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六安市面向鄉鎮黨政正職公開遴選市直單位副職
如何拓寬基層優秀幹部脫穎而出的渠道、優化幹部隊伍結構?六安市面向鄉鎮黨政正職公開遴選市直單位副職。
樹導向重視基層崇尚實幹
今年6月,在鄉鎮幹了20多年的舒城縣舒茶鎮黨委書記朱曉琳,成為六安市重點工程建設局副局長。對此,她直言沒想到。
「一直在鄉鎮工作,一下子能調到市裡沒怎麼想過。 」朱曉琳說。而和她同時從鄉鎮黨政負責人,變為市直單位副職的,還有另外7人。為他們提供機會的,是六安市開展的面向鄉鎮黨政正職公開遴選市直單位副職機制。
2012年以來,六安市已先後兩次從鄉鎮黨政「一把手」中,公開遴選了16名市直單位領導班子副職。去年底,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將這一做法形成制度,每三年從鄉鎮黨政正職中遴選10名左右優秀幹部,到市直單位任副處級領導職務,樹立重視基層、崇尚實幹的鮮明用人導向。
「努力做到好中選優、優中選強。」六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源成介紹,遴選對象為現任鄉鎮黨政正職且時間滿3年、年齡在4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今年的遴選中符合條件人選共76人,從中優選8人。
相較於以往的「一考定音」,六安市的遴選堅持實踐標準、實績依據、實幹導向,遴選全程實現差額比選,考準德才實績,不簡單以分、以票取人。王源成介紹,每次集中遴選均由專家組比選、領導組比選、市委常委會票決三個環節,進行差額比選。
「在考察方式上,做到評價人選以『幹』為主,以『考』為證,相互印證、相互支撐。」市委組織部幹部科長田維勝說,既現場查看驗證幹部工作實績,又走入家庭了解幹部家庭美德、興趣愛好和「八小時」外社交圈情況,同時,從人選資格條件、工作實績評定、個人事項報告核查、信訪舉報核查四個環節著手認真把關。市紀委全程參與、從嚴監督,確保了公正公平、風清氣正。在今年的遴選過程中,有1名幹部因較大數額投資理財未按規定向組織報告,因此沒有被列入第一人選。
公開遴選,敞開了「前門」,堵住了「後門」,強化了顯規則,遏制了潛規則,增強了幹部工作的公信力。一些鄉鎮負責人說,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遴選,讓競爭上的有底氣、落選的也服氣,引導幹部在實幹、實績上競爭,增強了競爭選拔的科學性和生命力。
拓通道構建交流優化新機制
鄉鎮「一把手」,承擔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處在化解矛盾、服務群眾的第一線。而與承載的繁重的任務、巨大的壓力相比,他們的晉升空間往往非常有限,走上更高層次的崗位困難重重。
「一般的縣,都有20多個鄉鎮,一線幹部出口狹窄。 」朱曉琳說,縣級職數有限,一屆下來,鄉鎮「一把手」能夠進入縣一級班子的往往鳳毛麟角,至多只有一兩個。
相比較以前鄉鎮幹部基本上只提到上一級別,六安市的創新舉措,從制度上突破傳統,統籌考慮各類幹部資源,打破部門、上下、條塊的界限,促進幹部跨領域、跨地區、跨條塊流動,逐步建立起了一種交流、整合、優化的幹部工作新機制,拓寬了基層幹部職務晉升空間,打通了公務員在各層級之間的交流渠道,實現幹部資源良性互動,受到了基層幹部的歡迎。
「讓肯幹事的人有舞臺,讓幹成事的人出精彩。」霍山縣下河橋鎮原黨委書記劉正旺說,此舉讓更多務實肯幹、敢於擔當的優秀基層幹部能夠脫穎而出,讓鄉鎮幹部增添了盼頭動力,激勵廣大基層幹部踏實幹事、積極創業。
「從基層選拔,到基層鍛鍊。 」六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日升介紹,遴選鄉鎮正職的同時,六安市還從市直機關選拔科級幹部擔任鄉鎮長,構建了從基層來、到基層去良性互動的幹部培養選拔機制,有效彌補了市直機關和鄉鎮黨政班子來源渠道狹窄、經歷單一的結構性缺陷,優化了班子配備內部結構,形成了優勢互補。
重使用人崗相宜人盡其才
六安市開發區發展迅速,而拆遷難成為制約發展的一個瓶頸,有的拆遷項目兩三年都沒有解決好。
從壽縣劉崗鎮原黨委書記位上遴選上來的張成剛,擔任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分管拆遷後,僅用幾個月時間,就讓90%的問題得到解決。
「過去,一些幹部對基層一線情況不夠了解,方法不對路,不會做群眾工作,也缺乏一定的擔當精神,遇到矛盾繞著走。」開發區負責人認為,從鄉鎮遴選上來的幹部,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紮實苦幹、帶頭落實、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善於與群眾打交道,長於處理複雜問題、化解矛盾,這是市直機關幹部所缺乏的。
為儘快幫助遴選幹部從鄉鎮主要領導向市直單位副職轉變,六安市將遴選出的幹部,集中安排到市重點工程建設、新城建設、中心城市建設、茶谷建設等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實踐鍛鍊,助推角色轉變。
張日升介紹,市委建立了幹部跟蹤培養制度,針對選拔幹部特點,每年進行跟蹤考察,了解其崗位適應、履職盡責、發展潛力等情況。遴選幹部鍛鍊結束後,在全面考察甄別其現實表現的基礎上,根據崗位適應性,合理安排領導崗位,努力做到人崗相宜、人盡其才。
據了解,第一批遴選的8名幹部充滿朝氣、敢於擔當、紮實苦幹、表現突出,已全部安排到市重點局、安監局、環保局、開發區、試驗區等工作任務重、矛盾問題多的部門和崗位,充分發揮他們能吃苦、能戰鬥、能打勝仗的優勢。
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認為,幹部工作必須強化統籌意識、堅持協同推進。作為現行幹部選拔任用方式的一種補充,公開遴選要從實際出發,著眼工作需要和事業需要,兼顧幹部的選拔、儲備和培養,對遴選發現的人才做到直接任用一批、長遠儲備一批,實現一次成果多次使用、多年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