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要提高領導力,必須高度重視協調,把握協調的方法和藝術。在眾多關係中,領導班子內部的協調尤其重要,正副職的相處藝術更為微妙。只有正副職搭配好,相處融洽,才能真正實現班子內部的和諧,從而提高領導班子整體的領導力。
    正副職要想相處融洽,首先,正職要「定」好位。領導班子中,正職處於主導地位,對於班子的協調運轉、全局工作的籌劃指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副職要「補」好位。副職在領導班子中居輔助地位,起協助作用,做好正職的參謀和助手。
    一、正職要「定」好位
    (一)統攬不包攬,善於授權
    正職對本單位帶有全局意義的工作必須具有統攬的意識,該統的統不起來,就是失職,但統攬不等於包攬,包攬過多就會陷入庸庸碌碌的事務主義。有的正職在具體工作中不會牽「牛鼻子」,抓不住主要矛盾,不善於區分責任,對副職不放心,也不敢放手,結果是該由分管副職辦的事情,都由自己一手操辦,以致包攬了大量的具體事務,造成大事辦不好,小事辦不完,該統的沒統住,該放的沒放開,費勁不小,效果不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正職忙,副職亂,機關沒法辦,群眾多埋怨」的情況。
    正職要做到統攬不包攬,就要善於給副職授權,分給副職協助正職考慮全面工作的權力和分管工作方面的權力,真正使副職有職無權,有權有威,放手讓副職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獨立解決矛盾,對副職分管的工作正職不插手、不幹擾,充分依賴和依靠副職,使他對其下屬說了算,定了幹。如果正職把權力都攬在自己手裡,緊緊抓住不放,什麼都自己說了算,那麼副職就邁不開步、走不動步,沒有積極性。到頭來,正職也會成為「孤家寡人」、什麼事情也辦不好。
    (二) 放權不放任,加強監督
    正職對副職授權,要權責分明,布置任務,責任到人,使其明確任務、標準、時限,同時要將自己的想法、要求講清楚,使副手有所適從。但布置工作任務以後,不能撒手不管,要加強檢查,搞好督促,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引導副手有困難自己想辦法克服,有經驗教訓讓他自己進行總結提高。
    另外,還要注意從全局的高度,組織協調好副職之間的關係,既要督促每個人大膽負責地找好分管的工作,又要引導大家從全局出發,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想問題,形成合力,防止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正職對副職要一視同仁,不能分親疏遠近,不能厚此薄彼,要及時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協調好他們之間的關係。
    (三)果斷不武斷,決策民主
    作為主要領導必須有主見,該「拍板」的就要大膽「拍板」,特別是對棘手問題,一定要敢於和善於決斷,不能優柔寡斷。但是,敢斷,不等於武斷。在敢於決斷的同時,也要防止自以為是、聽不進不同意見。這就需要正職有很強的民主作風,要當好「班長」,不當「家長」,要高人一籌,不要高人一等。研究和決策問題時要充分聽取班子成員方方面面的意見,特別要聽取不同意見甚至反對的意見,在民主基礎上進行正確的集中,不能個人說了算,搞「一言堂」。
    (四)攬過不掩過,承擔責任
    任何人在工作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失誤,正職必須為副職創造寬鬆的環境,允許副職出錯改錯。但是,攬過並不等於掩蓋過錯,營私舞弊。而是在副職工作出現失誤時,要為其分擔壓力,一起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幫助他渡過難關。不能有了成績是自己的,出了錯就把責任推給副職。攬過不僅給副職以信心和寬慰,還可以讓群眾看出正副職之間的緊密團結,有利於樹立領導班子的良好形象。
    二、副職要「補」好位
    有人用「有限的權力,無限的責任」來形容副職,可見,當好正職不容易,當一個合格的副職會更難。副職既是一個單位的領導者,又是被領導者;既是決策的參與者又是執行者;既在一定範圍內唱主角,又在更大範圍內當配角。因此,副職要想與正職相處融洽,關鍵是要學會擺正位置、轉變角色、主動適應、合理適度、注意分寸、把握「火候」。
    (一)擺正位置不越位,當好正職的參謀助手
    做好副職的關鍵是正確認識副職的地位和作用,調整心態,擺正位置,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正職的工作,當好正職的參謀和助手。要明確只有職責賦予你的那方面的工作才是你施展才華的舞臺,縱使能力再強、資歷再深,也要尊重正職,甘在正職之下。華爾街老闆對副手有一個標準:「你要站起來比他高,但是你要彎腰行動,讓任何人看不出你比他高。」這也許是當好副手的訣竅。
    另外,為正職做好參謀是副職的根本職責,也是衡量副職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這就要求副職要適時為正職決策提出建議,特別是對自己分管的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供正職決策參考,切實當好正職的參謀和助手。
    (二)轉變角色不推諉,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當好主角
    決策形成以後,執行的任務大都落在副職肩上。這就要求副職及時轉變角色,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當好主角,只要是職權範圍內的工作,就不要推諉,不要扯皮,要敢於實施,大膽工作。對領導班子形成的決議,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不能隨意出新點子、提新口號,違背集體的決定,幹擾正職的決心,動搖團隊的信心。
    對決策中考慮不周或涉及不到的地方,副職要在落實中結合實際,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做一些拾遺補缺、不斷完善的工作。但副職畢竟是副職,即使自己分管的工作,需要正職拍板的事情還是要及時請示正職,需要班子討論決定的事情還是要提交班子集體討論,絕不能個人說了算。特別是涉及人財物等敏感問題,即使自己可以決定,也應事先徵求正職的意見,及時匯報,從而贏得正職的支持與信任。
    (三)善於進諫不顧忌,保證決策的正確性
    針對執行中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或者發覺決策有失誤之處,副職要以事業為重、大局為重,善於進諫,不能瞻前顧後,顧忌個人得失,要及時向正職反映,並提出自己的建議,與正職一道完善決策,保證實施的效果。在決策過程中要勇於發言,對考慮成熟、符合實際的見解、建議,要大膽直陳;對一些不理解、不贊同的意見要勇於進諫,深入剖析這些意見的問題所在,加深班子成員的理解和認識,爭取集體表決時被採納。
    當然副職向正職反映問題時,要掌握技巧、把握時機,譬如,趁正職情緒好時開口;要選擇適當場合,最好避免第三者在場,尤其避開上級領導在場時開口,以免使正職產生權力受到挑戰的微妙心理;要留有餘地,力求一事多種方案,由正職從中擇優而定。
    (四)勇擔責任不推卸,發揮好補臺作用
    正職再有能力,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全局工作固然是由正職負責,但副職對出現的問題絕不能袖手旁觀,甚至幸災樂禍。因此,發現可能影響全局的問題,副職一定要從對工作、對正職負責的角度發揮好補臺作用,要主動報告,與正職商議對策,把問題真正解決在萌芽狀態。
    副職要做到補臺到位,就要有敢於擔責任的勇氣,有困難有失誤時,敢於承擔責任和風險,積極為正職創造更多的主動和更大的迴旋餘地,為解決問題提供更多的機會,以扭轉被動局面。副職能夠以大局為重,全力幫助正職渡過難關,這種態度不但能夠維護正職的威信,使正職產生安全感,增強正職解決問題的信心,而且也有利於增進彼此的感情,進一步增強班子團結,更好地促進工作的開展。
    原文題目:《正副職的相處藝術》 來源:領導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