉庫管理員,做過土特產生意以及其他小買賣;新中國成立後,他被安排到昆明市五金公司工作至退休。
  • 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圖片展 再現南僑機工回國抗戰壯舉
    泉州網5月19日訊 (記者蔡紫旻 通訊員劉春豔)昨日,紀念「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暨「永遠的豐碑——紀念南僑機工回國抗戰80周年圖片展」開幕式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再會吧,南洋,這是中華民族的存亡!
  • 近百歲南僑機工憶崢嶸歲月盼還鄉
    中新網古晉5月10日電 題:近百歲南僑機工憶崢嶸歲月盼還鄉  作者 廖麗麗  「南僑機工的故事太長了,一天一夜都講不完。」97歲的南僑機工許海星撫摸著自己的右臂,那裡有一截骨頭永遠地留在了中國,如今他的右臂由於少了右肱骨而軟綿綿地,甚至可以隨意扭轉。許海星說,這是抗戰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永恆「紀念」。
  • 一位南僑機工英雄的芳華
    李老祖籍福建,出生在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是全馬最後一位南僑機工。他心心念念的都是中國,最愛昆明,一提起便神採飛揚。我不忍心說否,便說我是從中國來的,特地來看他。李老高興極了,說了好幾聲謝謝。沒過一會兒,他又問我,你是從昆明來的嗎?聽說,對很多探訪者,他都執著地問:你是從昆明來的嗎?
  • 安徽97歲高齡「南僑機工」黃國光辭世
    安徽97歲高齡「南僑機工」黃國光辭世   中新網合肥2月27日電 (記者吳蘭)記者27日從安徽省僑辦獲悉,97歲高齡的南僑機工黃國光近日在此間辭世,安徽省僑辦、合肥市僑辦等相關領導參加告別儀式。
  • 韓昕餘專訪 馬來西亞愛國華僑 重走滇緬路 樹南僑機工紀念碑
    [韓昕餘專訪]參觀南僑機工故鄉 緬懷歷史 傳承精神--訪問馬來西亞古來河婆同鄉會有幸訪問馬來西亞古來河婆同鄉會,首先要感恩的是陳嘉庚的長孫立人叔,還要感謝我的詩友楊松明先生夫婦。先輩們篳路藍縷非常不容易,創業打拼值得後代繼承和發揚文化傳統和不朽的精神,保持河婆人永遠不倒的歷史豐碑。
  • 2017年第1期〖僑史縱橫〗烽火僑魂:南僑機工二三事
    3200 名南僑機工中,有1000 多人為國捐軀,1000 多人復員返回南洋,1000 多人居留國內,至今健在僅10 餘人。   可怕的瘧疾 抗戰時期,在滇緬公路西段的滇西地區,是鼠疫、瘧疾、瘴氣等傳染病多發地區。
  • 肖嬢嬢今天90大壽 重慶尚在的「南僑機工」三位遺孀之一
    鮐背之年的肖正華,是一名孤寡老人,也是著名的「南洋機工」定居重慶的南僑遺孀之一。南洋機工,是抗戰時期從南洋等地回國支援抗戰的華僑汽車司機和修車師傅的通稱。他們以自己的鮮血,生命和汗水,在華僑愛國史上譜寫出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也在中國人民抗戰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 最後兩位健在的瓊籍南僑機工:曾改名從南洋回國抗日
    但由於歷史原因,張修隆老人南僑機工的身份過去一直不為人知,後來有媒體報導了張修隆老人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並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海南省僑務部門和文昌僑務部門先後多次派人到張修隆家,深入調查了解張修隆的有關情況。省僑辦還從雲南省檔案館調取了張修隆當年在雲南的相關檔案材料,進行認真的審查核對。
  • 桂林市僑辦官員慰問困難歸難僑和南僑機工遺孀
    桂林市僑辦官員慰問困難歸難僑和南僑機工遺孀   中新網桂林1月16日電(陸漢寶)龍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
  • 馬來西亞華人堂兄弟政壇放異彩 祖父曾是南僑機工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副議長倪可敏與霹靂州議長倪可漢堂兄弟的祖父倪枝祥,當年是南僑機工。如今孫輩馳騁馬來西亞政壇。馬來西亞南僑機工史料搜研工作室暨緬懷南僑機工之友主持人劉道南表示,近日他從雲南檔案館尋找資料,同時訪問了倪枝祥同村戰友徐長徵的兒子徐永泰,以及電訪倪可敏父親倪玉先(愛大華),獲得更多有關南僑機工倪枝祥參與抗戰的資料。倪玉先(79歲)現居愛大華鎮。
  • 南僑壯歌 紙間永續
    「有的事你會忘記,有的人你必然記住!」  哦,《海南周刊》是為了你必然記住的一些人——南僑機工!這一切源於南僑機工的故事。  2007年5月26日,《海南日報》刊登《南僑機工的精神價值》一文,介紹了我和另一名南僑機工後人編寫的《再會吧南洋》一書,引起讀者共鳴;之後,我有幸參加海南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有關活動,探討海南華僑史。我以為,在海南對於南僑機工的宣傳工作算告一個段落了。
  • 中國僑聯副主席到海南慰問南僑機工和困難歸僑僑眷
    中國僑網1月22日電 據海南省僑聯網站消息,日前,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率中國僑聯和全國總工會聯合慰問組一行9人到海南開展「送溫暖」春節慰問活動,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送到南僑機工和困難歸僑僑眷手中,並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節日的問候。
  • 馬來西亞古來舉行南僑機工罹難紀念碑公祭儀式
    馬來西亞古來舉行南僑機工罹難紀念碑公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