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女兒遭受網絡暴力,網絡暴力的背後是醜惡的人心

2020-12-19 楊桃娛樂君

在第五季「奇葩說」,陳銘親口述說自己的女兒曾遭受的網絡暴力。他在六一兒童節當天發了一篇微博,是自己和大女兒的三張合照(真的是直男自拍了!),然後有人在微博下面留言說道:「這孩子真是醜的**,湖北村貨的基因」。

不過是一個幾歲的孩子,這個人竟然對其說出如此惡毒的話。「地圖炮,基因炮,全開了」,陳銘說。在網絡上,沒人知道你是誰,所以那些所謂的鍵盤俠,對著電腦手機,惡狠狠地敲出不堪入目的字眼,對別人進行不可理喻的人身攻擊,甚至無中生有,他們的心思何其歹毒!

網絡暴力處不在。

前不久周海媚因網絡暴力退出微博。她因為在《香蜜沉沉燼如霜》中飾演的大反派角色而遭到一眾網友痛恨,所謂的網友們他們分不清虛擬和現實,將他們對劇中天后的不滿和憤怒施加在周海媚身上,甚至喪失了理智和人性。各種熱搜滿是對周海媚的人身攻擊,吐槽她的演技,說她長的醜,各種抹黑,這種行為對一個演員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他們又可曾知道?

這種例子不止周海媚一個,張嘉倪也是受害者。跟周海媚的情形相似,她也是因為在一部熱播劇中飾演反派而遭到鍵盤俠惡意攻擊,被詛咒全家不得好死。這種惡意不僅上升到演員本身,甚至上升到演員的家人,這就太過分了!

蔣依依甚至沒有演反派都被噴子惡意攻擊,句句髒話造謠,詛咒別人的父母親人,真的是其心可誅啊!

除了他們,在延禧攻略中飾演爾晴的蘇青,飾演袁春旺的王茂蕾,在那年花開正月圓中飾演杜明禮的俞灝明,都曾被惡意攻擊。那些有著一顆醜惡的心、是非黑白不分的網絡噴子,只知道對別人進行惡意詆毀中傷,他們怕是滅絕了人性吧!他們的行為帶來的後果,或許是「悲傷逆流成河」。

即使是在網絡中,沒有人知道我們是誰,我們也應該心存善良。魯迅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中國人的。」這個世界固然有許許多多的惡意,但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

相關焦點

  • 公務員面試素材積累——網絡暴力
    這兩件事一個說明語言暴力的力量,一個說明網絡語言暴力的恐怖。3、央視原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哈文的一條微博瞬間擊潰了網絡。微博稱,她們一家帶著李詠赴美抗癌17個月後,「永失我愛」。消息來得太突然,很多網友無法接受。而更讓人無法原諒的是,在治療期間,李詠一家還被造謠移民美國,言語中不乏諷刺和謾罵。
  • 網絡暴力:虛偽外表下的殺人武器
    最後的慘劇,那個混淆視聽、利用網友們同情心的孕婦固然要承擔責任,但是那些不明真相便對@ Saya一及其親朋好友施以網絡暴力的「鍵盤俠」們才是真的劊子手。2《人民日報》曾總結過網絡暴力的三大特徵:一、以道德的名義惡意制裁、審判當事人並謀求網絡問題的現實解決;二、通過網絡追查並公布傳播當事人的隱私信息,煽動和糾集人群以暴力語言進行群體圍攻;三、在現實生活中使當事人遭到嚴重傷害並對現實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 網絡暴力在摧毀藝術?又有一首歌被網絡暴力?
    而在小編眼裡看來,無論是大學老師追我是歌手這一方,兩方都遭受了網絡暴力,。而在現代網絡暴力是導致抑鬱症的一大原因。而兩方無休止的網絡暴力也會影響到歌手和大學老師的心情,而對於學生以及,相信他的歌迷來說,這是一個雙方都吃力不討好的一個局面。雙方都是對文藝的一種追求,但是,他們都傷害了兩方的人。
  • 新華網評網絡暴力:所有網絡暴力都不該輕易放過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評網絡暴力 所有網絡暴力都不該輕易放過從28歲女子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到成都確診新冠肺炎女孩遭受網絡暴力,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引發了人們關於網絡暴力、社會性死亡等話題的討論。放眼輿論場,諸如此類的網絡暴力事件近年來時有發生,動機和形式五花八門。有人不了解事情真相就進行輿論審判,有人一言不合就讓對方「社會性死亡」,有的甚至是有組織有目的地對他人進行網絡施暴。在網際網路上,個人隱私信息洩露,特別是由此造成的網絡暴力風險,就像懸在每個人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令人心驚自危。這不是聳人聽聞。
  • 莫讓網絡暴力掣肘網絡監督
    退一萬步看,即便辛巴售賣的燕窩沒有質量問題,朱琳的吐槽有虛構成本,也沒有任何必要上升至網絡暴力層面。<br/><br/>  3月1日開始實施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明確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帳號等違法活動。」當前,社會對網絡暴力的厭惡程度不低於制假販假。
  • 「神女」的夢魘,網絡暴力比肢體暴力更可怕
    ,又或者你在網絡上有意或無意的傷害過他人嗎?一位曾經遭受過長達30年網絡暴力的女孩說到。女孩在200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那時她16歲,不過高中的群體生活似乎沒那麼純粹了。那是網絡遠沒現在這麼發達,貼吧也才剛剛興起。事件起源於隔壁班的一位男同學來女孩所在班級玩鬧時,不小心打碎了女孩的一隻茶杯。
  • 縱容和參與網絡暴力是「平庸之惡」
    誰也不能把群體無意識當作藉口,你發言的地方就是網絡,你的文明程度怎樣,網絡文明的尺度便怎樣  網絡暴力,是輿論空間中常見的一種現象。與現實社會中暴力行為的個體性不同,網絡暴力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由群體主導。在網際網路早期的論壇時代,網絡暴力就初現端倪。到了社交媒體時代,網絡暴力言論更是甚囂塵上。
  • 小心,網絡"爆款"熱詞背後暗藏標籤暴力
    (來源:文匯報 作者:陳熙涵原標題:小心,「爆款」熱詞背後暗藏標籤暴力)「保溫杯」的餘溫還沒有散去,對「油膩男」的口誅筆伐就接踵而至,隨著大眾狂歡式的參與,一場對中年危機的話題討論一次次淺表化,演變成一種貼標籤式的網絡暴力。
  • 張天愛工作室斥網絡暴力:將追究法律責任
    張天愛工作室發表聲明網易娛樂12月13日報導 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不免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在尚未完全實名的網絡環境下,明星的謠言也一直從未間斷,一些惡意的誹謗甚至損害到了明星的聲譽12月13日,張天愛工作室發表公開聲明,正面回應近期網絡上的惡意謠言:「自上月以來,本工作室藝人張天愛遭受持續多日的網絡暴力,某些自媒體帳號惡意散播各種造謠誹謗言論,對張天愛個人名譽造成嚴重影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造謠者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本工作室已委託律師完成取證工作,將依法採取各項措施維護藝人的合法權益。」
  • 網絡暴力事件引發深思 青少年文明上網從我做起
    隨著蔣勁夫家暴一案的熱度升高,胡歌等明星發表了他們的看法,於是他們的微博成了網絡暴力的聚居地。連坐擁千萬粉絲的胡歌都難逃網絡暴力,網絡暴力到底有多可怕呢?   網絡暴力是什麼   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網絡暴力不是針對肉體的暴力行為,而是藉助網絡向活生生的人進行「暴力」,這種暴力常以語言的辱罵,帶有惡意或是威脅的圖片,還有通過網絡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的「人肉搜索」的形式存在。網絡暴力不是單單一個人就能成為的,網絡暴力通常具有一定的規模。
  • 集體無意識讓網絡暴力「病毒式擴散」
    黃 帥最近,韓國明星雪莉自殺事件引起了人們對網絡暴力危害的高度重視。其實,自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網絡暴力的問題就一直存在。相比過去網絡暴力集中在個別明星、網紅身上,如今它對每一個普通人都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 辛巴事件爆料當事人遭受網絡暴力,網絡直播帶貨該規範一下了
    據悉,當事人因飽受網絡暴力折磨已患上輕度抑鬱症已嚴重影響到當事人的正常生活。是時候終結了,難道買到了假的產品爆料就必須無端遭受網絡噴子的摧殘?是不是這樣說,買產品,賣產品本身都沒有錯,錯誤的是買家選擇錯了商品,賣家只是篩選不嚴格?我覺得不對,當事人只是盲目信任偶像,真正缺乏監管還是辛巴團隊!一聲聲寶寶!一聲聲家人們!
  • 文學與網絡暴力
    簡單的對錯論,肯定會把多數人引入一種簡單思維的思考方式,認為凡事知道對錯就可以了,沒必要知道對錯背後的思維模式。對於網絡暴力,有的人認為,某件事當中,某個人做錯了,就應該網絡暴力,因為「你的利益沒受損,不是事件的當事人,當然可以大方地說人家沒什麼大錯」。而且現在這個女孩兒的自媒體因為這件事而獲得很多粉絲,更引來一些人的憤怒。
  • 同胞海外遇難後,網絡暴力緣何不斷?
    最讓人費解的是,那些掀起網絡暴力的「鍵盤俠」們,往往並不把一腔怒火指向施害者或事件本身,而是不約而同地將汙言穢語潑向這些受害者及其家屬身上。就此,我們不禁要問,同胞海外遇難後,網絡暴力緣何不斷?   網絡暴力的禍源植根於貧富分化的社會矛盾下不斷滋生的負面心態。當看到遇難者是在海外旅遊、留學或探親時,他們就斷然在主觀上認定這些當事人非富即貴、家境優渥,甚至是投機倒把或貪官汙吏。
  • 鳴鏑|遏制網絡暴力,從嚴查隱私洩露開始
    網絡暴力的最新受害者「每天都有人打電話來,多的時候,一分鐘有6個。」成都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趙女士個人信息在網絡平臺流傳,涉及其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引發網友熱議。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也表態:要注意保護新冠患者隱私,堅決制止網絡暴力。最近一段時間,因個人隱私信息被公開在社交平臺進而遭受網暴的案例不在少數。
  • 黃多多遭受網絡暴力後,剪短頭髮染回黑色,做星二代可真難
    作為黃磊的女兒,每次染髮都會被網友吐槽。13歲的她將經歷網絡暴力。很難想像這會不會影響她的心智。一開始,孫儷拍了很多側臉照。一頭藍色的發色格外顯眼。雖然這是當下非常流行的發色,但當14歲的女孩染這款發色時,卻是一片吐槽聲。有的人只注重外表,不了解別人的內在。僅僅是染髮就能招來很多批評,這可能有點過於苛刻了。
  • 「網絡暴力」已經成為了娛樂圈的常態?來看幾個例子!
    在萬眾矚目的娛樂圈,明星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無限的放大,甚至會上升為網絡暴力。Baby沒有參加《創3》的決賽就被一些極端的粉絲指責小海綿成為了他事業的拖油瓶。老藝術家「潘長江」在節目上誤把蔡徐坤誤認成其他人而被網暴群起攻之。後來事件再度發酵,上升到了潘長江女兒「潘陽」身上。
  • 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從拒絕網絡暴力開始!
    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近年來,網絡暴力問題持續升級,給公眾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遇到網絡暴力怎麼辦?網絡暴力是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網民們若想獲得自由表達的權利,也要擔當起維護網絡文明與道德的使命。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網絡暴力決不能輕視!
    【PConline 雜談】當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管理局開始建立一個命名為ARPAnet的網絡時,沒人會想到它能發展成目前的規模和影響,沒有人會想到它能進入千家萬戶,也沒有人能想到它的商業用途。更沒有人想到它能輕易的傷害他人,甚至結束他們的生命。
  • 網絡暴力事件背後:有多少人喜歡「雪花論」 就有多少人厭惡
    近期公眾人物遭受網絡暴力的話題引發多方熱議。從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韓國偶像崔雪莉自殺事件,到熱依扎受爭議、王一博起訴誹謗者事件,「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番「雪花論」成為中文網際網路中的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