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簡體劫

2020-10-11 謝華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以其獨特的文化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主要載體,漢字以其如畫的美姿和豐富的內涵為世人稱道。歷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演變,中國漢字在漢朝就基本定型,卻在1956年經過幾個月的「專家論證」被徹底改頭換面。

對於不了解正體字(繁體字)的人來說,簡體字似乎也看得過去,表情達意似乎也問題不大。可是,如果你真正深入去了解了正體字後,再來看簡體字,恐怕就會油然而生不忍卒讀之感!甚至不得不為幾千年的中華文化作一悲嘆!

一、殺氣騰騰,充滿暴戾。

簡體字「義」,在正體中寫為「義」,從羊從我。從羊,因為其與善美同意;從我,意思是正義、威儀須出自自己本身。對中國字稍有了解的人,一見到「義」,心中自會肅然起敬。而看到「義」,不知做何感想。一把大叉,就如兩把鋒利的尖刀,上面一點,不知是頭,是心,還是什麼?如此血腥,難道就是正義!



再看「買」、「賣」二字,在正體中寫作「買」、「賣」,一看就知道買賣是要拿錢(貝)去交換的。而簡體字中,這兩個字可厲害了。買,頭上一把刀;賣,頭上十把刀!這哪是做買賣,分明就是明火執仗殺人越貨!難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動輒「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錢」之風仍然大行其道。

「劉」,本寫作 「劉」,有兵器之意。簡體字倒好,左邊一個文化的「文」,右邊一把刀。意思就是我們的文明旁邊隨時都有一把刀候著,稍不如意,就可能被革了。原來那場所謂的關於文化的*命,「專家們」1956年就知道了。

「購」,本寫作「購」,《說文解字》解釋為「以財有所求也。」買東西嘛,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老少無欺,公平合理。可是你看這個簡體字「購」,一邊為寶貝的「貝」,一邊是「勾」字,仿佛購物不是去做買賣的,互利互惠,而僅僅是去勾別人的錢的。真不知道是教人購物還是教人行騙。

還有如「選」,本來寫作「選」。走之底上面是一「巽」字,有謙讓恭順之意。選舉、選擇都是文明的方式嘛,不必訴諸武力吧。可是我們卻把恭順之「巽」換成了先來後到的「先」字,意思是哪個先來就選哪個,像皇帝選嫡長子一樣?看來新時代的專家們還是沒有擺脫專制時代的思想啊!

二、強行合併,混淆含義。

有不少漢字,本身就具有自己獨特的含義,可在簡化過程中,為了圖省事,把幾個完全不同的字強行合併成一個字,致使清晰明白的意思變得混淆模糊,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髒,既可作骯髒講,也可作人的五臟六腑講。如果不知道是簡化的惡果,還以為我們的祖先如此的昏聵,怎麼會把骯髒與心臟混為一談!難道人心都是骯髒的,或者骯髒的都是人心?要知道,古人可是把心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啊。「哀莫大於心死」,心死了那可是真正的悲哀啊!那心「髒」了呢,那不是同樣悲哀嗎?看看正體字就會明白,原來,「骯髒」是如此寫,「心臟」卻是這般寫。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字強行合併,真不知是腦殘了還是心「髒」了!

再看「發」,單看這個字,不知道是發財呢,或者是頭髮。因為它本是兩個字合併的,一為「發」,有發財之意;一為「髮」,乃鬚髮之意。合併的結果就是頭腦裡可能全是發財的想法,或者發的財都如頭髮一樣成為三千煩惱絲。



醜在正體字中也有兩個,一為天幹地支中的一個時辰丑時,一位醜陋之「醜」。這個醜陋的醜字,乃酉和鬼組成。酉與酒有關,顧名思義,酒鬼就是醜的。你看多好的古人啊,幾千年前就告訴大家要少喝酒,否則,你成為酒鬼,就會是醜陋一族。酗酒的人看到這個字不說是立馬戒酒,恐怕也是要汗顏的吧。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於國人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也應該是有幫助的吧。長此以往,警察手裡拿個酒精測試儀恐怕也沒什麼用處了——因為司機都自覺了啊。可倒好,這個簡體字「醜」把人家醜時莫名其妙地拉過來羞辱一頓,十二個時辰,憑什麼丑時就很醜啊!難道凌晨1-3點不是很重要的睡眠時間,難道屬牛的就很醜?

後,本意是君主、帝王之意思。皇天后土,分別是對天空大地的尊稱。到後來,「後」特指皇帝的妻子,也是尊敬高貴的稱呼。可不知怎麼又和「後面、落後」混為一談,而「後面、落後」的「後」本應該寫作「後」的呀。

面,本是人的臉。大家知道,中國人好面子,對於臉的愛護那可是無以復加的。可是別得意,麵團,麵粉,麵包,不過如此!後者本是「麵」字,有麥子的呀。現在倒好,把兩個面混在一起,面子沒有了,因為可以任意揉搓;麵粉質量也打折扣了,因為可以不要麥子嘛。至於「拉麵」,更是搞不懂是在美容還是在做一種麵食。

最搞笑的是「餘」字,在古文中,餘乃我的意思。現在簡體字把剩餘的「餘」字和表示自己的「餘」混為一談,言外之意,「我」就是多餘的!所以看來早就該實行計劃生育了。可是,這樣合併還有個問題,有時分不清到底是表示我呢,還是表示多餘。比如「餘年無多」,就弄不明白是自己的年歲不多了還是別人剩餘的年歲不多了。所以,作為權威字典的《新華字典》第11版第606頁單獨標註出來,曰:「餘」簡化為「餘」,用「餘」意義可能混淆時,用「餘」。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看到「鬥」字,就令人想到劉文彩的收租院。因為據說是大鬥進,小鬥出,所以才發家致富。劉文彩真是聰明,還在舊社會就知道用「鬥」來作為武器與窮困百姓爭鬥,不過他恐怕沒想到新社會也會用「鬥」來鬥爭他,還會給他挖掘出「水牢」這樣的刑場,更不會想到,鬥(鬥)過去鬥(鬥)過來,幾十年後,它們竟然成了一個字「鬥」。

「聖」,上面之「又」,有持舉之意,這個字的本意是敬拜土地。而「聖」字,從耳從口,意思是善於傾聽接受別人意見,並且能夠傳達出正確的道理的人方能為聖。看似簡單,要做到殊為不易。尤其是能傾聽不同意見,也即是「耳順」。偉大如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也認為自己六十歲才能做到「耳順」,何況其它人呢。所以,正體字「聖」的本意就是先知先覺,能洞察真相的人。與敬拜土地的「聖」本來毫不相干,卻被後者取代了。這樣合併後,聖人就成了崇拜土地的人了。難怪我們的土地財政如此受到地方政府的追捧,那可是真金白銀啊!而且,除了享受大大的實惠外,還享受到無上的榮譽——聖人嘛。這也可以理解另外一個漢字「怪」了。心中有聖人本是好事,心中有這樣的聖人那自然就是「怪哉」了。


「勝」字,本意是長在豬肉裡的息肉,可是簡化方案卻把它與勝利的「勝」合二為一,這樣之後,息肉「勝利」了,好肉又何在呢?注水豬肉暢行無阻是否與之有關呢?

每個人工作的地方都希望條件優越。「工厰」自然不例外。你看,上面是一廣闊的廣,下面是一敞亮的敞。看到這個字,似乎能感受到窗明几淨,寬敞舒適的工作場所。這裡沒有陰暗逼仄的角落,人際關係簡單明了,大家都開誠布公,友好和諧。簡體字借用了一個表示「懸崖上的巖石」的字「廠」來代替,莫非預示著工廠的岌岌可危?

在正體字裡,有「幹戈」,「乾溼」,「 幹事」。各有分工,互不相擾。可是,為了少認幾個字,把它們統統合併為「幹」。字倒是少了幾個,歧義也就免不了了。時下,一些名人富豪喜歡收乾女兒,本來,在正體字裡,「乾女兒」就是「乾女兒」,不會讓人想入非非。可是,簡體字你看,「乾女兒」,這個「幹」字可是有多重含義的!何況還有一個簡體字「奸」等著你的呢,那可是一個人人都不願沾惹上的字啊。這樣一來,本來純潔的「父女情」,就只能變得羞羞答答遮遮掩掩了!

三、隨意拼湊,不知所云。

為了減少筆畫,一些字隨心所欲,任意拼湊。

比如「導」,本為「導」,意思是牽引,並且必須按照法度牽引,因此上面為道義之道。簡化後,上面是巳時的巳字,也即地支的第六位,屬蛇。其意就令人費解了。難道是要把人引入巳時,或者引入蛇道?

葉,本寫作「葉」,又是草,又是木,一看就知道跟草木有關的。而「葉」是什麼意思,十個口?十張嘴?是害蟲還是怪物?

積極上進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所以表示進步的「進」有漸入佳境之意。可是你看看這個「進」是個什麼意思?一個走,一個井。走入井裡就是上進、進步?那不是陷阱嗎?這與臭名昭著的「中國傳銷」何異!

基礎打牢,事情才能做好。所以基礎本來應該是這個字「礎,意思是墊在房屋柱子下的石頭,現在倒好,石頭「出」去了,這個房屋的穩固性也就值得探究了。

晝的本字應為「晝」,上面部分是手持毛筆形狀,意為日出時記錄下新的一天。在歷學發明以前,古人在每天天亮時作記錄,以計算度過的時日。所以「晝」之意思就是「明也,日之出入,與夜為界——《說文解字》」。簡體字把上面部分改為「尺」,似乎白天的時間就是一尺長,那夜晚也就太長了吧。莫非現在我們還要吟誦「長夜漫漫何時旦」?

有人說,你看人家美國,那是美麗的國度;英國,那是英雄的國度;德國,那是有道德的國度……。不看別的,單看人家的國名,那就是很提勁的(當然,那是中國人翻譯過來的結果)。其實,中華又何嘗不是一個美麗的名字。你看那個「華」字,看起來就是一朵花的形狀,它本身也有「花」的意思。簡體字把它分成兩個字,一個變化的「化」,一個十次的「十」。不知意思是要變化十次,分化十次,還是要用化學藥品十次。總之,莫名其妙,把一個好好的「中華」摧殘成了不知何方怪物。


靈,在古時是指「跳舞降神的巫」,所以寫作「靈」,有雨有巫,神秘莫測。簡體字「靈」,一把火在下面熊熊燃燒。看起來就想是在自焚,或者靈魂正在經受煉獄的鍛鍊。

四、去根掏心,捨本逐末。

為了追求簡單,把一些必不可少的部首棄如敝履,使整個字的意思不知所云。

如「愛」字,本身應該寫作「愛」。《康熙字典》解釋為:「仁之發也。又親也,恩也,惠也,憐也,寵也,好樂也,吝惜也,慕也,隱也。」可見,愛是要發自內心的。不是真心的愛,那不能稱之為愛。可是,簡體字卻不管不顧,把最重要的心掏去,徒留一具愛的軀殼。同樣的如安寧的「寧」,喜慶的「慶」,答應的「應」等等,在正體字裡都是有「心」的,可是,簡體字好像故意與心過不去,把它們統統去掉。這也難怪當今物慾橫流,急需愛心、真心、誠心。


田畝之「畝」,本作「畝」,意思是田壟,田地。從字面就能看出,這是要長久保留的東西,可以說是農民的命根子。可是,我們的土地政策變化多端,一會兒分給農民,一會兒又收歸國有,或者集體所有。你看,旁邊那個長久的「久」字不是不在了嗎?

親人之間要經常探望問候才對,所以正體字裡的親應該寫作「親」。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道:「親,至也。」並且還進一步解釋道:「到其地曰至,情意懇到曰至。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謂之親。」可見,作為親人,那不是隨便就可以敷衍的,它肩負著聖神的責任和義務。反觀我們的現實,上有空巢老人,下有留守兒童,他們的親人安在哉?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可見中國人對於廉恥之重視。孔子曰:知恥近乎勇。一個人有羞恥心,那就接近於勇敢了。所以在正體字中,恥字有心,應為「恥」。聽到批評意見,內心感到恥辱。而簡體字似乎可以理解為,聽到就聽到,聽過就算了,因為它只關耳朵的事嘛。這樣的「恥」,沒有也罷!

「國」乃神聖稱謂,本身寫法為「國」,外面由方框組成,乃疆域之意;裡面為「或」,《說文解字》解釋為:「邦也。從囗從戈,以守一。一,地也。」也就是說,要用武器捍衛自己的領土。這不禁讓我們想到抗日戰爭時期,那振奮人心的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簡化的時候,開始把「或」換成「王」,其意不言而喻。這裡只有大王的地位,沒有草民什麼事情。民國的時候有人把方框裡面的「或」換成「民」,恐怕也是受西風東漸的影響,想那「民主」能早日實現。現在裡面的字換成了「玉」,按理說也是好的,在中國,「玉」是代表尊貴高潔的品質。想那北京奧運會金牌,別人的金牌就是金牌,我們發的金牌裡面還鑲嵌了美玉,恐怕也是為了表達中國人高貴的情誼。不過,把「國」的內部掏空,換成「玉」,就如把人的好牙齒敲掉,換上滿口的金牙,看起來是富貴逼人,其實又有多大意思呢?況且副作用還很明顯,似乎有珍寶就有國家,或者把珍寶藏起來就是國家的治國之道!如果天下人都這樣想就麻煩了,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炒高了珠寶的價格,降低了人民的價值啊!

五、胡砍亂削,美感盡失

看看我們古人造的「農」字,上面一個「曲」字,下面是一個「辰」字。清晨時分,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大地從沉睡中漸漸甦醒,迎著陽光,植物開始舒展身體,人們也準備開始一天的耕種勞作了,整個世界沉浸在美妙的樂曲聲中……那可真是一幅田園牧歌似的圖景。簡體字的「農」字,不知道是個什麼東西。下面好像是半截衣服,上面的禿寶蓋又被刺穿了。就好像是人家房屋裡吊著一些巾巾絆絆的東西,非衣非裙,恐怕就是一些破爛罷——可憐可憐!

看到「車」字,我們自然就會感到堂堂正正四平八穩。而看到簡體字「車」,感受到的卻是左搖右擺,仿佛失控的車輛。美感喪失不說,這樣的車誰敢開呀!

晨曦初露,陽光穿過樹木的枝葉斜射下來,五彩的光線組成一幅美麗的動人的畫卷。這就是正體字「東」的含義。簡體字「東」既喪失了表意的功能,又缺乏美感,還容易與「車」混為一談。


作為龍的傳人,「龍」一直是我們的圖騰。正體字是個象形字,看到它仿佛就能感受到其上天入地,騰雲駕霧的非凡氣勢。而簡化後,卻與不知是一個什麼東西。既像「蚩尤」,又像「犬」身上插了一把刀。

再看「飛」字,就如看到一直鳥自由而愜意地在天空飛翔。而「飛」字,讓人感覺到的仿佛就是一隻失重的風箏,踉踉蹌蹌,欲飛還墜。

「頭」是人身上最重要的器官,其字的本義是「首」。這是一個非常莊重的字,卻被簡化成了「頭」,在「大」字上面加了兩點。這可讓人費解。難道一個人有兩顆頭顱,所以不怕死?關鍵還在於,在「大」的右邊加一點,就是「犬」,在「大」的左邊加兩點,就成了「頭」。弄得不好就「狗」、「頭」不分了。且不論其字形的醜陋了。

類似例子不勝枚舉。有人針對簡體字的弊端,寫了一段有意思的話,摘錄如下:

「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裡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成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裡走。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

綜上所述,簡體字徹底改變了漢字的連續性,其隨意砍削,東拼西湊的做法使漢字表意功能大減,表音功能混亂。不難理解,當初制定簡化字的人對漢字本身就懷著極大的敵意,認為漢字阻礙了文明的發展,不如拼音文字的簡單明了。所以簡化漢字不是根本目的,其終極目標就是要消滅真正的漢字,讓中國漢字也走向西方文字的拼音化道路!有這樣的指導思想,他們對漢字自然不會存一份敬畏之心,有的恐怕只是厭惡和唾棄,簡化字對於他們來講僅僅是一個過渡。因此,一方面,各行各業都在大幹快上,突進之風到處滋長蔓延;另一方面,也不忘記折騰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標誌和載體——中國漢字。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正式公布,並在全國推行;1964年《簡化字總表》出版發行;1977年公布了第二套漢字簡化方案,這次更加荒唐,漢字完全變形。流風所至,漢字成了可以信手塗畫的符號,各地紛紛自行其道,隨意書寫,弄得中國漢字幾成天書。1986年國務院下令取消了該方案,不過遺毒匪淺,現在很多地方仍有這樣的文字不時出現。

可以說,正體字與簡體字相比,一個莊嚴,一個輕佻;一個厚重,一個膚淺;一個篤實,一個浮躁;一個源遠流長,一個憑空臆造;一個雍容華貴,一個粗淺鄙陋;一個溫柔敦厚,一個兇神惡煞;一個承載了數千年的文明精華,一個刻錄了幾十年的虛妄荒誕……

事實證明,漢字的拼音化是死路一條。可是,在拼音化道路上的一個副產品——簡體字卻被繼承了下來,而且還在大力推廣……可以預見,再過若干年後,我們的學生除了要學習英語以外,恐怕還要學另一門外語:漢語!

因此,簡化運動實際上是對漢字的一場浩劫,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嚴重的摧殘!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為什麼將繁體漢字換成簡體漢字?
    我一個朋友就是以這種形式去新加坡玩了幾天,回來告訴我說新加坡不用繁體字,也和我們一樣用簡體。我很驚訝,驚訝的是在異國他鄉竟然還有人使用中國漢字,於是上網一搜,果不其然,漢子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而且還是簡體字。
  • 江小魚:何不讓簡體繁體漢字共存
    江小魚:何不讓簡體繁體漢字共存  算不出的「變體成本」  撰稿·江小魚  回顧漢字的發展歷史,正式場合有穩定的正體字標準,而非正式場合可以較為隨意地書寫,漢字的象形特點,可以讓書寫者寫字如作畫,可以注入情感,這也是漢字書法成為一門藝術的重要原因。
  • 為什麼大陸通用簡體漢字,香港臺灣卻鍾愛繁體漢字?可算知道了!
    為什麼大陸通用簡體漢字,香港臺灣卻鍾愛繁體漢字?可算知道了!中國有著幾千年歷史,有著獨有的魅力文化,中國的漢字也是有著不一樣的美,到了現代,我們的漢字已經演變成簡體的形式,而且被普及使用,但是去過臺灣香港的人應該都會發現,在當地很多站牌或者他們書上普遍的還是使用繁體漢字,這就讓很多人很疑惑了。
  • 新加坡人為何使用簡體漢字,而不是繁體?原因有兩點
    新加坡的官方文字是英語,它們的語言也主要以英語為主,英語是它們的教學語和通行語,佔據了主導的地位,排名第二的就是華語和漢字了,畢竟歷史背景在那裡擺著。新加坡官方目前所使用的漢字是簡體漢字,而民間則有簡體和繁體混合使用的情況,他們的這個簡體漢字標準來自中國大陸,而在這之前,他們也曾自己建立過一套漢字簡化的標準。
  • 新加坡的官方漢字是簡體而不是繁體?
    而關於華語,也做了明確規定:以普通話和簡體字做為官方的語言和文字。這個規定是由李光耀和他的內閣一手制定的,主要是基於實用現實主義考慮,無需用感情去抬高或者貶低。下面是一些背景情況:從七十年代末期,李光耀開始接觸中國,他在當時意識到中國會崛起,所以必須要傳承華人的語言優勢,減少跟未來中國打交道的障礙。
  • 探尋簡體漢字的演進:民國時期的漢字簡化運動
    漢字的文字形體是漢朝定型的,一直沿用至今,因此稱之為「漢字」。 近代漢字簡化運動,源於太平天國,在太平天國玉璽及官方的文件都用簡體字。1920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簡化。1922年,錢玄同與黎錦熙等知名學者又向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次大會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系統地闡述了簡化漢字的理由和辦法。
  • 英國出土古羅馬時期珍貴文物 驚現5個簡體漢字
    中新網9月9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近日,英國一村莊挖出一幅珍貴的古羅馬馬賽克壁畫,挖掘該出土文物中意外發現了一塊刻有簡體漢字「吉姆在這裡」的石塊,引發考古界的猜測和熱議。然而,挖掘出土的千年文物中,卻發現疑似寫著簡體中文「吉姆在這裡」的石塊,引發引發考古界關注。專家推斷,此幅羅馬藝術風格的馬賽克作品約完成於1600年前,上面講述希臘人物佩洛普斯(Pelops,狄俄涅和坦塔洛斯的兒子,宙斯的孫子)通過戰車比賽贏得公主希波達米亞(Hippodamia)的故事。
  • 英國發現1600年前的房址,出土石塊刻著簡體漢字,現代人可讀懂
    可能很多人會感覺在考古現場發現一些刻著字的石頭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這塊石頭上刻著的不是別的文字,卻是我們的漢字,而且還是簡體的,這就非常的令人詫異了。而且石頭上的這幾個漢字作為我們每一個現代的中國人來說都可以讀的通,上書道「吉姆在這裡」五個字,不得不說,無論是從字面上的意思,還是從發現簡體字這個事情上。
  • 繁體、簡體不可通用的100個漢字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每天都有精彩篆刻內容繁體、簡體不可通用的
  • 大學生寫不好簡體漢字:複雜的繁體字更是抓瞎
    武昌工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方楚勤教授表示,就像電子讀物永遠無法替代紙質書一樣,手書寫是不能被替代的,手寫漢字可以彰顯漢字的形態美,還可張揚書寫者的個性。近日,武昌首義學院袁觀宇教授在電氣1407班《大學物理》課堂上忍不住吐槽學生寫的字太差。說完,拿出自己40年前的《電氣》作業本給同學觀看,不少理工科同學紛紛驚嘆不已。
  • 中國古代也有簡體字: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千年戰爭
    看到這兒,不得不說一說漢字的歷史了。自古以來,漢字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簡繁互補是中國文字的演變規律。戰國和秦漢時期是漢字形體大變動的時代,篆書變為隸書,再到楷書,都是在這段時間裡完成的。而具體到西漢末年,人們所用字體應為隸書。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起源於秦朝,西漢初期是隸書的蛻變期,存留作品主要有兩類:石刻和簡牘帛書。
  • 簡體書法值得推崇
    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邵華澤先生的這些報(刊)頭書法,全用簡體漢字寫就。這在我國眾多的報刊中,並不多見。而用簡體漢字創作書法作品,在書法家及書法愛好者中,更是鳳毛麟角。2017年,我國共出版報紙1884種,期刊10130種。這些報(刊)頭,多為用繁體字題寫。當然,這與它們創刊在漢字簡化字總表頒布之前相關。
  • 為什麼我們要用簡體中文?香港、澳門和臺灣使用傳統漢字。讀完後
    為什麼我們要用簡體中文?香港、澳門和臺灣使用傳統漢字。讀完後,我們終於知道真相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許多智能軟體的出現,我們已經減少了文字的使用,常常會覺得自己對手機或電腦上的文字了解得很清楚,但當我們想寫出來的時候,卻覺得自己不知道怎麼寫。
  • 「時尚中黑簡體」新聞發布會
    —「時尚中黑簡體」新聞發布會在時尚大廈召開。吳泓先生親手書寫的漢字書法和時尚中黑字體在各種形態的石頭上相映成趣,給觀者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時尚中黑簡體」採用GB2312-80標準,含6763個漢字與ASCII 字符94個。字體的設計良好地遵循了「時尚」LOGO字形的筆畫規律和設計特點,保證了與時尚傳媒集團品牌形象的統一性。整體字形筆畫均衡,風格現代,字體方中帶圓,端莊雅致,簡約時尚。
  • 【漢語教室】簡體與繁體
    第六十三課 簡體與繁體今日海峽兩岸使用的方塊字漢字,一是簡體,一是繁體。顯然,簡體是為了書寫簡單,節約時間。但有人認為,繁體保留了造字的原創信息,便於理解。繁簡之爭,由來已久。最近有人在微博上發聲,認為大陸過半人看不懂繁體漢字,「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果真如此嗎?從本課起,我們一起來討論簡體與繁體兩種漢字,孰優、孰劣?能不能規範、統一? 本課以「發」字為例:發字,繁體寫作「發」。
  • 英國挖出1600年前文物,上面刻著五個簡體漢字:吉姆在這裡
    當年,英國挖出了1600年前的壁畫,全世界僅有3塊,而旁邊的石塊上卻刻著5個漢字。引起眾人關注三、石塊上刻著5個中文正當所有人被壁畫上精美的畫面深深震撼之時,學者又有了新的發現——就在壁畫旁邊有幾個石塊和雕塑,其中一個上面竟然用簡體中文寫著
  • 英國挖出1600年前文物,上面刻著五個簡體漢字:吉姆在這裡
    當年,英國挖出了1600年前的壁畫,全世界僅有3塊,而旁邊的石塊上卻刻著5個漢字。引起眾人關注三、石塊上刻著5個中文正當所有人被壁畫上精美的畫面深深震撼之時,學者又有了新的發現——就在壁畫旁邊有幾個石塊和雕塑,其中一個上面竟然用簡體中文寫著
  • 漢字注拼音
    資料庫內有上千個中文名,可以為你取一個非常好的漢字形式的中文名,並給出該中文名的拼音。查找一個漢字的筆順 :輸入漢字文本,可以得到每個漢字的筆順的動畫圖,可以一次只輸入一個漢字, 也可以一次輸入多個漢字。生成漢字書寫臨摹頁面:這是一個非常好用的生成漢字書寫臨摹頁面的工具,可以選擇要練習的漢字和拼音,設置頁面的格式。
  • 漢字無處不在!I社宣布《AI少女》追加官方簡體中文
    I社官方推特今天(5月1日)宣布他們已經為《AI少女》Steam版追加支持簡體中文以及繁體中文,玩家們現在進入遊戲就能夠享受到I社精心本土化的成果了。
  • 英國出土1600年前的羅馬壁畫,上面刻有5個簡體漢字,怎麼回事?
    另一方面,這幅埋藏英國地下上千年的壁畫,竟赫然鐫刻著5個漢字,甚至還是簡體中文。據了解,早在1870年,當地的農夫在工作時就曾發現過這個壁畫。只不過當時沒有人在意,自然也沒有人去一探究竟。直到2017年,才有一隻業餘考古團隊發現這處遺蹟,並嘗試展開了相關發掘。