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不讀書就是白活,不讀書的人生,就是對生命的浪費

2020-09-28 和風姑娘

01

楊絳先生,非常喜愛讀書,中英文的書籍都拿來去讀。

有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那一星期不讓你看了?」她說:「一星期都白活了。」

這段經典的對話大家再熟悉不過。

在楊絳的心中,不讀書的日子,就是對生命辜負和浪費。

讀書的快樂,只有真正愛讀的人才能體會到。

讀書,是普通人成功的捷徑,也是能夠改變命運找到自由的入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讀書。

不讀書的人,就要吃一輩子生活的苦;讀書的人只吃一時的苦,這種苦還會讓我們樂在其中。

2001年楊絳把自己和錢鍾書先生畢生的稿費,捐贈給了母校清華,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

她曾經說:「我的向上之氣來自於信仰,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仰。」

而這種信仰的建立源於她對書籍的熱愛,從讀書這件小事兒中,獲得了蓬勃的向上之氣。

2016年去世時,寫下了自己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坦白:「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讀書,會讓一個人變得柔軟而堅韌,會讓我們獲得從內而外的蛻變,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拓寬我們的生命厚度。

讀書,讓我們收穫精神的富足。

02

1928年17歲的楊絳先生想要去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但是因為當時清華只招女生,南方沒有名額,所以她只能去轉到蘇州的東吳大學。

1932年東吳大學因**停課時,21歲的楊絳先生,北上金華,想要去清華當借讀生。

後來母親調侃說:「阿季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

後來與錢鍾書先生相識時,錢鍾書先生說:「我志氣不大,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

楊絳先生忽覺錢鍾書先生就是自己心中的那個人。

我願捧書與你,你願花茶與我。因為讀書兩人相識相愛。

後來錢鍾書在出版短篇小說集《人獸鬼》時,他評價楊絳先生: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因為讀書,做學問,他們能夠比常人更加慈悲寬容,豐盈了彼此的人生,溫柔了歲月的酸甜苦辣,更能活出生命的本真。

他們的女兒錢媛曾評價兩人的文筆:「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自己喝完就完了。」

他們倆人是人生路上兩道不一樣的風景,一個清新柔媚,一個熱烈深沉,但互補的剛剛好。

讀書,讓我們收穫愛情的甜蜜。

03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屬於自己的選擇。

我們可以選擇用勤勞的雙手,去賺取物質的財富;也可以靠腦力勞動,謀得心水的一切。

但是不能放棄的就是通過讀書修身養性,磨練心智,提升自己。

不讀書的人生和讀書的人生千差萬別。

不讀書,我們的生命就像無源之水,總會枯竭,沒有生命力,更沒有張力和溫度。

讀書,雖然不會直接帶來物質的財富,但是能豐富我們的血肉,有塑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氣質和氣度,那是一種持久而永恆的魅力。

喜歡讀書的人,努力追求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享受生活的舒適愜意。

讀書會提升我們對生活的敏銳度,練就觀察生活的慧眼,尋找到消化生活的武器。

萬般滋味,盡在書中,那是生活之美,也是人性之真。

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是為了提升我們的「悟」性,感受生命的真諦,獲得心靈的安靜與平和。

你讀多少書,讀什麼書,決定了你一生能夠走多遠,爬多高。這個「遠」和「高」也決定了你生命深廣度。

讀書能夠讓我們擁有生命的主動權和對生活的選擇權。

04

楊絳先生是可敬可愛的老人,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說:「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穫平靜地上路」。

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過於焦慮在於做的太少,想的太多。

每一頁書籍都是風景,遇見了和沒遇見,散發的味道是不一樣的。

善讀書,讀好書,這是最便宜也是最富貴的選擇,閱讀,從即刻開始;從品味楊絳先生的一生求學路開始。

相關焦點

  • 楊絳: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
    慢慢長大成熟才發現,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一條路,就是讀書。很多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很多人寧願忍受生活,一日又一日的奔波和勞累,也不願意在專業上提升自己的技能,讓自己的價值更提升一個臺階。這世界上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的完全是不一樣的人生。所以這就是我們一定要讀書的意義。
  • 好物分享|楊絳: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
    很多人寧願忍受生活,一日又一日的奔波和勞累,也不願意在專業上提升自己的技能,讓自己的價值更提升一個臺階。這世界上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的完全是不一樣的人生。所以這就是我們一定要讀書的意義。讀書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夠耐得住寂寞,現在的世界太過浮躁,每個人都在急於求成,每個人都想走捷徑。
  • 楊絳: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宋真宗趙恆曾作《勸學詩》,詩中寫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 楊絳: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宋真宗趙恆曾作《勸學詩》,詩中寫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 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是的,正如鍛鍊與不鍛鍊的人,區別不在於一朝一夕,讀書與不讀書也一樣,區別在於日積月累。從來就沒有白讀的書,你讀過的每一本書,你瀏覽過的每一段文字,都會溶進你的血液,終有一日,會噴薄而出、綻放芬芳。於丹說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而讀書,就是精神和生命最好的化妝術。讀書,可以浸潤精神,滋養生命,讀書讓人美麗,讀書會讓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 楊絳先生:讀書其實不苦,不讀書的人才苦,現在苦比不上之後的苦
    楊絳先生作為中國的一位女先生,應該是很多人的女神,擁有完美的愛情,幸福的家庭和傑出的成就,一直都是優雅從容的代名詞。對於讀書,楊絳先生可以用"酷愛"這兩個詞,經常會和自己的父親談論讀書的事情,不管是年輕的時候,還是老年,楊絳最大的愛好,莫過於早點回家,回家早點讀書、做學問。
  • 楊絳:求學的路不會苦,不讀書的人生才最苦
    喜歡請點擊關注,我將用文字帶你看世間百態#世界讀書日#少時懵懂無知的時候,總以為上學是世界上最頭疼的差事。直到走上社會才漸漸明白,讀書才是世間最好走、最公平的路。求學的路不苦,不上學的人生才苦。01.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楊絳:讀書是我一生堅定不移的信仰
    楊蔭杭對幾個孩子的教育很嚴謹,楊絳先生也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喜歡上了讀書。一旦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會很難丟掉。楊絳先生的一生,不論走到哪裡都離不開書,一天不讀書,就會覺得一天就白過了。讀書是從小養起的,想要讀更多的書,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除了讀書還不夠,楊絳先生想到要上學,要上清華,她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梁宗岱先生是楊絳的導師,當時梁先生教授法語,第一堂課就是聽寫。
  • 楊絳: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
    ——楊絳我曾以為,這是楊絳對錢鍾書說的,以至於我有點困惑,錢鍾書讀書還不多嗎?錢鍾書如果讀書不多,怕是寫不出《圍城》這麼經典的作品。據說是有一個年輕人特別崇拜楊絳,給楊絳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自己對楊絳的仰慕之情,並傾訴了自己的人生困惑。
  • 楊絳說的讀書與生活,應該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了吧
    文∣閒時翻書君(一天一會,感謝閱讀)楊絳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人生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只有一次,雖然我們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身份定位,比如說:子女、父母、丈夫(妻子)、朋友、同事,但總歸而言,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身份範圍。這即是一種準確的定位,失了它,便會亂了規矩,比如說把同事當朋友相待,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 女人讀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說到這裡,她頓了頓,又接著說:「你是老大,也是個女孩,父母的苦你不知道,但我知道,你即使不為父母想,也要為你弟弟想想。」我心裡有些動搖,心想著自己主動退學算了,這樣家裡負擔也會輕點,她估計也看穿了我的心思,嘆了口氣,說:「女孩子讀那麼多書也沒用,到頭來還是會嫁人,你打小聰明伶俐,長得也不難看,到時候找個家庭條件好些的女婿,日子也過得差不了。」
  • 讀書的意義,其實都在楊絳先生的這句話裡,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讀書,不單單是閱讀,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自己能夠獲得思考、疑問的能力。喜歡讀書的人很多,但是要問你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可能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每一個熱愛讀書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方純淨天地。我也熱愛讀書,從前的自己只是想在書中看個熱鬧,看看別人的人生。
  • 美文|讀書與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你上一次讀書是在什麼時候?你有多久沒有讀過一本書了?記得有個年輕人曾向楊絳傾訴人生困惑,楊絳聽完笑了笑,對那個年輕人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書讀太少而想得太多。」一語道破……現代人大都自顧胡思亂想,每日心煩氣燥,卻不勤於閱讀,總會有雲深不知何處之感。只有閱讀,才能教人優雅,涵養才情,洗盡鉛華,沉澱靈魂。
  • 讀書與不讀書,差的是整個人生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讀書與不讀書,差的是整個人生
    作者 | 廿一來源:每晚一本書(ID:yitiaobao)如今,許多人最親密的夥伴就是手機。所以,有不少人覺得沉下心去讀一本書是件浪費時間的事情。殊不知,通往成功的條條大路上,讀書這條路才是最有可能到達的。正如古人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多讀書的人一定有更廣闊的眼界,更深刻的思考,更多樣的選擇。
  • 「讀書」且以優雅過一生,讀世紀文豪楊絳先生
    提到楊絳,我們腦子裡最多的是她是錢鍾書的妻子,再就是她獨自面對了女兒和丈夫的相繼離世。但看完她的傳記,我認為她是一個擁有最完美的人生的女性。當然,這一切都不是憑空而得,和她自己的豁達堅韌不無關係。這樣的生活就讓他們滿足得不得了,甚至評價這是人生中最愜意安穩的兩年。錢鍾書通過牛津論文考試後,如釋重負,他覺得為一個學位賠掉許多時間,很不值當,花這些時間學這些不必要的功課,讓他放棄了許多想讀的書。他們一生不追求名利,只想做自己愛做的事情。無論平順還是坎坷,他們的生活都離不開讀書。他們無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
  • 楊絳:人生並非無趣,只是你讀的書太少,想得太多不如去讀書
    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也就有了為之奮鬥的欲望,為了人生的奮鬥目標而必須使自己努力工作。生活最好的狀態是使自己無憂無慮,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但是有時也許會覺得人生無趣,因為每天工作,感覺自己活像一個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人。
  • 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楊絳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這既是讀書的好處!此中樂趣,不足為外人道也。讀書苦,也不苦讀書苦嗎?苦,也不苦。年少時吃讀書的苦,就是為了將來少吃些生活的苦。有人說:人生就是一隻儲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打包還給你。要相信,你吃過的苦,讀過的書,總有一天會鋪成腳下的路。
  • 「閒時」楊絳說的讀書與生活,應該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了吧
    文∣閒時翻書君(一天一會,感謝閱讀)楊絳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原來可以這樣豐富人生,暫時跳出自己的世界,活成另一個樣子。
  • 楊絳:孩子,你的問題是讀書太少,想得太多!家長應和孩子多讀書
    我們說讀書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和心態,改變的是真正本質的東西,不想現代人多去在表面上做功夫,忽略了讀書的意義。我們可以講實在的例子,縱觀古今的偉大人物,無不是通過閱讀改變了自身。我們的毛主席,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可見他對讀書的喜愛。著名翻譯家、作家楊絳女士也說過:「年輕人,你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想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