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吳湖帆:書畫界的標杆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藏家 吳湖帆

錢希同 吳湖帆像 丁亥(1947年)

編者按:吳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駿,後更名萬,字東莊,又名倩,別署醜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作為畫家,早年與溥儒被稱為「南吳北溥」,後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在畫壇有「三吳一馮」之稱。作為收藏家,與錢鏡塘同稱「鑑定雙璧」。

黃公望《剩山圖》、吳鎮《漁父圖》、文徵明《玉蘭花圖》、董其昌《畫禪室小景》……這些知名大作,都曾是他的囊中之寶。今年上半年上海博物館舉辦「吳湖帆書畫鑑藏大展」門庭若市,不過半年,最近上海油雕院舉辦的「吳湖帆文獻展」依舊人氣滿滿。吳湖帆是書畫界的一種標杆,更是鑑藏界的巨眼明星。近日《吳湖帆年譜》的面世,又為研究吳湖帆提供了依據。

本期鑑藏版將為讀者朋友們帶來這樣的一位收藏大家,他天資聰穎、眼力無雙,但生活中的他,在家是貓奴暖男,也是「寵妻狂魔」;在外交友甚廣,更豁達幽默。他大膽剛正,對於贗品從無情面;他又溫潤細心,為每一件藏品裝冊制盒,現浙江博物館藏的黃公望《剩山圖》依舊盛放在他親手製作的囊匣之中……這樣的一個吳湖帆,是立體的,甚至真是可愛的。

吳湖帆 峒關蒲雪 1949年

梅景書屋「貓事」

吳湖帆、潘靜淑夫婦均是出名的「貓奴」,尤其是潘氏從小就愛貓。吳湖帆曾說:「夫人之愛貓入骨,自小即如此,其性喜也。」梅景書屋中曾養有金銀眼小貓兩隻,白獅貓一隻等名種貓。吳、潘除了養貓、愛貓外,兩人還收藏有古今畫貓作品約30餘件,其中有傳為後梁人李靄之、元人杜本、明人周之冕、孫克弘、清人惲壽平、潘恭壽、童鈺、沈銓、改琦、今人任預、徐悲鴻、汪亞塵等之作。

古人有傳說,凡在「金危危日」(即癸酉日,一說元月初五)畫貓,或懸掛貓畫,有避火、生財、鎮鼠等祓除不祥諸事之效。故吳、潘二人非常相信此說,並對涉及貓題材的器物與畫作等,均愛屋及烏,視為祥瑞。後來顧抱真也延續了潘靜淑愛貓養貓的習好。

吳湖帆與張大千

在海上畫家和鑑藏家中,吳湖帆是張大千最為看重的友人之一。兩人不僅經常交換自己的藏品,而且還相互為對方的藏品友情題跋。至於張大千偽贗南宋梁楷款《睡猿圖》而騙得吳湖帆「重金」,實屬是無意之中的誤傷。在吳湖帆70歲生日時,張大千特地從巴西寄來一幅潑墨荷花圖,祝賀友人古稀壽辰。吳湖帆似貴胄公子,張大千似江湖遊俠。兩人雖然情同兄弟,但各自後半生的命運卻是迥然有別。

吳湖帆與錢鏡塘

吳湖帆與錢鏡塘訂交的具體年月不詳,大約是上世紀30年代末期。兩人結識之後,吳帶錢進入更高層次的古書畫鑑藏圈子,當年曾有人為之不解。吳回答說:「你們不認識他,怎麼算得上是收藏家?」在40年代中後期,吳、錢兩人交往更為密切,錢收藏的古書畫真跡精品,絕大多數由吳湖帆題籤。錢鏡塘後來成為上海第一大書畫商人,除了自己的勤奮、敬業和好學之外,有吳湖帆這樣一位「貴人」相助,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有稱二人為「鑑定雙璧」。

黃公望《剩山圖》

在吳湖帆收藏過的約500餘件古書畫中,《剩山圖》卷無疑最具傳奇性和知名度,而且入手亦屬於「撿漏」。也使他海上鑑定「一隻眼」的稱號,並非是浪得虛名。他因此極為自豪,在寫給陳子清的一封信中說:「鄒虎臣云:『畫中大痴乃書中右軍也,大痴《富春山居圖》乃右軍之《蘭亭》也。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只要此數語,已足以自豪矣。雖老龐亦奈我不了了。」老龐即龐萊臣(虛齋)。吳湖帆或許認為,在收藏《剩山圖》之後,他應該是「海上第一收藏家」,足以笑傲收藏界群雄了。

吳鎮《漁父圖》

吳湖帆《醜簃日記》1933年2月7日記載,《漁父圖》卷由張大千經手(中介),吳湖帆將所藏金代任君謨《古柏行》書法及元代王蒙、繞介書畫卷,另加5200銀元與人交換得來。吳鎮《漁父圖》卷是「雙胞胎」之作,龐萊臣也藏有一卷(今藏美國佛利爾美術館)。兩卷《漁父圖》均著錄於清初吳升《大觀錄》,龐藏本還著錄於清初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徐邦達認為兩卷《漁父圖》均為真跡,也有研究者認為兩圖卷真偽存疑,或是舊摹本。吳湖帆認為自己所藏本是「天下第一梅花道人真跡」,是梅景書屋「吳氏文物四寶之一」。今藏上海博物館。

張中《芙蓉鴛鴦圖》

吳湖帆《醜簃日記》1935年5月6日日記和圖上吳跋可知,《芙蓉鴛鴦圖》軸,是以800銀元加明人張復畫、周天球題引首「鳳笙明月」詩畫卷,從曹友卿手裡購得。此圖為清代乾隆帝舊藏,可能是乾隆賞賜臣子而流出內府。是元代畫家張中存世的三件真跡之一(另外兩件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曾參加1937年夏的上海市文獻展。今藏上海博物館。

文徵明《玉蘭花圖》

吳湖帆《醜簃日記》1938年5月7日記載,《玉蘭花圖》軸原紙破敗不堪,千瘡百孔,他人皆不敢購藏 ,後來吳湖帆以自畫三尺山水圖交換而得到。1940年前後,吳湖帆三尺山水畫潤格為160銀元,青綠則加倍。此圖最早刊印在1910年4月出版的《神州國光集》第14集。吳湖帆後來對《玉蘭花圖》進行了接筆(補筆)和補色,整舊如新,再現原貌。約上世紀50代初轉讓或贈予篆刻家、收藏家錢君匋。今藏上海博物館。

董其昌《畫禪室小景》

吳湖帆一生先後收藏有20幾件董其昌書畫,《畫禪室小景》冊被自稱為「梅景書屋所藏董畫第一」和「梅景秘寶」,而且認為「猶是明代初裝」,鈐有白文小印「董氏家藏」,此印可能是董其昌長子董祖和之印。購藏於1929年3月。董其昌的繪畫對吳湖帆影響甚大,他曾經說過:「董香光一洗宋以來刻畫之痕,變為豪放,可謂畫中之聖也。」他還沿用外祖父沈樹鏞的齋號「寶董室」。1933年44歲生日時,葉恭綽曾送給他一方據說是董其昌的「畫禪室」印。吳湖帆是近現代書畫家和鑑藏家中極少數真正懂得董其昌繪畫學術價值之人。今藏上海博物館。

郭熙《幽谷圖》及臨摹《幽谷圖》

今藏上海博物館的北宋郭熙《幽谷圖》軸,曾著錄於《宣和畫譜》、清初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先後為明代洪武內府、張孝思、清代梁清標、清乾隆內府等遞藏,清末至民國年間為江西廬山蔡金臺收藏,蔡借給友人曾熙鑑賞並請其題跋(見張善孖輯錄《大風堂存稿》)。1933年1月底,張大千攜此圖至上海給吳湖帆鑑賞,吳評價此圖:「絹本真跡,筆墨生動,百讀不厭」「飽看一宵,深幸眼福。」《幽谷圖》曾留在梅景書屋有半月之久,吳湖帆曾臨摹《幽谷圖》局部畫作一幅。

趙孟頫《山水三段圖》

此畫今藏上海博物館,吳湖帆分別題名為趙松雪(即趙孟頫)《秋林遠岫圖》、《江岸喬柯圖》和《江深草閣圖》,另卷末還附一幀傳為管仲姬《雙鉤竹》。吳湖帆對三段山水圖珍愛有加,拖尾紙上還分別請張大千、葉恭綽、沈尹默、陳定山、徐邦達、冒廣生、馮超然、周煉霞等寫詩題詠或鑑賞品評。但今有研究者認為,此所謂的趙孟頫或元人佚名《山水三段圖》,其實都是清代王翬(石谷)的偽託之作,與趙孟頫、王蒙或元人無關。後人無需對吳湖帆當年的「走眼」誤鑑大驚小怪或質疑苛責。世間從來就沒有不失誤的鑑定家和收藏家。

唐棣《雪港捕魚圖》

吳湖帆《醜簃日記》1939年3月13日記載,《雪港捕魚圖》是以300餘銀元從吳賓臣手裡購得。吳湖帆認為自己平生所見唐棣4件畫作均為絹本,唯《雪港捕魚圖》是紙本,而且「精彩尤出四本之上」。王季遷後來見到此圖也羨愛不已,席地觀賞,不忍移目。1985年3月25日,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小組對此圖的鑑定結論是:謝稚柳、楊仁愷:「真。」徐邦達、劉九庵:「舊臨本。」傅熹年:「清人偽本。」今藏上海博物館。

《四歐寶笈》

在吳湖帆收藏的諸多碑帖中,以《四歐寶笈》名氣最大。即宋拓歐陽詢4種碑刻:南宋拓《虞恭公碑》、北宋拓《皇甫誕碑》、南宋拓《九成宮醴泉銘》、北宋拓《化度寺》,其中尤以《化度寺》最為著名,且先後曾為沈樹鏞、潘祖蔭遞藏,似乎冥冥之中早已前世緣定,也是近世碑帖鑑藏史上少有的佳話。吳湖帆因此名自己的齋號為「四歐堂」。約上世紀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吳湖帆以2萬元價格將《四歐寶笈》售於上海文管會(今藏上海圖書館)。而當時的3千元,可以在上海市中心地段買到一棟帶天井和前後廂房的二層樓石庫門住宅。

(本版內容由「孤帆一片日邊來——吳湖帆文獻展」提供)

(責編:王鶴瑾、魯婧)

相關焦點

  • 藏家吳湖帆
    錢希同 吳湖帆像 丁亥(1947年) 原標題:藏家 吳湖帆   今年上半年上海博物館舉辦「吳湖帆書畫鑑藏大展」門庭若市,不過半年,最近上海油雕院舉辦的「吳湖帆文獻展」依舊人氣滿滿。吳湖帆是書畫界的一種標杆,更是鑑藏界的巨眼明星。近日《吳湖帆年譜》的面世,又為研究吳湖帆提供了依據。
  • 書畫界神仙眷侶:吳湖帆與潘靜淑
    近日在湖州藏友柏文祥先生那裡見一拜帖盒,拜帖盒材質為紅木,外用蘇繡真絲繡套包裹,甚為奢華。拜帖盒,是古代盛裝拜帖的盒子;「拜帖」起源於漢代,當時稱「名刺」;唐宋時謂之「門狀」,明清時期則叫「紅單」。古時的官員士紳、文人商賈往來拜訪中,拜帖是必不可少的信息載體。
  • 吳湖帆:近現代書畫鑑定學科的奠基者
    明代中晚期的士大夫以及書畫鑑藏家,則構成了整個明代的鑑藏主流與中堅,如吳湖帆舊藏趙雍《青影紅心圖》軸系文徵明、項元汴遞藏珍品。 而明末清初至乾隆(1733年)以前的書畫收藏,也延續了明代圍繞士大夫、書畫家與收藏家而展開的特點,尤於清初最為活躍,而書畫商之鑑藏活動幾乎亦與文人士大夫平分秋色。鼎革易祚後,江南藏品開始大量流向北方,呈收藏重心自南轉北之勢。
  • 吳湖帆與冼玉清--書畫--人民網
    琅玕館修史圖(國畫) 吳湖帆 廣東省文史研究館藏   朱萬章   兼具畫家和書畫鑑藏家雙重身份的吳湖帆(1894—1968)為著名學者冼玉清(1895—1965   由此我想到吳湖帆與冼玉清的交遊。關於兩人的訂交,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冼玉清既是一個學者,有《更生記》《流離百詠》《廣東鑑藏家考》《廣東女子藝文考》《廣東叢貼敘錄》和《廣東文獻叢談》等諸論著行世,同時也是一個書畫家和書畫鑑藏家。她與吳湖帆的往還,緣於共同的好友葉恭綽(1881—1968)的引介,當然更多的是基於相似的翰墨情趣與學術取向。
  • 吳湖帆的收藏與書畫文物遷徙的大時代(組圖)
    1915年,潘靜淑與吳湖帆結婚,《梅花喜神譜》被帶到吳家。那一年,也是這對志同道合的夫妻開始他們宏大收藏的開端,距今恰是百年。  作為江南畫壇領袖、居於上海的大藏家,吳湖帆的收藏曆程正是20世紀上半葉大時代裡文物輾轉漂移的縮影。  上海博物館「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展廳,元代吳偉《鐵笛圖》邊,呈現了吳湖帆「舊藏真定梁氏,旋入乾隆內府」的考訂。
  • 吳湖帆的收藏世界
    展品來源不僅包括吳湖帆家藏名跡,而且擴延至經其鑑賞的藏友秘籍,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當時海上藏家的群體面貌。  「原先公布的展覽中並沒有這一計劃,但在聽取館內外專家、學者意見後,今年再增加了兩個特展。一個是『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再一個就是現在開展的『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
  • 關於吳湖帆的「傳統」
    今年是吳湖帆誕辰120周年,上海近期舉辦了一系列紀念吳湖帆的活動,朵雲藝術館從4月20開始舉行「朱昌言藏吳湖帆書畫精品展」,其中部分精品還將出現在朵雲軒春拍上。上海煌傑畫廊前不久則邀請書畫界人士以及吳湖帆後人就「梅景書屋」師生作品進行了研討,以下是紀念研討會部分紀錄。
  • 吳湖帆的朋友圈
    翻閱《醜簃日記》會發覺,圍繞著梅景書屋的書畫收藏,主要有三類人物,一是像龐元濟、周湘雲、狄平子、譚敬、蔣榖孫、張蔥玉(珩)、孫伯淵、孫邦瑞等收藏界名人,不時出現在吳湖帆日常活動的記載裡。在那些把酒迎送、品鑑交往、古董流通之餘,尚可發現他身邊一些像沈尹默、葉恭綽、張大千、馮超然、沈劍知等書畫界人士,間或也會發表一些對於收藏觀念、時尚風向的看法。
  • 出神入化的書畫技巧之外,吳湖帆還有哪些「獨門秘笈」
    近十多年來,掀起了一股「吳湖帆熱」,先是在書畫圈、收藏圈,後又擴展到文化界。原因何在?新披露的吳湖帆上世紀30—50年代未出版的一批原始手稿提供了獨特的視野——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吳湖帆集創作、鑑藏與研究三位一體,不僅是繼吳昌碩之後領袖江南繪畫風尚的「畫壇盟主」,更是家藏宏富並在書畫鑑定領域具有絕對權威,他在詩、詞等傳統文化領域的成就以及其耀眼的朋友圈亦不容忽視。吳湖帆處於中國新舊交替的歷史轉折時期,他一生的歷程具有樣本研究價值。
  • 吳湖帆繪畫藝術探微
    文/陳含素吳湖帆54 歲畫像吳湖帆(1894—1968)是二十世紀海上著名鑑藏家、書畫家。他不僅在書畫收藏上富甲江南,而且在書畫鑑定上具有「海上鑑定巨擘」的稱號,與錢鏡塘合稱書畫鑑定界之「海上雙璧」。由此可見,吳湖帆在民國畫壇佔據著半壁江山。吳湖帆 花卉蟲魚四條屏 54.5cm×16.8cm×4 紙本設色 1950 年吳湖帆出身於蘇州簪纓世家,祖父吳大澂官至兵部尚書,家藏甚富。
  • 吳湖帆來告訴你:一個強大的朋友圈的重要性
    (右起鄭午昌、張充仁、張大千、吳湖帆、許士騏、汪亞塵、顏文樑)吳湖帆的梅景書屋,在上世紀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的約二十年時間裡,是海上畫壇和書畫鑑藏界的一個「地標」。翻閱吳湖帆的日記會發覺,圍繞著梅景書屋的書畫收藏交遊,主要有三類人物,一是像龐元濟、周湘雲、狄平子、譚敬、蔣榖孫、張蔥玉、孫伯淵、孫邦瑞等收藏界名人,他們不時出現在吳湖帆日常活動記載中的。二是在那些把酒迎送、品鑑交往、古董流通之餘,一些像沈尹默、葉恭綽、張大千、馮超然、沈劍知等書畫界人士,間或也會發表一些對於收藏觀念、時尚風向的看法。
  • 「津門網」吳湖帆國畫,鑑定界「一隻眼」!
    吳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後更多萬,江蘇蘇州人。擅長中國畫。他生於甲午年,曾和梅蘭芳、周信芳、範煙橋、汪亞塵等20人結為「甲午同庚會」。吳湖帆13歲學畫,初從「四王」、董其昌入手,繼而上探五代、兩宋以及元明諸家。
  • 吳湖帆舊藏唐寅《春山結侶圖》現身嘉德香港春拍
    原標題:吳湖帆舊藏唐寅《春山結侶圖》現身嘉德香港春拍   中國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賣盛宴可期,中國書畫部共推出兩大專場,包括:「春和——亞洲重要私人珍藏」及「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 昔日海上畫壇一代宗主:多面吳湖帆
    ▲1938年 吳氏合家歡慶圖吳湖帆的書齋名眾多,其中以「梅景書屋」最為知名,梅景書屋是吳湖帆依仁遊藝、書畫自娛的場所,但同時亦是他傳統中國畫師資傳授的大學堂,培養了諸多弟子,諸如王季遷、徐邦達、俞子才、陸抑非、張守成、朱梅村等。
  • 吳湖帆和他的收藏圈朋友
    翻閱《醜簃日記》會發覺,圍繞著梅景書屋的書畫收藏,主要有三類人物,一是像龐元濟、周湘雲、狄平子、譚敬、蔣榖孫、張蔥玉(珩)、孫伯淵、孫邦瑞等收藏界名人,不時出現在吳湖帆日常活動的記載裡。在那些把酒迎送、品鑑交往、古董流通之餘,尚可發現他身邊一些像沈尹默、葉恭綽、張大千、馮超然、沈劍知等書畫界人士,間或也會發表一些對於收藏觀念、時尚風向的看法。
  • 吳湖帆在收藏界享譽盛名,但也被稱為畫壇盟主,名震江湖
    說起吳湖帆,很多人都是因為收藏而知道他。的確,吳湖帆在收藏界享譽盛名,可是他還有一個身份:畫家。學畫講究的是天賦、靈感和造詣。吳湖帆似乎佔儘先機,自幼出身名門,13歲又遊學日本,從此吳湖帆走上了繪畫的道路。
  • 吳湖帆:江山過眼--藝術收藏--人民網
    海上藏家     吳湖帆能夠收藏諸多珍貴的宋元明清畫作,得益於20世紀上半葉提供給了民間藏家最後的機會。當時大規模的文物聚散,是如今海內外各大公私收藏機構格 局定型前的最後一次。清末民初,大量清宮內的珍貴書畫流到民間。宣統皇帝溥儀不僅隨意將藏品賞賜臣工,還將大量藏品攜至天津張園。
  • 吳湖帆:用珍藏商周古銅器換來《剩山圖》
    吳湖帆 寒林遠眺(雅昌供圖) 吳湖帆以畫藝鳴世。諸如「北張(大千)南吳(吳湖帆)」,把他和張大千相提並論,被比作中國南部畫界的半壁江山。簡介吳湖帆(1894—1968)江蘇蘇州人。初名翼燕,字遹駿;後更名萬,字東莊;又名倩,別署醜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中國現代繪畫名家、書畫鑑藏家。
  • 吳湖帆10冊原始手稿最新披露
    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吳湖帆集創作、鑑藏與研究三位一體。隨著吳湖帆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末出版的10冊原始手稿最新披露,圍繞吳湖帆的研究再成熱點。日前,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舉辦吳湖帆文稿研討活動,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聚一堂,通過對手稿的解讀與延伸,全面論述吳湖帆鑑定、收藏、書畫創作、詩詞創作的歷程與成就。
  • 顏明談鑑藏:不要做古書畫的職業讚美家
    談鑑藏CANS藝術新聞:在您大半生的收藏生涯裡,您覺得權威的書畫鑑定家有哪些?顏明:近現代以來,中國書畫鑑定的奠基人是吳湖帆先生,在2016年上海博物館舉辦【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的研討會上,由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先生提出來的學術定位,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