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原設計為3.5米寬,為啥變成二三十釐米?

2020-12-06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帥 實習生 吳彥爽

10月25日,大河報AⅡ02版以《市民騎車到此必練「平衡術」!》為題,報導了鄭州市金水西路與西十里舖之間的桐柏北路上,東西兩側非機動車各有一段僅有二三十釐米寬,經常發生擁堵無法通行,以致附近居民天天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繞行通過。該報導刊發後,引起了眾多市民和網友的關注,記者通過多方查詢發現,最窄非機動車道在原《道路工程設計變更、竣工圖紙》中顯示為3.5米寬,但如今為何會變成二三十釐米仍是個謎。

10月25日,在該報導刊發後,有不少市民和網友紛紛致電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或通過網上留言,對「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的設計表示不滿。其中,鄭州市民王先生說,他也是鄭州市桐柏北路上的一位居民,「鄭州最窄非機動」已經有很多年了,他們也曾向相關部門反映過,一直沒有改善,他覺得這樣的道路完全是對市民安全的不負責,應該立即整改。同時,還有網友留言表示,「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旁的公交站應該與BRT合併,以及想知道為何會如此規劃設計.....

10月25日上午9時許,記者再次趕到鄭州市桐柏北路與金水西路交叉口。當記者繞金水西路與西十里舖之間的桐柏北路轉了一圈後,看到東西兩側「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依舊如之前一樣,不少市民站在公交站牌前的最窄非機動車道上候車,往來騎電動車的市民仍在機動車道上與公交車搶道而行。其中,還有一些不知情的騎電動車市民躲著候車市民小心翼翼從最窄非機動道上通過。

採訪中,為了解桐柏北路道路工程的詳細情況,以及原先桐柏路非機動車道的寬度。記者通過多方打聽,和向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諮詢了解到,鄭州市桐柏路(西站路—冉屯路)道路工程是由鄭州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負責施工(西站路現已更名為:金水西路)。同時,記者在查詢到的《鄭州市桐柏路(西站路—冉屯路)道路工程設計變更、竣工圖紙》案卷上看到,該道路工程的施工起止時間是2003年11月—2004年11月,且案卷裡的人行道布置圖中顯示,中原路至冉屯路段的非機動車道設計和施工寬度是3.5米。

據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桐柏路(西站路—冉屯路)的道路工程施工時間較早,而桐柏路上BRT快速公交站建設要遠遠晚於該道路工程施工,他們從現場觀察分析,「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很可能是因BRT快速公交站的建設,從而擴寬機動車道壓縮非機動車道寬度所致。

對此,記者也諮詢了原鄭州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現鄭州市第二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據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鄭州市桐柏路(西站路—冉屯路)道路工程是他們公司負責施工,他們也是按照竣工圖紙中3.5米的非機動車道設計標準進行施工,並早已竣工,且通過驗收,移交給管養部門。至於之後桐柏路上的BRT快速公交站建設項目,他們公司並沒有參與,以及桐柏路為何會出現「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他們也不清楚。

通過網絡查詢,記者看到,鄭州市快速公交系統(BRT)是在2005年列入城市交通規劃。當時,鄭州市規劃局曾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鄭州市快速公交系統的規劃。

10月25日上午11時許,記者就桐柏路上的BRT快速公交站規劃,是否是導致「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出現的起因?致電諮詢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據該局辦公室一工作人員稱,桐柏路上的BRT快速公交站是他們規劃的,但桐柏路非機動車道變窄的情況,他並不知道。他需要先查查桐柏路道路規劃,看看非機動車道的寬度是多少,然後再給予回復。

截至25日下午6時40分,記者截稿時,始終沒有接到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的回覆,且在記者截稿前,曾多次撥打該局辦公室電話,均無人接聽。

對於此事進展,本報記者將會持續關注。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邱瑾

相關焦點

  • 鄭州兩條「最窄非機動車道」 寬度不足30釐米 市民騎車到此必練...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帥實習生吳彥爽文圖  「二三十釐米寬的非機動車道,我們天天騎車練平衡!」10月24日上午,鄭州市民陳先生向大河報反映,他家附近的桐柏北路上,非機動車道是越走越窄,最窄處僅有二三十釐米寬,以致他們每天要麼在機動車道上與公交車練超車,要麼就躲著路上候車市民練平衡。他覺得,如今他們都已熟練掌握超車技術和平衡技巧,想問問這樣的非機動車道還要持續多久?
  • 甬江橋非機動車道最窄通行寬度2米逆向行駛 並行超車相當危險
    甬江橋的非機動車道是青石板鋪的,灑了一層油,就特別滑。我現場測量了一下,大概有四五十米長。看了下,估計是菜油。現場沒有找到漏油的肇事者。  這個非機動車道是電瓶車、自行車和行人一起走的,通行時一定要格外小心。  我們弄來好幾袋木屑覆蓋在上面,來回踩了一遍,然後讓環衛工人掃掉。
  • 一側人行道寬不足1米 變「窄」的人行道難住行人
    探訪1 新風北街  一側人行道寬不足1米 老人推車走機動車道  11月5日上午,在西城區新風北街,新京報記者觀察到,該道路兩旁的人行道著實「有點窄」。  這條道路中間有兩條機動車道,其中一條被規劃為可以停車,記者看到車道近乎停滿了車;道路未規劃非機動車道,騎電動車、自行車的市民只能同機動車共用一條車道。  記者用捲尺測量多處地點,排除拐彎等特殊位置,路東側人行道不足1米、路西側人行道不足1.8米,外加人行道上設立的電線桿、停車柱、各種標識杆等,可供市民行走的人行道寬度實際上更窄。
  • 最窄9米拓寬到32米 滬常德路雙向5車道拓寬工程竣工
    從最窄的9米拓寬到32米,從「黑色蜘蛛網」滿天到乾淨整潔……昨天,常德路道路拓寬工程正式竣工,本市又多一條通暢的溝通南北的幹道。  靜安區內的常德路從延安中路至安遠路,全長2.05公裡,地處靜安區腹地,是溝通靜安南北交通的重要幹道之一,也是靜安寺地區交通網絡中的重要一環。
  • 重慶現37釐米寬人行道 約是3個iPhone5s長度(圖)
    這一段最窄人行道的寬度約等於3個iPhone5s的長度,行人通過十分不便。記者 鄭懿 攝  華龍網7月29日9時訊(記者 鄭懿)一條人行道的寬度只相當於3個iPhone5s的長度之和,稍微胖點兒的市民或者撐傘遮陽的人只能在旁邊的馬路上行走。日前,網友「emma」在重慶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帖稱,這條位於北部新區民安大道的「壓縮人行道」不僅沒給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帶來便利,反而增添了幾分危險。對此,華龍網記者進行了調查。
  • 長春最窄人行道:比平衡木都難走(圖)
    人行道行人都難行   新文化訊(記者 趙春剛)「這人行道也太窄了,一個人通過都得側身!」市民齊先生反映北海路一段人行道非常窄,不僅沒有盲道,連行人通過都很困難。   本來就很窄 還被路燈佔用   昨天上午,記者從伊通河東岸沿北海路由西向東走,經過幾十米後,人行道逐漸變窄,當行至北海新居附近時,人行道只有約70釐米,這段很窄的人行道長約20米,最窄處的路燈基座約有50釐米寬,將人行道佔去大部,行人經過時得非常小心,有的人乾脆走到機動車道上。
  • 工地噴淋噴得非機動車道全是水 回應:調整噴頭位置
    「申請開通地鐵賈河站到思念果嶺小區公交」、「華山路保利心語圍擋噴淋讓非機動車道全是水」、「宏江瀚苑二期11號樓暖氣不熱」……過去一周(11月30日~12月6日)這些心通橋熱帖,相關部門是如何回復的?各縣(市、區)回復情況如何?哪些帖文網友還在期盼回復?
  • 豐臺七裡莊路護欄離路邊過近 非機動車道僅有約兩人寬
    拍攝時間:2018年12月4日18時拍攝地點:豐臺區七裡莊路家住豐臺區七裡莊附近的居民近日反映,小區周邊的七裡莊路是一條單向通行的道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車道被一排護欄一分為二。「這原本是一件可以保護非機動車的好事,但是因為護欄距離路邊太近了,騎自行車難以從這條路通行。」
  • 圍擋佔車道,行人「無路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呂高見 攝影 張琮 「圍擋都立到了機動車道上,我們無路可走。」連日來,很多途經鄭州北三環輔路沿線的市民吐槽,道路提升工程他們也支持,但是相關部門能否把好事做好,保證大家安全通行情況下再進行施工作業?
  • 重慶現37釐米寬人行道 約等於3個iPhone5s
    原標題:重慶現37釐米寬人行道 約等於3個iPhone5s(圖) 這一段最窄人行道的寬度約等於3個iPhone5s的長度,行人通過十分不便。   網友投訴:   人行道只有兩塊方磚寬 市民只能「穿梭」車行道   日前,家住民政局附近小區的網友「emma」在重慶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帖稱,「民安大道從民政局往人和方向有一段人行道很窄, 最窄處只有兩塊方磚的距離,行人通過只有走機動車道,非常不安全。」
  • 人行道窄處僅30釐米,70米長的盲道要拐11道彎
    記者經過現場測量,這段人行道總長約有70米,平均寬度在2.5米,共種有9棵行道樹,行道樹的樹圍寬度約有140釐米,綠植寬度約為82釐米,餘下不到30釐米的盲道供人通行。也就是說,普通市民要想通行,必須走盲道。而盲人要想通行,必須不斷繞過行道樹樹圍的阻礙。經過記者的統計,這條路上共有6棵行道樹需要繞行,盲人要想通過,需要繞11道彎。
  • 西安東南郊年內新建交曲路 全長790米雙向4車道
    本報訊(記者文錦)昨天記者從西安市市政公用局了解到,為改善東南郊西安理工大學及西安交通大學新校區周邊交通環境,今年將在該區域新建交曲路,6月13日該工程正式進入踏勘交接,對承接總體協調、工程進度、安全措施和揚塵治理等建設任務的施工單位進行部署
  • 南充白土壩路非機動車道發生塌陷!
    8月7日上午,記者接到市民唐女士反映,白土壩路杜家嘴小區外非機動車道發生塌陷。「可能是今天凌晨塌的,塌陷區域邊緣沒有碰撞痕跡,應該沒有人員受傷。」據唐女士講,該塌陷區域的長度大約有3米多,寬度在2米左右,深約1米。
  • 胡匆聰:「最窄人行道」是「廉而不勤」的怪胎
    原標題:胡匆聰:「最窄人行道」是「廉而不勤」的怪胎  近日,廣西南寧市,東寶路上面驚現一段史上最窄人行道,寬度目測約20釐米左右,路人根本無法在上面行走,過往行人只能行走在機動車道上。(1月26日新華網)   關於「最窄人行道」的報導已經不是第一起了,從先前的濟南只有「一腳之寬」到今天南寧的「20釐米左右」,都算得上是「史上最牛的人行道」。本身就很狹窄的街道,再配上這「奇葩」人行道,不能不說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從表面上看,功能齊全,機動車道、人行道盡皆有之,城市管理者可謂是量體裁衣,盡職盡責了,在保障機動車通行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還有行人通過的人行道。
  • 鄭州超級工程:中州大道28車道計劃!
    上下班或周末高峰期,中州大道是鄭州最堵的道路。 全程沒有紅綠燈,而且道路很寬,雙向14車道,為什麼還堵呢? 感謝關注鄭州樓事八卦! 我們來看一下它是怎麼堵的:
  • 20秒專為自行車放行!北京這些路段交通管理用上「繡花」功夫
    臨近路口時,兩廣路上的每條行車道被收窄了半米左右,從原來每條寬3.5米至3.75米,變成了現在3米至3.25米,騰挪出來的空間,變成了行人腳下的安全島。「道路過寬對行人不太友好。如果不能在綠燈亮起之後馬上開始橫穿馬路,那要么半途開始跑、要麼闖紅燈、要麼被車流困住。」李磊的話引得幾位在安全島上等候「二次過街」的行人的贊同。
  • 鄭州京廣路、杜嶺街、書院街、南三環部分路段近日...
    佔用行車道範圍為,從人行道路緣石邊至道路中央分隔帶方向6.5米寬度。剩餘9.5米寬度保證車輛通行。第二段落:京廣路(華中路—春暉路),2020年3月25日至6月15日,為期83天。左右兩幅均佔用人行道寬度6米,行車道寬度6.5米。圍擋佔用行車道範圍為,從人行道路緣石邊至道路中央分隔帶方向6.5米寬度。剩餘9.5米寬度保證車輛通行。
  • 人行道窄處僅30釐米,70米長的盲道要拐11道彎!甌海這條路「行路難」
    12月3日,有讀者反映,甌海區南湖路上有段人行道特別狹窄,只能供一人通行,人行道上的盲道也是「九曲十八彎」。記者來到現場發現,溫州萬象天地小區門前,近南湖大橋的這段人行道一側種了行道樹,一側種了綠植,可供人通行的道路非常狹窄。
  • 非機動車道的「坎坷」道路設置應更人性化一點
    &nbsp&nbsp&nbsp&nbsp長江網5月17日訊(長江日報記者 戴旻陽)漢口香港路上的非機動車道與沿街醫院、小區出入口存在高度差,導致騎行不暢。17日,本報報導引發市民熱議,不少讀者向本報反映類似問題,在武勝路,一處非機動車道的高坎足有10釐米高,騎行者不得以墊上地磚「減震」。
  • 「一米寬的慢車道」,是練雜技用的嗎?
    據趙先生反映,他每天要騎車經過中華大街,「寧安路至和平路一段路的兩側都被畫上了停車位,這樣一來自行車道就都只剩下了一米寬。」趙先生告訴記者,如此窄的路,只能勉強供一個人騎車通過。「不少騎車行人途經這裡時,為了方便通行,不得不騎到旁邊的機動車道,夾在汽車中通行。」(6月12日《燕趙都市報》)為何出現了「一米寬的慢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