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在離世時,為何只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是何用意

2020-12-05 搞笑叮噹貓

在理解王陽明的這句話之前,我想有必要重新了解一下陽明先生。

王陽明作為一代儒學大家,開創了心學。我們都知道他心外無物的思想,他明辨善惡,事事講求良知。事實上,他並非褒善棄惡,他深知善惡本是硬幣的兩面,對一個人的善,可能就是對另一個人的惡。行善真的就是善嗎?行惡真的就是惡嗎?那是你的方法論。你看《大學》裡講到止於至善,何為至善?陽明後半生追尋的是這個至善。 陽明先生看過聖人行善,看過聖人行惡。

聖人如去行惡,勝過小人萬倍,行善亦如此。

你懂了知行合一,懂了奇技淫巧,懂了格物致知,有看破的能力,由此你的到了權力,或者財富,那問題來了,你要去行善還是行惡?你行誰的善誰的惡? 陽明最後尋到自己的至善了嗎? 他自己也不知道,但: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想要理解這句話,可以引用他的另一句話。陽明曾對弟子說:「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良知人人都有,可是怎樣做呢,最終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 任他花開花落,我自巋然不動,內心光明。心外無物。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相關焦點

  • 聖人王陽明在離世時,為何只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聖人王陽明在離世時,為何只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好多人以為這是陽明先生故意為之,其實這是把先生當成了普通人,把他幾十年的修為看低了!要知道一個人做事的心理,這是讀心術,讀心術說起來神秘,其實有跡可循!
  • 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要有什麼樣的結局,才能無憾?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的「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句話是王陽明的「臨終遺言」。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1528年農曆11月28日晚上,王陽明從一個美夢中醒來。醒來後,他便問弟子:「到哪裡了?」弟子答:「青龍鋪。」
  •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作者:姜鴻王陽明(1472——1529),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說「君子之學,惟求得其心」,心學就是強調主體自我的儒學,突出自信、自強、自律、自為,追求自我實現。「心學」的本質就是追求「內聖外王」的價值取向,並為其尋求理論根據的修養方法的哲學。當我們沉浸於王陽明留給我們的思想光芒的潤澤之中的時候,也許我們並不知道它的產生背後王陽明所經歷的人生跌宕的起伏和嚴峻的考驗。
  • 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即便如此,絕非所有的儒生都循此規則和法度,開宗立派的一代理學大師王陽明,就影響和帶動了當時很多文人強化武學修養並篤定經略才幹。王陽明是一位儒生,也是一位將軍,與他的先師孔子孟子朱熹不同的是,王陽明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歷經磨難、坎坷與挫折,經過「龍場悟道」和宦海浮沉,最終創立了陽明心學,使自己成為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躋身於儒家聖人之列。
  •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在臨終終極,在向世人表達什麼?
    引言:公元1528年,已經病入膏肓的王陽明,從廣州出發,幾經輾轉到達江西南安附近的青龍鋪。在南安任職的弟子周積前來探望,見王陽明病危趕緊找大夫搶救,但遺憾的是沒能挽救王陽明的生命。王陽明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八點左右去世,臨終之際王陽明留給周積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許多人都覺得,這是王陽明說自己修心功夫已經到了高級境界,沒什麼可說的了。
  • 王陽明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導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先生何以這樣說?作者通過陽明先生一生的經歷來為我們解說陽明先生的臨終遺言。久之,開目視之說:「吾去矣。」  積泣下,問:「先生有何遺言?」  陽明微哂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頃之,瞑目而逝。(《陽明先生年譜》)  上面這段記載十分感人。
  • 王陽明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作者:胡丹  導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先生何以這樣說?作者通過陽明先生一生的經歷來為我們解說陽明先生的臨終遺言。久之,開目視之說:「吾去矣。」  積泣下,問:「先生有何遺言?」  陽明微哂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頃之,瞑目而逝。(《陽明先生年譜》)  上面這段記載十分感人。陽明自知不起,召門人來見,當是有所交待,不料話到嘴邊,卻不禁自笑(「微哂」),一個字都不想說了,唯帶著一顆光明開悟的心離去。  講學家似不當不言。
  • 王陽明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引言:公元1528年,已經病入膏肓的王陽明,從廣州出發,幾經輾轉到達江西南安附近的青龍鋪。在南安任職的弟子周積前來探望,見王陽明病危趕緊找大夫搶救,但遺憾的是沒能挽救王陽明的生命。王陽明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八點左右去世,臨終之際王陽明留給周積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的臨終遺言,到底是什麼意思?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青龍浦,船上。當弟子問要說點什麼,王陽明留下這一句話後,溘然長逝。一、「此心光明」是心學的高度概括陽明先生終其一生之力,將心學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體系構建完成,而心學最終目的就是光復內心的良知,達到我心光明的境界:一念發動、一言一行,都沒有私慾和惡意藏匿其中。
  • 「文學常山」此心光明 亦復何言
    王陽明正中下懷,確切地來說是三十六歲之前涉獵很廣,志向遠大,但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只要是王陽明決定去做的事情,都會全身心投入,一門心思地去攻克,並能從中發現提出疑問。王陽明的前半生是猶豫和彷徨的前半生,他把「做聖賢」作為人生的第一要事,在各個領域有有所涉足,也都成為各個領域的專家,卻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  如果說時間就這樣在平淡流逝,那王陽明頂多算是一個天資聰慧、小有所成的人物,必然會被淹沒在紛繁浩雜的歷史洪流中,離古人所說的「立言、立功、立德」的要求相差甚遠。
  • 王陽明:此心光明 亦復何言
    中國歷史上出了不少名人,但其中能夠得到「聖人」這個頭銜的並不多,孔子算一個,孟子得到此頭銜是比較晚的一件事情。另外,朱熹夫子算一個,剩下的就是王陽明了。為什麼王陽明會是一個和孔子能夠相提並論的聖人呢?帶著這種好奇,由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同名講座整理而成的《傳奇王陽明》一書成為了我們尋找答案的最佳參考。
  • 吾心光明,亦復何言:一代聖人王陽明靈魂升華的地方
    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57歲的王陽明遠徵西南邊陲後踏上歸途,當船行至南安府青龍浦時,病情發作,只好停靠岸邊。學生周積問其可有什麼遺言,王陽明微笑著說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溘然而逝。文治武功,立德、立功、立言,已然是中國歷史上「三不朽」的兩個聖人之一,其波瀾壯闊的一生,用「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來結尾,亦可謂正大光明,瓜熟蒂落,死得其所。一顆巨星,就此隕落。那王陽明生命終結的地方,究竟在何方?
  • 為什麼王陽明在臨終時會說吾心光明,亦復何言呢?
    要全面理解吾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人生最後這句話,需要從王陽明的對我的認識開始說起。王陽明對我的理解分為兩種:一是真我,就是本心真體;第二是假我,是自身的習氣和私慾。怎麼來理解呢?拿上臺演講來說,有的人說自己上臺演講好緊張,用王陽明心學來看怎麼理解呢?因為他太在意大家對自己演講的表現,擔心自己演講不好,會被大家如何如何如何。這樣的狀態說明你私意泛濫,沒有真正憑你自身本有的表現去做演講這件事。了解本我,也就了解你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心,如何去理解心即是理的那個支點呢?
  • 王陽明臨終遺言揭露陽明心學的真諦,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今天咱們通過王陽明的臨終遺言來解釋一下陽明心學的真諦!海德格爾超越胡塞爾的認知現象學而轉向存在現象學,海德格爾在存在意義上也講良知。海德格爾和王陽明都試圖在人的生存中去探求最原初的良知,都注重生命體驗和行動。
  •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菜根譚》智慧(178)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菜根譚》裡的這句話大意是說一個內心豁達光明磊落的人即使身處世道昏暗的環境中,也如同處在青天白日風清氣正的環境中一樣高風亮節胸懷坦蕩;如果人的內心存在邪惡汙穢的念頭,即使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也仿佛有揮之不去的厲鬼惡魔纏附於身。
  • 《芳華》影評——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馮小剛表示,作為導演,《芳華》可以說是他遺願清單上的最後一部電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一個人的內心明亮,這個世界都是光明的。看完此片,想起了心學大師王陽明臨終前留下的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從陽明心學來說,心的光明指的是良知的光明,此心光明便是指良知充盈而光明已無遺憾。
  • 唐順之: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唐順之學生萬士和評價他說:「若吾師之有生,得精靈之所會。固天縱之聰明,發天光於智慧。蓋乾坤之翕聚者,至是一開。而吳地上下數千年間,於此盡收其粹。」「故先生之一咲(笑)一唾,莫非寶藏之所存。而人之得其一枝一葉者,猶足以垂命而耀世。
  • 我寫高考作文②: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本人所寫文章的題目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正文如下:世上事物,皆是純粹性和多樣性的結合。沒有絕對的純粹性,只有相對的多樣性。水再淡,沒有最淡,只有更淡。鹽得味,湖鹽井鹽加海鹽,就不是最初的那種鹽了。鹽水相融,不同比例亦會導致不同性質的結果。水多鹽少,平衡生理有益。
  •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然後他說:「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這一句話,看似分為兩段,其實講的都是一個意思:我們一切奮鬥,都是為了能在離開人世時能安然闔上眼睛,道一聲:這一世,沒白來!保爾的這句話在特定的時期,激勵了整整一代人。
  • 王陽明:此心光明,夫復何求!
    此心光明,夫復何求!這是王陽明在人世間說的,最後一句話。可以作為他龍場悟道後,人生的註解。今天說說這八個字的意思。此心光明,就是王陽明心學追求的目的:掃除雜念、惡念,保持內心澄澈,沉靜。陽明心學的核心是「心即理」,簡單說就是,為人處世的智慧,我們每個人心中原本就有。道德、道理、是非善惡,每個人原本就都懂,只需要再通過勤學不斷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