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歷經幾百年的時光,從粗糙隨性的紫砂造型不斷經過演變與升華,最後留下了無數讓人嘖嘖讚嘆的優美造型。
而正是因為紫砂壺自身獨特的雙氣孔結構以及這動人的優美造型,受到了無數愛茶人士的追捧與喜愛。
今天紫先生要和大家將的是關於紫砂壺身上的紋路,相信大家也十分想要了解,那麼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看吧。
此類一般都是紫砂藝人在拍打泥片之後,其泥片與放置泥片的桌面進行不斷擠壓而形成的紋路。
而這個泥凳就是我們紫砂藝人在製作紫砂壺的時候的工作檯,一般都是用木頭所制,所以其表面會有木質的條狀紋路。
在經過不斷地拍打與調整後,泥片的背面形成紫砂壺的內部,而被拍打的面則是紫砂壺的表面,從而我們會發現一般全手工製作的紫砂壺,其內部都會有不規則的條狀紋路。
而這不規則的紋路是受拍打力度以及泥凳紋路的深淺來決定的。一般來說,當你發現你的紫砂壺內部出現的並不是不規則的泥凳紋,而是有規則的圈狀紋路時,你就要注意了,這很可能就是機制壺。
太陽線實際上就是紫砂壺一種處理方式出現的紋路,行業內稱之為推牆刮底。而推牆刮底是為了將前面身筒與底片相接而溢出的泥脂,以及挖出壺蓋口時掉落的碎屑和泥粒砂粒清理乾淨,將壺底處理平整的一種處理方式。
而推牆刮底的工具一般為竹片,竹片的片頭為根根可見的竹絲,那麼在不斷地平整壺底的時候,就會出現類似於太陽狀的發射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線。
很多壺友會將太陽線作為全手工紫砂壺的判斷標準,但是現在只能是作為一個參考依據,因為許多機制、半手為了模仿全手的特性,也會在壺成型後,刻意的用竹片來創造出太陽線。
收縮紋是紫砂壺自身獨特的紋路,是因為其本身獨特的泥料收縮性,不同的泥料其自身的收縮比也是不同的。
收縮紋一般緊靠身筒與底片手工接縫中下部和手工接縫呈十字交叉的一圈細密的紋路,分布很自然。
拍打泥條成型時,手上是內松外緊,泥料自然彎曲,一般出現在身桶中下部。尤其接近收底的地方彎曲程度較大。經過高溫燒成後內外膨脹後自然形成。
以上三類就是紫砂壺會出現的三種紋路。
歡迎廣大壺友提出你們寶貴的問題與建議,於下方評論處留下你們的足跡。我是紫先生,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