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髯口 /又稱「口條」「口面」,是戲曲舞臺上男性角色用來裝飾臉部的假須。髯口並非全毛,而是以馬尾、犛牛毛、真人毛髮、尼龍等為材料,編結在鐵絲架上。髯口色彩、形狀各異,一般有黑、黲、白三種,以區別角色的年齡。少數形貌怪異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紅髯、紫髯、藍髯、黑紅二色髯的。它是代表劇中人物年齡、性格的一種不可少的化裝裝飾。
/ 滿 /長而濃密的鬍鬚。滿又分紫滿、白滿、花滿、麻滿、黑滿等,長短不同,有時齊腰,有時齊胸(淨角滿髯較生角長些),形狀長而順直,濃密,一般為有地位的人物使用。
『宇宙鋒』趙高戴黲滿
『甘露寺』孫權戴紫滿
/ 二濤 /是一種比滿髯稍短,而且髯梢兩側逐漸圓下來的口面。一般為末行角色所用。
『四進士』宋士傑戴白二濤
/ 三須 /又稱三髯、三截髯,用於生角扮演的各種文武角色,適於表現儒雅清俊的人物。戲曲舞臺上,文官或老書生一般戴三須,瘦弱的帝王將相有時也用三須。
『遊龍戲鳳』正德皇帝戴黑三
『定君山』黃忠戴白三
/ 扎 /即扎髯,是露口的滿髯,將滿髯中間一片剪與嘴齊,下邊另有一片吊在頦下,適於表現性格粗豪、好勇狠鬥的人物。
『李逵探母』李逵戴黑扎
『鎖五龍』單雄信戴紅扎
/ 一字髯 /絡腮鬍須。人物的兩鬢、兩腮與上唇部位,生長著一排相連的整齊的極短的滿髯,形如一字。掛一字髯一般為性情直率的人物。
『穆柯寨』孟良焦贊戴一字髯
/ 虯髯 /軟而亂的捲曲短鬚。濃髯大架,須不雜花,前後一樣粗細,兩頰外張。多用以表現人物豪放不羈的性格。一般性格火爆用紅色,性格直率用黑色,外夷、神怪用黃或綠色,老人、仙翁用白色。
『野豬林』魯智深戴黑虯髯
/ 丑角常用髯口 /有丑三髯、八字髯、四喜髯、五撮髯、一截髯、吊搭髯等,用以表現詼諧、猥瑣、不拘、窮酸等小人物性格,或塑造各種下層人物,如樵夫、艄翁、禁卒、老軍等。
『打漁殺家』葛先生戴丑三髯
『三不願意』崔華戴八字髯
『群英會』蔣幹戴八字吊搭
『空城計』老軍戴四喜髯
『連環套』朱光祖戴二挑髯
隨堂作業
這是京劇『三打祝家莊』中的楊林,虎豆哥看他的大鬍子實在有個性哩!你能立即說出它是什麼種類的髯口嗎?進階一步的話,這種特殊的髯口又有什麼「專稱」,還有哪個人物坐擁「同款」呢?
來源:中華戲曲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新浪微博:戲曲傳奇
騰訊公眾號:戲曲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