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這位詩人只留下一首詩,短短20字卻句句懸念,布局太巧妙!

2021-01-10 讀書燈下

閱讀古詩詞,我們很多時候將情感生發放在第一位,因為詩歌中包含著的情感,的確是打動人心最直接的要素。而除了情感之外,詩詞的結構布局與表現手法也同樣具有魅力,不應忽視。

唐朝有一位詩人名叫金昌緒,他的生平大多已不可考,詩歌也僅傳世一首,這一首便入選了《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篇。

此詩名為《春怨》,語言並不出奇,抒發的思想情感也是比較常見的閨怨懷人,但最妙的就在於它的結構布局,非常巧妙,可謂句句生疑,環環相扣。

黃鶯

春怨·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詩以「春怨」為題,卻沒有寫想像中的春花易謝、春光易逝、韶華易老,更甚至,詩中不見哀怨之情,卻露嬌嗔之意。詩從一個女子生活中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景寫起,截取一個微小的片段,以小見大,布局方式極為巧妙。

詩首句單刀直入,直寫「打起黃鶯兒」:女主人公站在樹下敲打樹枝,趕走上面的黃鶯。春光大好,黃鶯啼鳴,本是令人愜意的場景,卻為何要去打破?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黃鶯剛剛開始啼鳴,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千裡鶯啼綠映紅」,春來時黃鶯啼鳴,花紅柳綠,一派生機勃勃的春來之景。

黃鶯

但這首詩的主人公,甫一上來就要把黃鶯打走,原因是「莫教枝上啼」,趕走它是因為不想讓它繼續在樹上啼鳴。

同樣是鳥類,相比杜鵑聲的幽怨悲切,烏鴉的黃鶯孤獨悽涼,黃鶯因為有著顏色亮麗的外形,加之啼鳴聲婉轉動人,大多時候,黃鶯在詩詞中的形象是令人喜愛的。

詩第二句解答了上一句的疑問,卻又引出新的疑問:黃鶯啼鳴婉轉悠揚,如少女一般輕聲歌唱,為什麼不讓它繼續啼鳴呢?

黃鶯

因為它的啼鳴驚醒了我的美夢。什麼美夢?在夢中,我本是能夠到遼西的啊。現實無法相見,只有夢裡能夠遠行,那到遼西是去幹什麼呢?

詩歌在此戛然而止,後面沒有再解答,繼續給人留下想像空間。

詩歌採用民歌式的語言,妙在每一句看似結束卻又都引出疑問,一句一句,直到最後才揭開謎底。正因為黃鶯啼鳴打斷了我到遼西的美夢,所以才拍打樹枝,讓它離開。

整首詩,便是一場不願醒來的夢。

黃鶯

穿越詩詞,我們能遇見太多抱著這樣懷人心思的怨婦形象。有「春日凝妝上翠樓」,似乎不知愁怨為何物的少婦,卻偏偏在瞥見遠處路邊的楊柳青青時,才「悔教夫婿覓封侯」。

有提著籃子外出採桑葉,卻偏偏「提籠忘採葉」,突然就忘記採桑,卻也是因一個夢——「昨夜夢漁陽」;這與《詩經》裡那個採著卷耳,卻心不在焉,怎麼採也採不滿筐子的女子多麼相似啊。

而金昌緒《春怨》裡的這位,也是非常可愛的,她沒有停留於夢醒之後一場空的幽怨之中,反而去敲打黃鶯,形象也是非常鮮明了。

怨婦形象

春光易逝,韶華易老,遠行之人卻始終未還,不知是生是死,不知歸期幾何。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人遠行在外,音書全無;又有多少人傾盡一生,等一不歸人?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她們心中曾生起希望,又一次次失望,卻又在新的一天裡繼續等待,直至波瀾不驚、耗盡一生。

這當中所封存的,不是兒女情長,也不只幽怨與懷思,更是當時的時代與歷史。

相關焦點

  • 他只留下了一首詩,卻入選《唐詩三百首》,短短20字令人叫絕
    清朝的乾隆皇帝留下了四萬多首詩,在歷朝歷代的文人中獨佔鰲頭,可是那又如何呢?誰能背出他的一首詩來? 反觀有些詩人,雖然僅留下幾首詩,卻千年傳唱不衰。 例如張若虛,他流傳下來的詩歌就兩首,但是卻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力壓李白杜甫,登上了唐詩頂峰的頂峰。
  • 他被稱為「最懶詩人」,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
    清朝的乾隆皇帝留下了四萬多首詩,在歷朝歷代的文人中獨佔鰲頭,可是那又如何呢?誰能背出他的一首詩來?反觀有些詩人,雖然僅留下幾首詩,卻千年傳唱不衰。例如張若虛,他流傳下來的詩歌就兩首,但是卻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力壓李白杜甫,登上了唐詩頂峰的頂峰。
  • 唐朝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卻入選《唐詩三百首》,憑20個字流傳千古
    詩歌史上有很多詩人一生寂寂無名,並沒有太大的成就,本應在歷史的長河中消逝。然而,幸運的是他們不經意間寫的一首詩成為傳誦的經典,他們僅憑這首詩就讓後人記住了他們的名字。比如高鼎與《村居》「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緊緊聯繫在一起。
  • 唐朝詩人竇鞏一首很孤獨的詩,每一句都很憂愁,但是無一「愁」字
    《全唐詩》四萬九千多首詩中,後人公認寫得最孤獨,也最傷感的作品,那是中唐詩人柳宗元的《江雪》,這首詩無論是創作手法,還是字裡行間所傳遞出來的意境,那都是讓人感受到了詩人無邊無際的孤獨之感。雖然整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柳宗元也是把內心的無奈,還有悲痛之苦,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作品。
  • 他此生僅留一首詩,只20字卻成經典,後人評價:1字也不能改
    眾所周知,唐朝有很多出名的詩人,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李白還有杜甫,他們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的傳世之作,但是因為古代戰爭很頻繁,再加上通訊不發達,所以很多的詩作被遺失了。但是有這樣的一位唐朝詩人,一生沒有留下很多的詩作,只留下了一首,僅此一首,但是卻被後世稱作經典,一直傳承到現在,這位詩人便是金昌緒。後人只知道他是一位唐朝人,但是關於這位詩人的其他一概不知,甚至不知道金昌緒究竟是男是女,這都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他此生唯一的一首作品被流傳至今,這首詩作叫做《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 宋代不知名詩人的一首詩,短短20字,以梅雪爭春寫出人生大道理!
    古往今來,不少詩人都喜歡拿梅與雪來入詩。好比在《卜算子·詠梅》當中就寫到:「飛雪迎春到」和「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將雪與梅都寫成了報春的使者,這裡的雪與梅也就成為了春天來到的象徵。當然,除了這一首之外,也有很多其他詩人以梅雪同時入詩,其中一位便是宋代詩人盧梅坡!
  • 孟浩然失意苦悶,寫下一首小詩,短短20字,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今日,分享一首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這首小詩是孟浩然失意苦悶時寫下的,雖然只有短短20字,卻句句驚豔,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頷聯「日暮客愁新」,既承接上文,又開啟下文,十分巧妙。其中,「日暮」對立上句的「泊」、字。因為日暮,所以詩人要停舟休息;而「客愁新」對應上句「煙渚」。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如果沒有前中期唐朝的繁榮,沒有中後期唐朝的衰敗,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詩人能夠寫出自己的人生,寫出自己的感悟了。 正如唐朝時期的李白,杜甫,亦或是劉禹錫,白居易,他們都是家喻戶曉的偉大詩人,同時也擁有許多的佳作。不過,唐朝有一「懶」詩人,他的一生只留下兩首詩,雖然作品稀少,但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甚至有人稱其為全唐時期最好的詩作。
  • 《唐詩三百首》中最暖心的一首詩,短短20字,便溫暖了整個冬天
    晚年隱居洛陽的白居易,曾為這位好友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便溫暖了整個冬天。這首詩便是後來家喻戶曉的《問劉十九》。問劉十九唐代: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首詩寫於白居易晚年,當時的他閒居洛陽。一日,天降大雪,他想起友人,於是便寫下了這首半是懷念半是邀請的詩歌。短短20字,便溫暖了整個冬天。
  • 唐代美女詩人的一首送別詩,巧妙之極,句句模仿,卻絲毫不漏痕跡
    大唐的詩人和詩歌多如繁星,眾所周知唐朝詩壇有「三大天王」:李白、杜甫、白居易。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當時男權主導的社會裡,唐朝詩壇還有「三大天后」:李冶、薛濤、魚玄機。她是大唐的一顆明珠,從長安薛府的靈秀少女,到帥府揮筆自豪的女校書,她一直是一位高雅脫俗的女詩人。送別是詩中常見的題材,有豪邁激昂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對親友的深情「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有難以抑制的離愁「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同樣是送別,在薛濤的筆下就成了一首妙詩,曲折又蒼涼,句句模仿,卻絲毫不漏痕跡。
  • 詩佛王維最美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句句都是千古名句
    五言絕句短短20個字,這在表現手法上要求更加簡練,所以創作難度也相應地加大了不少。歷代詩人寫五言絕句,都是力爭由小見大、以少總多,不僅僅要包含豐富的內容,而且還要意境深遠,言之有物。雖說詩詞歌賦浩如煙海,但是好的五言絕句卻鳳毛麟角,因此五言絕句成為詩壇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也是唐詩中的精華。
  • 這個詩人僅留下一個名字,卻靠一首唐詩傳天下
    據統計,唐代誕生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和五萬餘首詩歌。而其中有一位,生卒年不詳,生平不詳,只知道是唐代的一個詩人。而他卻僅憑一首詩,便在群星璀璨的唐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這,就是寫出《春怨》的金昌緒。
  • 一首經典唐詩,無一雪字,句句寫雪,短短20字唯美動人
    一首寫雪景的經典唐詩,陸暢的《驚雪》寫出了唯美動人的冬日景色。怪得北風急,前庭如月輝。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冬天刮的大多是北風,呼嘯的北風總是給人無盡的寒意。一說到北風,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刺骨的冬天,詩人說「怪得北風急」,難怪北風颳得這麼猛烈。北風猛烈是很自然而然地的事情,詩人卻用「怪」字,給人一種奇特的感覺,設置了懸念,令人想一探究竟,到底是如何的「怪」。接下來詩人說「前庭如月輝」,院子前面明亮得如同月光照耀得一般。上句說北風猛烈地 吹了好久,詩人一開門就看到了月光照耀的美麗場景。
  • 唐朝最奇妙的一首詩,只有20個字,卻一字難改,千年來無人成功
    觸摸詩人留下的浮世幻影體會作者心境有豪放如,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寫下了一首唐朝最奇妙的詩千百年來,卻「一字難改」不是沒有人嘗試過將這首詩改寫這位詩人因為這三首詩所描寫的都是當時最平常不過的小事內容簡單,通俗易懂《其三》只有短短的
  • 唐代三流小詩人,卻寫出字字句句對仗的奇詩,短短28個字出神入化
    拋開詩中的種種意境的渲染,轉承的巧妙、深刻的蘊意,就只說全詩的「八句皆對」,就已足夠驚豔。七律八句皆對,就是從這首詩開始,正所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它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這首詩被譽古今獨步之作。差不多就在杜甫作這首詩的前後十年間,唐代詩壇也出了一首類似的詩,名為《徵怨》。
  • 這首詩僅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是唐朝最奇特的詩
    說起詩歌那我們應該都能知道唐朝是是個的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在唐朝是幾乎是去街上隨便拉個人都能隨口說上兩句打油詩。還有 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本書《唐詩三百首》,大家在小時候應該接觸過吧。我覺得這應該是大多數小孩剛開始啟蒙詩詞的時候學習的一本書。
  • 他是李白的粉絲,平生沒留下一首詩,但卻因李白一首詩而名垂千古
    汪倫也是一位詩人,而且他還是李白的鐵桿粉絲,在名氣方面當然比不得李白。但是粉絲和偶像兩個人之間是如何成為患難之交的呢?這確實讓我們費解。李白作為唐朝頂級的大明星,能專門給作為小迷弟的汪倫寫了一首詩,這讓無數的粉絲聽了也是的羨慕嫉妒恨!
  • 唐朝最奇特一首詩,僅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挑戰者無一成功
    《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的來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古體詩也是詩歌體裁的一種,在唐朝時期達到了巔峰。現今人們提起詩,往往都是說的唐詩,足見取得的成就。
  • 李清照留下1首千古名作,短短20字運用3典故,句句風骨凜然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清照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短短20字卻運用了3個典故,句句風骨凜然,這首詩便是《夏日絕句 第一個典故「人傑」,漢高祖劉邦稱帝後,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和韓信是「人傑」;第二個典故「鬼雄」出自愛國詩人屈原的
  • 白居易《問劉十九》,短短四句,意境絕妙,天寒情濃,句句經典
    白居易,字樂天,唐朝著名詩人,也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多反映人民疾苦,因為其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故而其詩常常一首便抒一事,以同情百姓或諷刺政事。白詩的語言兼含優美和通俗兩種特徵,深受各朝各代百姓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