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1哥的觀點是,正職排擠副職,副職不應該反擊。不反擊,並不意味著聽之任之,相反,我們應該主動有所作為,化幹戈為玉帛。反擊,自然可以出氣,但舒服一時的後果卻難以消化,戰場上有一句話叫「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職場上的正副職,和則雙贏,鬥則兩敗。
職場上,副職永遠是一個最好當也最難當的角色
山西1哥從業以來,一直在領導身邊工作。我的一個最深的體會是,副職既是一個最好當的角色,也是一個最難當的角色。
怎麼樣才算是最好當呢?無欲無求,一把手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不該幹的不幹。我有一個幹了20多年副職的領導,他有一個座右銘就是永遠不求功不計過不給一把手添麻煩,該有的待遇一樣不少,逍逍遙遙一路起來,落得一個自在。
怎麼樣才算是最難當呢?像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是最難當的。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一把手對副職不放心,副職怎麼都不對。另一種情況是副職想法比較多,時時想著與一把手一爭高下。其實,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歸結為副職的情商不高:正職對你不放心,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讓他放心?你比正職水平高你怎麼做了副職?官大一級壓死人,在這種情況下反擊,除了魚死網破,你能得到什麼?
副職才是與正職關係的主導者
正職,是一個拿指揮棒的指揮者。所以,作為副職,擺對自己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輔助,才是你的主要職責。千萬不要試圖與正職搶功,更不要試圖功高蓋主。千萬不要試圖改變正職,改變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一是要理解正職的行為。正職為什麼對副職不放心?那是因為副職給正職留下了不放心的空間。沒有任何一個正職,不希望手都是忠誠於自己的。一般來說,副職能力水平比正職高的,或者正職是空降的,他們都對副職有一種天然的防備。這其實也不能理解,就是人之常情。了解了這一點,坦誠接受就好。
二是要做好助手。現在職場上許多人,喜歡拿職責分工說事,說白了,這就是和正職爭權。我認為,對副職而言,助手就是你最大的職責。什麼叫助手,就是正職需要你幹的,正職讓你幹的,你就去幹,這種幹,你才是在幫他的忙。超出這個範圍的幹,你就是有別的企圖。即使你真的是個人才,也最好把自己看輕一點。真正的才,別人可以一時抹殺,但不可能永久抹殺。
三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有的領導天生強勢,副職在這個時候硬碰硬,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態度上軟化一些,行為上以柔克剛,可能效果會更好。雖然同為領導,但正職仍然是副職的領導,給領導以必要的尊重,才更是一種涵養。
把握好這三點,我覺得這個副職才能當得安穩,當出水平。
再給這位副職幾點具體建議
按照以上的觀點,我想再給這位副職幾點具體建議,僅供參考。
一是和正職談談心。以我的猜測,正常的情況,正職已經應該採取過類似的行動,只不過沒有收到就有的效果。原因是互不妥協,互不認輸,都在堅持自己,都認為自己正確。只要能夠理解正職的行為,溝通還是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溝通的態度應該謙虛,溝通的內容應該表明自己的心跡,以此化解正職的戒心,對你重拾信任。
二是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取得正職的信任,僅憑溝通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聽其言,觀其行是正職肯定要堅持的,在這種情況下,副職應該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不斷消除正職對自己的戒心。實際上,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要證明自己總是比較困難的。因此,這個過程也許可能會比較漫長,作為副職一定要有必要的心理準備。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更何況,這還是心病。
三是要少計較眼前得失。我們在職場上,謀得是未來,一城一池的得失,從長久看來並不能說明什麼。自己做出的成績,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給別人做了嫁衣,其實是誰的終歸還是誰的,別人根本搶不走。作為副職,這就需要自己更加豁達一些,凡事沒有必要斤斤計較。看人呢,也要儘量多看別人的長處,別介眼裡總是盯著別人的短處,正職副職在一起共事,取長補短更好,即使取不了長也補不了短,至少還能圖一個心平氣和。
四是實在不行,就申請調整崗位。如果說硬碰硬是下下策,這其實就是一個下策。我的態度一貫是哪裡跌倒哪是爬,逃避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輿論支持不在你這一邊,高層既然讓別人當正職,而讓你當副職,他們就不會證明他們的用人失誤,自然他們就會首先支持正職。其次,崗位調整你還要面對另外一個正職,你在這裡幹成了這樣,下一個正職怎麼看你,怎麼面對你,都是問題。與其用逃避來碰運氣,不如讓時間來證明自己更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