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適合閱讀「四大名著」嗎

2020-12-21 中國青年報

    讀了秦春華老師關於孩子閱讀「四大名著」是否合適的見解,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兩個場景:一個是十歲的我趴在沙發上讀《西遊記》,讀到描寫豬八戒的文字時,笑出了口水滴在書頁上;另一個是我十三歲時,媽媽翻看著《紅樓夢》問爸爸:「這麼風花雪月的文字,讓咱兒子看好嗎?」

    一方面,孩子讀一些書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另一方面,家長老師斟酌損益憂心忡忡,生怕孩子讀到不合適的內容。作為一個十八歲的已經長大的孩子,我想對此發表一些看法。

    我以為判斷一本書是否適合孩子閱讀的標準有四:一為內容帶來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二為文字本身造成閱讀障礙的大小;三為對孩子的吸引力;四為正面影響的大小。秦春華老師的觀點認為,四大名著及不少古代經典都存在負面內容,同時文字本身較為晦澀,所以不能說其合適。我不認同這種觀點。

    先說內容。不能否認三國中有陰謀詭計,水滸中有血腥暴力,紅樓中有男女情愛,西遊中有佛教禪宗,但這些內容分別是每一部書的主旨與核心嗎?顯然不是。而秦老師在探討名著內容時已帶有挑剔的眼光,所以將一些並不顯著的不足放大。誠然,家長們永遠希望帶給孩子最健康向上的作品,給予孩子最純淨無害的環境,此乃人之常情,秦老師顯然也是更多站在「秦爸爸」這一立場上做出的思考。而問題是,社會複雜,人心難測,現實的殘酷性不會因為家長的隔離而有任何改變,而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出溫室獨自面對這一切,難道應該讓孩子始終沉浸在王子公主的美好童話中嗎?不應該讓孩子從書中對真實的社會有所認識嗎?

    從另一個角度看,現實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遠大於書籍。當今媒體無孔不入,「厚黑學」「謀略之術」大行其道,含有色情意味的廣告、節目並不鮮見,暴力遊戲閃爍螢屏……相比之下,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負面影響何其微小!況且,孩子是能夠作出判斷和選擇的,他們沒有那麼莽撞,不會一味效仿,就像極少在遊戲中打打殺殺的孩子會在現實中殺人一樣。孩子在閱讀中關注更多的是那些讓他們覺得新鮮有趣的內容,其餘的則常會忽略,因而名著中的成人化內容不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太多痕跡。

    再說文字本身。根據小學時代我對同學的觀察和了解,絕大多數四年級的孩子認識《三國演義》原著中95%的漢字,雖說不能把握細節文意,但理解情節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四大名著中的不少故事都耳熟能詳,這也降低了理解領會的難度。小學課本對《武松打虎》等篇目的收錄也可以說明小學高年級學生理解文本的障礙不大。再者,我認為略高於當前認知水平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閱讀,永遠停留在漫畫、繪本、童話的程度難以讓孩子的心智有所提升。讀名著的過程是一個下意識學習的過程,讓孩子能夠接受潛移默化的文言薰陶,逐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水平。同時,名著中的不少文言表達精闢而有味道,每每越讀越覺精妙雋永。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是成年人不曾想像的,以我之見,應當鼓勵孩子去接觸這些漢語言經典,縱使最初閱讀有困難,之後也會愈加順暢。

    四大名著的吸引力我認為有兩方面,一為其文學地位,二為其內容。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中,四大名著是毋庸置疑的經典作品,孩子對四大名著心存憧憬與嚮往,這足以吸引他們捧起厚厚的書本,翻開第一頁。而能夠吸引他們繼續讀下去的,是內容。

    我觀察的結果是:如果一個孩子讀三頁、五頁名著後注意力轉移,他很可能不會再繼續下去,甚至之後的很多年都不會去讀。而讀十頁以上,常常就能真正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越讀越有興致,直至欲罷不能。現代中外兒童書能令孩子一口氣讀完的有不少,但能讓孩子有興趣讀第二遍、第三遍的卻不多,因為它們缺少更深層次的價值和吸引力,難以在孩子心中留下太多印記。而四大名著恰恰相反,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常讀常新。從讀故事到讀情節,從讀語言運用到讀結構布局,從讀人物形象到讀思想情感,四大名著始終有其強大的魅力。難怪有人說,真正的好書適合九至九十歲的人閱讀。各有所喜,各有所取,各有所悟,可以讓人一生與之相伴。

    最後談正面影響。以自身為例,最直接的好處是,當年的我認識了更多的漢字,學會了不少成語,受到了語文老師的幾次表揚,但這些不是最重要的。一次,我與一個熟悉中國文化的外國朋友交談,他說:「你一開口,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想,他如此評價,是我與他談了不少四大名著、孔孟老莊的緣故吧。陪伴我長大的不只有米老鼠、海綿寶寶,不只有哈克貝恩、哈利·波特、哆啦A夢,還有頂天立地的孫悟空,還有劉關張,還有寶玉、黛玉,還有一百零八位喝酒吃肉的水滸兄弟。四大名著與外國名著最根本的不同是,它們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經典,是中國人歷史文化的傳承,讓我可以自豪地向外國朋友說:「這些都是數百年前的中華先輩們留下的故事,你們有嗎?」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閱讀四大名著,就是為心靈的土壤加一點養料,讓我們在面對紛繁的外來文化時能夠自信而坦然。

    綜上所述,我認為孩子是適合讀四大名著的。然而,問題並沒有結束。

    想起一個故事,一個善良的人想給非洲孩子送些鞋子,他思來想去什麼樣的鞋子最合適,最後選定一款。當鞋子送到非洲時,那裡的孩子卻說,我們不喜歡穿鞋子。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出發點總是好的,而我想說,請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決定讀什麼樣的書,而不是所謂合適的就是必讀書,所謂不合適的就是禁書。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更多的孩子喜歡讀書,願意讀書,因為如果孩子不讀,即使有再多合適的書也毫無意義。

    在娛樂方式極大豐富的今天,孩子的閱讀,更需要來自身邊的支持與鼓勵,讓他們領略到閱讀獨有的樂趣。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孩子會去讀三國而不僅是玩三國遊戲、打「三國殺」;我希望聽到,一個孩子在被問及為什麼讀四大名著時不會說:「這是老師推薦的。」而是會說:「因為我喜歡。」

    (作者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

相關焦點

  • 「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
    編者按:人人都應當閱讀經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齡段,經典的含義肯定不一樣。秦春華老師從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視角出發,提出這個問題:我們公認四大名著是經典,但是這個經典真的就適合孩子嗎?
  • 講點策略 四大名著其實適合孩子閱讀
    9月26日,秦春華老師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文,他認為四大名著不一定適合孩子——特別是小孩子閱讀,四大名著半文半白,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史記》《楚辭》《詩經》太過艱深……  四大名著等古典名著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看來,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學名著適合孩子們閱讀,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閱讀時,策略也不同,必要時可以做適當的改編。
  • 別用成人視角爭論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閱讀
    此前,一篇名為《四大名著或不適合孩子》引起廣泛熱議,圍繞「四大名著」的閱讀問題再掀波瀾。不少論者不認同作者的看法。最近,鄭州外國語中學高三學生對此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呼籲「請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決定讀什麼樣的書……」(10月17日《中國青年報》)  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在近段時間內一直飽受爭議。
  • 臺媒:北大學者認為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
    北大學者發表「四大名著並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熱議。圖為小學生在媽媽陪同下讀《水滸傳》。(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參考消息網10月1日報導臺媒稱,大陸民間有一說「少不看水滸(或紅樓),老不讀三國」,不過很多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都接觸過四大名著裡除了《紅樓夢》之外的簡略版本;而四大名著更是大陸高中、大學入學考的必考篇目,不僅要讀還要記住故事細節,否則拿不了分數。
  • 中青報刊文駁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不同年齡段可適當改編
    中國青年報10月10日消息,9月26日,秦春華老師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文,他認為四大名著不一定適合孩子——特別是小孩子閱讀,四大名著半文半白,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史記》《楚辭》《詩經》太過艱深……四大名著等古典名著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魏昕:四大名著不是閱讀的「攔路虎」
    近日,一篇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有的認為要培養小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有的則表示支持。作者秦春華表示,四大名著或許並不適合孩子閱讀。不少專家學者也因此提出了對於閱讀教育的一些看法。(9月27日搜狐新聞)    四大名著實屬經典,對不少人的成長都頗有影響。
  • 北大學者: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看,某些國外經典也不適合
    計謀計謀,說白了不就是騙人嗎?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是不應該過早接觸這些內容。妻子說完就完,我的職業病卻發作了。自從痴迷於教育以來,任何事情我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教育問題。倘若「蔣幹中計」不適合孩子聽,那麼三國裡的其他故事呢?再往深裡想,書店裡形形色色各種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滿目,家長一摞一摞搬回家讓孩子讀,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 四大名著適合兒童讀嗎?
    那天和他聊天,發現他確實是飽覽群書,其中四大名著都已經看完了,很是讓人吃驚。回想自己上小學的時候,也就只看過一本刪減過的《諸葛亮》而已,到上高中時都還沒有讀完四大名著,真是慚愧。回家後我就一直在想,小學生讀四大名著,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他們適合讀這些小說嗎?這個問題,確實不能一概而論。
  • 專家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網友熱議
    @新京報 最近,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說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專家列了這些原因……大家來看看:①談《水滸傳》:裡滿是打家劫舍,落草為寇,佔山為王。③談《西遊記》:書中隨處可見「修持」「菩提」「元神」「禪心」等字樣,蘊涵著濃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適合孩子閱讀。④談《《紅樓夢》:「色」「空」「幻」「滅」的主題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觀念要麼不理解,要麼理解了就會影響他們對未來生活的預期。
  • 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兒童評書講古典還練嘴皮子
    9月底,有北大學者指出,古典四大名著不適合兒童閱讀,「三國」爾虞我詐、「水滸」打家劫舍、「紅樓」容易產生誘惑、「西遊」又涉及太多宗教奧義。該學者認為:「經典是成年人的經典,並不是孩子的經典。」   天天給孩子們講經典名著的嘉慶卻不這麼覺得:「四大名著確實有一些不適合兒童的細節,但咱們不能因噎廢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就行了?」
  • 孩子不適合讀四大名著?高中生駁北大學者:現實中的低俗更甚
    讀了秦春華老師關於孩子閱讀「四大名著」是否合適的見解,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兩個場景:一個是十歲的我趴在沙發上讀《西遊記》,讀到描寫豬八戒的文字時,笑出了口水滴在書頁上;另一個是我十三歲時,媽媽翻看著《紅樓夢》問爸爸:「這麼風花雪月的文字,讓咱兒子看好嗎?」一方面,孩子讀一些書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另一方面,家長老師斟酌損益憂心忡忡,生怕孩子讀到不合適的內容。
  • 小學生閱讀「四大名著」,不妨從《西遊記》繪本開始。
    文/夏茉01經常看到一些家長為讀小學的孩子購買原版四大名著。那些裝訂精美,透著墨香的巨著,自帶氣場,放在書架上,確實很撐場面。但是,這些名著真的適合孩子閱讀嗎?02如果說四大名著中,一定要推薦一本給小學生閱讀,那麼我覺得《西遊記》是比較適合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一路打怪升級,新奇有趣,富有挑戰性,對孩子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可能,許多家長對《西遊記》的認識,仍然局限在86版本的電視劇上。
  • 焦作小學生必讀的四大名著,我們只推薦這一套
    看詳情)本套小學生美繪本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從語言表達方式,到章節的摘選和設置,再到版本的設計,都以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主,是一套專門為小學生打造的中國四大名著讀本。全書近兩百幅彩色手繪圖畫,讓閱讀變得豐富多彩。原著中的經典章節一一呈現,孩子讀完就能了解名著的全貌。
  • 閱讀陷入「喜淺厭深」 中國四大名著"最讀不進去"
    閱讀陷入「喜淺厭深」 中國四大名著"最讀不進去" 快餐式閱讀導致名著被輕視  榜單公布之後,很多網友表示吃驚,認為有點「惡作劇」的味道。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開展的這項調查不僅有3000多位讀者參與,他們還梳理出上榜名著之所以讀不下去的理由。
  • 「四大奇書」和我們今天說的「四大名著」是一回事嗎?
    好事成雙,中國人非常喜歡「四大」這個排名,四大美人、四大名著,四大天王、四大名旦、四大古都、四大園林、四大名酒……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名著」。眾所周知四大名著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如此閱讀怎會悅讀
    /晨報記者 陳徵 (圖1)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孩子真的不應該看四大名著?利弊要分清
    在人生必讀書目中,四大名著被列在其中。但多大年紀能讀這四部名著呢?小孩子應該看嗎?這一直是有爭議的。四大名著適合兒童閱讀嗎?中國青年出版社發表了一篇由北京大學學者撰寫的長篇文章,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兒童閱讀。其中的一些內容要麼無法理解,要麼具有誤導性。那麼,它是否合適呢?
  • 小學六年級,課外閱讀要求100萬字!四大名著,孩子看不進怎麼辦
    進入中學階段,對於課外閱讀不僅在字數上提升,要求每學年不少於260萬字,同時,還要求學生每學年至少讀三本世界名著。提到世界名著,大家腦海中瞬間想到的一定是中國的四大名著,這套經典叢書在小學,就已經是語文老師經常念叨的對象,也是老師要求學生應該閱讀的重要書籍。
  • 四大名著偉大歷史,如何讓寶寶從小閱讀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漢語文學史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 彩繪「四大名著」圖書上市:畫出來才知道我們的四大名著有多絕
    《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中的「劉豫州敗走漢津口」□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數百年來廣為流傳,然而在現代快節奏閱讀習慣的影響下,閱讀習慣逐漸碎片化,青年讀者就有了看不下去的感覺。日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彩繪四大名著」系列圖書上市,為何要用「插畫+文字」的形式呈現名著?淺顯易懂的文字是否有助於引導讀者的閱讀興趣?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了「彩繪四大名著」系列圖書編輯以及《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的文字作者,試圖挖掘這套「彩繪四大名著」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