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成人視角爭論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閱讀

2020-12-06 東北新聞網

  此前,一篇名為《四大名著或不適合孩子》引起廣泛熱議,圍繞「四大名著」的閱讀問題再掀波瀾。不少論者不認同作者的看法。最近,鄭州外國語中學高三學生對此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呼籲「請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決定讀什麼樣的書……」(10月17日《中國青年報》)

  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在近段時間內一直飽受爭議。雖說各方立場看似水火不容,但爭議的焦點無非就是圍繞在四大名著的適宜性方面上。有人認為「孩子有權選擇閱讀書籍」,也有人質疑四大名著對兒童身心會有負面影響,這看似是一場無休止的觀點博弈,其實不過是拋棄了「喜好自定」的原則,而做出的「單方面」爭執。因為,這些爭執並沒有真正考慮孩子是否願意讀四大名著。

  當然,高中生駁斥北大教授的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家之言」。可關鍵問題在於,在以往的爭論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專家學者佔據著言論高地,沒有一些代表「基層」的質疑聲發出來。以至於形成了一種成人審美價值觀,嫁接於兒童世界的畸形態勢,不客氣地說,這偏離了「自由閱讀,自主選擇」的中心。其實,「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這一論點在立論之初就存在明確邏輯硬傷。因為,形而上地講,包括四大名著在內的所有經典書籍,都沒有明確的「適合與否」的判別標準。

  傳統觀念認為,一些經典名著正逐漸脫離主流文化,稍不注意,會給孩子的啟蒙教育起到誤導作用。雖說這樣的說法存在一定合理性,但放在孩子眼裡,這畢竟是成人世界的條條框框,不算是一種積極的價值觀引導。正如質疑北大學者的這位高中生所說:現實中的低俗,其實比四大名著更甚。確實,在我們的教育領域中,不斷提倡的「積極健康式閱讀」,很大程度上都是我們自我標榜的「積極與健康」,以成人世界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培育理念,極其容易走偏。

  此外,「厚黑學」「權謀之術」以及「公關秘籍」之類的書籍尚且能夠大行其道,為何四大名著就沒有立身之處呢?退一步說,就算四大名著內存在某些不當內容,但歸根結底,我們也曾經得益於四大名著而長大。有人甚至會因為一本書,或者書中的一個人物形象,轉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念嗎?所謂各有所喜、各有所悟,傳統經典的內涵,就真的不適合主流文化嗎?

  可以說,看待高中生駁斥北大學者的這篇文章,不應簡單地停留在「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閱讀」的常態爭議中。所謂「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閱讀」的爭議,其實只是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碰撞。碰撞可以,但顛倒是非卻不可以,一些自持專業權威的觀念,非但沒有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閱讀空間,反而還限制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事實上,讀過四大名著的人都知道,這四部書所帶來的,不僅是四部傳統經典名著,更是中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並且是具有代表性和辨識度的文化符號認同。

  我們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獨立個體,也漸漸形成了一套獨立客觀的評價體系,「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閱讀」,相信在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正因如此,我們更應珍惜孩子們對四大名著的憧憬與嚮往,從而為我們的教育期待,找到一處寧靜的心靈港灣。

  總之,當傳統和潮流開始碰撞,當時尚與經典出現價值裂痕,需要的是人們恪守住內心的底線,不需要過多地爭議「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閱讀」,而是拷問自己:我還願意讀四大名著嗎?

  文/宋瀟(西南科技大學)

相關焦點

  • 「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
    編者按:人人都應當閱讀經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齡段,經典的含義肯定不一樣。秦春華老師從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視角出發,提出這個問題:我們公認四大名著是經典,但是這個經典真的就適合孩子嗎?
  • 我們不適合閱讀「四大名著」嗎
    讀了秦春華老師關於孩子閱讀「四大名著」是否合適的見解,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兩個場景:一個是十歲的我趴在沙發上讀《西遊記》,讀到描寫豬八戒的文字時,笑出了口水滴在書頁上;另一個是我十三歲時,媽媽翻看著《紅樓夢》問爸爸:「這麼風花雪月的文字,讓咱兒子看好嗎?」
  • 講點策略 四大名著其實適合孩子閱讀
    9月26日,秦春華老師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文,他認為四大名著不一定適合孩子——特別是小孩子閱讀,四大名著半文半白,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史記》《楚辭》《詩經》太過艱深……  四大名著等古典名著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看來,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學名著適合孩子們閱讀,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閱讀時,策略也不同,必要時可以做適當的改編。
  • 臺媒:北大學者認為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
    北大學者發表「四大名著並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熱議。圖為小學生在媽媽陪同下讀《水滸傳》。(晴雯)」……無怪有論者表示,若認為孩童不適合看四大名著,先將其自應試教育中驅離再說吧!  北大學者:成年人的經典,不是孩子的經典  報導稱,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近日發表觀點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發熱烈討論。
  • 中青報刊文駁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不同年齡段可適當改編
    中國青年報10月10日消息,9月26日,秦春華老師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文,他認為四大名著不一定適合孩子——特別是小孩子閱讀,四大名著半文半白,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史記》《楚辭》《詩經》太過艱深……四大名著等古典名著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專家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網友熱議
    @新京報 最近,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說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專家列了這些原因……大家來看看:①談《水滸傳》:裡滿是打家劫舍,落草為寇,佔山為王。這樣的價值觀和精神內涵,對於成年人來說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況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響的孩子。③談《西遊記》:書中隨處可見「修持」「菩提」「元神」「禪心」等字樣,蘊涵著濃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適合孩子閱讀。
  • 孩子不適合讀四大名著?高中生駁北大學者:現實中的低俗更甚
    讀了秦春華老師關於孩子閱讀「四大名著」是否合適的見解,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兩個場景:一個是十歲的我趴在沙發上讀《西遊記》,讀到描寫豬八戒的文字時,笑出了口水滴在書頁上;另一個是我十三歲時,媽媽翻看著《紅樓夢》問爸爸:「這麼風花雪月的文字,讓咱兒子看好嗎?」一方面,孩子讀一些書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另一方面,家長老師斟酌損益憂心忡忡,生怕孩子讀到不合適的內容。
  • 魏昕:四大名著不是閱讀的「攔路虎」
    近日,一篇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有的認為要培養小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有的則表示支持。作者秦春華表示,四大名著或許並不適合孩子閱讀。不少專家學者也因此提出了對於閱讀教育的一些看法。(9月27日搜狐新聞)    四大名著實屬經典,對不少人的成長都頗有影響。
  • 北大學者: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看,某些國外經典也不適合
    倘若「蔣幹中計」不適合孩子聽,那麼三國裡的其他故事呢?再往深裡想,書店裡形形色色各種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滿目,家長一摞一摞搬回家讓孩子讀,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可是,「四大名著」真的適合孩子閱讀嗎?四大名著或並不適合孩子閱讀先來看《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 媒體刊文:「四大名著」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拿出來炒作一番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在該報發文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高澤林隨即給該報寫下長文加以反駁。自打有四大名著始,這類爭論就沒停過,但當埋身高考複習資料中的青年人也從課桌上抬起頭來「說不」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
  • 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兒童評書講古典還練嘴皮子
    9月底,有北大學者指出,古典四大名著不適合兒童閱讀,「三國」爾虞我詐、「水滸」打家劫舍、「紅樓」容易產生誘惑、「西遊」又涉及太多宗教奧義。該學者認為:「經典是成年人的經典,並不是孩子的經典。」   天天給孩子們講經典名著的嘉慶卻不這麼覺得:「四大名著確實有一些不適合兒童的細節,但咱們不能因噎廢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就行了?」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
    原標題: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   圖片說明:閱讀名著可培養孩子讀書興趣,但應適度,否則會增加孩子負擔而且,四大名著有些書中含有少兒不宜的情色內容和暴力場面,並不適合孩子閱讀。教育專家則建議,推薦閱讀要有合適的方法,不能一刀切地強制規定。   小學作業:   要求讀完四大名著   「孩子語文作業很多,5篇作文,10頁讀書摘記,2本毛筆字,還有那本寒假生活。」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
    記者 陳徵 攝  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  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四大名著偉大歷史,如何讓寶寶從小閱讀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漢語文學史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四大名著 寒假 紅樓夢 讀書筆記...
    /晨報記者陳徵  東方網2月5日消息: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  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清華北大學霸都在讀的精裝四大名著,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同時,從小...
    精裝版四大名著(4冊) 適合年齡:5歲以上 學霸們的愛好,總是驚人的相似。 浙江文科狀元求芝蓉也是一名書蟲,媽媽是一名醫生,家裡常備有很多的名著和各類圖書。
  • 對話北大考試院長:四大名著初中再讀可能較合適,到高中更好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 視覺中國 資料圖近日,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發表文章《「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文章中,秦春華提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國外經典不適合孩子看:《水滸傳》裡滿是打家劫舍,落草為寇,佔山為王;《三國演義》中充斥了陰謀詭計,權術心機,爾虞我詐;《西遊記》蘊涵著濃重的佛教色彩;從教育的角度看,《紅樓夢》也不一定適合孩子閱讀,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
  • 為什麼要讀《四大名著》?
    1、四大名著最經典的版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但它並不適合孩子讀。脂硯齋精評本《紅樓夢》+87版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二、四大名著究竟適不適合孩子閱讀實際上判斷一本書是否適合孩子閱讀的標準,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標準,也談不上絕對的對與錯,總的來書,如果您認可的話,我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1、積極正向的價值觀2、文字閱讀障礙的大小3、對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
  • 孩子真的不應該看四大名著?利弊要分清
    在人生必讀書目中,四大名著被列在其中。但多大年紀能讀這四部名著呢?小孩子應該看嗎?這一直是有爭議的。四大名著適合兒童閱讀嗎?中國青年出版社發表了一篇由北京大學學者撰寫的長篇文章,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兒童閱讀。其中的一些內容要麼無法理解,要麼具有誤導性。那麼,它是否合適呢?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如此閱讀怎會悅讀
    /晨報記者 陳徵 (圖1)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