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兩條「最窄非機動車道」 寬度不足30釐米 市民騎車到此必練...

2021-01-07 中國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帥實習生吳彥爽文圖

  「二三十釐米寬的非機動車道,我們天天騎車練平衡!」10月24日上午,鄭州市民陳先生向大河報反映,他家附近的桐柏北路上,非機動車道是越走越窄,最窄處僅有二三十釐米寬,以致他們每天要麼在機動車道上與公交車練超車,要麼就躲著路上候車市民練平衡。他覺得,如今他們都已熟練掌握超車技術和平衡技巧,想問問這樣的非機動車道還要持續多久?

  兩條最窄非機動車道最窄僅有一腳寬

  10月24日上午,記者騎電動車趕到了鄭州市桐柏北路與金水西路交叉口。記者沿桐柏北路道路東側非機動到由南向

  北行駛僅20多米,便看到非機動車道開始「收縮」,直至前方路邊公交站前,原本兩米多寬的非機動車道瞬間收縮成一條不足30釐米寬的窄道。

  記者看到該非機動車道後方駛來電動車見到道路變窄後,便立即駛入旁邊的人行道上。同時,另一側的機動車道上,有很多騎行市民好像是知道該段非機動車道的情況,直接駛入機動車道。

  隨後,記者繼續向北到達陳先生所反映的桐柏北路與西十里舖路交叉口向南約50米路西處。此處的非機動車道與之前記者在桐柏路東側看到的非機動車道情況一樣,同樣是兩米多寬的非機動車道在公交站前就瞬間收縮至20多釐米寬。騎電動車的市民也是遠遠看到後,就直接從小路口拐進機動車道與即將進站停靠的公交車搶道而行。採訪中,記者用腳丈量了一下此處最窄的非機動車道,下方鋪設的瀝青路面約是一隻腳的寬度。

  記者前後體驗的這兩條非機動車道,寬度均不足30釐米,被市民稱為鄭州的兩條「最窄非機動車道」。

  倆車道尚未移交市政管養何人設計無人知曉

  為了解桐柏北路兩側非機動車道變窄的具體情況。上午10時許,記者趕到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據該處一工作人員說,桐柏路是他們負責日常管養,但桐柏北路改造工程和設計單位並不是他們。從現場圖片來看,公交站前的非機動車道突然變窄,應該是規劃和設計上出現問題。

  同時,該工作人員現場核實後表示,兩個公交站是公交公司的公交港灣。目前,兩個公交港灣施工紅線內的區域,包括變窄的非機動車道,均未移交他們市政部門負責管養,他們也無法及時作出處置,但他們會積極與公交公司聯繫。

  此外,採訪中,記者還曾致電諮詢鄭州市城鄉建設局、鄭州市建設投資總公司等相關部門,但得到的回覆是該段桐柏路均不是他們設計施工。

  市民建議將旁邊公交站與BRT站合併

  採訪中,大河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市民。多數市民對於非機動車道突然變窄表示不解,認為這樣的道路存在安全隱患。還有市民建議,能否將兩處公交站與旁邊不遠處的BRT公交站合併。

  「騎電動車的人已經騎到這裡,不可能退回去,等公交車的人要是避讓不及,很可能就會磕碰在一起。」受訪市民李女士說,如果只是將公交站牌向後遷移,非機動車道是可以恢復原本的寬度,但上下公交車的市民還是會影響非機動車道通行。她覺得最好的辦法,是將公交站與旁邊不遠處的BRT站合併在一起,這樣電動車有非機動車道可走,候車市民也能在BRT站內安全候車,道路擁堵也能改善。

  記者就此事致電鄭州市公交總公司。據該公司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表示,桐柏北路上的兩個公交站是原先的老公交站。桐柏北路道路提升工程完工後,原先的老公交站被保留下來,他們只是使用,也不知道是誰施工設計的。至於市民的建議,他會向領導匯報,並聯繫業務部門進行研究。

相關焦點

  • 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原設計為3.5米寬,為啥變成二三十釐米?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帥 實習生 吳彥爽 10月25日,大河報AⅡ02版以《市民騎車到此必練「平衡術」!》為題,報導了鄭州市金水西路與西十里舖之間的桐柏北路上,東西兩側非機動車各有一段僅有二三十釐米寬,經常發生擁堵無法通行,以致附近居民天天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繞行通過。該報導刊發後,引起了眾多市民和網友的關注,記者通過多方查詢發現,最窄非機動車道在原《道路工程設計變更、竣工圖紙》中顯示為3.5米寬,但如今為何會變成二三十釐米仍是個謎。
  • 一側人行道寬不足1米 變「窄」的人行道難住行人
    種著樹架著電線桿、單車私家車亂停放……  變「窄」的人行道難住行人  明年4月將實施的北京市地方標準——《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規劃設計標準》提出,如果不存在空間困難情況,人行道寬度不能小於2米。在此之前北京發布的規範也要求,人行道必須留出至少2米以上的寬度供人通行。
  • 世界上最牛的兩條水上鐵路,最窄寬度僅60釐米,你敢去乘坐嗎?
    說到鐵路,大家都知道,一般鐵路建設都是建在地面上的,用於地面客流運輸和貨物運送等功能。但其實,鐵路除了地面的之外,還有水上的。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兩條水中鐵路。洛倫鐵路,地處德國霍爾斯坦州,這是條老式的窄軌鐵路,寬度僅60釐米,全長大約7公裡。因此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窄的鐵路之一。鐵路建造於20世紀30年代,主要用來運輸施工材料,但之前破舊的鐵路也只不過用了20多年就被衝毀了。70年代時,鐵路部門對鐵路進行維修,不過由於海水衝毀了不少路段,所以鐵路只剩下了4公裡路程。
  • 甬江橋非機動車道最窄通行寬度2米逆向行駛 並行超車相當危險
    到現場時,兩輛電瓶車的主人已經站起來了,情況不是很嚴重。另外還有一個老婆婆和中年男子摔倒在地上。  老婆婆的電瓶車有點摔壞了,我先把她扶起來,然後準備去封鎖道路,安放路標。等我轉身回來,老婆婆已經推著電瓶車走掉了,中年男子也站起來騎車走了。另外兩個電瓶車司機也不見了。  甬江橋的非機動車道是青石板鋪的,灑了一層油,就特別滑。我現場測量了一下,大概有四五十米長。
  • 全球「最」窄的河流,河寬就只有10釐米,最窄的地方僅僅幾釐米
    我國的大多數河流都是來源於青藏高原,這裡由於地勢問題成為了我國著名的一個水庫,而今天要說的是全球最窄的一條河流,比較幸運的是這一條河流依然在我們國家。讓我們看一看這裡是哪裡吧?這條河流叫耗來河,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神克騰旗的貢格草原上,由於它非常的窄也有人把它叫做嗓子眼河,這條河流的全場有17公裡,整體的水質非常的清澈。
  • 人行道窄處僅30釐米,70米長的盲道要拐11道彎
    記者經過現場測量,這段人行道總長約有70米,平均寬度在2.5米,共種有9棵行道樹,行道樹的樹圍寬度約有140釐米,綠植寬度約為82釐米,餘下不到30釐米的盲道供人通行。也就是說,普通市民要想通行,必須走盲道。而盲人要想通行,必須不斷繞過行道樹樹圍的阻礙。經過記者的統計,這條路上共有6棵行道樹需要繞行,盲人要想通過,需要繞11道彎。
  • 國內最長最高最窄的一線天景點,最窄處僅30釐米,很多人會卡住
    不過我今天要說的這一線天可謂是全國比較有特色的風景,它也創下了國內一線天景觀的多項之最,這就是位於福建武夷山的一線天,又稱「一字天」。武夷山,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位於福建與江西兩省交界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是我國著名的避暑勝地。武夷山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2019年5月拍攝於福建武夷山。)
  • 鄭州一平坦路面「長」出幾十釐米高臺,圖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致遠 「每天騎車從這兒經過,看著平坦的路面,突然長出個高臺,感覺它有些『故意』擋道的意味。」9月9日,鄭州市民劉先生反映稱,在中原區冉屯路與太白路交叉口附近,冉屯路寬闊非機動車道裡,該處高臺「倔強」存在多日,夜晚行經此處,稍微不留意,極有可能撞上面。
  • 世界上最窄的河流:寬度僅有四釐米,一根筷子就能過河,就在中國
    世界上最窄的河流:寬度僅有四釐米,一根筷子就能過河,就在中國相信大家在中學學習地理的時候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橫跨三個溫度帶的國家,南北方存在非常明顯的地理差異。中國的長江、黃河是我們最熟悉的河流,在這兩河流域中發展出了很多文化。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的河有長有短,有深有淺,那麼你們知道世界上最窄河流嗎,寬度只有一根筷子那麼長,就在中國這個地方。這條河位於中國的內蒙古,這個地方屬於半乾旱地區,是草原地帶,全年下的雨很少,基本上難以出現什麼大河。
  • 人行道窄處僅30釐米,70米長的盲道要拐11道彎!甌海這條路「行路難」
    記者經過現場測量,這段人行道總長約有70米,平均寬度在2.5米,共種有9棵行道樹,行道樹的樹圍寬度約有140釐米,綠植寬度約為82釐米,餘下不到30釐米的盲道供人通行。也就是說,普通市民要想通行,必須走盲道。而盲人要想通行,必須不斷繞過行道樹樹圍的阻礙。經過記者的統計,這條路上共有6棵行道樹需要繞行,盲人要想通過,需要繞11道彎。
  • 全世界最窄的河流:最窄的地方只有幾釐米 水深只有50釐米
    全長17公裡左右的耗來河,其平均水深才有約50釐米,寬度更是讓人咂舌,最寬的地方可能才有不到20釐米,而最窄的地方只有幾釐米。很多人就會十分的好奇,這樣的傢伙也能叫河,不應該叫小溪更準確嗎?
  • 世界上最窄河流,寬度只有一根筷子那麼長,就在中國這個地方
    世界上的河流有長有短,有寬有窄,但看上去,都具有河流的地理特徵,被叫作河流也不奇怪。但你知道世界上最窄的河流在哪裡嗎?這條世界上最窄的河流在中國的內蒙古。從地理位置上看,內蒙古屬於半乾旱地區,是草原地帶,基本上沒什麼大江大河。
  • 直擊世界最窄的河,最窄處只有6釐米,看過的人都說是小溪!
    出去旅遊,看遍大千世界是多麼令人激動的一件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些「奇」可能來源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設計,也可能來源於人類「異想天開」的創造,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些「奇」能讓人相信,覺得理所應當,毫無疑義,不過還有一種「奇」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甚至覺得不可理喻,比如只有石頭大小的世界最小山
  • 上海「奇葩」的居民樓,最窄處僅有20釐米,卻成弄堂一景
    作為我國的直轄市和國際經貿、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上海位於我國東部地區,新餘、江蘇、浙江兩省交界,許多高大壯觀的建築聳立在此,有東方明珠、中國尊號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座位於黃埔區寧波大道石潭弄的一座奇葩建築。
  • 長春最窄人行道:比平衡木都難走(圖)
    人行道行人都難行   新文化訊(記者 趙春剛)「這人行道也太窄了,一個人通過都得側身!」市民齊先生反映北海路一段人行道非常窄,不僅沒有盲道,連行人通過都很困難。而在亞泰大街還有一處人行道甚至只剩下一根條石的寬度,走上去比走平衡木都難。
  • 「一米寬的慢車道」,是練雜技用的嗎?
    據趙先生反映,他每天要騎車經過中華大街,「寧安路至和平路一段路的兩側都被畫上了停車位,這樣一來自行車道就都只剩下了一米寬。」趙先生告訴記者,如此窄的路,只能勉強供一個人騎車通過。「不少騎車行人途經這裡時,為了方便通行,不得不騎到旁邊的機動車道,夾在汽車中通行。」(6月12日《燕趙都市報》)為何出現了「一米寬的慢車道」?
  • 濟南最窄的街巷  翔鳳巷
    濟南最窄的街巷 翔鳳巷民俗步履輕掌故敘無窮注﹕翔鳳巷位於濟南老城區,東起平泉胡同,西止芙蓉街,是濟南最窄的小巷,寬度僅為80釐米,此條小巷舊時為兩邊房子的牆縫形成,俗稱「牆縫巷」,後取其諧音翔鳳巷,寓意為讓鳳凰飛到這裡圖個吉祥。
  • 減速帶安在非機動車道,鹹陽市民深夜騎行,摔傷頭部縫了3針
    「加裝減速帶也是出於大家的安全考慮,無可厚非,但渭陽西路新裝的減速帶間隔很小,延伸到了非機動車道,加之兩邊路燈太暗,晚上很容易避讓不及摔傷。」日前,鹹陽市民張女士向華商報-二三裡資訊記者反映,9月7日晚上她老公騎電動車回家時,因光線太暗沒有看到減速帶,結果摔傷後頭部縫了3針。
  • 通村路上有段「天路」:寬度不到30釐米的木板
    四五十米高的懸崖上,搭著兩條總寬不到30釐米的木板,這是漢陰縣鐵佛寺鎮合一村八組100多名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化肥種子運不進去,村民非常著急。村民:此現狀已有半年多4月10日,在村民帶領下,記者趕到鐵佛寺鎮合一村的這處「天路」。通村的水泥路修到懸崖下方齊茬停住了,通往合一村八組的方向,路基被塌方的石頭掩埋。進村必須翻過塌方,再從懸崖上搭建的木板上小心通行,兩條木板總長不到10米、寬不到30釐米。
  • 重慶現37釐米寬人行道 約是3個iPhone5s長度(圖)
    這一段最窄人行道的寬度約等於3個iPhone5s的長度,行人通過十分不便。記者 鄭懿 攝  華龍網7月29日9時訊(記者 鄭懿)一條人行道的寬度只相當於3個iPhone5s的長度之和,稍微胖點兒的市民或者撐傘遮陽的人只能在旁邊的馬路上行走。日前,網友「emma」在重慶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帖稱,這條位於北部新區民安大道的「壓縮人行道」不僅沒給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帶來便利,反而增添了幾分危險。對此,華龍網記者進行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