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網紅第一股即將退市 如涵控股經歷了什麼?

2020-12-18 綜投網

  提及如涵的黯然退場,幾乎所有人都會心領神會地聯想到發生在半年多前的那場點燃全網八卦熱情的緋聞事件。

  2020年4月17日,id為「花花董花花」的微博用戶喊話張大奕「這是最後一次警告,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

  一個粉絲量級遠不及張大奕的個人號,原本掀不起多少風浪,但眼尖的網友很快認出,這個帳號背後是淘寶總裁兼天貓總裁,有著「阿里太子」之稱的蔣凡的妻子。

  張大奕默默關閉了微博評論,對外稱只是誤會,會照常上新,並在當天繼續直播,但她的微博小號、個人微信朋友圈都被扒出與此事相關的負面內容。

  第二天,如涵開盤後股價下跌10%。半年後,如涵的財報顯示,二季度歸屬於如涵的淨虧損為5660萬元,其中的巨額減值損失被歸因於「自2020年4月以來,遭受負面宣傳的頂級KOL旗下網店銷售收入大幅下降」。

  雖未言明,但明眼人都能立刻捕捉到背後的信息:因為緋聞事件,很多人不在張大奕的網店買衣服了。

  張大奕一直是如涵最大的一張牌,貢獻了如涵一半以上的流量與生意,兩者過度的相互依賴,甚至可以說共生共存,導致整盤生意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4月份的緋聞事件,從明面上看是張大奕本人口碑風評的下滑導致生意損失,本質上只不過再次驗證了這種不確定性。

  同是網紅的王思聰在如涵上市破發時就曾發過一則消息,聲稱不看好如涵這家公司,原因有三:

  第一,虧損。「收入是有的但是錢花得也莫名其妙,特別是近1.5億的營銷費用令人費解,花這麼多營銷費用那kol的意義何在」。

  第二,不可複製性。「籤了一百多個網紅,但是就一個張大奕在2017財年和2018財年以及2019財年前三季度分別佔據了收入的50.8%、52.4%和53.5%,這是多麼不健康的比例」。

  第三,「如涵的網紅孵化、網紅電商、網紅營銷模式說白了沒有驗證成功,也沒有證明自己可以培養出新kol」。

  如涵的股價一路下降,半年內市值遭到腰斬,隨後還遇到了美國律所提起的集體訴訟。

  上市一年後,如涵面臨的還是王思聰提出的這三個問題,它的答案則是:營銷費用有增無減,頭部KOL仍然佔據營收大頭,如涵造不出下一個張大奕,而張大奕在這個時候也遇到了問題。

  網紅的風口已經變了,即使是在緋聞上了熱搜的時間裡,也有人開始問:「張大奕是誰?」此時如果說誰是淘寶的第一網紅,李佳琦和薇婭的粉絲倒可以掰扯一番,張大奕卻早已沒有了番位。

  四年前,張大奕宣布:「2016年一定是張大奕的時代」。她拿到了微博的紅人獎,搖著腦袋在臺上提醒大家「20號上新哦」。

  在為張大奕度身定製的紀錄片《網紅》裡,一串數字定義了她當年有多紅:「29歲的張大奕,微博粉絲450萬,淘寶店鋪粉絲200萬,曾經創下2小時銷售額2000萬元的銷售紀錄。」只不過在今天看來,這些數字都遠遠不夠了。

  與其說直播的火爆令如涵的生意變難了,不如說平面時代的網紅,習慣了拍圖修圖發圖便可收穫不錯的數據之後,很難走出舒適區,撞上新的風口——畢竟直播的門檻比發圖文高多了。

  正如前文提到的,張大奕初入直播賽道的時間並不算晚,那時候的直播剛剛起頭,張大奕在直播裡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個人生活以及工作幕後,她口無遮攔,「就現在網紅的這個樣子,其實有一點像以前那種,山西煤老闆暴發戶你懂嗎?(大眾)他們覺得你讀書少但是又比他們賺錢多,可能就會讓他們對這個職業和對你的評論會很不好。」

  那一年雙十一直播之後,張大奕接受採訪,「有點累,比拼時長的直播模式會讓大家產生審美疲勞,我覺得雙12之後,這個模式會有改變,因為直播的轉化率在降低」。

  在紀錄片《網紅》中,此時張大奕公司裡的女員工無不羨慕張大奕:「她就是每個女孩都想成為的模樣啊,老闆是挺好的,可誰想要成為馮敏啊,就想成為張大奕。」

  張大奕放棄了做直播,而就在那段時間,淘寶店主薇婭收到了淘寶的直播邀請,其實也才進入直播賽道不久。如今,薇婭和李佳琦在抖音直播平臺上的粉絲量已達千萬級,而張大奕的粉絲量只有他們的零頭。

  放棄直播後,張大奕專心做老闆,她開始把做服裝的思路延續到化妝品領域,接著就發生了那起CPB打版洗面奶事件。

  而她後續出的一批化妝品,都沒有逃脫「抄襲」「打版」的嫌疑,被嘲「張大奕打版了一整個商場」:唇釉疑似抄襲植村秀,腮紅疑似抄襲SUQQU,粉底疑似抄襲雅詩蘭黛,彩妝棒疑似抄襲Bobbi Brown,唇膏疑似抄襲阿瑪尼……

  網絡在變平,利用信息差賺錢沒那麼容易了,商品的質量和抄襲問題令初代網紅的帶貨不再有說服力。並且,以同樣的價位,做出張大奕之外的消費選擇實在太容易了。

相關焦點

  • 曾經的網紅第一股即將退市,張大奕不靈了?
    原創 保持關注的 ELLEMEN睿士被譽為「中國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下稱「如涵」)準備要退市了。上周如涵公布了最新財報,並在兩天後就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沈超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
  • 退市的如涵,退潮的網紅經濟
    文/孟永輝如涵控股最終還是要私有化了。儘管人們對於如涵控股的私有化並不意外,但是,作為網紅經濟的代表,如涵控股的跌宕起伏無疑代表了一種商業模式的發展印記。提及如涵,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網紅以及張大奕,而張大奕的成份似乎更多了一些。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逆勢私有化
    在發布 2021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後僅僅兩天,「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突然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沈超於 2020 年 11 月 25 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 0.68 美元(每
  • 一年市值暴跌75%,如涵宣布退市,曾經的第一網紅張大奕為何掉了隊?
    2019年4月,如涵CMO張大奕與如涵創始人馮敏站在C位,迎來了如涵上市的鐘聲,同時如涵也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2020年11月,如涵控股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提議將公司私有化。也就是說,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僅過去一年半, 可能要退市了。
  •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欲私有化:如涵,成也大奕,敗也大奕?
    文:呂笑顏、石丹ID:BMR2004作為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原本有望在資本市場上如魚得水,不過,近日,繼張大奕風波、新財報發布後,如涵控股宣布私有化。是故事講不下去了嗎?來源:如涵官網當今直播電商大火,上市僅一年半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為何在此時選擇退市?是對資本市場的擔憂,抑或是強監管承壓所致?私有化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未來是否會選擇回A或者港股上市?就在公布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兩天前,如涵控股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 如涵控股四年裡兩進兩出資本市場 「網紅電商第一股」:顏值難成市值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網紅」這門生意雖然敲響了納斯達克的大門,卻未能將顏值變成市值。11月25日,「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宣布,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11月25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或每股ADS3.4美元)的現金將公司私有化。如涵控股發行價為每股12.5美元,私有化價格相較發行價蒸發超過70%。
  • 如涵控股宿命論:網紅命薄?
    頂著「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阿里巴巴唯一入股的MCN機構」等名號的如涵控股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這三年,一點也不「網紅」。2018年初從國內三板市場退市「轉板」到美股納斯達克,如涵的換道融資並沒有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直播帶貨」的熱潮愈烈而迎來巔峰。
  •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上市僅一年半即欲私有化:如涵成也大奕敗也...
    作為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原本有望在資本市場上如魚得水,不過,近日,繼張大奕風波、新財報發布後,如涵控股宣布私有化。是故事講不下去了嗎?來源:如涵官網當今直播電商大火,上市僅一年半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為何在此時選擇退市?是對資本市場的擔憂,抑或是強監管承壓所致?私有化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未來是否會選擇回A或者港股上市?就在公布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兩天前,如涵控股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 網紅電商如涵將退市:張大奕不靈了?
    日前,如涵控股(Nasdaq:ruhn)發布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如涵期內總淨營收2.485億元,同比下滑9%,歸屬母公司的淨虧損為3116.5萬,調整後淨虧損為2023.5萬。而上個季度的淨利為1070萬元。
  • 「網紅電商第一股」:顏值難成市值
    原標題:「網紅電商第一股」:顏值難成市值    「網紅」這門生意雖然敲響了納斯達克
  • 上市上了個寂寞,「網紅第一股」如涵難再紅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王言 編輯:鄭方圓「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NASDAQ.RUHN,下稱「如涵」)一點也不「紅」。此外,自2020年4月以來,受負面消息影響,其中一個頭部網紅的店鋪收入顯著下降也加速了自營業務營收的下滑。截至2020年9月30日,如涵網店數量從上年同期的23個減少到17個,自營模式下的網紅數量從上年同期的7個減少到3個。而在報告期期間,如涵唯一有負面消息的頭部網紅,正是聯合創始人、網紅張大奕。
  • 張大奕風波消散後,「網紅電商第一股」啟動私有化回A?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高佳晨)繼新浪、搜狗開啟私有化進程後,昨天,被稱為「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收到來自公司三位創始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將公司私有化。
  • 被傳收到私有化提案,「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何以至此?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已經宣布收到了由公司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沈超三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更有消息透露,提案中提到將以每ADS 3.4美元的價格私有化如涵,這一價格較美國東部時間11月24日收盤的價格要高出約10%,但要大幅低於如涵上市時的發行價。
  • 市值暴跌75%,如涵宣布退市!那些年,張大奕錯過的暴富機會
    網紅的美貌徵服不了華爾街網紅電商第一股的故事講不動了?11月25日,如涵控股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提議將公司私有化。自此,如涵控股被大家盛讚為「網紅電商第一股」,張大奕將顏值變現成市值的故事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豈料,距離如涵敲鐘還不到600天,它就計劃著悄然退場了。而它的股價,也暴跌75%,讓人始料未及。
  • 如涵控股私有化 「張大奕式」成功難再複製
    在此之前,藉助頂流網紅張大奕強大的圖文帶貨能力,如涵控股依靠服裝網店的經營快速崛起,並於2019年4月成功在美股上市。但在此背後,虧損、業績依賴單一網紅等問題也始終明顯。目前,如涵控股股價距離發行價已經跌去七成以上。
  • 15天12個漲停,網紅妖股「李佳琦」跟如涵有什麼不同?
    股價飆升,「網紅第一股」為何備受青睞? 星期六原是A股市場的「女鞋第一股」,主要經營策略是大量開設自營店和分銷店。隨著網絡經濟的興起,近年來公司開始轉型,正式「脫鞋」變成一家輕資產公司。
  • 如涵控股騷操作
    網紅主播張大奕在上市敲鐘現場,沒忘了開啟直播,品宣自家企業的股票:ruhn(如涵控股股份代碼)。彼時滿屏的ruhn彈幕飄過,直播間高達30多萬的熱度,還被推上了熱搜,是如此的狂歡盛宴。但一年後的現在,如涵這個所謂的「網紅帶貨第一股」,在納斯達克的上市之旅或將戛然而止。
  • 《2020網紅經濟企業TOP100》發布 國內第一網紅服務商如涵位列13
    如涵是網紅電商模式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在孵化出張大奕、思佳、大金等知名自營電商網紅後,2019年最大的動作就是4月3日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不過,在上市當天,其股價破發。之後的一個月內,股價一直以較大幅度在發行價半位數上下波動著,一時間質疑聲不斷,有關於如涵的負面甚囂塵上。但借著這一波A股紅利,遠在大洋彼岸的如涵也嘗到了一點「甜頭」。
  • 如涵退市 都怪張大奕?
    2020年的雙十一已經成為過往,未來的如涵依舊可期。」這是如涵控股官網最新一篇媒體報導的結束語,透露著掙扎在轉型路上努力保持存在感的如涵的無奈,也透露出如涵對於未來的期待。從未認識,何談遺忘2014年,如涵控股成功孵化出初代網紅張大奕,憑藉對張大奕私人流量的引流,打造出當時淘寶的「現象級」店鋪——吾歡喜的衣櫥。2014年也因此被廣泛認為是「網紅經濟元年」。隨後兩年,如涵控股在張大奕的影響下,享受到網紅經濟第一波紅利。
  • 今日關注:張大奕帶不動了,中國網紅第一股觸礁?
    11月25日,「中國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RUHN.US)在其官網公告稱,董事會收到了來自公司的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提議以每股普通股0.68美元(3.4美元每股ADS)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退市。而如涵控股發行價為每股12.5美元,私有化價格相較發行價蒸發超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