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在長沙簡牘博物館開幕

2020-12-14 華聲在線

西周毛公鼎全形拓、秦相李斯撰書所作《嶧山碑》、武則天撰文並書丹的《升仙太子碑》、唐顏真卿撰書之《勤禮碑》……

巨碑名志拓片,展中原書道圭臬

1月3日,市民在觀賞拓片展覽並用手機拍攝拓片。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郭立亮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管震 王雅新

西周毛公鼎全形拓、秦相李斯撰書所作《嶧山碑》、武則天撰文並書丹的《升仙太子碑》、唐顏真卿撰書之《勤禮碑》……1月3日,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簡牘博物館和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承辦的「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在長沙簡牘博物館開幕,196件上自史前、歷經商周、下至明清的金石拓片,包含仰韶文化刻符、甲骨、青銅器、碑碣、墓誌、畫像石和摩崖刻石等多個種類,向人們展示了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的中原地區書法的傳承變遷。

青銅器上,最早的中原書風

「拓片,是使用宣紙和墨汁等工具,從碑刻、磚石、青銅器等文物上拓印下其形狀、文字或圖畫的紙片。金石傳拓肇始於東漢熹平年間,盛於隋唐,成熟於兩宋。清代,隨著全形拓技藝的發明,傳拓技藝走向了高峰。」長沙簡牘博物館館長李鄂權介紹,本次展覽展出的碑刻的所在地90%為河南,兼及山東、山西和陝西,充分體現了中原大地深厚的人文底蘊。

西周毛公鼎全形拓、朱拓大盂鼎銘文、朱拓銘文散氏盤、墨拓《虢季子白盤》銘文……

「這是展覽的第三章,叫《『宅茲中國』鐘鼎銘》,別看作品數量不多,分量卻極重。」導覽到此處,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執行館長李寶宗聲調提高了不少。

他說,從西周至東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時期內,代表統治者身份地位的鐘鼎禮器被大量製作,這些禮器上的記事勒功銘文,形成了最早的中原書風,也代表了金文書法的最高水平。

如毛公鼎,是西周晚期毛公所鑄的青銅器。鼎內銘文長達499字,記載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為國獻策之事,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

大盂鼎是西周的炊器,其上銘文書法體勢嚴謹,結字、章節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布局整飭中又見靈動,是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作。

鮮卑風,魏碑風骨來處

「近代以來,人們學習書法,先學魏碑。魏碑以北魏最精,盡展中國書法之風骨。」李寶宗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時推行改革,主要是漢化運動,包括遷都洛陽,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改鮮卑姓為漢姓等。鮮卑勁健雄強、崚嶒峻拔的民族風也給漢族文化帶來了影響,魏碑即是其中一個代表。

「魏碑書法筆劃嚴謹、樸厚靈動,豐腴不失於板刻,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 李寶宗說,《龍門二十品》、元氏皇室的眾多墓誌書法,都被歷代書法家視作書道圭臬。

「本次展覽中的銘文青銅器全形拓,許多是張廷濟、吳大澂、羅振玉、容庚、吳湖帆、張伯駒等名家的舊藏。其中,我要向大家特別推薦的是《四州刺史寇治墓誌》的拓片。」李寶宗介紹,《四州刺史寇治墓誌》拓片由民國金石大家李根源收藏,原石1919年出土於洛陽,後被侵華日軍的飛機炸毀。

「這是日寇侵略中國,給中華瑰寶造成毀滅性破壞的證據。」 李寶宗指著《四州刺史寇治墓誌》拓片上拓的碑身裂縫說,民國時期,李根源在洛陽收藏了一批北魏墓誌,將原石藏於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擔心原石落入日軍之手,於是將其運到蘇州,還是難逃一劫。

歷史名家名人作品雲集

碑帖拓片是研究文字演變的可貴資料,更是研習書法的寶貴範本。本次展覽展出的碑帖不僅數量眾多、內容豐富、歷史悠久,且篆、隸、行、楷、草各種書體齊備,名家名人作品眾多,風格各異。

「秦相李斯以政治才能聞名天下,現代許多人還不知道,他是『小篆之祖』。」 李寶宗說,李斯精大篆並「刪其繁冗,取其合宜,創為小篆」。

本次展覽展出的李斯代表作之一《嶧山碑》的拓片,是元代的人們根據拓本復刻的。李寶宗認為:「該碑筆法嚴謹,端莊工穩,臨寫尤其能強化手腕『提』的功能,增強『中鋒』意識,是學書入門的最佳範本之一。」

唐顏真卿撰書之《勤禮碑》是顏真卿70歲時所作。「這是顏真卿成熟時期的作品。」李寶宗評價,「每個字都非常有氣勢,個個都像一個大將軍。」

「北宋名相富弼墓志銘」,為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篆蓋。「北宋範仲淹神道碑」則由歐陽修撰文、王洙書丹,宋仁宗篆寫「褒賢之碑」四字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則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撰文並書丹的。

碑中故事多。北宋永泰陵採石記碑,記錄了為修築宋哲宗陵墓採石的經過。李寶宗說,緱山石材質細膩,易雕刻,不易風化,從漢代開始,帝王貴族都喜歡從緱山採集石頭製作墓碑或墓誌。「漢代侍廷裡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則記錄了,一個叫侍廷裡的村子,大家集資買地出租,租金用於修路、救困濟貧等公益事業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長沙簡牘博物館推出「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3日訊(全媒體記者 任波 通訊員 管震)今日上午,長沙簡牘博物館和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共同承辦的「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在長沙簡牘博物館美廬展廳拉開帷幕。該展以中原地區巨碑名志拓片為主要展品形式,力圖展現拓片本身蘊含的歷史性、人文性、工藝性,觀眾從中可感受到渾穆深厚的中國書法文脈、體味碑刻書法的精湛技藝。展品中,秦代李斯、唐代武則天,宋代司馬光等名人書法紛紛出現在拓片上,引人關注。
  • 巨碑名志拓片,展中原書道圭臬
    西周毛公鼎全形拓、秦相李斯撰書所作《嶧山碑》、武則天撰文並書丹的《升仙太子碑》、唐顏真卿撰書之《勤禮碑》……巨碑名志拓片,展中原書道圭臬1月3日,市民在觀賞拓片展覽並用手機拍攝拓片。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郭立亮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管震 王雅新西周毛公鼎全形拓、秦相李斯撰書所作《嶧山碑》、武則天撰文並書丹的《升仙太子碑》、唐顏真卿撰書之《勤禮碑》……1月3日,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簡牘博物館和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承辦的「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在長沙簡牘博物館開幕
  • 長沙簡牘博物館 | 看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 探索中華文明發祥地的奧秘
    長沙簡牘博物館 | 看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 探索中華文明發祥地的奧秘 2020-01-03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長沙簡牘博物館看
    1月3日,武則天撰書《升仙太子之碑》拓片亮相長沙簡牘博物館,向長沙市民展現了一代女皇的書法成就。作為「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的重要作品,武則天撰書《升仙太子之碑》拓片與其他100餘件作品一起,為觀眾呈現了中國歷代碑刻書法的精妙。
  • 每日限額600人 五一假期長沙簡牘博物館推出三大展
    (長沙簡牘博物館《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展廳。)(《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作品。以上圖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攝)(《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  現階段,長沙簡牘博物館開放有基本陳列《文明之路》《十二花神——醴陵釉下彩繪瓷》和《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三個展覽,並將於5月1日、5月4日上午10:00,通過抖音「簡博宣教」直播間帶大家在線參觀《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
  • 長沙簡牘博物館「五一」持續開放 線上線下展覽不停
    紅網時刻4月30日訊(記者 袁思蕾)這個「五一」,如果不想去遠方,就去博物館吧!記者今天從長沙簡牘博物館獲悉,5月1日至5日,該館持續對外開放,並為廣大觀眾準備了三大可現場參觀的展覽、兩場直播展覽講解。
  • 「五一」長沙簡牘博物館不打烊,參觀僅開放網絡預約
    今天,長沙簡牘博物館發布公告,5月1日至5日,該館將持續對外開放,並為廣大觀眾準備了三大可現場參觀的展覽、兩場直播展覽講解。據了解,5月1日至5日,長沙簡牘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下午3時30分停止入館),展廳開放的3個展覽分別為:基本陳列《文明之路》、特展《十二花神——醴陵釉下彩繪瓷》(本館展廳)以及特展《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簡博美廬展廳)。
  • 未來五年,長沙簡牘博物館將成立「長沙簡牘保護研究中心」
    長沙簡博 供圖   長沙晚報通訊員 管 震 記者 任 波   昨日,長沙簡牘博物館迎來十周歲生日。記者獲悉,以「國家一級博物館」作為新起點,長沙簡博正積極爭取早日冠名「中國簡牘博物館」。   10年接待觀眾千萬人次   長沙簡牘博物館館長李鄂權告訴記者,經過整整十年的發展,長沙簡博已成為長沙這座美好的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標,未來,長沙簡牘博物館將以「國家一級博物館」作為新起點,進一步提高博物館內部管理、對外展覽、學術研究、藏品保護、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
  • 366件簡牘訪古瀟湘 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在長沙簡牘博物館開幕
    11月16日,「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在長沙簡牘博物館開幕。該展共展出文物503件套,其中的簡牘文物366件套,一枚枚穿越歷史的簡牘,以其承載的清晰優美的文字,帶著觀眾一起訪古瀟湘。
  • 長沙簡牘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紅網長沙1月13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秦芳 通訊員 管震)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對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進行了公示,長沙簡牘博物館作為湖南省唯一代表名列其中。   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評審委員會確定,長沙簡牘博物館等34座申報博物館評估得分在800分以上,符合國家一級博物館相關標準和要求,並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網站進行了公示。至1月12日公示期滿,這34家博物館順利通過核定。
  • 長沙簡牘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儀式現場。長沙簡牘博物館館長李鄂權(左一)接受授牌。長沙簡牘博物館外景。紅網北京5月18日訊(時刻新聞記者秦芳通訊員管震)5月18日上午,為迎接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儀式暨北京地區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在首都博物館舉行。國家文物局為今年新增的34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長沙簡牘博物館作為湖南省唯一代表獲此殊榮。
  • 湖南最大規模簡牘展長沙開幕 大部分展品首次展出
    (向一鵬 管震)16日,湖南史上最大規模簡牘展—「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在長沙簡牘博物館開幕。簡牘作為中國古代紙張發明之前最重要的書寫材料,從先秦到魏晉,成為中華文明寶庫中重要的瑰寶。二十世紀初葉以來,簡牘文物大量出土。據統計,中國至今共出土簡牘30餘萬枚,其中有近20萬枚出土於湖南。該省出土簡牘不僅種類齊全、序列完整,從戰國,歷秦漢三國至西晉,在時代上沒有缺環。此次展覽的展陳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503件套,其中簡牘文物366件套。
  • 長沙簡牘博物館陽光房開張了!
    長沙簡牘博物館陽光房開張了! 為打造休閒、閱讀、社教的文化綜合體,滿足觀眾多樣化、多層次需求的新型博物館
  • 長沙簡牘博物館四大活動等你
    時刻新聞 —分享—   紅網長沙
  • 「五一」期間省會各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等文化場館有序開放
    如長沙圖書館開展了線上美育展覽、語言星球·留學大觀園、百師千課·非遺雲課堂等7場活動,參與者4007人次。線上活動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如5月2日的剪紙教學就是在晚間舉行的,由北京的楊慧子老師通過網絡教學,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與。
  • 故宮博物院「湘約」長沙簡牘博物館設簡牘研究中心!
    長沙簡牘博物館在6月25日上午舉行的簡博最新合作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近年來,長沙簡牘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西泠印社、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開展的一系列學術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產生了一批最新合作成果。鄭欣淼認為,長沙簡牘博物館雖然建成開放不到20年,但作為國內最具特色的一級博物館,在國際學術界和博物館界都享有盛譽。原因有二:一是湖南原本就是簡牘大省,中國只有湖南出土簡牘能夠從楚簡到晉簡,貫穿整個簡牘歷史時代。
  • 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在長沙展出
    新華社長沙11月16日電(記者明星)秦二世「朕奉遺詔」的簡牘、記載秦代官員工作考勤的簡牘、國內罕見的兩枚漢代人形木牘……16日,「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在長沙簡牘博物館開幕,一大批珍貴簡牘「驚豔」亮相。
  • 長沙簡牘博物館:千年風華留汗青
    長沙簡牘博物館是全球唯一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為一體的專題博物館,館藏10萬餘枚三國孫吳紀年簡牘被評為「20世紀百項考古發現」之一。長沙簡牘博物館一層序廳 本文圖片均為長沙簡牘博物館提供西漢「漁陽」王后墓「陛下所以贈物」木楬嘉禾吏民「田家莂」大木簡1996年,湖南省長沙市五一廣場走馬樓街一口古井中出土10萬餘枚三國孫吳紀年簡牘,數量超過全國已出土簡牘總和,引起海內外關注。
  • 長沙簡牘博物館開館十周年 將成立「簡牘保護研究中心」
    長沙簡牘博物館館長李鄂權(左二):「長沙簡牘博物館已經成為長沙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標。」   紅網時刻11月8日訊(記者 湯紅輝 通訊員 管震)11月8日,長沙簡牘博物館全體在職及退休員工歡聚一堂,共同慶祝該館開館十周年。   長沙簡牘博物館館長李鄂權在致辭中指出,經過十年發展,長沙簡牘博物館已經成為長沙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標,為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獨特的魅力和閃亮的光彩。
  • 長沙簡牘博物館講解員參與解說「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9月25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正式開幕。作為一名基層講解員,來自長沙簡牘博物館的張奕銘,歷經嚴格的推薦、選拔、面試,成功入圍「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講解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