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為期11天的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迎來閉幕音樂會,北京國際音樂節藝委會主席、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餘隆攜手中國愛樂樂團亮相本場音樂會。同時這場音樂會也是紀念中國愛樂樂團成立20周年的慶典。劉珅、歐陽娜娜、林瑞灃、鞠小夫、於明月、黃彥雄這6位2000年出生的中國愛樂樂團「同齡人」聯袂登臺,共同為樂團獻上祝福。在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中國愛樂樂團迎來成立20周年紀念音樂會的時刻,這方舞臺交給了青年藝術家——後浪的時代到了。
原本應在5月舉辦的中國愛樂樂團20周年紀念音樂會,受疫情防控影響一度取消,直到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舉辦,中國愛樂樂團與北京國際音樂節再次聯動。從建立之初,中國愛樂樂團就與北京國際音樂節保持著密切合作,20年來,北京國際音樂節從未缺少過中國愛樂的登臺。此次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與中國愛樂樂團成立20周年慶典的相遇,更見證、加深了兩個藝術機構的友誼。
白巖松擔任主持
音樂會開始前,主持人白巖松率先登臺,作為北京國際音樂節和中國愛樂樂團的朋友,他用簡短但深情的語句介紹了音樂會的主題。「我們生於2000」,這是中國愛樂樂團奮鬥旅程的起點,也是中國交響樂事業騰飛的起點。
餘隆致辭
隨後,北京國際音樂節藝委會主席、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餘隆和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共同走上舞臺。餘隆說:「今天特別感動,20年一路走來大家共同打造了一個音樂史上嶄新的樂團,非常感謝每一位中國愛樂樂團的樂手。20年前我擔任樂團總監的時候還非常年輕,我能有現在的經驗和成績都是和中國愛樂一起成長得來的。」致辭最後,餘隆請樂團中所有2000年就在樂團中演奏的音樂家起立,接受全場觀眾的掌聲與致敬。
30餘位在樂團創始時就加入的音樂家集體起立接受掌聲
交響樂演奏是一個辛苦且清貧的職業,人員流動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在大浪淘沙之下,很多交響樂團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都會變得面目全非。而在這個晚上,當餘隆請樂團中30多位早在2000年創始時就已加入的音樂家集體起立接受掌聲時,每一位中國愛樂樂團的老觀眾心中一定感慨萬千:他們的面孔早已在漫長的音樂生活中定格在記憶裡,他們演奏的成百上千部音樂作品哺育了整整一代音樂愛好者。觀眾們也看著他們從青年走向中年,從黑髮走向白髮。他們雖是長盛不衰的藝術之花,卻也是逐漸凋零的老兵。有些聽眾也許會想起那些已經永遠離開的中國愛樂樂團音樂家們,比如大號演奏家高躍,以及今年剛剛故去的圓號演奏家賈輝等,希望這個金燦燦的夜晚也能如他們所願。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30多位老樂手是中國愛樂如金山銀山一般的財富,20年的風吹雨打將他們淬鍊成這支樂團聲音裡的魂魄。你也許在聽中國愛樂演奏時不會注意到他們中大多數人的聲音,但他們的存在是「中國愛樂之聲」存在的基礎。一代又一代的年輕音樂家不斷加入這個集體,則確保了這樣獨特的聲音可以代代相傳。在中國愛樂樂團成立20周年的慶典上向他們致敬,代表著樂團對歷史傳承的尊重,以及面對未來許下的承諾。
本場音樂會邀請6位年輕音樂家與中國愛樂樂團合作,同樣關乎歷史與未來。一支20年歷史的交響樂團早已枝繁葉茂,開始步入藝術成熟期;對於20歲的音樂家來說,職業生涯還剛剛開始,就算展現出了遠高於大多數同齡人的才華,他們也僅僅獲得了邁入這個行業的敲門磚,距離成為真正的音樂家依然道阻且長。然而這並不妨礙他們加入到這場慶典中來,用他們激情澎湃的演奏為這個夜晚注入活力。20歲的中國愛樂樂團也像這些年輕的面孔一般,依然是「後浪」,依然有著無限的可能。
鄧榕(左)向中國愛樂樂團授予年度藝術家榮譽
在白巖松的邀請下,北京國際音樂節組織委員會執行主席鄧榕登臺。北京國際音樂節自1998年創辦之初起,每年會向音樂家或演出團體頒發年度藝術家榮譽。2011年,中國愛樂樂團曾獲得年度藝術家榮譽。當晚,鄧榕再次向中國愛樂樂團授予年度藝術家榮譽。這一榮譽,象徵著全行業對中國愛樂樂團20年曆程的認可,象徵著北京國際音樂節與中國愛樂樂團同氣連枝、水乳交融的深厚友誼。兩大機構彼此見證,互相成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鄧榕說:「今天我就是來講一講中國愛樂的故事。2000年初,當時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疑問:我們能不能建一個好的交響樂團衝出亞洲?中國愛樂樂團就在當年的5月快速完成了組建。建立的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樂團曾經有幾個月發不出工資,沒有排練場地也沒有演出固定場地,直到現在仍然是在北展租展廳排練。樂團建立之初曾定下三個目標:中國一流、亞洲前列、世界知名。20年之後我驕傲地為每一位愛樂人回答這個問題:這三個目標我們都做到了!最後以我最隆重的心情對所有的愛樂音樂家們說:感謝每一位愛樂的音樂家們不斷地加入樂團,使樂團不斷成熟、發展。是你們造就了愛樂,成就了愛樂現在的輝煌。我代表所有聽眾和所有關心愛樂的人,對中國愛樂的音樂家們表示崇高的敬意。作為一個愛樂的義工,可以用四個字形容這20年我的歷程和心情——『與有榮焉』。」
頒獎儀式後音樂會正式開場。不尋常的是,這場音樂會的第一首作品是馬勒《第四交響曲》的第四樂章,由青年假聲男高音歌唱家劉珅與樂團共同演繹。早在10年前,劉珅就曾和中國愛樂合作過這一作品。劉珅的演唱音色紮實,高音婉轉,不僅體現出出色的音色控制能力,更展現出一流的音樂素養。
劉坤與樂團共同演繹馬勒《第四交響曲》第四樂章
隨後,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歐陽娜娜登臺。《如歌的行板》和《月亮頌》都是音色優美的作品,被改編成大提琴與樂隊版之後,歐陽娜娜演奏出的優美音色與作品的律動呼吸相得益彰。
歐陽娜娜演奏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孟德爾頌的代表作,青年小提琴家林瑞灃與中國愛樂在本場音樂會中完整演繹了這部作品。林瑞灃的演奏能量十足,與中國愛樂的成熟音色搭配十分和諧。
下半場開始前,指揮家餘隆再次登臺,為全場觀眾介紹在本場音樂會中的青年音樂家。餘隆激動地說:「古典音樂的事業需要薪火相傳,我自己年輕時就得到老一輩藝術家的提攜。如今我們要為這些青年人提供平臺,給他們機會。年輕人關乎古典音樂事業的未來,只有他們不斷成長,我們的音樂事業有希望延續發展。今天站在臺上的年輕人都是生於2000年,無論你們立志成為職業音樂家還是選擇其他發展方向,你們都是熱愛音樂的,所以我們要不遺余力為大家搭建平臺。希望你們像中國愛樂樂團一樣,一直勇往直前、乘風破浪,這就是愛樂精神。」
音樂會下半場以青年鋼琴家鞠小夫與中國愛樂樂團共同呈現的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為開場,這部作品對鋼琴家的演奏技術提出了極高要求。鞠小夫的演奏張弛有力,頗顯輕鬆,與中國愛樂的默契呈現給觀眾帶來了驚嘆與享受。
鞠小夫與樂團共同演繹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隨即,青年中提琴演奏家於明月登臺,布魯赫創作的《為中提琴與管弦樂團所作的浪漫曲》充分展現了中提琴的藝術魅力。於明月的演奏技巧紮實,音色圓潤。這部作品的上演足以讓觀眾重新認識中提琴。
於明月演奏《為中提琴與管弦樂團所作的浪漫曲》
中國愛樂樂團青少年交響樂團的首席黃彥雄與中國愛樂樂團合作演奏了《我和你》。這首作品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中國愛樂樂團與青年音樂家們的親密聯繫。
黃彥雄與樂團合作演奏《我和你》
音樂會的最後一部作品是中國愛樂樂團委約作曲家鄒野創作改編的《致敬2000》。樂團的演奏家們用動人的音符,向新世紀的開端、向過往20年的光輝歲月、向一路走來所有關心關愛中國愛樂樂團成長的朋友們致敬。貝多芬《三重奏協奏曲》、理查·施特勞斯《英雄生涯》,陳其鋼的《悲喜同源》、崔健的《一無所有》等中外名作被依次奏響,這些旋律都曾是樂團20年歷史上重要演出的高光時刻。在這一作品的結尾,參演今天音樂會的青年音樂家劉珅、歐陽娜娜、林瑞灃、鞠小夫、於明月、黃彥雄依次上臺,在臺上為樂團奏響《生日快樂》的溫馨旋律。與此同時,中國愛樂奏響了20年前第一場音樂會時演奏的《唐豪瑟》序曲,歷史與今天在音樂中實現重合、再現。餘隆說:「中國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鄒野老師特別為今年寫的作品《致敬2000》,涵蓋了幾乎所有樂團在中國首演和致敬演出中的曲目。把這些作品放在一起體現了愛樂的精神。」
在隨後的返場中,樂團為觀眾加演了柴科夫斯基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大波蘭舞曲》和加德的《百葉窗》。在《百葉窗》奏響前,漫天的氣球從保利劇院天花板飄下,將現場的氣氛烘託到了最高潮。隨著全部作品演奏完成,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落幕。
一場充滿充滿溫情的音樂會,承載著觀眾對於為中國交響樂事業的奉獻者的音樂家們的無限敬意,承載著老一輩音樂家對於青年藝術家的殷切期盼。祝願中國愛樂樂團生日快樂,祝願青年音樂家在屬於他們的舞臺上璀璨綻放。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