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個特有少數民族,至今沒有本族文字,婚姻習俗令人羨慕

2020-12-14 歷史子衿

雲南有個特有少數民族,至今沒有本族文字,婚姻習俗令人羨慕

我們國家是個多姿多彩的大國,擁有著豐富多彩的56個民族,不管是文化上還是歷史上亦或者是政治上,都有著不同色彩和共同之處,要是將我國比做一件東西,我想應該是一個萬花筒,是一個由許多的個體組成的大整體,民族數量多卻尤其團結。

說到我們的民族,今天小編就想同大家介紹一個少數民族,這個民族是雲南省的一個特有的少數民族,到現在都沒有本族文字,這就是基諾族。基諾,是他們民族的自稱,還可以解釋為「舅舅的後人」或是「尊重舅舅的民族。」

看起來,這個民族似乎是比較落後的,到現在都還沒有屬於他們自己民族的文字。可小編卻覺得這個民族是非常有特色的。

就拿婚姻來說,如今的人們思想越來越開放,對於婚姻也是持「開放式」觀念,就是說,並不會像以前那般兩個人將就過日子,吵吵鬧鬧卻不會分開,為了家庭和孩子,兩個人互相忍受,然後過一輩子。

如今的人們,可以很快的結婚,結婚後兩個人生活久了,爭吵也就有了,有的人爭吵後並不會忍讓對方,而是選擇離婚,不想將就過日子,在他們看來,自己的人生就要過的自由,覺得過不下去了就不過了,分開就行了。就是這樣的想法,才導致我國的離婚率逐年升高,人們對於愛情婚姻的忠貞也沒有以前那麼好。

而基諾族就不會,就算是現在社會發展的很快,人們的觀念也變化很大,但是這個民族的人們,他們依然遵守原來的「婚姻法則」,他們的婚姻也是一夫一妻制,但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另外的習俗,首先,男女青年在擁有結交異性、談情說愛的權利之前,必須要參加「饒考」「米考」組織。

在這個民族,男女之間交往還有三個階段,首先就是「巴漂」,也就是秘密的談情說愛的階段,然後就是「巴寶」,就是指由開始的秘密階段轉為公開階段,最後就是「巴裡」—同居階段

雖然我們說婚前同居是不好的,因為雙方最後要是覺得不合適,然後分手了,對女方的傷害就會非常大,所以大家一般都不贊成男女同居。

但是同居也並不是全是壞事,要想真正的了解對方,在同居的一段時間裡就可以很好的了解,因為一個人可以短時間裡隱藏自己的缺點,卻不可以時刻偽裝自己的本性,同居的時候兩個人相處久了,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對方的性格和缺點,然後就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和對方長期生活在一起了。

男女同居之後,如果雙方感情還是很好,都覺得對方還不錯,可以長期生活在一起,那麼,當男子在某天早上主動為女子掃地、背水、燒火、做飯等事情的時候,那麼恭喜這位女子,這個男子想要與她結為夫妻

之後男方父親或是舅舅便會到女方家裡提親,擇吉日成婚。而且,在婚後的日子裡,婦女必須要嚴守貞操,由此以來,離婚的現象就非常少了。

雖然這個民族看起來並不是非常先進,但是小編覺得他們的婚姻法則是比較好的,雖然說人的一生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在婚姻裡面,兩個人的性格肯定不能完全一致,必然會有矛盾,會有爭吵,但是雙方都忍讓一步,給彼此一些空間,即使受點委屈,也不是不行的,只有互相包容,兩個人才能走到最後,不然,就算是換無數個伴侶,也不能一起生活到老。

相關焦點

  • 雲南特有的七個少數民族之一,阿昌族有什麼習俗?
    各地的女裝略有不同,她們喜歡在節日裡佩戴各種各樣的銀飾。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七個少數民族之一。國語是阿昌語,屬於藏緬語的漢藏語系。它的分支有待確定。有兩種方言,梁河話和胡沙話,它們也說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如漢語和傣族,但使用漢字而不是本地文字。阿昌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德宏州龍川縣的胡沙阿昌鄉、南宮阿昌鄉和九寶阿昌鄉,其餘分布在瀘西、盈江、騰衝、龍陵和雲龍縣。此外,在鄰國緬甸還有一些阿昌族。
  • 雲南特有的15個少數民族,你知道幾個?
    雲南是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26個,其中15個是世居雲南的少數民族。這15個土著少數民族,你知道幾個?民族語言為普米語,屬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羌語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文。
  • 雲南「特有」的5個少數民族,人口最少的僅有7000人,你身邊有嗎
    雲南「特有」的5個少數民族,人口最少的僅有7000人,你身邊有嗎?雲南一年四季都很美,除了風景美之外,這裡的人文風俗也很吸引人,畢竟雲南是少數民族和漢族混居的地方,所以文化交融之下,有一種別處沒有的魅力。
  • 雲南一奇特古寨走紅,至今使用象形文字,還保留「夥婚」習俗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在我國有著56個民族,我們知道在貴州和雲南這些地方少數民族就是比較多的,少數民族在習俗上和我們漢族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少數民族的人們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非常的熱情好客,同時少數民族的姑娘們都能歌善舞,這可能只是我們對於少數民族最簡單的認識吧。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雲南一奇特古寨走紅。
  • 雲南15個特有少數民族服飾地方標準發布
    記者從省質監局獲悉,雲南省15個特有少數民族服飾地方標準日前發布。該標準由省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省文化廳、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縣區文化管理部門共20多家單位合作研製,挖掘和再現了雲南省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納西族、阿昌族、白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景頗族、怒族、普米族、佤族15個特有少數民族服飾的傳統製作工藝和核心文化元素。
  • 人口僅7000人的少數民族,沒有本族文字,女人曾必須紋面
    在我國生活著這樣一群人,男女散發,且女性面部有著無法洗去的「黛墨青紋」,這裡就是中國雲南省西北部貢山獨龍江峽兩岸的獨龍族,他們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曾被稱為「俅人」,他們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文化,現今只剩下七千來人的人口數量。
  • 雲南編撰教材推廣15個特有少數民族舞蹈音樂
    原標題:雲南編撰教材推廣15個特有少數民族舞蹈音樂  中新網昆明8月25日電 (記者 馬騫 史廣林)納西族《啊哩哩》、哈尼族《棕扇舞》、傈僳族《刮克》……為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雲南特有15個少數民族舞蹈音樂素材保護傳承研討會25日在雲南民族村召開。
  • 從雲南的走婚習俗,看古代婚姻習俗變遷
    雲南的走婚習俗雲南的少數民族摩梭人流行「走婚」,如果一對男女情投意合,在白天約好後,會在半夜時分騎馬前往女子的「花樓」,爬窗進去,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他人不要幹擾。早期人類為了能夠存活下來,無論是打獵的方式,還是大腦的發育,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這一時期的他們有了「家庭」的概念,在婚姻方面,剔除了之前的「父母,子女,子孫之間的」群婚習俗。這一時期的實行「血緣婚」,適婚人群按照輩分劃分,同輩男女之間既是兄弟姐妹,又是夫妻。一個兄弟有多少直系或旁系姊妹,就有多少妻子,而一個姊妹有多少直系或旁系兄弟,也就有多少丈夫。
  • 雲南的25個少數民族,你了解多少?
    在「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俗」的雲南 生活著25個民族 其中25個少數民族中 15個民族為雲南所特有 這25個少數民族你數得全嗎?
  • 這個少數民族,至今仍是母系社會,被譽為東方女兒國,婚俗很奇怪
    中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鮮明特點,在社會現代發展進程中,有些少數民族的個性也隨著時代慢慢消磨了,但56個民族56朵花,在如今趨向大同的社會中,少數民族的文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保護。在雲南滇西,至今還存在著唯一一個母系社會的少數民族,那就是納西族。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納西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納西族中,家族組織普遍存在,且是母系社會組織,也因此被稱為「東方女兒國」。
  • 雲南 我國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2010年末,全省總人口4597萬人,位居全國第12位,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534萬。雲南是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彝、白、哈尼、傣、苗、傈僳、回等25個。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納西、景頗、布朗、阿昌、普米、德昂、怒、基諾、獨龍15個少數民族為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是我國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 雲南少數民族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和漢族的端午節習俗有什麼不一樣
    【導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古已有之的傳統節日,承載了祛病防疫的千年文化習俗,然地域的差異性,各地區各民族的端午節又是怎樣度過的呢?那麼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下雲南特有15個特有少數民族的端午文化。布依族布依族在端午節有打「格螺」的習俗。
  • 《滇之錦繡 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服飾考析》全彩畫冊由中國質檢出版社...
    飽覽少數民族旖旎風光 採擷少數民族服飾之美——《滇之錦繡 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服飾考析》全彩畫冊由中國質檢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雲南省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具有5000人以上常住人口的少數民族25 個,其中15個為雲南省特有民族,民族服飾璀璨奪目、各具風採,擁有大量珍貴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  標準化作為科學管理的基礎,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針對「重複性事物」,使之獲得「最佳秩序」,從而實現「最佳社會效益」。
  • 在雲南娶個少數民族姑娘有多難,這樣的民俗婚姻,你被徵服了嗎?
    雲南少數民族婚俗趣事之最最有趣的情書:花花總是和生活中美麗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在西雙版納有一個哈尼族支系,叫愛尼人,花對它們來說非常重要的。這是它們表達愛的重要工具。因此,當著它們的長輩、姑姑或妹夫的面觸摸花朵,就會被認為是不雅的行為。
  • 歌謠、絲繩、豬下頜骨……看55個少數民族如何記錄家譜?
    圖說:哈薩克族《阿巴克克列依-伊鐵力家譜》封面 主辦方供圖 家譜,又稱宗譜、族譜等,是記述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的載體,不僅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也是海內外華人尋根問祖的主要依憑。國家編正史、地方纂方志、家族修家譜,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三大支柱,是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文化基因,歷時數千年的民間持續編修家譜活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歷史文化習俗。
  • 你可知道雲南少數民族的習俗?
    你可知道雲南少數民族的習俗?雲南各個民族都有尊老敬老的傳統習俗,世代相承,成為人們行為規範的準則,雖各有千秋,但都閃爍著動人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雲南的少數民族都有哪些敬老習俗呢?一起看看吧!白族白族老人坐「花轎」雲南大理白族,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這一天,凡村裡年滿70歲的老人,都披紅掛彩,穿戴一新,被請進披上紅綢裝飾講究的轎子內,然後由村裡的青年抬起轎子,敲鑼打鼓,全村男女老少都跟隨在轎後,遊村一周後,再把老人抬到村公所寬敞的大院內。待「花轎」把剛滿70歲的老人抬進院內入席後,晚輩們都來向老人們祝福。
  • 少數民族文字難尋傳承人
    現狀少數民族文獻多來自民間損毀情況嚴重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歷史上大約有20多個少數民族創造出不同的古代文字,有些民族在不同的時期創製和使用了不同的古文字。這些古文字源頭不同,有的是自源文字,有的可追溯到早期漢字,有的可追溯到印度字母或婆羅米字母,有的來源於阿拉美字母,有的來源於阿拉伯字母或波斯字母,有些至今甚至還保留著圖畫——象形文字的特徵。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文字被廢棄,成為「死文字」,比如西夏文、女真文等,有的至今仍在一定範圍使用流傳,比如壯族文獻、彝族文獻等仍然繼續發揮著記錄語言和傳播文化的作用。
  • 【特別策劃】雲南十大少數民族的中秋習俗,你知道嗎?
    原標題:【特別策劃】雲南十大少數民族的中秋習俗,你知道嗎?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今天就是中秋節了是不是一直只知道漢族的中秋是怎麼過得雲南其他少數民族的中秋習俗一個都不知道來來來跟著小編一起走進雲南少數民族中秋習俗篇1"阿細跳月"彝族阿細人習俗
  • 雲南一個景點,讓你了解25個少數民族,堪稱「少數民族大觀園」
    民族村位於雲南昆明滇池旁邊,所謂民族村,是將雲南境內的特有的少數民族集中到一個景區內,景區內劃分若干個地方,每個地方給一個少數民族使用,每個少數民族利用劃分好的方位,將自己的民族建築、飲食、風俗習慣等濃縮到這個地方,同時配以節目表演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民族特點,讓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一個民族。
  • 這些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你知道多少?
    中國55個少數民族其中26個主要居住在雲南,看看這些數據,你會有更直觀的感受,雲南少數民族是真的多,他們的文化然雲南更加五彩斑斕。白族,佤族,傣族,怒族,景頗族,阿昌族,傈僳族,布朗族,獨龍族,哈尼族,德昂族,基諾族,普米族,納西族,拉祜族是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雲南各種少數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