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兮大語文研發中心高段組教研助理許近毅
《春日憶李白》
唐·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譯文】
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一般人。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作品那種俊逸之風。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雲,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同桌飲酒,再次仔細探討我們的詩作呢?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徵》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公元744年,當32歲的杜甫,在洛陽遇到了43歲的李白時,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相會了。學者聞一多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刻,也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這是太陽與月亮的相碰。然而他們當時的境遇卻沒有後人想像的那樣光鮮。杜甫屢試不第,只得遊歷四方,輾轉到了洛陽,而李白則剛剛官場失意,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兩個落寞的靈魂,在人生的低谷之處,遇到了知己。相遇之時,李白已經名動天下,而杜甫還聲名未顯,但這並不影響他們詩歌相和,把酒言歡。飄逸豪放的謫仙人,與沉鬱頓挫的儒士,竟意外地誌趣相投。兩人初會過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又兩次相會。考慮到那個時代落後的交通與通信方式,一年的時間內,三次相會,李杜的友誼可見一斑。第三次相會是在山東,時間較長,兩人一起在齊魯山川中尋仙問道,談論詩文,攜手日行,同榻而眠,引後人無限嚮往。在李杜二人流傳下來的詩歌中,李白的《戲贈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的《五古·贈李白》《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都切實地記載下了二人這段時期的友誼。第三次相遇分別後,由於種種原因(主要是戰亂),兩人一生再未重逢。但兩人的友誼並未從此結束,尤其是杜甫,這個深沉執著的詩人,即使是在戰亂四起,流離失所的路上,仍不斷地書寫著贈與李白的詩。杜甫與李白兩個人是關係很好的忘年交,杜甫一生為李白寫了十五首詩。包含了《贈李白》、《贈李白》、《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八仙歌》、《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不見》、《昔遊》、《遣懷》。杜甫現存的第一首七言絕句,就是寫給李白的《贈李白》;得知李白被流放夜郎時,心痛不已,寫有《天末懷李白》《夢李白二首》;而這些詩中,《春日憶李白》體現了杜甫對李白詩歌才情的無限讚譽。
遠隔渭北江東,獨看春樹暮雲,詩聖用詩歌傳達著對詩仙的思念。這思念跨越山水萬重,歷經千年歲月,情義未減,光耀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