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誕辰|《七子之歌》何時唱全?

2020-12-05 央廣網

1899年的今天,詩人、學者、堅定愛國的民主戰士聞一多出生。提起聞一多,就繞不開那首曾經唱響神州大地的《七子之歌》,如今聽來,依然令人感懷至深。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這首由近代愛國詩人聞一多創作於1925年的《七子之歌》,是一個組詩作品。詩人以擬人化的手法,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希望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而這"七子"之中,除了我們熟知的香港、澳門,還有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今天,當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依然會被先生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深沉、熱烈的愛國情感所觸動。

歷史早已證明,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國,才能給予臺灣命運最好的歸屬,才能給予臺灣民眾福祉提供最強大的保證。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

相關焦點

  • 聞一多與《七子之歌》的故事
    音樂真神奇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澳門回歸時,聞一多詩作《七子之歌·澳門》改編的這首歌打動了無數人。也讓聞一多這組此前不那麼受重視的詩歌作品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聞一多和《七子之歌》!
    聞一多在到美國留學時,各地的閱歷令他在留學期間心感悲憤,終在1925年將其愛國滿懷寫下《七子之歌》組詩,以寄愛國、思國之情。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寫作這組詩篇的時候,正值聞一多在紐約藝術學院留學期間。
  • 聞一多《七子之歌》創作刊發記
    昨晚又草成《七子之歌》也是國家主義的呼聲。」此信落款「星期五早」,又《聞一多全集》中前面有信寫於3月11日,可知《七子之歌》初稿誕生時間是1925年3月19日抑或26日的周四晚上,地點無疑是美國紐約。儘管聞一多先生肯定上述兩首詩歌都是「國家主義的呼聲」,但是差別甚大。《南海之神》於同年4月脫稿。
  • 聞一多《七子之歌•臺灣》被譜曲傳唱
    聞一多(資料圖片)    新華網武漢近日,一曲悲壯激昂的《七子之歌·臺灣》在網上流傳,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     1925年,愛國詩人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寫下組詩《七子之歌》,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此詩一問世立刻就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共鳴。
  • 《七子之歌》,原來是這七子。
    經常聽說七子之歌,但沒有去詳問何為七子。有人講是七個沒有回來的孩子,甚至說琉球也是之一。看了旅順回歸的掌故,才知道著名詩人聞一多老先生的《七子之歌》把「臺灣、香港、澳門、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稱為祖國的七子。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旅順口的回歸是旅大地區近代歷史上具有時代意義的裡程碑,是國人永恆的記憶。今天,看見複雜的寶島,這七子之一,何時真正回來?
  • 聞一多 |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作者:聞一多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中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 聞一多辭世69周年 曾作《七子之歌-澳門》
    聞一多曾創作《死水》、《一句話》等多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改編成歌曲,傳唱四方。聞一多(資料圖)《七子之歌-澳門》網易娛樂7月15日報導  7月15日,學者聞一多辭世69周年。1946年的今天,在悼念李公樸大會發表最後一次演講後,他慘遭特務暗殺。
  • 澳門回歸20周年,聞一多之孫講述《七子之歌》背後故事
    「你可知『Macau』(媽港),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在當年的春晚中,由澳門小學生容韻琳夾帶著濃重鄉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更是感動了所有華夏兒女。圖:主持人鞠萍與聞一多之孫聞黎明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新一代澳門人龍紫嵐在跨年演唱會上,重新唱響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再次勾起了大家的回憶,讓無數人淚崩。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七子之歌·澳門》的歌詞並不是為了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在1925年所寫的《七子之歌》組詩中的一篇。
  • 《七子之歌》膾炙人口,除了聞一多的才華,還因神奇的音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來源:袁新雨澳門回歸時,聞一多詩作《七子之歌·澳門》改編的這首歌打動了無數人。也讓聞一多這組此前不那麼受重視的詩歌作品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七子之歌》組詩包括「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島」和「旅順·大連」七篇,根據聞一多於1925年寫給梁實秋的信函可知,這組詩歌於3月的某個夜晚「草成」。當年5月,聞一多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6月,聞一多便抵達上海,結束了三年的留美學習,實現了他在《七子之歌》每一篇最後都反覆吟詠的那句「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 聞一多創作的「七子之歌」見證了澳門回歸,也見證了中國崛起
    《七子之歌》,想必早已經感動了許多人。因此,聞一多在悲憤之下創作了《七子之歌》。創作完成《七子之歌》後,聞一多不久就踏上了歸國的旅程。他就像詩歌中提到的那樣,重新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可惜,最先迎接這個歸國遊子的,卻是帝國主義為鎮壓上海工人、學生和市民的愛國運動而發動的「五卅慘案」。之後,聞一多更加堅定了信念,開始在學術界大聲「吶喊」,喚醒了越來越多的國人。
  • 詩人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是怎樣一部作品?除了澳門還有哪六子?
    聞一多先生作品甚多,其中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七子之歌》當是重要代表作之一。作品《七子之歌》是組詩。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澳門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讓他們來傾訴被迫離開祖國母親的痛苦。
  • 澳門回歸17周年 《七子之歌》何時唱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1999年澳門回歸,一曲《七子之歌·澳門》唱響兩岸三地,唱出了中華兒女心中期盼祖國統一的心聲。 隨著祖國的強大,祖國母親的幾個孩子陸續回歸…… 香港
  • 聞一多《七子之歌》裡七塊地方 是怎樣被列強割佔的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1998年,隨著澳門回歸,一曲《七子之歌—澳門》在華夏大地傳唱開來,讓無數聽眾潸然淚下。《七子之歌—澳門》是著名詩人聞一多組詩《七子之歌》的其中一首。
  • 觀瀾丨 「七子之歌」唱的是哪七子?有一「子」在咱們山東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曾帶給人深沉回憶的《七子之歌》又重新迴響在人們的耳畔。《七子之歌—澳門》是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的主題曲,是由著名詩人聞一多作詞,李海鷹作曲,容韻琳演唱的歌曲,於1999年首次發行,後收錄於2018年2月12日發行的錄音室專輯《澳門娃娃唱新歌》中。聞一多的《七子之歌》組詩作於1925年3月。
  • 《七子之歌 · 澳門》,一首有故事的歌
    在當天的大型文藝晚會上,由年僅9歲的容韻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響徹全場。歌 曲這首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七子之歌·澳門》常被人認為是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1998年底,中央電視臺拍攝紀錄片《澳門歲月》,作曲家李海鷹特地將聞一多組詩《七子之歌》中的澳門篇譜上了曲,作為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曲。由於《澳門歲月》紀錄片在海內外影響巨大,其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也因此廣為傳唱。
  • 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指中國哪七處領土?至今還有一處未收回
    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指中國哪七處領土?至今還有一處未收回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中國的大國氣勢和底蘊猶在,許多列強仍在觀望,不敢冒然侵佔中國領土,然而,一次甲午中日戰爭卻將中國的弱小和虛張聲勢暴露了出來,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浪潮,以割讓或租借的名字強行佔領中國領土,總共七塊領土。
  • 今日讓無數人聽哭的《七子之歌》,背後的故事更加感人
    新華社發那一夜,《七子之歌》的旋律響徹神州大地。在憤怒悲痛之餘,也激起了聞一多先生的創作靈感,於是這邊感動人心的作品——《七子之歌》便被譜寫了出來。詩文如下: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聞一多畫像在聞一多先生談及《七子之歌》時說,「把這些詩發表了,是希望它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敵愾,把激昂的民氣變得更加激昂」。
  • 《時光的旋律》(第二季):賈凡今晚再唱《七子之歌——澳門》
    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每當《七子之歌》響起,大家就會想到在20年前澳門回歸祖國的歡慶時刻。當五星紅旗在澳門徐徐升起,那種熱血沸騰的情感,深深烙印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對於當年年僅八歲的賈凡來說,詞曲作者聞一多和李海鷹是讓自己敬仰的兩個名字,當20年後的他有機會再唱經典《七子之歌——澳門》,他更想去探索這首歌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 「七子之歌」在我國首開「祖國—母親」稱謂的先河
    這就是我們下面提到的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二十世紀初期的的中國,政府腐敗,民不聊生,山河破碎,列強橫行。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與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致使列強霸佔了我們祖國的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順大連七塊土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聞一多先生留學美國。
  • 聞一多七子之歌有: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琉球應屬中國?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共七首,均為描寫中國被侵犯的土地。其中《七子之歌.臺灣》寫道:「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母親,我要回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