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華本土宗教,但是縱觀歷史道教興盛遠不及佛教。道教以黃老學術為根據理論,吸收先秦術士融合成為,距今1800年張道陵創立五鬥米教,是道教最早的團體,其後人一直以天師自稱。元世祖時朝廷予以承認,之後歷代均有冊封。
個人認為北宋時期,道教的興盛達到了頂峰。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職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錄、副道錄各一員,始立道學制度。
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十月十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御注道德經》、《御注衝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遊指歸》等書,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
俗語十道九醫;黃老道家的著作《黃帝內經》既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而道家隱士與道家繼承者道教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 扮演了地方醫療機構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宮觀,他的一個想法就是把當時先進的醫療送到基層--是他作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
這時就不得不提起林靈素這個道士。善雷法,以法術得幸徽宗,賜號通真達靈先生,加號元妙先生、金門羽客。
談告訴宋徽宗說他是長生帝君轉世,並稱權臣巨閹如蔡京、王黼、童貫等皆為仙官。時貴妃劉氏有寵,則奉為九華玉真安妃。
林靈素既得勢,遂縱言「釋教害道,今雖不可滅,合與改正,將佛剎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髮頂冠執簡」。徽宗依奏,於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詔,改佛為大覺金仙,易服飾,稱姓氏;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不久又改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
林靈素還建議宋徽宗遷都。《林靈素傳》記載,他還假託「西王母」下凡,向宋徽宗進言了七個字:「察奸臣,遷都長安」。並聲稱如果宋徽宗能把這七個字落實到位,就可以「雖有小災,終無大禍」。林靈素一生是非黑白暫且不論。但如果宋徽宗肯定林靈素之言可能就避免了靖康之恥,北宋亡國了。
北宋時期歷代皇帝崇信道教,如陳摶老祖就是最具代表的人物,後周世宗,宋太宗均召見過他。可見他名氣之大。宋朝確定了道教的神話體系,更是道教興盛的巔峰,完全壓制住了佛教。
了解歷史,杜絕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