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摘》文章:大漆家具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李晶晶

  香港蘇富比今年4月的春拍,有一場「古韻凝香——別古藏明代御製家具」的專場拍賣。這場專拍的11組(14件)家具全為大漆家具。長期以來,大漆家具的文物價值被埋沒。這次的集中出現,能否使埋藏已久的「金子」發出它應有的光芒呢?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在香港出版後,港臺地區收藏家開始湧入內地市場,掀起了一股家具收藏熱,蟄伏已久的家具商人於是開始在全國各地收購老家具。天津、瀋陽的文物市場是「大本營」,河北大廠、青縣、雄縣等一些離天津幾十公裡的小縣城受到輻射而成了老家具的集散地,山東、山西、陝西和東三省的一些老家具商也紛紛加入這個行列,由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

  由於歷史變遷,明清時期有價值的家具除了被毀掉的那些,其餘大部分都流散到老百姓手中。「當時家具商到農村收家具,一般是提著兩瓶酒找到村長,然後通過廣播把收購舊家具的消息告訴大家,價格大概是在100元一件。老百姓哪會知道東西的好壞,於是都把自家的舊家具搬到場院賣給家具商。家具商把收來的這些家具或拿到市場出售,或銷售給港臺地區的客人,由他們再賣到國外的家具市場。」一位藏家說。這些從農村收上來的家具,在當時被稱為「中國鄉村家具」,臺灣地區的古董商人陳仁毅和洪光明在大陸收購了大量的家具。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商人發現,「鄉村家具」中的硬木家具和高古家具(明早期)能賣到不錯的價錢,於是把它們挑出來單獨銷售。到90年代中期,家具收藏形成了三類群體:一種是專收黃花梨、紫檀一類的硬木家具;一類是收柴木家具;還有一類就是在這兩者之間的專門收藏大漆家具的。行裡人說:「大漆家具算是補了一個缺,買這類家具的人屬於沒錢買貴的硬木家具,又看不起價格低的柴木家具。打個比方,如果當時一把柴木椅子賣800元,紫檀的價格就能到80萬元,大漆的椅子價格大概在5萬元左右。因為大漆家具保養不易,當時國內的收藏家都不收,所以市場上有的基本上都流散到港臺地區或歐美去了,歐美藏家非常喜歡這類大漆家具。」

  香港蘇富比今年4月的春拍,有一場「古韻凝香——別古藏明代御製家具」的專場拍賣,共有11組(14件)大漆家具:明萬曆黑漆描金穿蓮瑞獅戲球圖方角櫃、明萬曆雕金漆雲龍爭珠圖高足架格一對、明萬曆拆解式雲紋牙板翹頭案、明萬曆紅漆撒螺鈿嵌琺瑯面五足香幾等。這是臺灣地區藏家禚宏順的收藏。他是一位非常資深的電視製作人,所製作的「超級星期天」、「非常關係」等綜藝節目紅極一時。這次的拍賣是在去年與香港蘇富比談妥的。

  「漆器家具在家具發展史裡佔有重要地位,從有家具開始漆器家具就一直沒斷過,一直在延續。在商代遺址中就多次發現有描繪乃至雕嵌的漆器殘件。幾千年下來,經過歷代工匠的發展創新,到明清時期,漆工藝已發展到14個門類、87個品種。」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部資深專家沈恩文告訴本刊記者。大漆家具有兩種上漆方法,一種是直接漆,還有一種是「披麻掛灰」。「麻」就是麻布,「灰」就是灰泥,要用豬血調製。所謂披麻掛灰,就是用白麻纏裹木胎,再抹上一層磚灰泥,再上漆。大漆家具以表現漆的美感為目的,所以會完全放棄木材的表現力。選用的木材多以杉木、金絲楠木一類的輕木料、少油性的為主,這樣的木材容易上漆,而且效果好。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前200年都是漆器家具的天下,硬木類家具只佔了最後的70多年。明代宮廷家具在隆慶時期(公元1567~1572年)以前,由於海禁並未開放,硬木家具並未流行,家具的製作仍是繼承宋代遺緒,此間漆飾家具的產量不僅超越前代,而且製作之精美,品種之多樣,也是明代以前難以望其項背的。

  大漆髹飾家具能在明代早期獲得皇室青睞,除了傳承自中國漆器發展的成熟製作技術外,當然也與帝王的喜好和提倡有關。漆器家具是由明代宮廷的專門機構製作的。在明代初期,為滿足龐大的統治集團的生活需要,陸續設置了管理宮內事務和為宮廷服務的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二十四衙門。十二監中的御用監專職製造宮廷生活用器,設掌印太監一名,裡外監把總兩名,掌司、典簿、寫字、監工等無定數。宮廷所需圍屏、床榻等木器,材質為紫檀、象牙、烏木、螺鈿等,皆由此監造辦。工匠來自全國各地,以江浙一帶居多。另外,為宮廷製作各類漆木家具的機構還有司禮監所屬的御前作,設掌作官太監一名,散官太監10餘名,從監工太監的年老資深者中選充。由司禮監掌印或秉筆太監提督,專管制造龍床、龍桌、箱櫃之類家具。所用漆布、桐油、銀硃等物料,奏準於甲字等庫領取。宮廷中相當數量的家具出自這兩個機構。

  有關大漆家具的價值,在明代筆記小說中也有部分真實反映。《金瓶梅詞話》中有一段寫道,當時一張黑漆歡門描金床的價格約當白銀16兩,這樣的金額數目在明代可供一般小戶人家吃用一年。民間大戶人家的大漆家具價值尚且如此,專供宮廷御用的大漆朱髹金彩家具就更不在話下了。萬曆工部給事中何士晉在《工部廠庫須知》(卷十一)的記載,其中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光祿寺承造宮廷膳宴、祭祀器具數千件,內有桌案、連椅、方箱、膳盒等,不能一一列舉,非但皆為朱漆或朱漆戧、描金製品,而且僅朱漆戧金大膳桌的花費就高達近19兩白銀,足可見一斑。

  「大漆家具不容易保留,一溼一幹後,漆特別容易脫落。還有些原來在老百姓家中使用,他們把原有的老漆弄掉,重新上漆,一旦原有的漆沒有了,這個家具的價值也就幾乎不存在了。所以,能保存到現在的大漆家具非常少。別古藏的這11組家具,從製作等級與保存狀況來說都非常難得,其中有4件帶有萬曆年制款,確認此為御用監專為紫禁城的皇宮御苑而制的家具。現在存世帶有萬曆年制款的家具為數極少,除了在北京故宮及法國吉美博物館的收藏外,別古藏可能擁有最大批萬曆年制款的系列。」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部資深專家沈恩文告訴記者,「根據資料顯示,故宮博物院現存的7000餘件明清家具中,其中隆慶以前帶有年款的漆飾家具屈指可數。」

  在這場專拍中,萬曆款的黑漆翹頭案和一對刻有「大明萬曆年制」款的雕金漆雲龍爭珠圖的高足架格,10多年前曾經出現在北京。有藏家當年曾在市場中見到,回憶起當時的價格大約在十幾萬元。今天看到圖錄時,那對刻有「大明萬曆年制」款的雕金漆雲龍爭珠圖的高足架格估價已在2000萬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漆髹飾家具不僅是硬木家具進入中國前頂級的家具形式,即使到了隆慶開放海禁以後,伴隨黃花梨、紫檀家具的地位日隆,大漆髹飾家具也並未因此式微,反倒因為吸收了硬木家具的細緻做工,而使製作技術更臻精美。今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儲秀宮東梢間,帶有大清康熙丙辰年制款的黑漆嵌螺鈿雲龍紋翹頭案以及陳列在太和殿內的金漆雕雲龍紋寶座等,是不可多得而且是代表清代早期大漆家具典範的精品。這次拍賣中的清康熙黑漆螺鈿庭廊人物圖南官帽椅(一對),以及清初的黑漆嵌百寶喜上眉梢圖箱櫃,讓我們看到了流行於當時家具裝飾中的鑲嵌(又名「百寶嵌」)工藝。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

相關焦點

  • 大漆家具 對明式家具的再認知
    漆木家具的發展時間、風格流派、地域特色等,加上皇家、宗教、文人、工匠等多方加諸的人文影響,都使得漆木家具成為華夏家具之宗。大漆家具、紫黃家具均屬漆木家具裡的一個分支,且都是精良之作。自打「明式家具」一詞問世,學者及藏家共同掀起一股熱潮,喜聞樂見的紫檀、黃花梨等成為時代寵兒,大漆家具的研究和收藏因此落伍。筆者認為,要把大漆家具弄明白,需要比紫黃家具具備更深的文化修養。  第四,王世襄的研究成果在古典家具領域無人能及,對行業的推動和貢獻極大。
  • 劉傳生:大漆家具等待「春天」到來
    從紫檀、黃花梨家具入手,一路走到大漆家具,劉傳生在過眼萬千後發現了大漆之美。如今,年代久遠且精美的大漆家具也如紫黃家具精品一般不可多得。在劉傳生的眼中,它們早已不是用於營生的工具,而是文化與藝術的載體。
  • 這種家具塗料純天然,民國以前經常用,現在很少見了!不是大漆
    由此可見,明清時期民間家具的表面處理,大多會使用桐油,尤其是在南方(桐油的主產地)。現在,室外的防腐木、門窗等可能還會使用桐油塗飾,但在室內家具中已經很少見了。桐油,是由大戟科落葉小喬木罌子桐(又名油桐)種籽所榨的天然油脂,未經熬煉者為生桐油,刷塗家具時乾燥緩慢,塗層也比較鬆軟;經火熬煉後為熟桐油(可以理解為溶入更多固體物質),根據用途有多個品種,常和大漆配合使用,漢語中「油漆」一詞,即來源於此。
  • 品大漆神器 賞淳古之風
    當今古典家具行業掀起一股熱潮,極盡所能攀擎明式家具,藏家蜂擁唯材而至,紫檀,黃花梨之具,已成業內外盈利首器,幾千年傳統的大漆家具,近乎灰飛煙滅銷聲匿跡
  • 承襲文化的記憶,大漆修復技藝傳承者李程
    李程,是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西安工匠,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委員會委員,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他立足西安,挖掘漆藝,成為陝西漆藝界新生代的佼佼者、中華大漆文化的傳播者、陝西漆器復興的推動者、大漆修復技藝的傳承者。
  • 大漆為媒 一眼千年!穿越時空的漆彩魅力
    古人講,屏風立於此,必身正行直、稜角分明,在沒有高椅,慣於席地而坐的南北朝,它是重要的家具之一。屏風畫上,描繪著個性昭然的帝王、忠臣、孝子、烈女等人物形象,線條勾勒流暢自如,設色渲染豔麗多彩。畫上題字皆是墨書,矯若驚龍,獨樹一幟。這組木板漆畫,就如同站在美的十字路口,上承漢代遺風,下開隋唐先河。
  • 大漆工藝,這項傳承工藝正在瀕臨失傳!
    大漆深沉、含蓄、渾厚、優雅,因此也難得。「油漆」本指桐油和大漆,而不是現在遍地所見的聚氨酯、丙烯酸組成的化學塗料。漆樹產的漆,含的是天然漆酚、漆酶,和塗料毫無關係。現在油漆店裡的「油漆」,不過是詞彙轉換的謬誤。漆與「七」有緣,最早使用漆的器物,是河姆渡遺址裡的一隻朱漆木碗,迄今已七千年;而七年,從種子破土到幼苗成材,是一株漆樹產漆的年齡。
  • 大漆風華
    ▼▼▼2016年6月12日由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主辦的「大漆風華——兩岸漆畫聯展」開幕
  • 秦永昌:大漆,三十而立
    2007年,秦永昌從山東來福州上大學,他第一次接觸大漆時,就忍不住感嘆:「這個大漆怎麼這麼好玩!」大漆的包容度、可塑性、光澤感構成了秦永昌對大漆「好玩」的印象,在鄭磊老師的工作室裡,他又看到與學校課程裡大漆不一樣的玩法,蛋殼、螺鈿、陶瓷...
  • 秦永昌:大漆,三十而立
    大漆的包容度、可塑性、光澤感構成了秦永昌對大漆「好玩」的印象,在鄭磊老師的工作室裡,他又看到與學校課程裡大漆不一樣的玩法,蛋殼、螺鈿、陶瓷...他偏愛木頭上的獨特紋理,唯有自然才能造就這樣的紋路,不用大漆推光表面,他在木板上堆砌、雕刻,無視人們對大漆的傳統定義,他的性格就是要衝破這樣的刻板印象。
  • 銅喜《大漆薰香爐》
    《大漆薰香爐》 黑金色《大漆薰香爐》 真正意義上的漆,是大漆,又名生漆、國漆、天然漆,故泛稱中國漆,是從漆樹上割取下來的淺灰白色液體樹汁,經過繁複的炮製後,用來裝飾器物的原料,其取用之難,有「百裡千刀一斤漆」之說。 大漆是有生命感的,剛完成的作品如同嬰兒,在歲月中不斷成長,而每一層的漆也都有不同的「醒」的狀態,開了,是大漆存恤時光造就的溫潤美感。
  • 《中華文摘》文章:人生沒有意義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畢淑敏  我有過若干次演講的經歷,面對醫學博士到紐約貧民窟的孩子等各色人群,我都會直率地說出對問題的想法,在我的記憶中,有一次的經歷非常難忘。
  • 《中華文摘》文章:好萊塢的「文化入侵」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你知道嗎,《楊家將》、《西遊記》、《天仙配》,這些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未來幾年內將全部變成好萊塢大片。據好萊塢一位知名製片人透露,遭遇「審美疲勞」的好萊塢已開始了對「中國題材」的挖掘工作。《孫子兵法》、《西遊記》等中國傳統題材影片將很快被貼上好萊塢標籤。
  • 七千年智慧,成就「中國大漆」
    以前的人們並不知道製作大漆所依據的化學原理,而是通過不斷的觀察和實踐掌握了大漆的奧秘。明清時期的大漆家具雖然大漆屬於天然植物漆,但是有些人接觸未乾的大漆會皮膚過敏,甚至聞到大漆的味道也能起疹子。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傅們會說是被大漆「咬了」,其實,這是大漆過敏症。一般來說,無需特別治療,七天左右就會自愈。
  • 什麼是大漆?大漆怎麼來的?環保嗎?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 取自漆樹皮內採割的乳液,經過複雜工藝煉製環保無毒,可用於實用器皿裝飾。 髹(xiū)飾,漢族傳統工藝。 用漆漆物,謂「髹」;「飾」,寓紋飾之意。 新石器時代,先民就認識了天然生漆的性能並應用,古老技藝沿古至今。
  • 收藏古典家具的博物館可不止一家,惠山古鎮也有
    近日,一篇《男子十幾年專收金絲楠木家具,建私家博物館,藏品價值超380億》的文章登上了今日頭條。文中主人公鄭水鎳憑著對收藏金絲楠系列古代家具與屏風牌匾的興趣愛好創辦了這家博物館。博物館內藏品豐富,包括有元、明、清等不同時期的大漆描金佛龕、各式屏風、羅漢榻、條案、櫥櫃等系列珍藏品。目前,博物館有「古代髹金漆佛龕」、「古代髹金漆屏風」、「古代髹金漆櫥櫃」、「古代髹金漆桌案」、「古代髹金漆床具」、「古代髹金漆家具」、「髹金漆藝術」共7個主題,包括蘇作、京作、晉作、閔作、廣作等代表不地域風格的髹金漆古典家具。
  • 《新聞愛好者》文章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本報訊記者8月2日獲悉,最新出版的第14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了《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4期喻國明、韓婷的文章《算法性信息分發:技術原理、機制創新與未來發展》,並在該刊封面進行重點推薦,這在《新聞愛好者》文章被轉載的歷史上尚屬首次。
  • 大漆和木蠟油有什麼區別?
    大漆的使用歷史遠比木蠟油多很多,木蠟油是大漆的衍生物,並不會完全替代大漆的使用領域。今日以大漆和木蠟油兩者塗料為主,和大家一起好好認識我們身邊的適合運用的木器漆。採漆大漆「咬人」——大漆過敏大漆過敏反應的程度每個人都不太相同
  • 大漆是什麼?大漆有毒嗎?為什麼尋常的漆藝成了許多人眼中的「怪物」?
    大漆是什麼?大漆有毒嗎?為什麼尋常的漆藝成了許多人眼中的「怪物」?曾聽朋友感嘆,幾十年來,從每件身邊朋友有一件漆製品,哪怕是一個手鐲、一串項鍊。如今,了解大漆,還要從頭科普起來。今天中木商網陳昌文詳細介紹大漆是什麼?大漆有毒嗎?為我們講一堂大漆入門課。
  • 唐嫣羅晉侃談大漆可食可入藥
    生漆又名天然漆、大漆、土漆、國漆。素有我國「三大寶」(樹割漆、蠶吐絲、蜂做蜜)譽名。在紅木家具行業中,行內人都知道生漆是紅木家具常用的一種天然塗料。羅晉談大漆可入藥大漆可食可入藥,足見其天然環保,無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