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97歲高齡「南僑機工」黃國光辭世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安徽97歲高齡「南僑機工」黃國光辭世

  中新網合肥2月27日電 (記者吳蘭)記者27日從安徽省僑辦獲悉,97歲高齡的南僑機工黃國光近日在此間辭世,安徽省僑辦、合肥市僑辦等相關領導參加告別儀式。

  南僑機工是指抗戰時期,從東南亞各國華人子弟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他們從各個地區先後回到了祖國,為支援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人為紀念「南僑機工」的功勳,修建了「南僑機工紀念碑」。

  黃國光,1916年7月出生,廣東省揭西縣人,1938年從馬來西亞帶著汽車隊,裝載著華僑敵後救援會、救國難民委員會捐贈的藥品到延安參加革命,曾是延安抗大工校和中央黨校學員,被評為學校二等英雄。從1941年至1968年間,先後在延安、廣東、漢口、南京、上海、貴州等地任職,歷任陝甘寧稅務局局長、東北鐵路兵團政委、漢口空軍中心修理廠廠長兼政委、航空部南昌320廠車間主任、上海118廠生產長(地師級待遇),隨後響應號召支援三線建設,調到貴州011基地128廠任職,1968年調到貴州011基地3008廠任職,直至1981年離休,享受正廳級待遇。

  黃國光曾獲得《獻身航空工業三十年》、《紀念抗日戰爭60周年》等眾多榮譽證書和紀念獎章,生前事跡也被編入《抗戰勝利四十周年》、《南僑機工抗戰紀實》、《開國將士風雲錄》等書籍中。

  據安徽省外(僑)辦僑務外聯處負責人介紹,黃國光於本月22日中午因病在合肥去世,享年97歲。24日,安徽省外(僑)辦副主任黃英以及合肥市僑辦領導看望黃國光先生的家屬。26日,黃英副主任及合肥市僑辦相關人員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

  據悉,在今年年初,國僑辦副主任馬儒沛一行在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院看望臥病在床的黃國光先生,並送上慰問金。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 | 最後的瓊籍南僑機工羅開瑚:永不忘卻的南僑歲月
    生於1918年7月的羅開瑚比我父親小18歲,所以稱他為「伯爹」。  時至今日,我最難過的是在父親生前,我與他竟沒有對他作為南僑機工的經歷進行過半個字的交流。過去,對父親以及南僑機工這個群體,我有諸多不理解。當年,因為父親海外關係的緣故,我們一同經歷了歲月的艱難。父親去世十多年後的秋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跟隨三位健在的南僑機工驅車重返滇緬公路,其中一位就是羅開瑚。
  • 近百歲南僑機工憶崢嶸歲月盼還鄉
    中新網古晉5月10日電 題:近百歲南僑機工憶崢嶸歲月盼還鄉  作者 廖麗麗  「南僑機工的故事太長了,一天一夜都講不完。」97歲的南僑機工許海星撫摸著自己的右臂,那裡有一截骨頭永遠地留在了中國,如今他的右臂由於少了右肱骨而軟綿綿地,甚至可以隨意扭轉。許海星說,這是抗戰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永恆「紀念」。
  • 南僑機工精神永流傳
    2007年,葉軍與妻子符永芳在《再會吧南洋》一書中看到了嶽父符國壁的照片,才知道早逝的父親原來也是一名南僑機工。從海口一路尋到昆明,在雲南省檔案館,葉軍夫婦終於翻到了父親的相關記載,情難自已、掩面而泣。 父親的故事搞明白了,還有其他800多名瓊籍南僑機工都在哪兒呢?
  • 「僑」這新時代:南僑機工後代的「僑」情結
    1986年,病床上的父親得知留在昆明還有數十人的南僑機工,高興得不得了。南僑機工舉辦活動,久病的父親不能走動,就由母親前往。母親回來,他一定問個明白,多少人,做何活動,然後喃喃自語:「哦,黎家明、翁家貴、羅開瑚、韓利豐……他們都去參加了,好!好!」那份掛念,牽著我一步步走近南僑機工,認知他們的過去和現在。
  • 一位南僑機工英雄的芳華
    雖然100歲了,他依然精神矍鑠、神志清明,深陷的眼睛裡閃著期盼的光。李老祖籍福建,出生在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是全馬最後一位南僑機工。他心心念念的都是中國,最愛昆明,一提起便神採飛揚。我不忍心說否,便說我是從中國來的,特地來看他。李老高興極了,說了好幾聲謝謝。沒過一會兒,他又問我,你是從昆明來的嗎?
  • 最好的紀念——南僑機工檔案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名錄
    中新社昆明10月24日電 (記者 胡遠航)雲南省檔案館館藏的「南僑機工檔案」日前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24日,南僑機工後人、海外僑領、雲南僑界代表等100餘人齊聚昆明進行座談,慶祝「南僑機工檔案」入選名錄。
  • 雲南最後一位南僑機工去世,德宏人永遠銘記那段歷史
    11月12日凌晨2點 雲南最後一位南僑機工 羅開瑚病逝 享年102歲 1939年,3200餘名南洋華僑響應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號召,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分九批抵達雲南昆明,21歲時羅開瑚和其他南洋青年,在祖國最需要時放棄海外優越的生活回國參戰。羅開瑚參加第八批服務團回國,在華僑先鋒隊第一大隊第二中隊任班長,負責從緬甸臘戍到中國畹町地段運輸軍需物資。
  • 廈門媒體重走滇緬公路 重溫陳嘉庚與南僑機工抗戰歷史
    他們,被稱為「南僑機工」。  最後,一千多人為國犧牲,一千多人回到南洋,一千多人留在國內。華僑歷史專家林少川稱,60%的南僑機工祖籍是福建。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公園內的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碑文最後寫著:三千餘南洋機工,以自己的生命、鮮血和汗水,在華僑愛國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也在中國抗日戰爭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 2017年第1期〖僑史縱橫〗烽火僑魂:南僑機工二三事
    南僑機工在運輸物資過程中,幾乎都得過惡性疾病,身體好才能支撐著幹下去,如果一不小心染上瘧疾,便是九死一生。據南僑機工羅開瑚回憶,他的一個戰友蔡世隆,出身於富裕的新加坡華僑資本家家庭,年輕有為,26 歲就當上了機工領隊。有一次,他帶著車隊經過芒市、遮放一段高瘧區時,不幸染上了瘧疾,才一得病就高燒不止,昏迷不醒,隊友們沒辦法,只好將他留在芒市醫治。
  • 最後兩位健在的瓊籍南僑機工:曾改名從南洋回國抗日
    最後兩位健在的瓊籍南僑機工  你們了不起  「看,這是我們倆的照片!」9月25日,98歲的吳惠民牽著96歲的張修隆的手,在省博物館參觀「鐵血滇緬——南僑機工回國抗戰75周年紀念展」。  南國都市報記者許欣吳雅菁/文 陳衛東/圖  96歲張修隆曾瞞著親人報名回國抗  「再會吧,南洋!你海波綠,海雲長,你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民族的血汗,灑遍了這幾百個荒涼的島上。再會吧,南洋!你椰子肥,豆蔻香,你受著自然的豐富的供養……」96歲的瓊籍南僑機工張修隆至今牢記著這首《告別南洋》。
  • 馬來西亞華人堂兄弟政壇放異彩 祖父曾是南僑機工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副議長倪可敏與霹靂州議長倪可漢堂兄弟的祖父倪枝祥,當年是南僑機工。如今孫輩馳騁馬來西亞政壇。馬來西亞南僑機工史料搜研工作室暨緬懷南僑機工之友主持人劉道南表示,近日他從雲南檔案館尋找資料,同時訪問了倪枝祥同村戰友徐長徵的兒子徐永泰,以及電訪倪可敏父親倪玉先(愛大華),獲得更多有關南僑機工倪枝祥參與抗戰的資料。倪玉先(79歲)現居愛大華鎮。
  • 桂林市僑辦官員慰問困難歸難僑和南僑機工遺孀
    桂林市僑辦官員慰問困難歸難僑和南僑機工遺孀   中新網桂林1月16日電(陸漢寶)龍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
  • 韓昕餘專訪 馬來西亞愛國華僑 重走滇緬路 樹南僑機工紀念碑
    四驅萬裡行 緬懷南橋機工抗日事跡座談會上的另一大主題就是關於「南僑機工」。邊參觀,邊聽講解員的講解,特別是四驅車對隊長劉志華先生,因為他們特別組織了重走滇緬公路,「四驅萬裡行——重走南僑機工抗日滇緬路」對南橋機工的實際更加了解,給我講了許多活生生的故事,非常感人。
  • 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圖片展 再現南僑機工回國抗戰壯舉
    本次圖片展由泉州市僑聯、泉州市社科聯聯合主辦,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學會、雲南省南僑機工暨眷屬聯誼會承辦。展覽呈現近百幅珍貴歷史圖片,展示了3200多名南僑機工修建滇緬公路、運輸抗戰物資、搶修運輸車輛的艱辛歷程及感人故事。展出時間為5月18日至6月18日。
  • 肖嬢嬢今天90大壽 重慶尚在的「南僑機工」三位遺孀之一
    90歲的肖正華老人笑眯眯地端著一小杯豆汁,接受賓客們的祝福。今天她身穿大紅唐裝,精神矍鑠。合影餐廳臺子上方,一橫幅:恭祝肖正華老人九十華誕。旁邊空桌上,是賓客們送來生日蛋糕、牛奶、食用油、糖果等。老人身上的唐裝,也是觀音橋街道辦黃葛社區一早送來的,很合身,穿上剛剛好。
  • 「小人物」改變「大歷史」 學者談南僑機工:斯人漸遠 其神益彰
    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雲南師範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夏玉清博士如是概括南僑機工的貢獻。近日,海南省最後一位南僑機工張修隆、雲南省最後一位南僑機工羅開瑚相繼離世。作為從事南僑機工研究十餘年的學者,夏玉清心懷感傷。他坦言,斯人漸遠,其神益彰。雖然南僑機工歷史參與者相繼老去,但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愛國情懷和高度的民族認同感在當下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 中國僑聯副主席到海南慰問南僑機工和困難歸僑僑眷
    中國僑網1月22日電 據海南省僑聯網站消息,日前,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率中國僑聯和全國總工會聯合慰問組一行9人到海南開展「送溫暖」春節慰問活動,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送到南僑機工和困難歸僑僑眷手中,並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節日的問候。
  • 馬來西亞古來舉行南僑機工罹難紀念碑公祭儀式
    馬來西亞古來舉行南僑機工罹難紀念碑公祭儀式
  • 南僑壯歌 紙間永續
    這一切源於南僑機工的故事。  2007年5月26日,《海南日報》刊登《南僑機工的精神價值》一文,介紹了我和另一名南僑機工後人編寫的《再會吧南洋》一書,引起讀者共鳴;之後,我有幸參加海南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有關活動,探討海南華僑史。我以為,在海南對於南僑機工的宣傳工作算告一個段落了。
  • 華之魂 僑之光——瑞麗局全力保電南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活動
    華之魂 僑之光——瑞麗局全力保電南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活動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15年09月02日11:23 從東南亞各國華人子弟組成共3000多人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他們歸國後,主要從事滇緬公路的運輸和汽車維修等工作,為支援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人為紀念「南僑機工」的功勳,修建了「南僑機工紀念碑」。 8月13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