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愛好者,經常找道士算命,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2020-12-10 猴子毛多多

導讀:道教的愛好者,經常找道士算命,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道教是我國傳統宗教,也是在我們國土上流傳時間最久的教派。一個東西之所以能長久不衰一定是有其原因的,而道教在最初一直在歷朝歷代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在醫與術沒能正式分開以前,道士也可以是大夫,即使是個練丹的士術也肯定與醫藥分不開關係。歸根結底,這還是一個醫療機構。

趙佶這個皇帝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非常喜歡道教,他出生的時候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日,如果有人研究過民間的一些非正規的節日,會發現其中的一個規律。從大年初一開始,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等等這些時間點上都是一些被人們賦予了特殊定義的日子。在古代研究天文曆法的人在隨著道教建立以後,所有研究命理相關的人好像都變成了別人眼中的道士。

命理學本是研究世間規律的一種學問,雖然其中可以預測每個人的氣數,但這不是命理學全部的意義。命理學包含了宇宙,事物等的發展規律,而不僅僅只用於人的吉兇壽數。可隨著人們的需求,這個行業的發展逐漸偏向了用於人的預測方向。現今保存最多的資料就是關於預測人的,而命理學關於宇宙的研究卻停滯了。

這一切與一些在位時就推崇道教的皇帝也有一定的關係,就如當時唐代皇帝推崇佛教一樣。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喜好,只要是皇帝喜歡的東西,他們想要推廣,這個東西很快就會在民間的各個角落出現,然後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出生貴族一出生就找人看命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他聽說他的生日五月初五不是個好日子,甚至有些不吉利,他就將自己的生日改成了十月初十。可按規律來看,十月初十也未必很好啊……

一個人一旦覺得自己的命可能不太好,就想知道接下來的每一步到底怎麼走,能不能避過去,這是人的常見心理。所以趙佶在之後的日子裡時不時就要去找道士問卜,每遇事就要先問道士能不能做。他是戌年出生屬狗的,他在當了皇帝以後就禁止百姓殺狗了。這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的皇帝,即使到了大兵壓境的時候他都沒有改變他的做法。

道士算出他命中大劫,所以臨時建議他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們。趙佶當即下詔傳給了太子繼位,而他尊自己為教主道君皇帝繼太上皇位。只是金兵的強悍超過了他們父子的想像,都城在金兵的鐵蹄下沒有抵禦多久就被攻破了,而剛繼位的皇帝,與這位已經退位太上皇的趙佶全部被金人抓到了金人的地盤囚禁了起來。金人除了帶走了二個皇帝,還把無數皇親富戶一起帶到了金的地盤上。曾經的都城變成了一座空城。他沒能通過禪位躲過他的大劫。

小編認為信道並沒有真的能改變趙佶的氣數。就連道士自己都知道人力改變不了天道的運轉,又談何改變命運。道士如果自己能改變命運是不是自己就可以當皇帝了,即使是渡小劫的改命原理也是需要控制太陽系對地球的影響間接來完成的。但現代人都知道人力是不可能逆轉太陽系運轉的。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輪替,無論怎麼改變都會在該來的時候到來。節氣的使用已經說明了一切,只是當局者迷,人們容易在恐懼面前迷失方向,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例外,都會恐懼大限將至這個人生難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宋徽宗命名為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金聖歎認為,宋徽宗趙佶命名為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就是書中的伏線,暗指這個道號會調動三十六員天罡星和七十二員地煞星出來作亂。構思方面,確實如此,微妙之至。但為什麼宋徽宗命名為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呢?原來宋徽宗趙佶崇信道教,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成十月十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在他的政策指導下,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成為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
  • 道教的興盛之道君皇帝
    道教是中華本土宗教,但是縱觀歷史道教興盛遠不及佛教。道教以黃老學術為根據理論,吸收先秦術士融合成為,距今1800年張道陵創立五鬥米教,是道教最早的團體,其後人一直以天師自稱。元世祖時朝廷予以承認,之後歷代均有冊封。
  • 宋朝皇帝宋微宗,為何如此崇尚道教?
    宋朝皇帝宋微宗,為何如此崇尚道教?徽宗的昏庸還表現在不遺餘力地提倡道教,較之真宗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先後敬重的道士有劉混康、郭天信、王老志、王仔昔、林靈素等,蔡京也崇尚道教,不少道士出入於其門、居住於其家徽宗、蔡京崇尚道教,據說是由於某些道士的預言有靈、法術有驗,微宗即位之初,膝下無男,望子心切,道士劉混康斷言只要把開封城東北隅的地勢加高,便有多男之祥。徽宗照此辦理,果然接連得子,從此崇信道教。
  • 為什麼歷史上皇帝大多信奉道教,而平民大多信奉佛教
    嘉靖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道士皇帝」,他二十多年來不上朝,整天醉心於煉丹修道。  宮中每次齋醮,都需要祭祀文章,這種文章被稱作青詞,比較難寫。因為皇帝沉迷道教,自然上行下效,大臣們為了討好他,紛紛專心撰寫青詞,很多人也因此得到提拔,受到重用。當時的內閣首輔嚴嵩,更是被人們譏諷為「青詞宰相」。  嘉靖皇帝渴望長生不老,他寵信的道士告訴他,每天喝早晨的新鮮露水,有助於延年益壽。於是,嘉靖命令宮女們每天凌晨採集露水。這讓宮女們苦不堪言,最後爆發了壬寅宮變,嘉靖差點被殺死。
  • 歷史上三大「真人」皇帝,嘉靖皇帝排第二,第一震古爍今
    其中有一類皇帝可以稱之為「道士皇帝」或者「真人皇帝」,他們崇尚方術道術,追求飛仙長生,他們不當自己是人間皇帝,而以真人、真君自稱。下面就來盤點歷史上出名的三位「真人皇帝」。   第三位 宋徽宗趙佶   這位之所以排在第三位,其實主要是因為他更大的名氣在於他是一位「書畫皇帝」,本文不對這方面詳細描述。其實唐宋兩代都非常崇尚道教。唐朝皇帝自稱為老子後裔,崇尚道教,唐高宗時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 道教中的神仙不一樣,「神」和「仙」誰的地位更高?
    根據《後漢書》透露的信息,早期道士的形象和方士相差無幾,以至於道士這種行業剛出現的時候,並沒有讓東漢社會感到新穎或者稀奇,因此,可以視為早期道士其實就是一群接受道家思想的方士。可想而知,道教的神仙譜系,是無法完成統一的,甚至教義之間互相矛盾者也存在。不過,道教的神仙體系開始規範化於是在這一時期:北派天師道掌教寇謙之教主曾致力於道教神仙體系的規範化,後來北派天師道被北魏朝廷剿滅,但是,北派天師道留下來的神仙體系卻被南派天師道繼承,並影響後世——有時候,歷史就是這樣諷刺。
  • 中國歷代君王中的「奇葩」之宋徽宗:道君皇帝,畫壇聖手
    宋徽宗畫像 宋徽宗為君的奇葩事跡有:個性輕佻玩物喪志,崇道自封道君皇帝,創瘦金體書法,促進中國繪畫與收藏風潮的發展。 宋徽宗自封道君皇帝,對道教尊崇有加,經常舉行道教性質的法事,甚至重用道士以法術抵禦金兵,實屬荒唐;他因崇道而對道教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收集道書,編撰《道藏》,自注《道德經》等。
  • 神話體系中,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你都了解嗎?
    在道教中的說法中,帝君就是對五方五帝的稱呼,東為青靈帝君,南為丹靈帝君,西為皓靈帝君,北為玄靈帝君,居中的叫元靈帝君。此外,還有東華帝君、文昌帝君、太陽帝君和太陰帝君等,這些是神話體系中級別最高的存在。另外,道教當中有「三十二天」或者是「三十三天」的說法,每個「天」的掌管者也是有資格被稱為帝君的。
  • 朝運萊道教知識:道教中的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在道教之中有非常多的「君」,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有一位司命星君很受大家歡迎,東華帝君也擁有很多的粉絲。再比如前幾天玄靈子老師的另一篇王母娘娘的文章裡面寫的王母娘娘又稱為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那這些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分別指什麼呢?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何為道士呢?根據《太霄琅書經》記載:「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對於道士,自古以來有很多的稱謂,有自稱的如「貧道」,也有外界的「牛鼻子老道」、「道姑」等戲謔的稱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道士從古至今的幾種稱謂。
  • 道君皇帝、書畫名家與鯰魚燉茄子
    《道君皇帝他推崇道教,自封為「教主道君皇帝」,花了大量財力興建宮觀,還養了很多道士。徽宗十分推崇道教,他經常派人到民間去搜尋各種道教書籍,還成立書局,對道理書籍進行專門的整理,校勘。政和年間完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本刊行的《道藏》,為世人研究道教歷史和經典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 洞玄教主靈寶道君,曾託胎於西綠那玉國奉元始天尊為師
    靈寶道君,又稱靈寶天尊,居上清真境禹餘天宮,治金闕寥陽寶殿,是道之元炁、九真之祖、洞玄教主和無上經寶的象徵,是玉晨之精炁、慶雲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廣宣經籙,傳乎萬世。開皇元年,靈寶道君曾託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鬱察山浮羅之嶽丹玄之阿,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道教以陽極陰生的夏至為靈寶道君聖誕。
  • 書法史上的一把劍,他的書法,獨樹一幟,歷代少有的藝術型皇帝
    書法在一定程度上講求的是創新,該人貴為皇帝,其書法風格開創前古,自創書體,獨樹一幟,因其筆力伶俐,力感十足,足可成為書法史上「一把劍」。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號宣和主人,在位(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除了皇帝之外還是以為聞名的書畫家。其在政治上作為一般,雖然其啟用新法,但是其重用的蔡京等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使得當時的政治形勢一落千丈。加上宋徽宗本人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
  • 壬寅宮變,被道君皇帝煉丹逼反的奇葩宮女政變
    奇葩的道君皇帝——嘉靖帝嘉靖皇帝在正德二年出生,這位自幼在湖廣安陸長大的朱氏子孫,14歲就承嗣武宗皇帝入北京城執掌天下。早期嘉靖皇帝勤於政務,精於改革,對軍事、文化、政治等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史稱「嘉靖中興」。但善始者眾,克終者寡,嘉靖皇帝沒能保持著從一而終,隨著身體的衰老他對道教的痴迷日益劇增。
  • 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是道教的「三清」嗎?別再誤解了
    在《封神演義》裡,鴻鈞老祖自稱為道教祖師爺,號稱一炁化三清,並且「一道傳三友,二教截闡分」,他有三位徒弟分別為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三位神仙各執掌人、闡、 截三教。所以按照《封神演義》的說法,三清為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而在《西遊記》的車遲國鬥法這一章節裡,孫悟空問豬八戒,三清殿裡供奉的是什麼神仙,豬八戒說:「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
  • 道教之三清尊神,這才是道教的最高神
    南朝道士陶弘景作《真靈位業圖》,排列道教各神,始有「元始天尊」之稱,全名為「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位居諸神之首。自此確立了元始天尊的地位。至今,道觀大殿中,供奉三清天神,元始天尊居正中,左右列道德天尊和靈寶天尊。然元始天尊在民俗中的地位,卻遠沒有如此的德高望宜。特別是宋代皇帝對玉皇大帝的推崇,導致後期三清雖然凌駕在四御之上,但是掌管世間萬物的卻是玉皇。
  • 淺談道教教主三清尊神與道
    道家道教,始於黃老,或者,應該說,始於先祖伏羲。道教認為,道是一切的源頭,萬物皆源於道。大道,是造化之根,是教化之本,也是萬物之主。三清,總指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衛玉晨道君靈寶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師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清,都是大道的化身。元始天尊,全稱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又稱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道場位於崑崙玉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