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興盛之道君皇帝

2020-12-12 悲秋寧

道教是中華本土宗教,但是縱觀歷史道教興盛遠不及佛教。道教以黃老學術為根據理論,吸收先秦術士融合成為,距今1800年張道陵創立五鬥米教,是道教最早的團體,其後人一直以天師自稱。元世祖時朝廷予以承認,之後歷代均有冊封。

個人認為北宋時期,道教的興盛達到了頂峰。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職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錄、副道錄各一員,始立道學制度。

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十月十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御注道德經》、《御注衝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遊指歸》等書,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

俗語十道九醫;黃老道家的著作《黃帝內經》既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而道家隱士與道家繼承者道教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 扮演了地方醫療機構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宮觀,他的一個想法就是把當時先進的醫療送到基層--是他作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

宋徽宗

這時就不得不提起林靈素這個道士。善雷法,以法術得幸徽宗,賜號通真達靈先生,加號元妙先生、金門羽客。

談告訴宋徽宗說他是長生帝君轉世,並稱權臣巨閹如蔡京、王黼、童貫等皆為仙官。時貴妃劉氏有寵,則奉為九華玉真安妃。

林靈素既得勢,遂縱言「釋教害道,今雖不可滅,合與改正,將佛剎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髮頂冠執簡」。徽宗依奏,於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詔,改佛為大覺金仙,易服飾,稱姓氏;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不久又改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

林靈素還建議宋徽宗遷都。《林靈素傳》記載,他還假託「西王母」下凡,向宋徽宗進言了七個字:「察奸臣,遷都長安」。並聲稱如果宋徽宗能把這七個字落實到位,就可以「雖有小災,終無大禍」。林靈素一生是非黑白暫且不論。但如果宋徽宗肯定林靈素之言可能就避免了靖康之恥,北宋亡國了。

北宋時期歷代皇帝崇信道教,如陳摶老祖就是最具代表的人物,後周世宗,宋太宗均召見過他。可見他名氣之大。宋朝確定了道教的神話體系,更是道教興盛的巔峰,完全壓制住了佛教。

了解歷史,杜絕迷信。

相關焦點

  • 道教的愛好者,經常找道士算命,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導讀:道教的愛好者,經常找道士算命,自稱教主道君皇帝道教是我國傳統宗教,也是在我們國土上流傳時間最久的教派。一個東西之所以能長久不衰一定是有其原因的,而道教在最初一直在歷朝歷代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趙佶這個皇帝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非常喜歡道教,他出生的時候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日,如果有人研究過民間的一些非正規的節日,會發現其中的一個規律。從大年初一開始,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等等這些時間點上都是一些被人們賦予了特殊定義的日子。在古代研究天文曆法的人在隨著道教建立以後,所有研究命理相關的人好像都變成了別人眼中的道士。
  • 為什麼宋徽宗命名為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金聖歎認為,宋徽宗趙佶命名為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就是書中的伏線,暗指這個道號會調動三十六員天罡星和七十二員地煞星出來作亂。構思方面,確實如此,微妙之至。但為什麼宋徽宗命名為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呢?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宮觀,他的一個想法就是把當時先進的醫療送到基層————這是他作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公元1117年,宋徽宗在道士的蠱惑下,說自己是元始天尊下凡,就是玉清教主,給自己上道號: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 朝運萊道教知識:道教中的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在道教之中有非常多的「君」,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有一位司命星君很受大家歡迎,東華帝君也擁有很多的粉絲。再比如前幾天玄靈子老師的另一篇王母娘娘的文章裡面寫的王母娘娘又稱為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那這些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分別指什麼呢?
  • 中國歷代君王中的「奇葩」之宋徽宗:道君皇帝,畫壇聖手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 第二位需要在奇葩二字加上引號的君王是宋徽宗,北宋的亡國之君。宋徽宗畫像 宋徽宗為君的奇葩事跡有:個性輕佻玩物喪志,崇道自封道君皇帝,創瘦金體書法,促進中國繪畫與收藏風潮的發展。
  • 道君皇帝、書畫名家與鯰魚燉茄子
    《道君皇帝他推崇道教,自封為「教主道君皇帝」,花了大量財力興建宮觀,為了對遼國形成夾擊之勢,他派出使節和金國結盟,卻最終讓大金國的鐵騎入主中原,釀成「靖康之變」,讓金國滅掉了北宋,迫使宋廷南渡。徽宗十分推崇道教,他經常派人到民間去搜尋各種道教書籍,還成立書局,對道理書籍進行專門的整理,校勘。政和年間完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本刊行的《道藏》,為世人研究道教歷史和經典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 壬寅宮變,被道君皇帝煉丹逼反的奇葩宮女政變
    然而,歷史總是喜歡和後世觀史之人開玩笑,壬寅宮變恰恰就是政變界的一股「清流」,這是一次宮女為求活命走上造反道路的奇葩政變。之所以說這場政變奇葩,是因為事件參與的各方主人公、政變起因、演變過程都處處古怪,令人瞠目結舌吧,其留給世人也絕不止史書上那一言半語的影響。
  • 道教興盛的秘訣是靠無為嗎?
    道教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出盡風頭,唐、宋、明三朝皇帝大都篤信道教。從朝代的信仰時間看佛教與道教對持的千年中,道教無疑是佔據了上風。然而,當今社會,道教無論是從信教人數還是規模上卻遠遠不如佛教,甚至不如近代才在中國廣泛流傳的基督教。
  • 歷史上,道教為什麼不如佛教興盛?
    道教曾有過興盛時期;但總體上看,其勢力卻遠不如佛教。直到今天也仍是如此。當然,我們是指兩晉南北朝以來。在那之前,佛教初傳中土,最初甚至還被人們當作道教的一種。所以,總的來說,歷代統治者著重防範佛教甚於道教,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擔心佛教發展過盛,與之爭勞力、財力及土地等,從而威脅世俗地主乃至皇家的利益。
  • 為什麼歷史上皇帝大多信奉道教,而平民大多信奉佛教
    洪武七年,朱元璋親自製定道教齋醮儀軌,頒布全國實行。  朱棣通過造反,才登上皇位,他認為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道教大神真武大帝的幫助。因為之前朱棣被封燕王,負責鎮守北方,而道教的真武大帝,也是負責鎮守北方。  所以,朱棣登基後,敕封真武大帝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修建武當山的宮觀。縱觀整個明朝,除了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外,其餘皇帝大都信奉道教。
  • 聊聊中國歷史上最崇尚道教的十位皇帝
    但是若說對道教的推崇,他絕對功莫大焉,不僅大興道觀,招攬道士,甚至給自己的封號都是「道君皇帝」,道在前,君在後。宋理宗:宋理宗趙昀是南宋的第五位君主,整個南宋九帝之中除了第二位的宋孝宗以外,其餘的基本上都很昏庸無能,宋理宗也不例外。
  • 神話體系中,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你都了解嗎?
    在道教中的說法中,帝君就是對五方五帝的稱呼,東為青靈帝君,南為丹靈帝君,西為皓靈帝君,北為玄靈帝君,居中的叫元靈帝君。此外,還有東華帝君、文昌帝君、太陽帝君和太陰帝君等,這些是神話體系中級別最高的存在。另外,道教當中有「三十二天」或者是「三十三天」的說法,每個「天」的掌管者也是有資格被稱為帝君的。
  • 為什麼古代大多數帝王信奉道教,而平民百姓卻信奉佛教?
    圖片:古代帝王劇照唐朝時道教就被定為了「國教」,發展到宋朝時,帝王信奉道教更是達到了一個小高峰。例如宋徽宗,他對道教更是推崇不已,將道教推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步。作為一國之君,他卻自封為「教主道君皇帝」。不僅封自己為道君皇帝,他更是熱衷於給大臣賜道教神仙封號。
  • 邯鄲1800年道教,明清真武崇拜興盛,幾乎每個縣都有真武廟宇
    人們還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滅,便產生了對鬼神的崇拜,同時對逝去之人的思念,對鬼神的崇拜結合血緣關係,發展成了祖先崇拜。戰國以及秦漢時期,神仙的傳說以及方仙的出現,他們宣傳世界上存在仙藥,可以讓人長生不死,這掀起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海尋藥、求不死之藥的事件。這些神仙信仰之後被道教所繼承,成為道教信仰的核心內容。
  • 道教之三清尊神,這才是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道教所信奉的最高天神,居於無極之上清微的玉清聖境,為三濟首席。道教認為,元始天尊是一切天神、地仙乃至世間凡人的始祖。《隋書·經籍志》:「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衝虛凝遠,莫知其極。」
  • 遭遇「三武一宗」毀滅打擊的佛教,為何依舊比本土的道教興盛?
    不過作為舶來品的佛教為何歷經了「三武一宗」的滅佛打擊,卻依舊比本土的道教興盛呢?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咱不妨簡單的介紹下這兩個宗教的歷史。從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南朝的梁武帝則是信仰佛教最為虔誠的皇帝。當時的梁國寺廟、僧侶眾多,而且極其富有,史書記載「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梁武帝更在後半生潛心研究佛經,著有《涅萃》、《大品》、《淨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一般來說,有信仰總歸是一件好事,可一旦對這份信仰過於狂熱那往往會釀成禍害。
  • 「坑兒子」坑到這種境界的,估計也只有「道君皇帝」宋徽宗了
    北宋皇帝宋徽宗可不這麼想,這是一朵奇葩,他很信奉道教,給自己取了一個很拉風的名號——教主道君皇帝。他還幹了很多奇葩事情,不過不是本文的重點,有機會再說。今天筆俠專為大家介紹他坑兒子的事情。而且趙桓的母親王皇后又死得早,宋徽宗更中意和自己性格很像的三子趙楷,並積極為趙楷奪太子之位鋪路。趙桓雖沒有多大能耐,但也不傻,他做事謹小慎微,堅決不犯錯,讓父親找不到廢他的理由,宋徽宗也只能慢慢來。就在這個時候,金宋戰爭爆發了。
  • 道教的神仙眾多,在民間的信仰是如何演變的?
    北朝時期北方道教的代表人物寇謙之(365—448年)改革舊天師道,打出「太上老君」的旗號,老子作為道教教主,被尊為太上老君。《魏書·釋老志》就說,道教出於老子,老子先天地而生,之後才有世界萬物的形成。老子既是上天諸帝的宗主,也是各路神仙的領袖。
  • 儒釋道三教合流,道教迎來春天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對我國古代政治,文化產生重大影響。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的形成和確立時期,隋唐至北宋時期,由於統治階級的尊崇,道教極為興盛。道教的經義,養生術、符咒法、科儀規章日趨完善。李唐以老子的後代自居,宋徽宗自稱「道君皇帝」,道教逐漸進入國家政治生活。
  • 道教小知識:玉皇大帝的進階過程
    不過玉皇最早的來源是東晉南北朝道教整合時期出現的最高神「元始天尊」的一系列輔神:在陶弘景編纂的《真靈位業圖》中,最高的第一層面中位「元始天尊」左右,各有數位以「高上虛皇道君」「高上元皇道君」及「玉玄太皇君」「上皇道君」「玉皇道君」「清玄道君」「上皇天帝」「玉天太一君」「玄皇高真」「太一玉君」「高上玉帝」為名號的神祇;而玉皇大帝最早只是玉皇道君。
  • 宋朝皇帝宋微宗,為何如此崇尚道教?
    宋朝皇帝宋微宗,為何如此崇尚道教?徽宗的昏庸還表現在不遺餘力地提倡道教,較之真宗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先後敬重的道士有劉混康、郭天信、王老志、王仔昔、林靈素等,蔡京也崇尚道教,不少道士出入於其門、居住於其家徽宗、蔡京崇尚道教,據說是由於某些道士的預言有靈、法術有驗,微宗即位之初,膝下無男,望子心切,道士劉混康斷言只要把開封城東北隅的地勢加高,便有多男之祥。徽宗照此辦理,果然接連得子,從此崇信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