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落選《唐詩三百首》的唐人名作,每一首都熠熠生輝

2020-12-11 詩詞茶座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歷代詩詞的選本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唐詩三百首》了。

清代乾隆年間,當過中學教師(縣學教諭)不甘於安享晚年的孫洙(蘅塘退士)有感於《千家詩》「工拙莫辨」,選編了《唐詩三百首》。此書選入75位唐代詩人、2位無名氏的詩作共310餘首。因篇幅適中,選詩精當,歷來受到大眾的喜愛,成為歷代唐詩選本中流傳最廣的一種。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哈姆雷特,選編者難免帶有自身的鑑賞好惡,自然會造成一些偏頗。而且,好的唐詩絕不止三百首,儘管《唐詩三百首》堪稱教科書式的選本,但仍留下不少遺珠之作。

01虞世南:蟬丨「漸開唐風」的初唐詩人詠物名作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本詩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具有濃鬱的象徵性。一、二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全詩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其後又有駱賓王、李商隱寫了詠蟬詩,不能不說是受此詩的影響。

02王勃:滕王閣詩丨與《滕王閣序》雙璧同輝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初唐才子王勃的《滕王閣序》固然是膾炙人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經典的寫景名句,而該序末尾的《滕王閣詩》同樣與是與正文雙璧同輝的好詩。

03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丨孤篇壓全唐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張若虛存詩僅2首,無集流傳於世。此詩被評為「孤篇壓全唐」。大學者聞一多也給予了「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高度評價。

04王維:鳥鳴澗丨中國詩美的代表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本詩堪稱中國詩美的代表。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詩人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著的景物,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勾勒出一蝠「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

05王昌齡:採蓮曲二首丨歡快自在的青春小調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清水芙蓉,紅顏少女。青春、健康、美麗,有著沈從文筆下翠翠那種健壯、活潑、野性的氣息。這種短、平、快的詩歌,在唐人絕句中較為常見,一時挑花了眼是可以理解的。

06杜甫:春夜喜雨丨通體精妙的寫雨名篇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開頭便用一個好字來讚美雨。既是好雨,作者由衷地感到喜悅,也就成了喜雨。因為雨的來臨,黑雲壓城,船上的燈火較為明亮,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當萬物就得到潤澤,花兒肆情綻放,美麗的錦官城顯得更加多姿多彩。全詩不見喜字,卻處處扣住喜字。紀大菸袋(紀曉嵐)評云: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

07杜甫:秋興八首丨老杜七律的扛鼎之作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老杜的七律,特別是他晚年的七律,就像金庸小說裡的掃地僧,內力深厚,讀來仿佛能感到一股渾融而又綿綿不絕的真氣。作為一個喜歡老杜之人,蘅塘退士選了那麼多杜詩(選詩數量第一),而不選《秋興》,似乎有點令人費解。

08李賀:雁門太守行丨被拉黑的詩人名作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畢竟是做過「中學教師」,蘅塘退士選詩以大路貨、正能量為主,有意避開了劍走偏鋒的「怪才」「詩鬼」李賀、晚唐才子羅隱之流,真是難為孫先生一片「花季護航」的苦心。

09賈島:題李凝幽居丨「推敲」典故的來源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我們常說文章要仔細推敲,而「推敲」的典故卻來源於本詩。賈島是苦吟派詩人,以詩境悽苦著稱,本詩只是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卻以簡練質樸的語言,道出了人所未道的境界,顯得別具韻致。

10許渾:鹹陽西樓晚眺丨大唐慘澹的輓歌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許渾是晚唐詩人,擅長近體詩。此時的大唐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鹹陽古城樓觀賞風景,慘澹滿目,起不勝悲涼之感。景別致而悽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作為懷古登臨的佳作,為大唐送上一曲慘澹的輓歌。

此外,落選唐詩三百首的還有李白的《獨坐敬亭山》《鸚鵡洲》,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王維的《辛夷塢》,劉禹錫的《秋詞二首》《竹枝詞》,高適的《別董大》,李商隱的《晚晴》等名作……每一首都熠熠生輝,堪稱唐詩中的上佳之作。

朋友們,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呢?咱們評論區見!

誰是七絕聖手?他的這十首七絕,簡直是唐詩中的神品

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冷門七絕,同樣精彩紛呈

相關焦點

  • 十首落選《唐詩三百首》的名作,每一首都熠熠生輝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歷代詩詞的選本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唐詩三百首》了。 清代乾隆年間,當過中學教師(縣學教諭)不甘於安享晚年的孫洙(蘅塘退士)有感於《千家詩》「工拙莫辨」,選編了《唐詩三百首》。此書選入75位唐代詩人、2位無名氏的詩作共310餘首。
  • 4首沒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經典,每首都是千古名作,沒選是損失
    對於整個唐詩整理統計地比較全的當屬在康熙年間編校的《全唐詩》,共收錄了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面對這般數量的《全唐詩》,基本很少有人能夠通讀,大家一般所看的都是各種不同的唐詩選本,而其中最流行且最被家喻戶曉的就是《唐詩三百首》。
  • 李賀水平最高的三首詩,首首都是絕唱,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唱天下白」,毛主席都曾引用到自己的詩歌中。李賀的詩有以下幾篇是最為大家熟知的,邊塞詩《雁門太守行》,詠史詩《金銅仙人辭漢歌》,飲酒詩《將進酒》。波詭雲譎的畫面,寫出了戰爭形勢的風起雲湧,整首詩歌中都塗抹著一片沉重的色彩,瀰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但是在這種壓抑中,又湧動著一種熱血報國的情懷。同樣是邊塞詩,王昌齡的絕句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與李賀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王昌齡雄渾豁達,李賀卻是雄渾中帶著詭譎。
  • 唐人絕句的4首壓卷之作,每一首都能與王昌齡的《出塞》一爭高下
    七言絕句,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關於唐代詩歌藝術成就最高的詩人,向來都非常一致地認為是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並列第一。但關於唐代詩人的七絕,誰才是真正的壓卷之作,卻是古典詩歌評論中一直爭論不下的問題,明清兩代爭論了幾百年。詩歌評論家們各有各的看法,一般都認為成就最高的是李白,其次是王昌齡。
  • 《唐詩三百首》,是最美的唐詩啟蒙,它的作者卻默默無聞
    自唐朝以來,歷代的唐詩選集就不下百餘種,其中不乏王安石這樣的大文豪編纂的版本,但要論流傳度和影響力,自《唐詩三百首》問世之後,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其編選者蘅塘居士,許多人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就這樣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他編選的《唐詩三百首》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
  • 《唐詩三百首》五首五言古詩,每一首都是千古名篇
    《唐詩三百首》五首五言古詩,每一首都是千古名。起首兩句,警拔新穎。在外為官的人對於歲月的推移,景物的變化,總是比較敏感。接著四句,是寫早春的景色,十分貼切。最後兩句,與首句呼應,也扣緊一個「和」字。《雜詩》沈佺期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在返回洛陽的途中,他有感而發,寫下了生平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名為《金銅仙人辭漢歌》。2.後來人們常用這「金銅仙人」指代朝代的興亡更迭,李賀的這首詩便是基於這一歷史背景。當時的唐朝經歷了「安史之亂」後每況愈下,而李賀作為宗室後裔,面對家族和王朝的日益衰微,心中自是不平。
  • 《唐詩三百首》李白六首五言律詩,精美絕倫,每一首都很經典!
    《唐詩三百首》李白六首五言律詩,精美絕倫,每一首都很經典。《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詩中有晝景,有夜景,可見船在荊門停了一宿以上。此詩妙在境界開闊,而又對仗工整。《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 《唐詩三百首》中最特殊的三首詩,一首民謠、一首怪詩、一首絕唱
    《唐詩三百首》是歷代數百種唐詩選本中普及最廣的一個選本,其編修的本意是取簡去繁、分門別類,專選唐人經典且膾炙人口之作,以便記誦學習,使之成為合適的家塾教材。《唐詩三百首》中共收錄了唐代77位詩人的311首詩作,分五言七言,體裁上再分為古體、樂府、絕句、律詩,乃成七卷。
  • 《唐詩三百首》中最特殊的三首詩,一首民謠、一首怪詩、一首絕唱
    《唐詩三百首》中共收錄了唐代77位詩人的311首詩作,分五言七言,體裁上在分為古體、樂府、絕句、律詩,乃成七卷。這三百餘首經典唐詩中,大多都是名家名作。比如詩聖杜甫就有38首詩作入選,李白、王維、李商隱都有二十多首入選,其餘如王昌齡、孟浩然、白居易、杜牧等等名家不勝枚舉。
  • 《唐詩三百首》版本無數,我只推薦這一本
    市面上的《唐詩三百首》多到數不勝數,但是有很多號稱「唐詩三百首」的書,其實都不足300首,有的甚至不到 在歷代文人選編的大量唐詩選本中,公認最好的是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選入75位唐代詩人、2位無名氏的詩作共310首。
  • 《唐詩分類品賞》:「打撈」《唐詩三百首》的「遺珠」
    《唐詩分類品賞》稱得上「匠心獨運」,它首屈一指的特點便是「新」,此種「新」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融合半生所學和人生真見的「推陳出新」。  關於唐詩最經典的、「教科書式」的選集,當推清代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 《唐詩三百首》中五首著名七言律詩,每首都有一句千古名言
    《唐詩三百首》中五首著名七言律詩,每首都有一句千古名言《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嚴羽《滄浪詩話》評曰:「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昔人:指騎鶴的仙人。黃鶴,一作「白雲」。悠悠:長久。這幾句詩的意思是:昔日的仙人已乘坐黃鶴飛去了,此地只剩下一座著名的黃鶴樓。黃鶴一經飛去,便再也不飛回來了,而黃鶴樓上空的白雲,卻千載不去,長久飄蕩著。後人常引用這四句詩來抒寫黃鶴樓思古之幽情,或只引前兩句來表達人已離去,此地空留的感慨。
  • 《唐詩分類品賞》:另一種「唐詩三百首」
    月第一版,48.00元  皇皇《全唐詩》近五萬首,蔚為大觀。中國人最熟悉的選本莫過於清朝蘅塘退士編選的風行二百餘年的《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口碑極好,是唐詩啟蒙當之無愧的首選。可是,且不論任何一種選本本身都會有局限性,就其後果——大多數中國人只知有《唐詩三百首》,不知《全唐詩》為何物而言,也有掛一漏萬、罔顧其他唐詩之美的遺憾。
  • 十首經典七言絕句,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今天,為大家介紹十首經典的唐詩七絕,每一首都流傳千古,每一首都值得我們背下來。這首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後世有評論家認為這首詩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 唐詩裡最孤獨的三首詩,每一首都把孤獨描寫到了極致!
    例如我們每天日常的生活用語中,有很大部分的詞彙,那都是來自於唐詩裡的詩句,譬如」青梅竹馬「、」壯志未酬「、」曾經滄海「等等,這些成語,那都是來源於唐詩,而且我們每天都會使用,所以說唐詩對於我們的生活太重要了。那麼閱讀唐詩,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會有著意外的收穫,不僅能夠從唐詩中,學會更多的東西,也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唐詩三百首》  相對全面,但編選比較保守  選者孫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進士。自序選詩原則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詩》,選膾炙人口之作,作為家塾讀本,確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共選77家,詩302首。
  • 典藏禮盒版唐詩三百首,簡明易讀,膾炙人口
    市面上的《唐詩三百首》多到數不勝數,但是有很多號稱「唐詩三百首」的書,其實都不足300首,有的甚至不到100首!他不以狹隘的個人標準選詩,多選簡明易讀、膾炙人口的名家名作,而且題材豐富,權威性強,體例合理。面世後很快就風行海內,幾乎家有一冊,人人誦讀。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雖然是公認最佳,但並非盡善盡美,仍留下不少遺憾。
  • 唐詩三百首 | 《黃鶴樓》崔顥
    不僅在古代它就風頭一時無兩,甚至到了近代,尤其到了現代,這些年,這首詩的風頭也是更加強勁,在各種唐詩排行榜,甚至是最近的以大數據作為分析的唐詩排行榜中,都名列魁首,這就是崔顥的那首名作——《黃鶴樓》。詩云:「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唐詩三百首的選編來源
    在前人的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筆者綜合各方的觀點,將唐詩三百首的歷史發展及其內容特點做成一個系列。力求精簡充實,富含營養。本期是唐詩系列的第一期,將對於唐詩三百首的產生的歷史淵源及其選本變化做一定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