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單位的生態取決於正職與副職的默契配合

2020-12-06 騰訊網

一個單位的發展進步,班子的團結至關重要,特別是正職與副職們的配合,更是決定單位建設成敗的關鍵。

一個單位正職與副職們配合默契,工作效率就高,單位的精氣神就好。否則,不僅影響團結,還會影響單位的全面建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一個單位的正職和副職們配合不能實現心齊氣順、無縫對接,而是一人拿著一把號,你吹你的曲,我奏我的調,相互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下邊就會拉幫結派、團團夥夥,就會上行下效,產生破窗效應。

每個人都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單位就會成為一盤散沙,人心就會渙散,所屬人員幹事創業的激情就會減退,單位的全面建設就會陷入瓶頸。

所以,一個單位的正職和副職們,要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雙向齊發力,擰成一股繩,集體領導,群策群力,單位的建設才會蒸蒸日上、碩果纍纍。

那么正職與副職之間該怎樣密切合作呢?

真正的「一把手」

一、正職對副職,要當「一把手」不當「一把抓」

正副職之間的合作,是一種特殊的上下級關係,要搞好這種類型的關係,正職起著「領頭羊」的作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正職帶好頭,副職沒理由。

正職對待副職,要尊重信任,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相信他們一定能配合自己把工作幹好。

對待副職要講究分寸,不要過分強調副職的從屬地位,要當好「一把手」,不當「一把抓」,不要刻意強調「一把手」的地位,因為「一把手」的地位是集體維護起來的,不是個人爭取得來的,不要事事都「一竿子插到底」,而要給副職留有能力發揮的空間,把副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單位的建設中各負其責、大展身手。

正職不能當「光杆司令」,而應強調自己與副職合作的強烈願望。要讓副職全面了解自己的做人做事風格,行使職權、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工作特點。要讓副職全面了解自己當前和今後的任務與計劃。要及時向副職通報上級有關的文件精神和決策部署。要與副職一起討論當前計劃和長遠規劃,在人力物力的分配使用,幹部骨幹的調配問題上要及時交心通氣,做到一桿秤把準、一碗水端平。

要熱情支持副職履行其分管工作職責。對副職職權範圍內的事情,要儘量少加幹預,只要不違背原則問題就要讓他們放手去幹,既節省了自己的精力,也能騰出時間思考本單位全面建設的重大問題。

對副職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要重視,好的建議要及時採納,不合適的要做好解釋說明,不搞個人說了算。

要了解副職的愛好,關心副職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的關心和支持,副職會銘記在心,也會使出全身心的力量,配合你的工作。

這樣,不用「一把抓」,正職也會成為真正的「一把手」。

助手的作用

二、副職對正職,要當「好助手」不當「遛彎官」

我們經常聽說一句話:副官,副官,吃飽了遛彎。我認為這是消極的態度,是一種混日子的表現。

作為副職,就要當好正職的參謀和助手。

要當「好參謀」,不做「說嘴官」。

作為單位的副職,手中或多或少都有點權力,也有著重要的話語權。不能把你分管的工作當作自己的「獨立王國」,更不能當成制約正職的籌碼。要有權不越權。有權就要用好,用你的權力維護正職的權威,用你的權力為單位創造業績。

要當「穩壓器」,不做「傳聲筒」。

作為副職,要在你分管的領域兢兢業業地工作,創造輝煌的業績,不能只當正職的「傳聲筒」,要把正職交給的工作按照標準要求完成好。

副職有時不注意會出現越位情況,特別是在單位根子很深,資歷很老的副職,工作也很突出,很容易發生越位現象,對重要的事情擅自決定,這是很不應該的,也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因此,重要事情一定要請示匯報,不要擅自決定,否則……。

要當「補牆磚」,不做「落井石」。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當正職出現決策失誤,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時,這時候不是看熱鬧的時候,是該副職站出來補臺的時候。

做為副職,應該及時想辦法進行補救,消除影響,在不大影響你個人的時候,也適當地替他當一回「補牆磚」,千萬別當「落井石」,因為在一個單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自己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的時候,千萬別甩鍋,要勇於擔當,不要把責任推給客觀因素,要從主觀上多擔責任。

如果你不敢擔責、不想擔責、不願擔責,以後你的工作就沒有來回轍。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副職要維護正職的威信,尊重正職的經驗和知識,主動向正職匯報工作完成情況,可能出現的問題,協助正職開展工作,特別是在正職工作緊張的情況下更應如此。

好好通氣

三、正職與副職之間,要當「通氣筒」不當「倒腳員」

正職與副職遇事要多通氣、多溝通、多交流,應就有關計劃、下達的指示和工作完成情況互通,應當經常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評論工作中的得失。

相互之間要時常檢查自己的缺點,多利對方的優點。正副職之間愈是赤誠相見,愈有助於搞好團結合作。

在部屬和他人面前,正職和副職之間要特別注意相互尊重、副職應強調服從領導,尊重領導意見。正職要愛護關心副職,支持幫助副職正確行使權力。

本單位出了問題,當上級領導批評正職時,副職在上級領導面前也應主動做自我批評,實事求是地承擔部分責任,這樣更有助於搞好正副職之間的合作。

再有,就是正職和副職之間要分工明確,但正職不應把自己最重要的工作職責交給副職,更不要在上級說副職的不是,出了問題不要把責任都推到副職身上,這樣,不但影響了團結,還影響了正職在上級領導面前的形象。

正職與副職之間的合作十分重要,它關係到集體的團結,關係到個人的成長進步,更關係到單位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為此,正職與副職之間, 就像是一條船上的蕩槳者,雙方的命運綁在了一起 ,一方有難,另一方也逃不掉,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 ,船沉了,大家誰都活不了。

相關焦點

  • 作為副職,遭到正職排擠,該怎麼辦?
    有網友問:正職排擠副職,副職該如何反擊?在一個單位當副職。正職不懂專業,但很會搞人際關係和形象工程。正職採取了排擠手段,工作上跳過副職,直接找下面主管。很多工作成績被正職竊取或抹殺。 碰到這種正職該怎麼辦?
  • 正職與副職有哪些區別,懂了就是明白人
    正職應是非分明,能監督管理,能提醒幫助,凝聚力量,自信心足,勤於事業,勇於改革,嚴於律己。 能用寬嚴相濟的方式,保持一個單位、部門的平衡。對人對事敢於表明自己的態度,尤其是對不良現象,要敢於批評、敢於糾正、敢於負責。 三是希望正職不分親疏,能與班子所有成員談心交心。
  • 職場中,正職排擠副職,副職該如何反擊呢?
    朋友在單位一個部門當副職。正職是個不懂專業,但是很會搞人際關係和形象工程的。而朋友在專業上有特長。由於感覺到朋友的威脅,這個正職就採取了排擠手段。這是個很有價值的好問題,按照常理來說,副職和正職之間應該相互配合,互相成就,特別是副職,應該主動幫助正職分擔工作量,讓正職從複雜紛繁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於部門的核心工作,這就是副職的價值,我本人目前就是部門副職,我上面的正職是一個大格局的人,從來不會打壓我,相反還挺信任我,當然,一開始也不全是這樣,人和人之間是需要時間來構建信任的,上級正職畢竟掌握著部門所有人的晉升和考核權
  • 職場上正職排擠副職,作為副職該如何反擊?
    這是一個極其錯誤而幼稚的想法!副職作為正職的助手,其工作的核心內容就是協助正職完成部分工作,正職才是職場上對一個團隊真正全面負責的法定責任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造成正職排擠副職的現象也是公司允許的合理範疇內。即使在體制內也在正職合理職權範圍內,上級都不能輕易介入幹涉。只要正職能保障他管轄的團隊正常運作,基本達到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正職即使有意排擠副職,副職也因一個「副」字失去先機受制於人。
  • 副職:我做不了主,找正職;正職:讓副職定就行|看我是怎麼做的
    第一,正職和副職合作很默契副職藉此向正職表明自己終究是個副的,小事情自己可以決定,大事情需要正職來親自決定。而正職藉此向副職表明,既然讓副職管理,那就說明充分信任副職,所以副職可以大膽地進行管理,做出決策。
  • 正職和副職只有協調配合才能科學決策
    正職和副職只有協調配合才能科學決策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1月24日12:45 而領導班子團結,最主要的還在於要處理好一個班子內,正職和副職的關係。  一、領導幹部要有堅強的黨性修養。  一個領導班子團結的好壞,與班子成員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思想素質有著密切的關係。一些鬧不團結的幹部大多馬列主義理論水平低,思想方法片面,不善於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
  • 省直單位「最牛副職」有哪些?為何副職也能享受正職待遇?
    省級黨政部門正職多為什麼級別?正廳局實職。讓人意外的是,不少省級黨政部門副職也是正廳局實職,享受同級單位正職待遇,堪稱「最牛副職」,這是怎麼回事呢?黨政部門副職能夠「官高一級」的單位真不少。首先,是常委單位的常務副職,如省委常務副秘書長、紀委常務副書記、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宣傳部常委副部長、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等,雖是部門二把手,卻都是正廳職幹部,享受省直單位正職待遇。此外,則主要集中在「一府兩院」。
  • 關於「正職」與「副職」的剖析,講透正職如何做人做事?
    大部分正職對副職的工作能力都要求特別高,工作中對執行情況要求也特別嚴格,是真心地培養副職,希望能把副職帶上更高的位置。大家看問題要看根本,在職場上,要看領導把單位裡的最好的福利分配給了誰,把工作執行權力分配給了誰,將來領導升職了,提拔的人是誰,都是副職,所以,領導是真心地在培養副職。
  • 黨內副職要接受正職領導嗎?為何這兩個單位卻是副職權力更大?
    讀者問:體制內所有單位,最高領導是不是都是黨組織負責人?為何有的單位黨內副職不僅與正職平級,手握實權還比正職更大呢?說實話,讀者所問看似自相矛盾,其實是體制內的客觀事實。首先,體制內所有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必定是這個單位的最高領導是沒錯的,按照黨領導一切的原則,黨組織負責人就是「班長」,其他副職和班子成員當然要接受「班長」的領導和指揮。其次,部分單位的黨組織副職與正職行政級別相同也不足為奇。
  • 正職排擠副職,副職該如何反擊?
    職場上,副職永遠是一個最好當也最難當的角色山西1哥從業以來,一直在領導身邊工作。我的一個最深的體會是,副職既是一個最好當的角色,也是一個最難當的角色。怎麼樣才算是最好當呢?無欲無求,一把手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不該幹的不幹。
  • 正職排擠副職的你,該如何應對?
    對於正職排擠副職,副職應該如何反擊?因為副職與正職硬碰硬無異於以卵擊石,很容易被正職捏住把柄,把副職給廢了!所以該如何反擊這個問題,應當視情況而定。1.衝突還未到你死我活地步。如果正職與副職之間窩裡掐架,還沒有到達你死我活的地步,有緩和的餘地,那麼副職應當服個軟及時地與說清矛盾並表示以後馬首是瞻,因為正職是上級領導所指派的,如果副職真要與正職掐架起來,肯定是要吃虧的,而且很容易就會被上級領導給廢了武功,正職所處的地位本身就很有力,而且因為就承擔著正職的職務,很容易就會人心所向。
  • 副職跟正職不合,不給你發票籤字,缺心眼找領導,內行說「水深」
    我們來解析幾種回答:第一種回答:副職「不長眼」。副職沒有處理好與正職的私人矛盾,不應該把兩人之間的不合(不和)帶入工作中。在這個問題上,副職「不長眼」。正職都同意了,副職何必刁難下屬?大鬼打架,小鬼遭殃。副職沒有找準定位,正職對單位負總責,副職分工負責,副職要尊重正職、服從正職、配合正職。
  • 六安市面向鄉鎮黨政正職公開遴選市直單位副職
    原標題:六安市面向鄉鎮黨政正職公開遴選市直單位副職如何拓寬基層優秀幹部脫穎而出的渠道、優化幹部隊伍結構?六安市面向鄉鎮黨政正職公開遴選市直單位副職。而和她同時從鄉鎮黨政負責人,變為市直單位副職的,還有另外7人。為他們提供機會的,是六安市開展的面向鄉鎮黨政正職公開遴選市直單位副職機制。2012年以來,六安市已先後兩次從鄉鎮黨政「一把手」中,公開遴選了16名市直單位領導班子副職。
  • 常務副職離正職看似一步之遙,但這些單位基本不可能由副轉正
    大家知道,在體制之內,很多單位都設置有常務副職。當然,在這一輪機構改革之後,對於常務副職的設置進行了規範,一般都是在比較重要的單位比如說常委單位、一些大的單位才會設置常務副職。比如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政法委等,一般的單位是不會設置的。
  • 正職與副職:互相補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共同垮臺
    這形象地說出了正職、副職的「同」與「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權力不同、待遇不同,卻同是伺候「老爺」的,同是一家人。正職與副職,既統一於一個屋簷下,有共同的利益,又有摩擦、碰撞。如何當好正職與副職,處理好正職與副職之間的關係呢?
  • 正職與副職(精闢極了,懂了就是明白人)
    正職五管好:一是管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副職五做到:一是決策不越位。每位副職都有自己的責任田,要明確哪是自己的田,哪是人家的地,自己的田該種什麼。不能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家的苗,也不能該種麥子卻種豆。同時也要有補位意識,當正職有令時、同僚有求時、群眾需要時、情況緊急時,挺身而出,及時補位。四是當好正職的參謀助手。副職要有大局意識、團隊精神和共建共享的理念。工作中不能只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往往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 為何在機關事業單位做正職容易,做副職難?
    &nbsp&nbsp&nbsp&nbsp一、正職要「定」好位&nbsp&nbsp&nbsp&nbsp(一)統攬不包攬,善於授權&nbsp&nbsp&nbsp&nbsp正職對本單位帶有全局意義的工作必須具有統攬的意識,該統的統不起來,就是失職,但統攬不等於包攬,包攬過多就會陷入庸庸碌碌的事務主義
  • 正職和副職都想拉攏我怎麼辦?
    正職和副職都想拉攏你,說明你很有能力,或者說你的崗位很重要,但是我要說的是你一定不要站在任何一邊,一定要趨利避害。俗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沒有永久的鬥爭,沒有永久的朋友,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 正職被撤了,副職怎麼處理?
    很多稍有點規模的組織,一般都會設置正職和副職。這樣的設置會有多方面的考慮:考慮1:組織業務量大,光一個正職可能精力不夠,就設置一個副職來協助分管一部分業務;考慮2:正職可能只是擅長某一方面,比如正職擅長技術,但是不擅長人員的管理,基於此,就設置一個副職來分工協作,正職負責把關技術方向,副職主攻人事管理;
  • 副職必須具備這六種意識,才能贏得正職支持
    在職場上,作為一個副職,有時候是很難受的,會受到各種各樣條件的限制,不能夠讓自己充分的發揮領導的作用,尤其是正職和副職之間的關係處理,更是一道難題,很多的副職就是因為不能和正職處理好正確的關係,最後導致正值不支持自己的工作,到底作為一個副職,如何才能夠和正職處好關係,讓自己的工作不至於陷入被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