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帥 實習生 吳彥爽
10月25日,大河報AⅡ02版以《市民騎車到此必練「平衡術」!》為題,報導了鄭州市金水西路與西十里舖之間的桐柏北路上,東西兩側非機動車各有一段僅有二三十釐米寬,經常發生擁堵無法通行,以致附近居民天天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繞行通過。該報導刊發後,引起了眾多市民和網友的關注,記者通過多方查詢發現,最窄非機動車道在原《道路工程設計變更、竣工圖紙》中顯示為3.5米寬,但如今為何會變成二三十釐米仍是個謎。
10月25日,在該報導刊發後,有不少市民和網友紛紛致電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或通過網上留言,對「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的設計表示不滿。其中,鄭州市民王先生說,他也是鄭州市桐柏北路上的一位居民,「鄭州最窄非機動」已經有很多年了,他們也曾向相關部門反映過,一直沒有改善,他覺得這樣的道路完全是對市民安全的不負責,應該立即整改。同時,還有網友留言表示,「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旁的公交站應該與BRT合併,以及想知道為何會如此規劃設計.....
10月25日上午9時許,記者再次趕到鄭州市桐柏北路與金水西路交叉口。當記者繞金水西路與西十里舖之間的桐柏北路轉了一圈後,看到東西兩側「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依舊如之前一樣,不少市民站在公交站牌前的最窄非機動車道上候車,往來騎電動車的市民仍在機動車道上與公交車搶道而行。其中,還有一些不知情的騎電動車市民躲著候車市民小心翼翼從最窄非機動道上通過。
採訪中,為了解桐柏北路道路工程的詳細情況,以及原先桐柏路非機動車道的寬度。記者通過多方打聽,和向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諮詢了解到,鄭州市桐柏路(西站路—冉屯路)道路工程是由鄭州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負責施工(西站路現已更名為:金水西路)。同時,記者在查詢到的《鄭州市桐柏路(西站路—冉屯路)道路工程設計變更、竣工圖紙》案卷上看到,該道路工程的施工起止時間是2003年11月—2004年11月,且案卷裡的人行道布置圖中顯示,中原路至冉屯路段的非機動車道設計和施工寬度是3.5米。
據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桐柏路(西站路—冉屯路)的道路工程施工時間較早,而桐柏路上BRT快速公交站建設要遠遠晚於該道路工程施工,他們從現場觀察分析,「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很可能是因BRT快速公交站的建設,從而擴寬機動車道壓縮非機動車道寬度所致。
對此,記者也諮詢了原鄭州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現鄭州市第二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據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鄭州市桐柏路(西站路—冉屯路)道路工程是他們公司負責施工,他們也是按照竣工圖紙中3.5米的非機動車道設計標準進行施工,並早已竣工,且通過驗收,移交給管養部門。至於之後桐柏路上的BRT快速公交站建設項目,他們公司並沒有參與,以及桐柏路為何會出現「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他們也不清楚。
通過網絡查詢,記者看到,鄭州市快速公交系統(BRT)是在2005年列入城市交通規劃。當時,鄭州市規劃局曾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鄭州市快速公交系統的規劃。
10月25日上午11時許,記者就桐柏路上的BRT快速公交站規劃,是否是導致「鄭州最窄非機動車道」出現的起因?致電諮詢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據該局辦公室一工作人員稱,桐柏路上的BRT快速公交站是他們規劃的,但桐柏路非機動車道變窄的情況,他並不知道。他需要先查查桐柏路道路規劃,看看非機動車道的寬度是多少,然後再給予回復。
截至25日下午6時40分,記者截稿時,始終沒有接到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的回覆,且在記者截稿前,曾多次撥打該局辦公室電話,均無人接聽。
對於此事進展,本報記者將會持續關注。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