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小麥
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餘華說: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獨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獨自的生活。」
人生一世,皆為紅塵匆匆過客,沒有必要去參加自己違心的聚會應酬,在熱鬧的人群裡,失去純真的本質,失去自我,忘記享受生活。
大多數人在追求狂歡的時候,都忽略了人應該一個人獨處。於是在和別人燈紅酒綠的交杯換盞之中失去了自己。
人到中年,懂得學會「不合群」。與其和一群虛偽的人在一起,不如一個人獨處更好。
雪小禪說,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後,三兩知己,一杯淺茶……把生活活成自己的生活樣。
在獨處的時候,能認識到自我的一個世界,這樣的人可以走入更深的一個境界。人生最高級的一場修行:享受獨處。
懂得獨處,便是認識自我的一場修行。
《禮記·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塵間已經夠喧鬧,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獨處的時光,獨自享受那份一個人的清歡與靜謐,靜靜梳理生活,找到生活的方向。
人越多的地方,很容易讓人感受群歡裡的枯燥乏味;而自己獨處時,才能夠真正成為自己。
擁有獨處能力的人,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能夠獨處的人,都是活得通透之人,他們有時間認清自我,認識世界,看透世事。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是一個人的修行。自己與內心對話,不迷茫,不空虛,不寂寞,在自己的時空裡做自己想做的事。
獨處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更是一場修行。獨處時可以尋找自身的不足,可以遠離紅塵紛擾,不在世俗中浪費時光。
一個人的獨處裡,藏著她的修行與福氣。
一輩子不長,前半生看透人心冷暖,後半生便要學會承受孤獨,遠離那些垃圾圈子。
很多人往往把善於交流看作是一種能力,卻忽視了獨處其實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可以比交流更為重要。
這個世界已經太過喧囂嘈雜,而那些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方向的人,往往都是急於合群的人。獨處是一種悠閒淡然的生活態度,它是一個自我尋找的過程,尋找的是自己內心的境界。
這時的獨處,是生命的自然與豁達,是生命的淡然與極簡,是生命最真實的綻放。會讓人在喧鬧繁雜的生活裡保留一份寧靜,在浮躁裡獨留一份淡然,在瑣碎裡擁有一份從容。
人生過半,最好的活法,從學會獨處開始。
白落梅說:
「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與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掛鈎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淨,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
獨處,是一種必修的人生哲學,也是一種處世的人生智慧。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安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淡然自若。
人生過半,已然看清了人世間的冷暖,就會明白要堅守自己的內心,不會浪費時間去討別人的歡喜,不去融入那些不想進入的圈子。
獨處亦有清歡事,未必人生盡相知!不合群沒有什麼不好,按照自己生活的軌跡去活,活得明白,活得通透,活出真正的自我。
作者:凌小麥,一個喜歡文字和咖啡的姑娘,很高興能在我的文字裡與你相遇,願用最溫情的筆觸,陪你把生活過成詩。特別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致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