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是一種高度寫意的藝術,傳統戲曲的舞臺上常常只有一桌二椅,卻能演繹變幻的時空;服裝也相當靈活,不論在臺上飾演什麼時代的人物,服裝樣式總是以明清裝為基礎,並適當誇張變化。長期以來,戲曲的藝術處理已經與觀眾達成審美的默契。
後來,大批新編歷史劇、現代戲的布景、服裝做出一定的變化和突破,獲得了不少認可,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使得戲曲舞臺上的布景、服裝問題成為值得探討的話題。
那麼,對於已經沉澱為經典的傳統劇目,其布景、服裝設計沒有大改的必要,小修小補以增色,未嘗不可;對於新創作品,則不妨大膽創新,讓作品更具新意、更貼近當代觀眾的審美。
傳統戲曲布景、服裝設計呈現目前的狀態,有其歷史原因,節約成本、方便跑碼頭時運輸攜帶,是很關鍵的考慮,後人應該以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
此外,傳統戲曲的演出舞臺總的來說面積較小,無法容納複雜的布景道具。梅蘭芳曾排演《俊襲人》一劇,按照小說《紅樓夢》對怡紅院的描述布置舞臺,結果把舞臺擠得太滿,侵佔了表演的空間,只得作罷。但現代劇場的鏡框式舞臺面積往往非常大,上述問題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梅蘭芳《俊襲人》劇照
在寬闊的舞臺上只有一桌二椅,也未必是最美的方案,在不影響表演的前提下,對舞臺布置加以豐富,將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器物文化等適當予以展現,對觀眾來說也是種視覺享受。
戲曲服裝是展現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要途徑,如果能根據劇情、人物,將中國曆朝歷代的精美服飾經過藝術處理後,呈現於舞臺,不僅弘揚了服飾文化,而且還可以成為一個新看點。並且,新的服裝設計也有可能促進演員創造新的程式技巧。因此,現在戲曲人在面對戲曲的布景、服裝問題,應當尊重傳統的美學精神與範式,但不必不敢越雷池一步般地照搬傳統,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正是繼承傳統的一條可行之路。
必須強調的是,創新的基礎是守正。個別戲曲劇目染上大製作的毛病,舞美設計喧賓奪主,一系列聲光電手段轟炸之下,臺上演員的表演反被淹沒了,這是必須要避免的。還有一些劇目的舞美設計過於複雜、龐大,給轉場、運輸帶來過大壓力,甚至只能在那些新近建成的、面積超大的劇院才能夠演出,這就不僅沒有給藝術增色,反倒成了掣肘。
隨著時代發展,戲曲藝術的布景、服裝必定要與時俱進,而創新的角度、尺度才是考驗行業的關鍵所在。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明明
審核:王梅、妍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