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悅陽
歲末年初,備受關注的
上海博物館大展「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正式拉開了帷幕,引領了繼故宮博物院「石渠寶笈特展」之後的又一次書畫展覽熱潮。此次展覽展品全部來自上海博物館,展出相關古書畫文物97組(113件),其中有24件展品為國家一級文物,佔整個展覽比重的四分之一。展品時代跨度自唐宋及清千餘年,可窺吳氏鑑藏規模之一斑。展品來源不僅包括吳湖帆家藏名跡,而且擴延至經其鑑賞的藏友秘籍,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當時海上藏家的群體面貌。
「原先公布的展覽中並沒有這一計劃,但在聽取館內外專家、學者意見後,今年再增加了兩個特展。一個是『酌彼金罍:皿方罍與
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再一個就是現在開展的『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新任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向《新民周刊》記者解釋道,「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恰逢亂世,大量宮廷文物流落民間,故宮書畫南遷等等規模空前的文物聚散,是當今海內外各大公私
收藏格局的最後一次定型,當時中國的公共收藏現代概念才剛剛引入,所以這期間發生的鑑藏活動以及研究成果,同樣是中國畫學史中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群收藏家中,吳湖帆是集創作、鑑藏和研究大成的專家,在當時的畫壇地位非常高,有人尊稱他為『畫壇盟主』,他的書齋『梅景書屋』作為當時主要的藝術活動中心,不僅是古書畫聚散鑑藏的重要場所,有著極為豐富的私家珍藏,也是當時這個領域專家經常去的地方。以前我們更多關注吳湖帆的創作,現在將他的收藏、鑑定、研究工作呈現出來,通過具體細緻的方式來更立體地呈現吳湖帆。此次展覽從他入手,他的『梅景書屋』,以他為代表的一批古書畫鑑定家的交往、互動的細節也會呈現出來,能更好地呈現那個歷史時期的鑑藏活動。這也是上博策展理念的體現,我們不再僅僅是聚焦作品分析,簡單斷代,現在,我們會梳理這個時代的特徵、群體背景、個人關係等,通過活生生的內容,將吳氏於近現代古書畫鑑定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表現出來,向廣大觀眾介紹吳湖帆對於中國古書畫鑑定學科方面的奠基意義。也加深人們對近現代書畫鑑藏的理解。」
鑑定巨眼
翻開史書,在中國近現代繪畫歷史上,吳湖帆可算得上是一位舉足輕重,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大家,承上啟下,繼往開來。這位從蘇州走出的士大夫式文化藏家和他的梅景書屋,曾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上海灘嵩山路上盤桓流芳。他正氣清朗的藝術審美、科學現代的鑑定方法、傾一生之力鑑藏中國書畫的努力和修為,為其在書畫鑑藏界贏得鼎沸聲名。今時今日,他已被公認為中國書畫鑑定學的奠基人。他是清代大學者吳大澂嗣孫。初名翼燕,字遹駿,又名倩,別署醜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與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並稱為「三吳一馮」。1949年以後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畫師,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收藏宏富,善鑑別、填詞。山水從「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衝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靈秀、縝麗清逸的複合畫風獨樹一幟,尤以熔水墨烘染與青綠設色於一爐並多煙雲者最具代表性。
「儘管吳湖帆沒有張珩《木雁齋書畫記》《怎樣鑑定書畫》等較為系統的專著傳世,但事實表明,吳湖帆其實是近現代書畫鑑定學科的奠基者之一,目前不僅公眾對此存在模糊或空白處,即使學術界對於吳湖帆的書畫鑑藏的認識也十分模糊。」上海博物館書畫部副主任凌利中表示,此次上博的展覽除了梳理吳湖帆先生的收藏、創作之外,意在重估其在近現代書畫鑑定方面的地位。
緊緊圍繞著吳湖帆的主題,展覽以上海博物館藏的兩件「梅景書屋」出處的國寶級書畫文物開題。據凌利中介紹,「梅景書屋」的出處,主要是吳湖帆根據自己所藏的書畫作品《梅花喜神譜冊》、北宋米芾的《行書多景樓詩冊》取其中「梅」、「景」兩字。此次展覽中很多都是畫史名品,包括宋拓孤本《梁永陽昭王敬太妃雙志》、元代吳鎮《漁父圖》卷。許多作品是首次露面,比如南宋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冊》、元錢選的《蹴鞠圖卷》;有些則至少有十餘年未曾露面,比如北宋郭熙《幽谷圖軸》、趙佶《草書千字文卷》、元代佚名《百尺梧桐》、元錢選《蹴鞠圖》等。還有一些曾展出但未曾全卷展開過,如南宋趙構《臨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等,堪稱一部中國繪畫史的縮影。
意義非凡
此次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王謝堂燕」,通過實物展示,儘可能形象地呈現包括吳氏祖傳在內的梅景書屋之鑑藏曆程。觀眾可從中看到以物換畫、以畫養畫、饋贈等購藏方式和渠道,感受其偏重唐宋珍品、元明清主流文人畫家精品、女史畫、貓梅題材、家族鄉誼以及具備稀缺性、學術研究價值或有特殊意義的作品等方面的鑑藏特色,同時領略在當時鑑藏界頗具影響的移配、拆裝、割刮、接補等富含專業性質的裝飭手法與雅玩風氣。吳湖帆為何會有如此豐富之收藏,這與他作為世家大族子弟的身份密不可分。其夫婦二人不僅都出身名門,且都是收藏世家。梅景書屋所藏文物之來源包括其祖父吳大澂、外祖父沈樹鏞、其妻潘氏家族收藏和他自己的購藏。比如此次首次展出的《愙齋集古圖》卷是金石收藏大家、吳湖帆的祖父吳大澂將自己收藏的青銅器全形墨拓而成的圖卷,形象得表現了其祖父當初家藏情況。
第二部分「具眼卓識」,充分展示吳湖帆作為近現代古書畫鑑定學科奠基者,在鑑定古書畫過程中運用的實踐方法。包括對相關實物作品進行比較;總結藝術家個人風格及其生平各階段的特點,考證畫家生卒、名號、齋名、上款人及相關背景人物交遊等信息,以及用印、裝潢與形制細節觀察等綜合手法。因此,對於每一件展品,上博都介紹了其與吳湖帆先生的關係與鑑定題跋,正如上博研究人員所言,這就是體現出書畫真偽交織的複雜性,也體現了吳湖帆的鑑定巨眼。據悉,吳湖帆有過明確鑑定意見的書畫,包括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以及元代趙孟的《鵲華秋色圖》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二卷。凌利中表示,吳湖帆近百年來在書畫鑑定方面的貢獻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他的認識還十分模糊,甚至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但他在近百年的書畫鑑定上是繞不過去的人物。「從吳湖帆振聾發聵的『故宮(書畫)舊藏真偽雜陳』聲明、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贗本『乾隆有數十題之多,實非真跡也』、『御題反以為真,黑白顛倒,不勝可惜』的一錘定音,至其創言畫史『代筆說』等真知灼見,至今被學界認可和繼承。」
吳湖帆一生鑑藏主要圍繞董巨、趙孟、元四家、明四家、董其昌、四王吳惲等畫史主流文人畫家的作品,其藏品皆用於創作借鑑與研習,在展覽第三部分「富春一角」中,展示了吳氏的鑑藏與創作,他崇尚正統文人畫的審美追求可在其個人繪畫創作中得以窺見。凌利中認為,吳湖帆收藏品位與創作風格息息相關,其藏品皆用於創作借鑑與研習。因而,最後一部分對吳湖帆創作的展現也可視為其鑑藏活動的餘緒。除此之外,展覽還專門製作了一款電子動畫系統展示吳湖帆的另一高超技能:接筆。所謂「接筆」,即用今人筆墨接補古畫畫面殘損之處。「吳湖帆十分細緻,對入藏書畫的包裹、裝裱要求很高,常有統一的配置。」上海博物館書畫部副主任李維琨解釋道。同時,移配、拆裝、割刮、接補等手法也為他所用。
從傳世所見古書畫上的題跋數量來看,最多的當數吳湖帆。因此,梳理吳湖帆的私家鑑藏活動,對於理解20世紀上半葉之中國書畫鑑藏史十分重要且必要。正如凌利中所認為的那樣,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概括吳湖帆對中國書畫鑑藏的重要貢獻。第一,鑑定數量多、鑑定結果經得起推敲。現如今各大公私博物館收藏的重要書畫,吳湖帆都有明確的鑑定意見,他所鑑書畫數量非常可觀且慧眼獨具。第二,吳氏鑑定方法豐富多樣而科學。現如今的很多具體鑑定方法,吳湖帆早有實踐,他的科學細緻遠遠超過學界目前對他的了解。他是從傳統文人鑑藏方法向現代科學鑑定方法轉變的最重要人物。第三,吳湖帆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收藏實踐中提攜培養了張蔥玉、徐邦達、王季遷等一批傑出的鑑定家,影響深遠。
「待五百年後人論定」,這是吳湖帆一方閒章上所刻的句子。如今,無論在畫學還是鑑定學上,吳湖帆的聲音正日漸響亮,這並非偶然。由此可見,在歲末年初的上海,吳湖帆的收藏與鑑定展覽,更具有梳理文脈,傳承歷史,正本清源的非凡意義了。
連結:上海博物館可以看什麼
一、
日本醍醐寺藏佛教文物展(暫定名)
展覽地點:第一展廳
來展單位:日本真言宗醍醐寺、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
展覽簡介: 日本佛教僧侶空海於公元804年來到中國長安學習密教。806年回國創建了佛教真言宗。其徒孫聖寶(理源大師)於874年在京都建立了真言宗總寺醍醐寺。日本平安時代得到醍醐天皇的推崇,不斷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1994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寺內的金堂、五重塔等許多建築物也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本展通過雕刻、工藝、繪畫等六十餘件組珍貴文物,向觀眾展現醍醐寺的歷史及其發展,日本密宗文化藝術以及醍醐寺的風雅。
二、芷巖風流——周顥的藝術世界(暫定名)
展覽日期:2016年6月中旬開幕,為期2個月(暫定)
展覽地點:第三展廳
來展單位:上博館藏、嘉定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寧波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
天津博物館
展覽簡介:周顥(1685-1773),字芷巖,是嘉定竹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竹刻藝術史上的轉折點和裡程碑式的人物,影響十分深遠。他同時還精通書畫與篆刻,善詩文,在多個藝術領域有著不俗的表現,是專業化文人工藝家的典型。本展覽通過系統陳列周顥的竹刻、木雕、硯雕和書畫作品,輔以其師友之作,來全面展現他的藝術成就,為研究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文人藝術與工藝文化的交流互動提供一個富於深度的案例。
三、 中國與
埃及——兩個文明的源流(暫定名)
展覽地點:第一、第二展廳
來展單位:
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埃及館和莎草紙文稿收藏館、徐州博物館等
展覽簡介:中國與埃及同為文明古國,兩國文明皆由大河孕育、源遠而流長。本次展覽特別將來自柏林國家博物館埃及館和紙莎草文稿收藏館的文物精品與華夏瑰寶並列展出,品類涉及青銅器、陶器、玉器、雕塑、護身符、建築構件、珠寶等,旨在從文字、統治形式、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喪葬文化等方面開展多維度、深層次的對話,從而上探中埃文明發展的源流,繼而呈現出兩者不同的演進與變遷。
四、明代吳門書畫家手札墨跡展(暫定名)
展覽日期:2016年10月中旬—12月18日(暫定)
展覽地點:第三展廳
來展單位:上博館藏
展覽簡介:上海博物館藏有大量珍貴的明代名人書札,尤其是吳門地區書畫家之手札,既是精美的書法作品,又具豐富的史料價值。本次「明代吳門書畫家手札墨跡展」將展出明代王鏊、李應禎、沈周、文徵明、唐寅、吳寬、王寵、陳淳、張靈、王世貞等數十位著名書畫家的精選手札約60件(組)。內容上至政治民生,下至家事兒女,或文章酬唱,或藝苑交遊,以期能夠直接、生動、全面地還原明代吳門一地書畫家的生活環境、藝術創作、審美趣味以及書法風貌。
五、孫煜峰家族捐贈書畫精品展(暫定名)
展覽地點:上博歷代書法館
來展單位:上博館藏
展覽簡介:著名愛國收藏家孫煜峰先生(1901-1967),曾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一百七十餘件書畫類藏品。其中宋人《睢陽五老圖》題跋冊、元張雨《行書臺仙閣記》卷、明文徵明《雙柯竹石圖》軸等,均為赫赫名跡,曾受到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褒獎。本次展覽旨在集中展示孫煜峰家族捐贈的書畫精品並出版相關圖錄,以彰顯其愛國主義情懷。圖錄將收錄其家族捐贈的約90件書畫作品。展覽擬在圖錄的基礎上,展出40至50件(組)書畫精品。
(責任編輯:李治華 H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