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

2020-12-09 大茶經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

中國佛教的發展得以傳承和弘揚,禪宗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原因主要能適應於時代的變遷,適應於社會的思想文化改革,以愛國愛教的思想逐步滲透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那麼禪宗到至今一共傳承了幾代呢?是否是從達摩初祖到六祖惠能呢?根據六祖《壇經》記載,禪宗法脈傳承有不一樣的說法。

四祖禪院臘梅圖

關於禪宗的傳承幾代,歷史上在六祖即將圓寂時《壇經》中就有記載。

六祖《壇經》弟子問六祖原文:問曰:未知從上佛祖應現已來,傳授幾代?願垂開示。

師云: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今以七佛為始,過去莊嚴劫毗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是為七佛。已上七佛,今以釋迦文佛首傳。第一、摩訶迦葉尊者,第二、阿難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優婆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彌遮迦尊者,第七、婆須蜜多尊者,第八、佛馱難提尊者,第九、伏馱蜜多尊者,第十、脅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馬鳴大士,十三、迦毗摩羅尊者,十四、龍樹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羅睺羅多尊者,十七、僧伽難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鳩摩羅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二十二、摩拏羅尊者,二十三、鶴勒那尊者,二十四、師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師,三十、僧璨大師,三十一、道信大師,三十二、弘忍大師,惠能是為三十三祖。從上諸祖,各有稟承。汝等向後,遞代流傳,毋令乖誤。

禪宗四祖道場

譯文:弟子們問:不知從最早佛祖應身現化以來,已經共計傳授了多少代了?希望大師給予開示。

六祖惠能說:「從遠古的佛應身出世,已經無數無量,不可計算了。現在就以七佛為開始算吧,在過去世的莊嚴劫中,有毗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今賢劫中,有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這就是所說的七佛…………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師,三十:僧璨大師,三十一:道信大師,三十二:弘忍大師,一直到我惠能是第三十三代祖。從上面所說的諸位祖師,都各有所稟承。你們以後也要代代相傳,不可有誤。」

而在《景德傳燈錄》等祖錄中也有相關記載,禪宗以七佛、二十八佛為教祖。而後在中國有七佛山裡的七佛寺也因此而來。

如果按惠能大師所說,共有三十三代祖。倘若按中國禪宗歷史文化,禪宗歷史是從達摩到中國才故有了「禪宗」名號,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是主張頓悟法要「見性成佛」自初祖達摩祖師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以至於有許多人認為,禪宗是中國化後的漢傳佛教。

禪宗四祖

所以,在中國禪宗關於祖代的故事有不少,除了從最早印度開始到惠能大師的三十三代及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的兩個說法外。故有稱馬祖道一為七祖的說法,雖然達摩祖師的衣缽為證物,但他的史績在歷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對於中國禪宗的傳承,相信很多人解後會有不同的疑問或看法,如果有經常到寺院的佛學者,包括七佛在寺院都有不同的布陣排放。

相關焦點

  • 《六祖壇經》與禪宗 一
    《六祖壇經》與禪宗 一為什麼我說六祖惠能堪稱東方如來呢?六祖39歲時,步行十多天從翁源到廣州的光孝寺,請印宗長老為他落髮,正趕上印宗大師在為大眾說法。當時印宗長老相當於現在廣東省佛協會長,堪稱長老。當長老講到「法身如如不動,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法身」時,六祖惠能說了一句:「請問長老,法身無相處處為相,那化身又是以何為相呢?」印宗長老回答說:「以眾生相為相。眾生需要什麼相,就以什麼相去度。」六祖笑了笑,印宗長老即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心想:莫非此人即是拿到五祖所傳衣缽之人?於是便問六祖是「何許人」。六祖毫不掩飾地說:「我就是拿到五祖衣缽的惠能。」長老心頭一驚:果是此人!難怪對我一笑。
  • 六祖壇經,文化的傑出代表,禪宗,壇經,六祖慧能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壇經,禪宗大師說:「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這裡所指的禪,是指由六祖慧能創立的禪宗。為什麼六祖創立的禪宗能代表中國佛教的特質呢?這跟六祖的創新精神不無關係。《慧能評傳》中也說:「慧能開創的禪宗南宗是中國佛教史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禪宗派別,也是中國化最為典型的佛教宗派,它不僅發展為中國禪宗的惟一正宗,而且幾成為中國佛教的代名詞。」學者也說:「隋唐佛教宗派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民族佛教格局的基本確立------到唐未五代,奉慧能為六祖的南宗逐漸發展為禪宗的主流。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禪宗嗣法的第六代祖師,一氣呵成,見性成佛
    而六祖慧能卻以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身份,反其調而唱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千古絕唱。至今,在佛教界,思想界仍一直為之傳誦。在當時此頌一出,便得到了獨具慧眼的弘忍大師的印可,並馬上傳與衣法,成為了禪宗嗣法的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便馬上離開了寺院,後來很多人得知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惠能大師之後,心裡都不服氣,都去追趕。
  • 佛教傳奇,六祖《壇經》記載惠能大師的預言,得以確認?
    其中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其一,我們先不說他對中國佛教興盛的偉大功績。就在六祖惠能大師即將去世時,六祖就提前告知弟子們,今後所要發生的事跡。其中六祖告訴弟子們他去世七十年後,會有兩位菩薩,一位在家居士,一位出家僧人,來大興宗教,這也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疑問和猜測。
  • 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六祖壇經》傳世,中土唯此一人
    六祖慧能大師(公元638-713年)俗姓盧,祖籍範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瑫,後徙居到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慧能禪師為佛教禪宗三十三祖,中國禪宗第六祖。後人把慧能禪師的教言編成《壇經》流傳於世。慧能大師門下弟子很多,其中著名者,有青原行思禪師、南嶽懷讓禪師、荷澤神會禪師、南陽慧忠禪師、永嘉玄覺禪師等,得法後都各成一家。南嶽數傳後衍為臨濟、溈仰二派,青原數傳後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派,形成禪宗五派法流,稱「一花開五葉」。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皆被焚」等語,似宋遼時期此書已入經錄。現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諸本集成》,匯集各種版本《壇經》十一種。
  • 真身不腐思想不朽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
    漫天紅雪中,達摩開示,以心印心,衣缽傳承,慧可成為中國禪宗二祖。「斷臂求法」也許是個傳說,但是傳承衣缽出現刀光血影應該是真實的,反映了佛法正統傳承和世俗一樣,也會起紛爭。禪宗衣缽就這樣在中國開啟了傳承之路。傳到六祖之後,作為信物的衣缽再也沒有往下傳,但是禪宗法脈繼續暢通無阻地往下傳。
  • 《六祖壇經》:六祖的一個決定,改變了他一生,也改變了禪宗歷史
    《金剛經》是禪宗極為重視的經典,而重視《金剛經》的傳統,正是從五祖弘忍開始的。從初祖達摩以來,早年禪宗習慣以《楞伽經》為開示的經典。這一傳統,到五祖時發生了轉變,而且從此一直延續下來。六祖從客人那裡聽到這裡,他做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決定。
  • 《六祖壇經》簡介
    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佛教禪宗祖師惠能說,弟子法海等集錄的一部經典。《六祖壇經》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六祖壇經》的中心思想是「見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論,「頓悟見性」的修行觀。所謂「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眾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 六祖惠能與《金剛經》
    說起佛教,就不能不提起一個人,那便是六祖惠能。六祖惠能的地位在中國佛教影響極其深遠,根據佛教的傳統,只有記敘佛祖釋迦牟尼言教的著作才能被稱為「經」,佛的弟子及後代佛徒的著作只能稱為「論」;而六祖惠能的《六祖壇經》是唯一一部被稱作「經」的(除佛祖之外)六祖惠能與《金剛經》有著非常深厚的關係。六祖惠能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由於家境貧寒,只得以打柴為生。
  • 從「碓房舂米八個月獲衣缽」淺談六祖惠能的創新思想——學習禪宗六祖文化心得之二
    終日乾乾 與時偕行 從「碓房舂米八個月獲衣缽」淺談六祖惠能的創新思想——學習禪宗六祖文化心得之二相傳,如來佛祖在靈山傳法,作拈花微笑,眾僧皆不解其意,惟迦葉尊者露出會心的笑顏,佛祖明白迦葉已經悟得其意,故把法傳與他,迦葉尊者便為禪宗初祖,闡揚如來教義為不立文字,以心傳心,這才是正眼法藏。
  • 《六祖壇經》與禪宗 二
    《六祖壇經》與禪宗 二世間上有這樣一個規律:凡是開山祖師創業時就興旺起來的道場或宗派,第二代還會興旺,到第三代就會衰落。所以世間人講:「窮,窮不過三代;富,富不過三代。」在生活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這種現象。禪宗被六祖惠能推到了頂峰,弟子們又將他推向了世界,徒孫們則拿著祖師爺的招牌喊:「祖師賣佛,徒弟賣祖師,佛賣法。」
  • 禪宗六祖惠能:15年的堅守,只為弘揚禪法,終得圓滿
    六祖惠能一首法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被五祖弘忍認為達到明心見性,得五祖親傳法脈,並密授禪宗的心法傳承和袈裟信物,以此來表明自己繼承其法脈,並謹記師父的教誨,在深山隱居15年,後為續佛慧命,傳承東山法門,成就了禪宗「一花開五葉」的一段佳話。
  • 來禪宗故裡——雲浮,尋訪六祖惠能的傳奇
    那麼,不妨就在這個時刻,去禪宗故裡——雲浮,來一次禪修旅行,尋訪六祖惠能的足跡,感受禪宗文化。在看到惠能寫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後,便認定惠能已得到佛教真諦,於是把達摩大師傳下的佛祖衣缽交予惠能。完成授業後,為避免其他弟子的迫害,惠能連夜晚趕回嶺南,後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 六祖壇經|以惠能為師
    六祖惠能講完《自性真佛偈》,對眾弟子說,你們各自好住。我滅度之後,不要像世俗一般悲傷哭泣,身披孝服,讓人弔問,這並非是我的弟子,也並非是我教授的正法。只要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
  • 六祖故鄉新興上演粵劇《六祖惠能》紀念六祖誕辰
    原標題:六祖故鄉新興上演粵劇《六祖惠能》紀念六祖誕辰 圖為粵劇《六祖惠能》晚會。 黃耀輝 攝 圖為粵劇《六祖惠能》晚會。黃耀輝 攝   中新網雲浮3月26日電(黃耀輝 何勇)以大型粵劇《六祖惠能》晚會形式拉開六祖故鄉廣東新興紀念六祖誕辰1377周年禪意文化系列活動,到記者26日晚發時止,晚會仍在進行中。   新興是「六祖故裡·中國禪都」,也是禪宗六祖惠能的出生地、圓寂地。據六祖故鄉國恩寺方丈釋如禪介紹,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部經書《六祖法寶壇經》也輯錄該地。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歷千年而不衰
    六祖禪的重要位置,突出衝破傳統佛教的一些框框條條,以直入人心,明心見性,頓悟法門,為禪修的方法。可是很多人認為,六祖創立的南宗禪,卻是不拜佛、不讀經、不坐禪,後來發展到呵佛罵祖。惠能並非不拜佛、不讀經、不坐禪,他主要是要人們破除對那些泥塑木雕佛像的迷信,提倡解放思想,從自覺精神中去覺悟人生。
  • 禪宗六祖惠能的辯才
    《壇經》在禪宗的地位大概相當於《論語》在儒家的地位,它也是有史以來由中土中人著述的唯一一部被稱作「經」的佛教典籍。《壇經》在中國文化史的地位非凡,它橫空出世,標誌著禪宗完成了在中華大地的本土化改造,也標誌著禪宗吸納了儒家思想,完成了二者的融合。往後佛教在中華大地傳承,禪宗最盛,《壇經》功不可沒。
  • 二月初八,紀念禪宗六祖惠能大師
    農曆二月初八,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出生日,惠能大師開創了中國禪宗光耀千秋的輝煌局面,六祖廣傳禪法,他的言行語錄由弟子整理而成《六祖法寶壇經》,這是中國僧人中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作品。五祖知道他已徹悟,正式付囑衣缽和法脈,確立為禪宗六祖,並叮囑:「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於是六祖隱遁獵人隊十五載,韜光養晦,保任除習,一日思維:「時當弘法,不可終遁」,才開始出山弘法,說法三十七年,至七十六歲圓寂,從此禪宗大振。
  • 六祖壇經:五祖的這一句話,讓六祖慧能大徹大悟,改變了禪宗歷史
    這就是六祖惠能那首石破天驚、傳頌千古的偈子。許多人由此得出結論,認為永明延壽貶低禪宗,褒揚淨土。事實是這樣嗎?其實這是一種沒有領悟到延壽禪師良苦用心的誤解。延壽是禪宗一花開五葉中法眼宗的第三代祖,是禪宗的嫡傳,怎麼可能貶低禪宗呢?   那麼為什麼他會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原因很簡單,那種可以通過禪宗法門頓悟的上上根器的人,世間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淨土的這種修行更適合普羅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