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北大學者認為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

2020-12-06 搜狐網
  北大學者發表「四大名著並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熱議。圖為小學生在媽媽陪同下讀《水滸傳》。(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參考消息網10月1日報導臺媒稱,大陸民間有一說「少不看水滸(或紅樓),老不讀三國」,不過很多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都接觸過四大名著裡除了《紅樓夢》之外的簡略版本;而四大名著更是大陸高中、大學入學考的必考篇目,不僅要讀還要記住故事細節,否則拿不了分數。

  四大名著大陸學生從小考到大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9月30日報導,以《水滸傳》為例,之所以能出現在大陸中學課本,只因被認為是「歌頌農民起義」。《水滸傳》最常考的是打虎英雄武松、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衝、花和尚魯智深等108條好漢的人物特色,以及智取生辰綱、醉打蔣門神等情節;連歇後語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李逵打宋江——過後賠禮等都是考點。

  報導稱,《三國》常考的也是人物,包括三絕(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獨行千裡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論及的3個人物,以及溫酒斬華雄、三顧茅廬、過五關斬六將、揮淚斬馬謖等情節出處;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赤壁之戰等。但最常考的莫過於《三國演義》豐沛的成語典故,包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及空城計等。

  《西遊記》除了唐僧師徒的人物特色經常出現於考卷外,以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膾炙人口故事當考題的頻率也很高。連《紅樓夢》的相關考題也不少:「『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分別指誰?(林黛玉、薛寶釵)」、「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代表人物是誰?(晴雯)」……無怪有論者表示,若認為孩童不適合看四大名著,先將其自應試教育中驅離再說吧!

  北大學者:成年人的經典,不是孩子的經典

  報導稱,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近日發表觀點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發熱烈討論。不只如此,他還表示《詩經》、《楚辭》、《史記》太艱深,唐詩宋詞不好懂,《聊齋志異》全是鬼故事,孩子聽了可能會做噩夢;至於《說唐》、《說嶽全傳》、《七俠五義》之類更是等而下之。

  秦春華日前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文章,表示給6歲女兒講《三國演義》裡的「蔣幹中計」,沒想到妻子提醒他故事太複雜,且「騙來騙去的事」孩子聽多了不好。他開始反思:「四大名著」真的適合孩子讀嗎?

  秦春華說,《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在中國家喻戶曉,他自己也從小聽著長大。然而,《水滸傳》滿是打家劫舍,《三國演義》充斥陰謀詭計,孩子不辨是非,易受影響,確實不適合。

  報導稱,再從教育角度看,《紅樓夢》揭示世情人生,又有不少關於性的描寫,似乎也不利於兒童閱讀。至於《西遊記》各類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情節曲折動人,理應最適合孩子;但秦春華認為《西遊記》講佛法和人生,遠非孩子能理解,「濃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適合孩子閱讀」。

  秦春華說,就連《詩經》、《楚辭》、《史記》及唐詩宋詞等,這些文學經典的確是經典,「但都是成年人的經典,不是孩子的經典。不是所有年齡階段的人都該閱讀同樣的經典。」他還認為,該讓孩子讀更多現代及當代中文經典名著。

  報導稱,該文發表後引起熱烈討論,才一天在某家媒體微博帳號的相關討論即已超過4000條,轉發2000餘條。網友觀點並不統一:有人認為要培養小孩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是一味引導;但也有人認為小時候被逼著看名著,很痛苦,什麼年齡就應有什麼樣的思考。

  文化學者朱大可表示,四大名著之所以擁有強大的傳播力量,是因為它們投射了民眾的基本欲望,如《水滸傳》的造反情結,《三國演義》的忠義和忠君情結,《西遊記》的超人情結,《紅樓夢》的戀母情結。他認為除了《西遊記》可適度放低年齡,其他3部都「少兒不宜」。

  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也贊成,《西遊記》可以讓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閱讀,打開想像力;但另外3本孩子讀了也沒關係,「現實比文學著作更複雜,像《水滸傳》就可挑著看,不必當成洪水猛獸。」

  文化評論人解璽璋認為問題不能一刀切,不同孩子特點不同,像早熟孩子也可以讀《紅樓夢》,「讀書不要過多限制,要相信讀者的判斷力和吸收能力」。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61001/1326265.shtml report 2265 北大學者發表「四大名著並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熱議。圖為小學生在媽媽陪同下讀《水滸傳》。(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參考消息網10月1日報導臺媒稱,大陸民間有一說「

相關焦點

  • 北大學者: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看,某些國外經典也不適合
    倘若「蔣幹中計」不適合孩子聽,那麼三國裡的其他故事呢?再往深裡想,書店裡形形色色各種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滿目,家長一摞一摞搬回家讓孩子讀,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可是,「四大名著」真的適合孩子閱讀嗎?四大名著或並不適合孩子閱讀先來看《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 「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
    您認為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如果不適合,您認為是否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改編四大名著?您認為適合孩子閱讀的經典是什麼?    我們拉出一張「教育圓桌」——jiaoyuyuanzhuo@sina.cn,等你發言。
  • 別用成人視角爭論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閱讀
    此前,一篇名為《四大名著或不適合孩子》引起廣泛熱議,圍繞「四大名著」的閱讀問題再掀波瀾。不少論者不認同作者的看法。最近,鄭州外國語中學高三學生對此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呼籲「請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決定讀什麼樣的書……」(10月17日《中國青年報》)  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在近段時間內一直飽受爭議。
  • 孩子不適合讀四大名著?高中生駁北大學者:現實中的低俗更甚
    作為一個十八歲的已經長大的孩子,我想對此發表一些看法。我以為判斷一本書是否適合孩子閱讀的標準有四:一為內容帶來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二為文字本身造成閱讀障礙的大小;三為對孩子的吸引力;四為正面影響的大小。秦春華老師的觀點認為,四大名著及不少古代經典都存在負面內容,同時文字本身較為晦澀,所以不能說其合適。我不認同這種觀點。先說內容。
  • 講點策略 四大名著其實適合孩子閱讀
    9月26日,秦春華老師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文,他認為四大名著不一定適合孩子——特別是小孩子閱讀,四大名著半文半白,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史記》《楚辭》《詩經》太過艱深……  四大名著等古典名著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看來,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學名著適合孩子們閱讀,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閱讀時,策略也不同,必要時可以做適當的改編。
  • 我們不適合閱讀「四大名著」嗎
    一方面,孩子讀一些書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另一方面,家長老師斟酌損益憂心忡忡,生怕孩子讀到不合適的內容。作為一個十八歲的已經長大的孩子,我想對此發表一些看法。    我以為判斷一本書是否適合孩子閱讀的標準有四:一為內容帶來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二為文字本身造成閱讀障礙的大小;三為對孩子的吸引力;四為正面影響的大小。
  • 專家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網友熱議
    @新京報 最近,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說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專家列了這些原因……大家來看看:①談《水滸傳》:裡滿是打家劫舍,落草為寇,佔山為王。這樣的價值觀和精神內涵,對於成年人來說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況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響的孩子。③談《西遊記》:書中隨處可見「修持」「菩提」「元神」「禪心」等字樣,蘊涵著濃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適合孩子閱讀。
  • 清華北大學霸都在讀的精裝四大名著,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同時,從小...
    隨著新一學年的開學,不管家裡有沒有即將高考的孩子,大家都主動或被動的接收了很多與高考相關的信息,比如今年隔壁家去了清華,隔壁的隔壁去了北大。。。。。。 精裝版四大名著(4冊) 適合年齡:5歲以上 學霸們的愛好,總是驚人的相似。 浙江文科狀元求芝蓉也是一名書蟲,媽媽是一名醫生,家裡常備有很多的名著和各類圖書。
  • 高中生駁北大學者:與現實中低俗內容相比,四大名著何其大雅
    9月26日,北大考試院院長秦春華發表了一篇文章,說「四大名著」並不適合兒童閱讀。《水滸傳》滿是打家劫舍,《三國演義》中充斥了陰謀詭計,《西遊記》裡蘊涵著濃重的佛教色彩,《紅樓夢》大講「色空幻滅」。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這一問題隨即在網絡引發熱烈討論並持續發酵。
  • 中青報刊文駁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不同年齡段可適當改編
    中國青年報10月10日消息,9月26日,秦春華老師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文,他認為四大名著不一定適合孩子——特別是小孩子閱讀,四大名著半文半白,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史記》《楚辭》《詩經》太過艱深……四大名著等古典名著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魏昕:四大名著不是閱讀的「攔路虎」
    近日,一篇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有的認為要培養小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有的則表示支持。作者秦春華表示,四大名著或許並不適合孩子閱讀。不少專家學者也因此提出了對於閱讀教育的一些看法。(9月27日搜狐新聞)    四大名著實屬經典,對不少人的成長都頗有影響。
  • 孩子真的不應該看四大名著?利弊要分清
    在人生必讀書目中,四大名著被列在其中。但多大年紀能讀這四部名著呢?小孩子應該看嗎?這一直是有爭議的。四大名著適合兒童閱讀嗎?中國青年出版社發表了一篇由北京大學學者撰寫的長篇文章,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兒童閱讀。其中的一些內容要麼無法理解,要麼具有誤導性。那麼,它是否合適呢?
  • 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兒童評書講古典還練嘴皮子
    9月底,有北大學者指出,古典四大名著不適合兒童閱讀,「三國」爾虞我詐、「水滸」打家劫舍、「紅樓」容易產生誘惑、「西遊」又涉及太多宗教奧義。該學者認為:「經典是成年人的經典,並不是孩子的經典。」   天天給孩子們講經典名著的嘉慶卻不這麼覺得:「四大名著確實有一些不適合兒童的細節,但咱們不能因噎廢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就行了?」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
    /晨報記者陳徵   東方網2月5日消息: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   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
    記者 陳徵 攝  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  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四大名著 寒假 紅樓夢 讀書筆記...
    /晨報記者陳徵  東方網2月5日消息: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  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小學六年級,課外閱讀要求100萬字!四大名著,孩子看不進怎麼辦
    進入中學階段,對於課外閱讀不僅在字數上提升,要求每學年不少於260萬字,同時,還要求學生每學年至少讀三本世界名著。提到世界名著,大家腦海中瞬間想到的一定是中國的四大名著,這套經典叢書在小學,就已經是語文老師經常念叨的對象,也是老師要求學生應該閱讀的重要書籍。
  • 對話北大考試院長:四大名著初中再讀可能較合適,到高中更好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 視覺中國 資料圖近日,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發表文章《「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文章中,秦春華提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國外經典不適合孩子看:《水滸傳》裡滿是打家劫舍,落草為寇,佔山為王;《三國演義》中充斥了陰謀詭計,權術心機,爾虞我詐;《西遊記》蘊涵著濃重的佛教色彩;從教育的角度看,《紅樓夢》也不一定適合孩子閱讀,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如此閱讀怎會悅讀
    /晨報記者 陳徵 (圖1)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四大名著》少兒不宜?鄭州一高三學生發聲
    一文之後,不少人不認同秦春華的看法,甚至有人認為「少兒不宜」限制了學生自由閱讀。對此,本報於10月10日AⅡ02版刊發了《四大名著真的「少兒不宜」?》一文。而就在近日,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高澤林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寫出《我們不適合閱讀「四大名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