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機關事業單位做正職容易,做副職難?

2020-12-06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領導者要提高領導力,必須高度重視協調,把握協調的方法和藝術。在眾多關係中,領導班子內部的協調尤其重要,正副職的相處藝術更為微妙。只有正副職搭配好,相處融洽,才能真正實現班子內部的和諧,從而提高領導班子整體的領導力。

&nbsp&nbsp&nbsp&nbsp正副職要想相處融洽,首先,正職要「定」好位。領導班子中,正職處於主導地位,對於班子的協調運轉、全局工作的籌劃指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副職要「補」好位。副職在領導班子中居輔助地位,起協助作用,做好正職的參謀和助手。

&nbsp&nbsp&nbsp&nbsp一、正職要「定」好位

&nbsp&nbsp&nbsp&nbsp(一)統攬不包攬,善於授權

&nbsp&nbsp&nbsp&nbsp正職對本單位帶有全局意義的工作必須具有統攬的意識,該統的統不起來,就是失職,但統攬不等於包攬,包攬過多就會陷入庸庸碌碌的事務主義。有的正職在具體工作中不會牽「牛鼻子」,抓不住主要矛盾,不善於區分責任,對副職不放心,也不敢放手,結果是該由分管副職辦的事情,都由自己一手操辦,以致包攬了大量的具體事務,造成大事辦不好,小事辦不完,該統的沒統住,該放的沒放開,費勁不小,效果不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正職忙,副職亂,機關沒法辦,群眾多埋怨」的情況。

&nbsp&nbsp&nbsp&nbsp正職要做到統攬不包攬,就要善於給副職授權,分給副職協助正職考慮全面工作的權力和分管工作方面的權力,真正使副職有職無權,有權有威,放手讓副職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獨立解決矛盾,對副職分管的工作正職不插手、不幹擾,充分依賴和依靠副職,使他對其下屬說了算,定了幹。如果正職把權力都攬在自己手裡,緊緊抓住不放,什麼都自己說了算,那麼副職就邁不開步、走不動步,沒有積極性。到頭來,正職也會成為「孤家寡人」、什麼事情也辦不好。

&nbsp&nbsp&nbsp&nbsp(二) 放權不放任,加強監督

&nbsp&nbsp&nbsp&nbsp正職對副職授權,要權責分明,布置任務,責任到人,使其明確任務、標準、時限,同時要將自己的想法、要求講清楚,使副手有所適從。但布置工作任務以後,不能撒手不管,要加強檢查,搞好督促,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引導副手有困難自己想辦法克服,有經驗教訓讓他自己進行總結提高。

&nbsp&nbsp&nbsp&nbsp另外,還要注意從全局的高度,組織協調好副職之間的關係,既要督促每個人大膽負責地找好分管的工作,又要引導大家從全局出發,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想問題,形成合力,防止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正職對副職要一視同仁,不能分親疏遠近,不能厚此薄彼,要及時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協調好他們之間的關係。

&nbsp&nbsp&nbsp&nbsp(三)果斷不武斷,決策民主

&nbsp&nbsp&nbsp&nbsp作為主要領導必須有主見,該「拍板」的就要大膽「拍板」,特別是對棘手問題,一定要敢於和善於決斷,不能優柔寡斷。但是,敢斷,不等於武斷。在敢於決斷的同時,也要防止自以為是、聽不進不同意見。這就需要正職有很強的民主作風,要當好「班長」,不當「家長」,要高人一籌,不要高人一等。研究和決策問題時要充分聽取班子成員方方面面的意見,特別要聽取不同意見甚至反對的意見,在民主基礎上進行正確的集中,不能個人說了算,搞「一言堂」。

&nbsp&nbsp&nbsp&nbsp(四)攬過不掩過,承擔責任

&nbsp&nbsp&nbsp&nbsp任何人在工作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失誤,正職必須為副職創造寬鬆的環境,允許副職出錯改錯。但是,攬過並不等於掩蓋過錯,營私舞弊。而是在副職工作出現失誤時,要為其分擔壓力,一起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幫助他渡過難關。不能有了成績是自己的,出了錯就把責任推給副職。攬過不僅給副職以信心和寬慰,還可以讓群眾看出正副職之間的緊密團結,有利於樹立領導班子的良好形象。

&nbsp&nbsp&nbsp&nbsp二、副職要「補」好位

&nbsp&nbsp&nbsp&nbsp有人用「有限的權力,無限的責任」來形容副職,可見,當好正職不容易,當一個合格的副職會更難。副職既是一個單位的領導者,又是被領導者;既是決策的參與者又是執行者;既在一定範圍內唱主角,又在更大範圍內當配角。因此,副職要想與正職相處融洽,關鍵是要學會擺正位置、轉變角色、主動適應、合理適度、注意分寸、把握「火候」。

&nbsp&nbsp&nbsp&nbsp(一)擺正位置不越位,當好正職的參謀助手

&nbsp&nbsp&nbsp&nbsp做好副職的關鍵是正確認識副職的地位和作用,調整心態,擺正位置,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正職的工作,當好正職的參謀和助手。要明確只有職責賦予你的那方面的工作才是你施展才華的舞臺,縱使能力再強、資歷再深,也要尊重正職,甘在正職之下。華爾街老闆對副手有一個標準:「你要站起來比他高,但是你要彎腰行動,讓任何人看不出你比他高。」這也許是當好副手的訣竅。

&nbsp&nbsp&nbsp&nbsp另外,為正職做好參謀是副職的根本職責,也是衡量副職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這就要求副職要適時為正職決策提出建議,特別是對自己分管的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供正職決策參考,切實當好正職的參謀和助手。

&nbsp&nbsp&nbsp&nbsp(二)轉變角色不推諉,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當好主角

&nbsp&nbsp&nbsp&nbsp決策形成以後,執行的任務大都落在副職肩上。這就要求副職及時轉變角色,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當好主角,只要是職權範圍內的工作,就不要推諉,不要扯皮,要敢於實施,大膽工作。對領導班子形成的決議,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不能隨意出新點子、提新口號,違背集體的決定,幹擾正職的決心,動搖團隊的信心。

&nbsp&nbsp&nbsp&nbsp對決策中考慮不周或涉及不到的地方,副職要在落實中結合實際,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做一些拾遺補缺、不斷完善的工作。但副職畢竟是副職,即使自己分管的工作,需要正職拍板的事情還是要及時請示正職,需要班子討論決定的事情還是要提交班子集體討論,絕不能個人說了算。特別是涉及人財物等敏感問題,即使自己可以決定,也應事先徵求正職的意見,及時匯報,從而贏得正職的支持與信任。

&nbsp&nbsp&nbsp&nbsp(三)善於進諫不顧忌,保證決策的正確性

&nbsp&nbsp&nbsp&nbsp針對執行中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或者發覺決策有失誤之處,副職要以事業為重、大局為重,善於進諫,不能瞻前顧後,顧忌個人得失,要及時向正職反映,並提出自己的建議,與正職一道完善決策,保證實施的效果。在決策過程中要勇於發言,對考慮成熟、符合實際的見解、建議,要大膽直陳;對一些不理解、不贊同的意見要勇於進諫,深入剖析這些意見的問題所在,加深班子成員的理解和認識,爭取集體表決時被採納。

&nbsp&nbsp&nbsp&nbsp當然副職向正職反映問題時,要掌握技巧、把握時機,譬如,趁正職情緒好時開口;要選擇適當場合,最好避免第三者在場,尤其避開上級領導在場時開口,以免使正職產生權力受到挑戰的微妙心理;要留有餘地,力求一事多種方案,由正職從中擇優而定。

&nbsp&nbsp&nbsp&nbsp(四)勇擔責任不推卸,發揮好補臺作用

&nbsp&nbsp&nbsp&nbsp正職再有能力,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全局工作固然是由正職負責,但副職對出現的問題絕不能袖手旁觀,甚至幸災樂禍。因此,發現可能影響全局的問題,副職一定要從對工作、對正職負責的角度發揮好補臺作用,要主動報告,與正職商議對策,把問題真正解決在萌芽狀態。

&nbsp&nbsp&nbsp&nbsp副職要做到補臺到位,就要有敢於擔責任的勇氣,有困難有失誤時,敢於承擔責任和風險,積極為正職創造更多的主動和更大的迴旋餘地,為解決問題提供更多的機會,以扭轉被動局面。副職能夠以大局為重,全力幫助正職渡過難關,這種態度不但能夠維護正職的威信,使正職產生安全感,增強正職解決問題的信心,而且也有利於增進彼此的感情,進一步增強班子團結,更好地促進工作的開展。

&nbsp&nbsp&nbsp&nbsp原文題目:《正副職的相處藝術》 來源:領導科學報

相關焦點

  • 副職:我做不了主,找正職;正職:讓副職定就行|看我是怎麼做的
    第一,正職和副職合作很默契副職藉此向正職表明自己終究是個副的,小事情自己可以決定,大事情需要正職來親自決定。而正職藉此向副職表明,既然讓副職管理,那就說明充分信任副職,所以副職可以大膽地進行管理,做出決策。
  • 黨內副職要接受正職領導嗎?為何這兩個單位卻是副職權力更大?
    為何有的單位黨內副職不僅與正職平級,手握實權還比正職更大呢?說實話,讀者所問看似自相矛盾,其實是體制內的客觀事實。首先,體制內所有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必定是這個單位的最高領導是沒錯的,按照黨領導一切的原則,黨組織負責人就是「班長」,其他副職和班子成員當然要接受「班長」的領導和指揮。
  • 正職與副職有哪些區別,懂了就是明白人
    正副職之間,是有很多忌諱的。尤其是在個人工作方式、方法、風格方面,有自己的一套。不但容易誤會,而且極可能結怨,又相互不知道因為什麼。即使是在民主生活會中,也有很多想說、但沒有說的話。借這個機會,一併放到桌面上,共大家相互看看。
  • 部門副職為什麼越來越少有機會順位正職?正職都從哪些地方產生?
    體制內的幹部使用有一個趨勢特別明顯,那就是部門副職直接順位正職的概率越來越小,一旦正職空缺,人選多半是空降,而不是從副職裡提任。以地市為例,有部門正職出缺,一般會從三個渠道調任:一是由上級機關下派,比如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調任部門正職,現在相當普遍,類似的還有常委部門比如組宣紀統政副職,這些部門副職因為背靠常委這棵大樹,直接空降一步到位部門正職的也很常見。二是從同級部門正職或縣區主官調任。
  • 職場中如何做優秀的副職:告別和正職權責不清、對下屬管理不明
    幾年前在一家企業做人力資源部門的副經理,是部門的二把手。這後來,我就一直思考作為一個副職應該是怎樣的、扮演怎樣的角色、正職為什麼需要一個副職,需要他解決什麼問題,管理上怎麼把握好度,既能實現副職的使命又能讓內部管理均衡有序。大多數副職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掌握不好要麼凌駕於正職之上讓正職反感甚至激化矛盾,要麼做著做著變成了正職的秘書,自己價值低了也不是正職要的。
  • 向副職匯報工作,他說做不了主應匯報正職,正職又說副職定,咋辦
    通常發生這種情況大抵有兩種情況:一,正副職領導關係比較生疏,在磨合期,但還是友好的;二,正副職領導彼此有成見,各自暗中較勁,讓底下做事的人常常無所適從;以我個人經驗比較傾向第二種情況。01一,公司正副職不合,相互推諉也是職場中常見的事情,原因有以下幾種:1.
  • 最高法明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包括正職和副職
    該《解釋》針對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這一新制度,作了兩項規定,一是明確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二是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針對這一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李廣宇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這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裡是沒有規定的。
  • 職場中,正職排擠副職,副職該如何反擊呢?
    這是個很有價值的好問題,按照常理來說,副職和正職之間應該相互配合,互相成就,特別是副職,應該主動幫助正職分擔工作量,讓正職從複雜紛繁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於部門的核心工作,這就是副職的價值,我本人目前就是部門副職,我上面的正職是一個大格局的人,從來不會打壓我,相反還挺信任我,當然,一開始也不全是這樣,人和人之間是需要時間來構建信任的,上級正職畢竟掌握著部門所有人的晉升和考核權
  • 關於「正職」與「副職」的剖析,講透正職如何做人做事?
    大部分正職對副職的工作能力都要求特別高,工作中對執行情況要求也特別嚴格,是真心地培養副職,希望能把副職帶上更高的位置。大家看問題要看根本,在職場上,要看領導把單位裡的最好的福利分配給了誰,把工作執行權力分配給了誰,將來領導升職了,提拔的人是誰,都是副職,所以,領導是真心地在培養副職。
  • 正職排擠副職,副職該如何巧妙應對?
    副職被正職排擠,常會遭遇這些情景。正職會排擠副職,不外乎這幾個原因:1. 副職能力明顯威脅到自己地位。2. 副職群眾基礎好,是人心所向,不利於自己做團隊管理。3. 正職有自己人要帶進來,需要擠掉副職,騰位置。
  • 正職排擠副職,副職該如何反擊?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歸結為副職的情商不高:正職對你不放心,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讓他放心?你比正職水平高你怎麼做了副職?官大一級壓死人,在這種情況下反擊,除了魚死網破,你能得到什麼?副職才是與正職關係的主導者正職,是一個拿指揮棒的指揮者。所以,作為副職,擺對自己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輔助,才是你的主要職責。
  • 副職為什麼經常遭遇正職排擠?因為你不懂得如何與正職正確相處
    處理得不好,不僅會影響團隊的團結,容易形成內耗,而更重要的是影響工作的開展。但在實際工作中,正副職之間也是最容易產生矛盾和不和的。或因為意見不一,或因為性格不和,或因為個人恩怨,有的甚至鬧得不可開交。正副職之間一旦出現不和,由於權力因素的影響,吃虧的往往是副職。
  • 省直單位「最牛副職」有哪些?為何副職也能享受正職待遇?
    省級黨政部門正職多為什麼級別?正廳局實職。讓人意外的是,不少省級黨政部門副職也是正廳局實職,享受同級單位正職待遇,堪稱「最牛副職」,這是怎麼回事呢?黨政部門副職能夠「官高一級」的單位真不少。首先,是常委單位的常務副職,如省委常務副秘書長、紀委常務副書記、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宣傳部常委副部長、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等,雖是部門二把手,卻都是正廳職幹部,享受省直單位正職待遇。此外,則主要集中在「一府兩院」。
  • 正職與副職的能力標準
    一個部門的正職和副職在能力要求上是完全不同的:正職要準確地理解公司的戰略方向,對工作有清晰的思路。同時要有進攻精神,有決心,有意志,有毅力,敢於冒風險,富於自我犧牲的精神,這樣才能夠帶領團隊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 一個單位的生態取決於正職與副職的默契配合
    作為副職,就要當好正職的參謀和助手。 要當「好參謀」,不做「說嘴官」。 作為單位的副職,手中或多或少都有點權力,也有著重要的話語權。不能把你分管的工作當作自己的「獨立王國」,更不能當成制約正職的籌碼。要有權不越權。有權就要用好,用你的權力維護正職的權威,用你的權力為單位創造業績。
  • 一位員工匯報工作,副職推給正職才可以處理,正職說副職可以處理
    第三,上述題目中的下屬給副職上司匯報工作,副職說自己做不了主讓給正職匯報,正職又說這是讓副職定就行了,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正職認為這份匯報是越級了,不合邏輯,當然會下返給副級定,有時不用看內容也會這麼做,真正問題重大,副職會逐級上報。做為正職一般不處理越級的匯報,不合公司流程制度,只好說讓副職定了,就算公司發現也沒啥,擅自處理必須有充足理由,副職親自上報那推脫就不行了。
  • 職場上正職排擠副職,作為副職該如何反擊?
    副職作為正職的助手,其工作的核心內容就是協助正職完成部分工作,正職才是職場上對一個團隊真正全面負責的法定責任人。少看些《後宮甄嬛傳》、《延禧攻略》這些所謂的職場精英的升級寶典,職場上團隊合作與相互成就才是職場生涯的主旋律,那些想靠「宮鬥」上位的副職歷來都是可悲又可笑的自我作死過程。
  • 正職被撤了,副職怎麼處理?
    很多稍有點規模的組織,一般都會設置正職和副職。這樣的設置會有多方面的考慮:考慮1:組織業務量大,光一個正職可能精力不夠,就設置一個副職來協助分管一部分業務;考慮2:正職可能只是擅長某一方面,比如正職擅長技術,但是不擅長人員的管理,基於此,就設置一個副職來分工協作,正職負責把關技術方向,副職主攻人事管理;
  • 在企業裡,正職「排擠」副職,作為副職該如何反擊?
    在企業裡,正職「排擠」副職,作為副職該如何反擊?一般來說,能夠設置部門副職的,國有企業的可能性比較大。私企很少有部門副職。私企和外企組織架構和人員設置都比較精簡,這也符合組織高效運作的原則。在國企,為什麼要設置部門副職?並不是因為管理幅度多麼大,正職管理上力不從心,而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同時,也是對部門正職的一種變相監督和制約。很多部門副職,其推薦人(公司領導)並不見得跟正職的伯樂是同一個人,所以,這裡面的關係就比較微妙了。有時,表面上是部門領導之間的爭鬥,暗地裡則是高層之間的較量。
  • 正職排擠副職的你,該如何應對?
    對於正職排擠副職,副職應該如何反擊?因為副職與正職硬碰硬無異於以卵擊石,很容易被正職捏住把柄,把副職給廢了!所以該如何反擊這個問題,應當視情況而定。1.衝突還未到你死我活地步。如果正職與副職之間窩裡掐架,還沒有到達你死我活的地步,有緩和的餘地,那麼副職應當服個軟及時地與說清矛盾並表示以後馬首是瞻,因為正職是上級領導所指派的,如果副職真要與正職掐架起來,肯定是要吃虧的,而且很容易就會被上級領導給廢了武功,正職所處的地位本身就很有力,而且因為就承擔著正職的職務,很容易就會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